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莹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挖掘历史课程中的思想元素并融入历史教学,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本文以课程思政为基础,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多元一体的民族交融”为线索,针对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材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立足疆域、制度、民族三个板块,探索思政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发展,同时为中学历史教师渗透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一、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为“通过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教材,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挖掘,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运用时空定位,比较北宋、南宋、元的疆域变化,了解辽夏金元的建立时间、发展概况。
2.通过史料分析,认识辽夏金元制度建设及其特点,认识北方少数民族“因俗而治”,发展了多元一体国家制度。
3.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解释的多样性,学会辨析、评析不同的历史解释,验证观点或提出新的解释。
4.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通过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民族认同演变,对中华民族形成认同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
二、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整合教学内容
本课基于课程思政,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多元一体的民族交融”为线索,首先坚持唯物史观,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的准确理解与诠释,从而认识民族交融的历史面貌。其次坚持时空观念,通过时间的纽带、空间的沟通,聚焦辽、夏、金、元形势图,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认识到北方少数民族拓展了中华大一统版图;接着在史料实证基础上,通过对可信史料的分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明确北方少数民族发展了多元一体国家制度;然后以史料为依据,对民族认同的演变进行理性分析,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明确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在探究历史时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认识到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更加理解现在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三、深化课程思政理念,实施教学过程
具体教學过程见表1。
四、总结
高中历史课程思政由高中历史课程和思政两大板块构成。高中历史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人物、现象认识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在空间的交流中寻找古今历史的纽带,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作出自己的阐释,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从而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思政的实质意义就是将用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元素融入高中历史课程实践活动中的过程。由此可见,高中历史课程与思政相结合,可让学生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中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更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如何发挥高中历史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应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将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融入历史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挖掘课程思政要素,最终实现课程思政思想的贯彻落实。本文层层递进,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实现了课程思政思想的贯彻落实,帮助学生生成历史智慧、涵育精神品格,从而真正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注:本文系重庆市南岸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青年教师专项课题“高中历史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JZ-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