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彩燕
一、真题回放
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是创新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二、审题立意
1.作文题解读
这是一道要求围绕“知识的综合”与“创新”的关系展开思考和表达的作文题。作文题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
材料只有一句话,而且不是陈述句,而是一个疑问句。既然是疑问句,就不是定论也不是定性,而仅是一种对思考的提醒。要思考,就不能直接给出明确的结论。无论回答“知识的综合”是创新或不是创新,凡是不做具体分析就直接给出结论的做法都是不严谨的,也是不可取的。这其实也告诉考生:世上从来就没有现成的答案,离开前提条件给出的答案,可能就是踏上谬误之路的开始。
因此,考生要学会将“已有知识”“综合”“创新”等重要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清楚。比如,“创新”的标准是什么?一是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二是指首先做到。再深入思考,“创新”是相对于谁而言?如果是相对于前人或高人,那一般学生的努力结果很难被称作“创新”;如果是相对于自己,那只要跟以往有所不同就可称作“创新”。同样,还可以再思考,如果跟以往的呈现方式、组合方式等有所不同、有所变化,应当也都可称作“创新”。同样,对“综合”也可以进行分析。“综合”一词起源于纺织技术,“综”是织机上使经线上下提放以接受纬线的机构。一“综”可提数千根经丝,故“综”含有“总聚”“集合”之意,“综合”是将几千根不同的经线通过“综丝”把它们合并起来以便于操作。从抽象的意义说,“综合”是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的整体的认识。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探求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即结构的机理与功能,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整体性的认识。所以,综合不是关于对象各个构成要素的认识的简单相加,综合后的整体性认识是具有新的关于对象的机理和功能的知识。综合的成果往往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综合已有知识,不是简单地罗列、堆放,不是数量的机械增加,而是一种分门别类,一种螺旋提升,从已知到未知,从旧知到新知,从现象到本质,从原理到技术等等的变化、进化、转化……
2.写作注意点
如果肯定综合是一种创新,就要在文章中分析所言说的“综合”是否对已有知识进行了梳理聚合,综合的方式方法是什么,呈现的形式或状态有哪些出新、出彩之处,要体现出一定的逻辑对应关系;否则,文章就会脉络不清、结构不明、平铺直叙、相对松散,吸引力减弱。
写作任务中的“你”,再次肯定材料中反映的观点和态度对于考场上的考生具有启发意义;而强调“你”也提醒考生:在行文时要凸显自己的身份意识,写出自己独特的“经历和过程”“感悟和思考”,不能仅仅是证明材料,简单演绎文题。
考生必须根据材料深挖核心词语的内涵和关系,不能只围绕“已有知识”与“综合”“创新”泛泛而谈,更不能举一大堆事例,没有重点,没有剖析。只有深入理解了概念的内涵才能理解材料的本意,才有可能进一步联系现实生活,从对概念与关系的探讨转向对生活现实的思考和叙述、描写。
命题者没有给出确定的看法,就意味着考生的写作角度和立意并不是唯一的,考生在行文时可以自选角度,展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智慧,这样才能写得有个性、有创新性,充满生活气息。
三、佳作示范
杂物堆还是整理箱?
蒋志灵
年少时,漫卷衣物随心意,春衣冬装抑或夏日裤裙我不管,到头来,箱中成了零乱的杂物堆,还不如随它旧时模样,朴素直白。
类比来看,对知识的“综合”若似杂物堆,没有新意只添零乱;若是如整理箱般整齐,且有自己的想法,就成了新上加新。
所以,我心目中的“综合”有两类,一类如杂物堆,另一类则是整理箱。
我们所要整理综合的大多是复杂且大量的、直接看会令人心烦的知识,或是小知识点,或是解题方法。本身已经很繁杂,令人颇为烦恼,你若只是从书上摘文取字,不假思索地拿出来,再扔到一旁,这杂物堆就会越来越大,直至消磨尽你的毅力,让困倦吞咽了你的清醒。最后,便是半途而废或事倍功半。这是创新吗?怕是连整理也算不上。
如果说知识如牡蛎藏于大海的沙滩里,那么“综合”这一方法便是纱网。杂物堆你一铲到底,抖抖沙,你便以为大功告成,甚至准备开吃。你就吃这不知死活甚至沾有沙砾的牡蛎?
聪明的人,先将牡蛎浸于水中,观其开闭,开则取,闭则弃;再洗其表面,去其沙砾;最后再用油酱姜葱炒制,令其入味。这样他人食之便赞,自己尝之便喜。甚至你还可以加上装饰花叶美之。这样也就让人联想到整理箱。仅仅是整齐地填满,只是徒有其表,无用。我们也应如烹饪牡蛎般整理我们的整理箱。一浸,即观其用之大小,可为大用,留之;若为小用,可作为补充置于另一箱中。二洗,即根据一定的规律排列知识,或是自己的理解等。三炒,即填入自己的一些理解,例如批注等。甚至也可为自己的整理箱加上装饰品,令人心旷神怡,见之欢喜。
这样便是创新,是以自己的方式理念进行的创新。《史记》《春秋》,虽内容多为故事记叙,却包含作者的注释解读,最终也因这些填充,被后人称赞“有新意”。
杂物堆抑或整理箱?整理箱,我之选项。
点评:
写作就是写自己,写生活,写对生活的思考。该生没有从空洞的概念出發,而是将其具象化,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让人感到亲切。整理旧衣物、炒制牡蛎都是寻常现象,作者把三个关键概念及其关系置于其中,显得通俗晓畅,是篇充满烟火气息的佳作。
“综合”不仅是“总合”
黄诺熙
两根小铁棍,一个空心铁棱柱,一般人看到这些物品并没有什么感觉,却有能人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设计成一个能收藏纸张的燕尾夹。
这样一个小小的燕尾夹,固然是一种创新,可是把它拆开,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人会说:“只是把知道的东西组合在一起,怎么是一种创新?”但是我认为,创新并不局限于创造出新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对已懂的知识和已有的物体进行合理、综合的利用。
你想想看,既然大家都明白杠杆原理和胡克定律,那为什么没有人在那位能人之前设计出燕尾夹呢?因此,只要你对知识和身边物品进行巧妙的综合利用,而且这种综合是别人所想不到的,这怎么不是创新呢?
所以,只是把已有的旧物简单地摆放在一起,那最多只是“收纳”和“总合”;而对旧物和知识进行巧妙利用,让它出新意、添新用,这就是“综合”,已进入创新的领域。
牛顿曾言:“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不仅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身旁还有知识的红砖。牛顿所做的就是把前人的知识的红砖给综合利用起来,最终盖成了物理学的大厦。
所以说,创新不仅在于你创造出了多少知识的红砖,还要看你如何去用这些红砖盖出楼房。但是综合只是把知识“总合”起来吗?你再想想,做一道菜时往里面加入各式各样的调料,总是每一种调料单独尝起来挺美味,混合了多种调料的菜肴却总是难以下咽。同样的道理,知识的综合不是把毫无联系的知识串到一块做成一盆简单的杂烩,相反,我们要做的是在适用范围内、在相当的知识之间构造出有力的桥梁,那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美洲与欧洲本就是世界上的存在,哥伦布所做的,就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把这两个大陆给连接起来。要将知识综合起来,就要既寻找出知识的共性,也明了其个性,知晓每一个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和特点,而后用适当的方法将它们锁定在一起。如此,也就找到了综合出新的“起点”和“终点”。
是的,我们要走自己的创新之路,但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它建立在对旧有知识的分析和综合上。在不同知识领域之间架起桥梁,设计全新的路径,这就是创新。谁能说添上了港珠澳大桥的大湾区还是几座孤立的岛屿呢?港珠澳大桥的出现,已经把香港、澳門和珠海紧紧联系在一起,让这里有了无限多的新的可能。那么,就让我们在知识海洋的岛屿之间,架设更多的创新之桥吧!
点评:
“综合”不是“总合”,作者把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了辨析。纯理性的辨析,可能会生硬晦涩,作者巧妙地从小小的燕尾夹说起,引用、追问、比较,说明二者的区别。后文所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港珠澳大桥的类比也很有说服力,有力地支撑了找到“起点”与“终点”,让事物实现真正的综合就是创新的观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