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高中探究式化学教学设计

2024-05-11 13:37常靖
新课程·上旬 2024年3期

教师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将教材中抽象、晦涩的化学学科知识以直观、形象、富有趣味的方式呈现,降低学生对化学课程知识的理解难度,以此打造高质量的化学课堂。在新媒体技术下的高中探究式教学更加侧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及时沟通,多元评价。文章就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展开讨论,在新媒体技术的科学应用下,结合新课标的有关内容进行课堂设计。

一、新媒体导入,引入新知

环节一:微课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将“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的知识体系以微课的方式呈现,其视频呈现时间为5分钟,视频内容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在新课讲解之前,让学生根据教师制作的小视频进行提前预习,整个视频播放中会不定时地呈现问题,如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哪些?其问题的呈现方式也有很多种,如选择题:基本反应类型有(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判断题: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在不同形式的问题分析中,让学生学会思考,以此为接下来氧化还原反应的课程讲解作好铺垫。

(设计意图:微课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本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明确学习思路,也能为新课的学习建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环节二: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前面通过大家对微课内容的掌握,相信大家已经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大体思路,接下来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氧化还原反应(教师板书)。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吗?请简单举几个例子。

生1:钢铁生锈、金属冶炼。

生2:放久的面包会发霉,过年放的烟花。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分析,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设计意图: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内容的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兴趣,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二、小组合作,深化内容

探究活动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师:大家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是谁提出的吗?

生1:是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的。

师:请大家根据教材回答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结合教材以及前面的知识学习回答问题。

生2:物质与氧结合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而把失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得到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同时会有一种物质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

根据学生所得出的这一结论,教师作一步提问。

教师:你的这一结论是从何得出的呢?

生1:我提前看书了,从得氧和失氧角度得出的概念。

依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师:是否能从其他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生2:可以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

师:这位同学很聪明,课前预习也很认真,综上所学,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下列习题。

练习1.判断下列过程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Fe→Fe3O4,Cu→CuCl2,N2→NH3,FeCl2→FeCl3

依据学生所得出的结论,教师利用多媒体拍照的功能优势,随机抽取学生的答题情况并投放在大屏幕上,直观分析學生的探究情况,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内容。随后根据学生的结论,教师出示具体的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让学生分析,使其进一步了解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例题环节中,教师根据多媒体作答的功能发布化学习题,全面了解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吸收情况,根据学生的结果调整课程进度。在对不同例题展开分析时,教师对答错率最高的例题进行集中讲解,并依据多媒体、电子笔等工具及其功能,让学生重点分析。)

探究活动三: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在前面的活动探究中,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以及不同角度的知识学习,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师: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

生1: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师:刚才大家所说出的基本反应类型非常正确,这些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可以大胆预测一下。

生2:氧化还原反应包括置换反应。

生3:氧化还原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从属关系。

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不予解释说明,而是出示图示,让学生探究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并出示具体的化学反应式,让学生剖析阴影部分中的关系(见图1)。

在学生探究以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展示台的功能,让学生观察动态的关系图,便于学生更清晰、直观地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强化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深度。

教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动态图的观察,请大家判断2Na2O2+2CO2 2Na2O3+O2和2NaHCO3 Na2O3+H2O+CO2↑是否属于阴影部分呢?

通过例题分析,教师以抢答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每种化学反应的主要关系。

探究活动四: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在探究知识点一——电子得失时,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分析原子结构以及离子结构示意图,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在播放课件时,教师进行详细解释,以降低学生对这一板块知识的学习难度。

师:在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钠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二氧化氯被还原,在这一反应中存在电子的得失,钠发生了氧化反应,二氧化氯发生了还原反应。

教师依据示意图(见图2)进行讲解,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生1:电子得失可以稳定结构。

生2:电子得失会致使元素化合价升降。

教师以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电子得失的相关概念,随后引导学生探究共用电子对偏移这一知识,在讲解这一小节时,教师仍旧采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氢气和二氧化氯的形成过程,随后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期间的主要问题,解答学生疑惑。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学会推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三、布置课堂习题,深化探究力度

在高中探究式化学教学活动中,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一定习题的设置可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教师根据多媒体随机点名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紧张、兴奋的学习氛围,以此吸引学生的专注力,让其在随机叫答的过程中深化对每一道习题的理解。如:(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什么?(2)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通过分析不同的典型例题,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程的知识要点进行巩固。在学生回答时,对于有问题的地方教师进行集中解答,直观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程知识的吸收情况。

(设计意图:在不同习题解答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的及时讲解,可以降低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的学习难度,使其在分析实际问题中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在解答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时有更多的设想,依托课堂练习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和学习的空间。)

四、教学反思

(一)创建多元评价体系

在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中,微课、小组讨论等环节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并根據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系统解读,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也能促进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吸收。但是,本课缺少对学生的系统评价,所以在习题探讨环节里,教师可布置不同的习题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及时点评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发散学生思维。在点评时,教师可以合理使用各种鼓励语,比如:“你这个解题思路非常明确清晰,而且想法很好,是一个不错的解题方式。”“你的想法太棒了,让我感觉特别惊讶,希望后面你也能够发散思维,想出更高效的解题方法。”对于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进行适时安慰:“虽然你的答案是错的,但是你整体的想法非常好,后面可以再多读习题,找准关键。老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没关系,这一次错了,我们再接再厉好不好?”这种鼓励式的评价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优化学习思维

在课前的微课视频学习中,教师通过视频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但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多方面学习思维的培养,所以在微课视频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其在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困惑,随后在正式的课程内容讲解时进行解释说明。再如,探究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与同桌进行讨论,根据具体的例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厘清二者关系。最后利用多媒体投影的功能将学生设计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让学生讨论。这可以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也能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教学。

(三)创新习题设计类型

在课堂小结部分,教师设置不同的习题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在这一环节中缺少对习题设置的创新,教师在后期的习题布置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自主创编习题,或者在网络上下载历年的考题。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而且在做经典考题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了解高考题的设计意图,以此为考试成绩的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

编辑:陈鲜艳

作者简介:常靖(1980—),男,汉族,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