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怡 卜可 顾成林 葛友
研学旅行是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需要,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但近年来研学旅行出现了“只游不学”的问题,研学活动缺乏针对性、目的性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依托A市乡土地理资源,将项目式学习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开展项目式研学旅行活动,为当地一线教师开展研学旅行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一、基于PBL理念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
项目式学习可分为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价三个阶段。项目式研学旅行实施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以A市为例,基于PBL理念进行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
A市坐落在河南省最北部,是八大古都之一,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五龙洞景区是A市喀斯特地貌的集大成者,有被称为“北方之最”的天生桥、天然溶洞五龙洞、形态各异的罗汉石等,是北方特有的地质奇观,同时也是地质研学游的重要目的地。除此以外,还有洪谷山的三叠瀑布以及龙凤滩等特殊地貌,因此A市也可作为学生学习地貌相关内容的真实情境。结合地理研学旅行的学科特性和本次研学目的地的实际情况,笔者制订了本次研学旅行活动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一)研学准备
1.确定研学主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学生要学习身边的地理,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加强学生对乡土地理的了解并增强其家乡认同感。结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貌等学习内容,立足A市自然地理资源、历史文化等,拟定本次研学旅行活动主题为“观家乡特殊地貌,学家乡红色精神”。
2.研学目标及研学路线设计
(1)研学路线设计
大量收集与研学点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根据主题以及路程便捷所选定的研学路线为“五龙洞—洪谷山—红旗渠—铜冶镇鲁仙山—小南海”,以及十个研学点,分别是五龙洞、天生桥、罗汉石、三叠瀑布、谢公祠、千佛洞石窟、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龙凤滩和小南海,形成两天一夜的研学之旅。
(2)研学目标
研学目标是研学旅行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检验研学质量的标杆。学生通过此次特殊地貌研学旅行拟达到以下目标:①识别地貌类型,能够描述地貌景观特征,理解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②参观红旗渠纪念馆,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③了解乡土地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研学前准备工作
研学前,教师对研学地点进行充分的实地考察,并结合学生学情制订研学旅行手册,内容包括研学路线、景点介绍、研学目标和研学任务等,并对研学学生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进行分组,6~8人一组,可根据学生性别以及学生意见进行适当的调换,让学生更好地相互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還要在动员大会上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掌握常规突发状况的应对措施。
(二)研学实施
1.集体体验
集体体验指研学指导教师带领小组同学学习研学内容的集体活动。本次研学活动共选择五个主要地点进行集体讲解,主要的讲解内容以教师任务的形式进行呈现,如表1所示。
2.小组任务
小组任务分为主线任务和支线任务,其中主线任务紧扣本次研学旅行课程目标,具有指引作用;支线任务是对主线任务的补充说明与拓展。任务清单如表2所示。
(三)研学评价
在结束对家乡特殊地貌研学旅行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研学体验进行研学成果展示与分享交流,可以整理研学活动的笔记、照片、视频等资料,并以思维导图、地图绘制、PPT、小视频、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在小组整理资料之前教师要先说明评价的标准,让学生进行准备,之后再进行评价。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研学旅行活动评价从研学活动整体过程的具体表现和教学目标达成度两个角度开展,是过程性、发展性和总结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应多元化,采取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最后学生的总分即为每个评价指标小计得分。各项评价指标小计得分=自评得分×20%+互评得分×20%+师评得分×60%。具体评价量化表如表3所示。
二、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这种研学旅行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但纵观整个研学实践过程,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研学行程定为两天一夜,情况复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充足的准备。
(2)野外实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已经习惯灌输式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难主动进行学习探究。因此,教师在整个研学活动中要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独特性,重视学生研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在活动实施时多创设一些基于现实情境的问题,内化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数量与时间节点,以及如何提出灵活而有针对性的问题。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青少年学习与发展学会“十四五”科学研究规划课题(QXF01KT220022)、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研专项课题(JYC1422334)、佳木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JJGBGH1452314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子怡(2000—),女,河北邯郸人,佳木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
卜可(2000—),女,黑龙江绥化人,佳木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
葛友(1979—),男,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教研组长,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
通讯作者:顾成林(1978—),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副教授,佳木斯大学理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材与实践教学。
新课程·上旬202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