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强师提质的途径探析

2024-05-11 04:10井文昕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材课堂教学课堂

井文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课堂,改变教育就要改变课堂,改变课堂首在改变教师。

在我们竭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涉及两个最关键的因素:一是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这是最核心的因素;二是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提升的问题。为此,我们把教师的整体备课、教研、课堂教学和听评课作为强师提质的中心工作来抓。

备课方面,要在“两个读懂”上下功夫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备课方面,我们要求一线科任教师在“两个读懂”上下功夫。

一要努力读懂教材,认真学习研究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教材承载着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决定着这节课怎么上;教师教学用书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教材,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试题命制的基本依据和核心指南,读懂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利于加强考教衔接,实现以考促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备考效率,进而有效应对高考综合改革。

二要努力读懂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效果最终要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读懂学生,即弄清学情,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有效教学的起点,也是发现“学生在哪里”的重要依据。同时,教师还要静心思考这节课该怎么设计、怎么上才能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此外,在真正上课前,教师还要在教研活动中和其他教师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教学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研方面,要在“三个研透”上做文章

学校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上午10:20—11:00,各年级各学科开展一课一研活动,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为了进一步优化一课一研活动,学校从新一届校级班子成立以来,就提出在“三个研透”上做好文章。

一要研透“学生现在在哪里”,即要弄清楚整体学情。组内学科教师交流、分享学生存在的真正问题是什么,确保对整体学情的有效把握。

二要研透“我们要引领学生到哪里去”,即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只有结合课堂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才更符合整体学情,更符合整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要研透如何为学生架起从“学生现在在哪里”到“要到哪里去”的有效桥梁。要研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使课堂更高效;要研教学中的重难点如何确定、如何突破,将突破重难点的过程和思路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使学生学得更清楚、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更到位;要研在课堂教学中、考练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解决办法。

同时,备课组组长还要重视引领学科教师对备课、教研、课堂和听评课要求的学习,不断转变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认识。

课堂方面,要让“学习真正在学生中发生”贯穿始终

重视教育就要重视课堂,关注教育就要关注课堂,领导教育就要领导课堂。课堂重在启发、引领和在关键的时候点拨,重在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重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变革能力。我们要启发、引领学生高效阅读,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启发、引领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启发、引领学生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启发、引领学生学会表达,多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机会,以及表达想法和思想观点的机会,提升学生的有效表达能力。

同时,鉴于目前课堂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不能把课件作为课堂内容呈现的主体工具。课件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或辅助性工具。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课件,才能起到提升课堂效率的作用。

二是要有必要的板书。要让学生经历必要的学习、思维过程,使其从重视知识积累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化,强化学生的学习实践意识。

三是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重视教材、使用教材、不脱离教材,让学生真正弄清楚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稳固、灵活的学科知识体系。

四是课堂教学要以感情为基础。师生之间不应只是知识的接触,也应有心灵的接触。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尊重与感恩会让教学事半功倍,冷漠与仇恨会让教学事倍功没。

五是努力使课堂从“讲堂”向“学堂”转变,教师的讲解要尽量控制在15分钟以内,更不要拖堂。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功夫要下在课外,教师还要相信学生,不怀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

听评课方面,矫正认知,真正落实到评上

听评课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效缩短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周期;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升听评课的效果和质量,学校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怀着一颗谦虚、感恩、学习之心。关于学习的认知,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提出,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关于学习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强调: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实践学习,三是向内行和专家学习,四是向老同志、老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会见美国比尔·盖茨时,又为学习提出了新的途径,那就是“多走动、多交流、增进了解”。这些关于学习的论述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体会和深思。

讓“评”真正得到落实。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学习和发扬学校开展赛课活动时所形成的谦虚好学、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磨课精神。听课与被听课的教师之间不仅要诚恳地指出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也要给出科学有效的指导建议,形成正能量十足的良好教学风气。

做好示范引领。校级领导、年级管理人员要以教育教学为主业,多入班,多进课堂,以上率下,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并做好监督和指导。

优化评价导向。在学校的各项评优评先、荣誉奖项等活动中,听评课效果和质量要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这样一来,听评课活动能有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课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热情得到了进一步的点燃。学生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对问题的思考不断走向深入,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合作探究意识进一步加强……真正的学习在孩子们中间悄然发生。

我们期待,学生在我们学校学习、生活的3年,最终能够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旺盛的求知欲望、创新的开拓意识、无畏的探索能力,成为人格健全的人,成为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时代新人。

(本栏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教材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美在课堂花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