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2024-05-11 13:49杨柳
经济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审计监督事业单位

摘 要: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其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滞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因此,必须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高其公共服务效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 运行效率透明度 审计监督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4-057-02

在《预算法》和《政府会计准则》等新法律法规的推动下,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1]。为推动我国事业单位更高效、更优质地服务于社会,必须要深入剖析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做好一体化的规划和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高效运作,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重要性

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我国事业单位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其具有深远的重要性。首先,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助于提升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集中统一的预算管理,能够更好地配置财政资源,使财政资金投入产出比提高,促进事业单位高效运行。其次,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能够强化事业单位财政责任制度。通过完善预算制定、执行、监控、审计等环节,增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能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公共信任度。同时,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助于增强事业单位的风险抵御能力,通过整合预算资源,强化财务监管,降低财务风险。最后,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通过优化财政预算管理,事业单位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响应社会需求,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通过整合财政预算管理职能,简化管理流程,提升决策效率,使事业单位的运行更为高效、精准。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不健全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和预算执行的规范性[2]。预算管理机构的建设,首先要求在机构设置上要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实践中,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中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不健全。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机构的设置上还存在机构设置不科学、功能设置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混乱,影响了预算执行的规范性。

(二)预算制定和执行的公开透明度不足

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的公开透明度关系到预算管理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事业单位预算制定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公开预算制定的依据、原则、方法和结果,以提高预算制定的透明度。但实际上,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制定过程中,信息公开的程度不足,预算制定的依据和原则往往不为公众所知,这也影响了预算制定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三)财务人员财预算管理专业素养不够

在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在财政预算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财政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然而,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预算管理的专业素养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在预算管理人员的配备上存在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他们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把握不准,就可能会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影响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阻碍了预算管理的一体化进程。更为严重的是,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可能会导致预算管理中的违规行为,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和社会信誉。

(四)预算审计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预算审计和监督机制是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關系到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公信力。然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审计和监督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预算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足,可能会影响预算审计的公正性和公信力。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审计机构在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业务操作等方面,不能完全保证其独立性,从而影响了预算审计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预算审计和监督机制的操作性和效率也存在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在预算审计和监督过程中,存在审计周期长、审计效率低、审计结果公开不及时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预算审计和监督的效率,也影响了公众对预算审计和监督结果的了解和信任。

(五)预算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预算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从预算编制角度看,由于预算的编制往往基于历史数据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例如,收入预测过高或者过低,支出预测不准确等,这些都会对预算的执行和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其次,从预算执行的角度看,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控制手段,可能导致预算执行偏离预算目标,甚至出现预算超支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调整机制,当预算出现超支时,事业单位往往缺乏及时调整预算的手段。再次,从预算监督的角度看,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机制往往比较弱,导致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可能会出现滥用预算、挪用预算等风险。此外,对于预算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机制也不够完善。在当前的预算管理中,往往忽视了预算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没有形成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导致一旦预算风险发生,往往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

三、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构建强大而有效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是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基础[3]。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从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构建和完善。

1.组织架构方面:应当明确各部门及其职责,细化预算管理流程,确保预算管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具体来说,这涉及到预算编制、审查、批准、执行、监督等多个環节,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形成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提高预算管理的整体效率。

2.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财务人员是预算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对预算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事业单位应当关注财务人员的招聘、培训和激励,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财务人员。此外,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也应被纳入考虑,以适应预算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3.创新能力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预算管理也面临着从传统的人工操作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挑战。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如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创新也应该体现在管理方式上,比如通过项目化管理、结果导向管理等方法,提高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和效果。

(二)提高预算制定和执行的透明度

提高预算制定和执行的透明度是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重要目标,这不仅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理解和信任,也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首先,公开预算信息是实现预算透明度的基础。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信息公开制度,确保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环节的信息能够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众公开,有助于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感和监督力度,从而降低预算资源的滥用风险。其次,预算制定的过程应当公开透明。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开放的预算编制机制,让各部门、各层级的管理者都有机会参与到预算制定的全过程中来。并且,预算制定的决策过程、决策依据以及决策结果也应当及时公开,以便各方了解决策背后的理由,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公正、公平的预算执行是预算透明度的核心。事业单位应当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预算审计,以保证预算的公正、公平执行。同时,审计结果应当公开,以便公众进行监督,这样既能提高预算执行的质量,也能增强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信任。

(三)加强财务人员预算管理的专业培训

在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的一环是加强财务人员预算管理的专业培训。预算管理不仅涉及复杂的经济学原理,也包括诸多具体的技术和操作规范。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强大的专业能力,才能胜任预算管理的任务。

为了提升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能力,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当提供系统的预算管理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应当涵盖预算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审计等全过程,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部分。只有这样,财务人员才能全面掌握预算管理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还应当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机制。财务人员应当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能够看到自己的努力将会带来哪些回报。此外,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价和反馈,财务人员可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找到改进的方向。此外,引入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培训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这些机构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和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财务人员快速提升预算管理能力。

(四)建立健全预算审计与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预算审计与监督机制。该机制是确保预算制定与执行质量、促进财政预算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提升事业单位运行效率具有显著作用[4]。

首先,完善预算审计机制。需要制定详尽的审计规程,覆盖预算制定、执行、调整及决算全过程,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及审计标准,以保障预算管理的合规性、有效性。为此,事业单位需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团队,定期进行预算审计。同时,应利用外部审计力量,增加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其次,实施有效的预算监督是关键。除了财务部门的内部监督外,还需落实好上级部门、社会公众等外部监督。事业单位的预算信息应做到充分公开透明,让社会公众能够清楚了解预算制定、执行的各个环节,以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监督机制,上级部门要发挥好行政监督职能,社会公众要通过各种渠道参与预算监督。最后,形成完整的预算审计与监督机制,注意及时反馈、纠错。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纠错措施。这样预算管理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实现自我完善与进步。

(五)建立预算风险管理机制

在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整个流程中,预算风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可能源于多个领域,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审计等环节的疏漏或误差。因此,构建预算风险管理机制成为了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算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首先要依赖于风险识别。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体系,对预算制定、执行、审计等各个环节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期、系统的识别,保持对预算风险的敏感度。风险识别不仅要注重内部风险,如预算编制错误、执行不足等,还要关注外部风险,如政策法规变动、经济环境变化等。其次,事业单位应实施风险评估。通过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预算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形成风险地图。风险评估旨在揭示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为风险应对决策提供依据。再次,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可选择接受、避免、减轻或转移等应对策略;同时,也需要制定预算风险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预算风险进行应急处理,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最后,要进行风险监控和报告。对预算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定期编制预算风险报告,向相关职能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反馈预算风险管理的情况,提升预算风险管理的透明度。

四、结论

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是实现事业单位财务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提高预算透明度、加强财务人员专业培训、建立健全审计与监督机制以及引入预算风险管理机制,可有效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促进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洁.新形势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系统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02):23-25.

[2] 李颜书.预算管理一体化对政府会计业务工作的影响[J].投资与创业,2022,33(16):112-114.

[3] 丛颖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核算管理一体化[J].财会学习,2022(16):77-79.

[4] 丁燕.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04):46-48.

[作者简介:杨柳(1981—),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在职研究生,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财政税收。]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审计监督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前移审计监督?预防腐败滋生工作机制研究
浅谈独立审计招投标制
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
电网企业小型基建项目的审计监督和改进对策
基于我国国情的COSO报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