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2024-05-10 20:31常琪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学生对策研究

常琪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理实结合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期间,他们既是学生,归学校管理,又是准员工,归企业部门管理,拥有双重身份,管理部门复杂,这为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出了一道难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确保高职顶岗实习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以期有效提升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实现学生身份上、思想上的转变。

【关键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高校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帮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学校接受过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再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现场参与一线生产过程,把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好掌握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1]。但在顶岗实习阶段,由于面临校企共管的局面,学生具有双重的身份,给此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难题。为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职业角色转变,顶岗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还需要不断创新,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举足轻重的一环,对学生适应岗位、提升操作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校企双方往往不重视学生在此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断档期甚至空白期。此外,随着时代变化,现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能满足校企双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导致有些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现诸多问题。

(一)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多元

在校期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渠道多样灵活,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专職思政工作者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主题班会、面对面交流、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育人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顶岗实习学生具有学生和企业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形成校企双方多主体共管的局面,容易造成相互推诿的现象。另一方面校企双方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不同,培养学生的出发点不同,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试图培养标准化的工人[2]。双方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差异,导致在培养学生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异,从而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

(二)实习环境复杂

学生在校期间所处环境简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班会以及校园文体活动等方式进行。然而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一方面在企业中要遵循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还要面临着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积极做出正确的价值引导,一些意志力不够坚定,思想不够成熟的学生就容易造成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薄。特别是在后疫情市场经济时代,许多企业机构正在加速转型,在业务、营销模式,生产链、供应链等各方面战略升级,对员工的感受不关注,忽视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生传统的政治价值观极易受到冲击,反而奉行拜金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3]。

(三)实习地方分散

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每年学校参与顶岗实习学生人数增多,并且工作地点相对分散。以本校为例,轨道类专业学生一般去铁路局和地铁公司实习,铁路局按照户籍所在地和各地岗位需求分配岗位,学生分配在全国各地,从事不同岗位。地铁公司按照岗位需要,安排学生在不同线路、不同站台,从事不同的工种。同时,由于一些岗位的工作性质,学生实习作息时间为“白夜休休”,校企双方很难在固定时间对学生开展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顶岗实习期间的需求。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多种问题,通过走访调研等多种形式分析原因,得到以下结论。

(一)校企合作育人观念淡薄

校企双方在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还未实现很好的平衡,导致校企合作育人效果不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很多时候流于表面,停留在“学校培养+用人单位招聘”简单的模式,缺乏深度合作,导致资源不共享,人才培养质量欠缺。二是校企沟通不足。由于学校和企业单位性质的不同,在学生管理、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校企双方沟通交流和工作协调难度较大,缺乏沟通机制。此外,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后,认为进到企业实习就归企业管理,忽视后续跟进工作,导致校企双方缺乏有效沟通[4]。企业更多的关注学生工作生产情况,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校企双方教育脱节。由于学校课程设置不符合市场行业的需求,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供给,企业不能及时地对学生展开企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导致教育脱节。

(二)学校对顶岗实习不重视

虽然校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顶岗实习稳定开展,但仍存在学校对顶岗实习不重视,组织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一是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联系最多的是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老师一般为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强,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面还缺乏经验,略显青涩。与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相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上还有一些差距。但是由于辅导员、班主任不能像在校期间通过班会、面对面交流、谈心谈话、组织活动等形式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同时也缺乏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二是学校未能和家长取得沟通。顶岗实习的场所是校外、企业,实习时间也较长,脱离了学校的约束,学生发生的安全问题和思想问题也比在校期间概率更大,在此阶段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共同解决问题。三是学校考评制度不完善。很多学校关于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量化指标,校企和家长至今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和具体的实施规范,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未雨绸缪,导致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问题波动较大。

(三)企业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存在重实践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企业文化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未能认识到这一点,在顶岗实习期间没有进一步宣传企业文化,不能增强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服务的实效性,而是简单地把岗前培训作为进企业实习的第一课,教育方法简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企业出于盈利的目的,研究如何用最小的付出成本获得最大的回报,更多的是“用人”,而在企业凝聚力、职业操守等育人方面缺乏手段。

(四)学生自身问题

关于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客观因素很多,但是学生主观因素也不容忽视。一是学生由企业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师同时管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这两种不同的培养方式,并且学生的双重身份使得自己对角色认知混乱,难以适应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二是学生初入职场需要调节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一旦处理不当引起情绪低落,会消极对待顶岗实习。三是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被安排做重复性的工作,时间长了学生会出现松懈心理,对实习失去兴趣,从而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难题。

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的对策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校企双方协同统筹,共同探索并改进工作的思路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通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及自我教育作用,最终达到增强思政铸魂育人的目的。

(一)活用互联网,守好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固定授课地点,随时随地可以开展教育。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年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学生网民依然是主力群体,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学校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同时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处在互联网用户中的高位,为网络育人建立基础。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教育方式,占领互联网高地。一是重点建设一批思政类公众号,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抓住顶岗实习学生心理特点,利用榜样示范法,发表针对性的内容,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二是学生是互联网原居民,是“拇指”一代,辅导员、班主任要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时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保持良好互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强化党组织、班团干部带头作用

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贯彻落实“三自教育”,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发挥学生教育主体作用,提高岗位意识、劳动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带头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顶岗实习期。班团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发挥干部的表率、带头作用,激发组织活力。此外,有些学生是党员、预备党员的身份,在顶岗实习期间主动亮党员身份,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顶岗实习的一线飘扬。学生党员、团员与非党员、非团员同学结对子,进行学习、生活、工作、心理上的相互交流、帮扶。选定临时负责人,承担连接校内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在校内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党团活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增强跟岗、顶岗实习效果和党员培养教育质量,坚持党建引领,作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顶岗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合作,形成校内、校外双循环系统,构建协同育人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一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最了解学生的思政工作者[5]。因此做好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挥好辅导员专业性能力强、思想政治觉悟高且理论知识扎实的特性,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党的理论和知识,进一步提高政治素养。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任教师也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双师型教师是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的业务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能指导学生职业技能,一举双得。三是企业方面需要增派思想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企业师傅。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企业师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制订培训计划,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工作流程,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依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最终校内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建立联系,形成工作闭环,随时掌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状态,共同探讨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学生岗位实习顺利完成。

(四)企业文化进校园,加强文化育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传承红色文化精神。邀请劳动模范、最美志愿者、对话一线工人等形式,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身边鲜活的例子增强育人实效,引导学生传承伟大工匠精神。本校每年邀请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优秀校友为大家开展红色讲堂,坚持以奉献精神引领价值追求,让雷锋精神在学生心中薪火相传,永不磨灭。学校在南京地铁委培生中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图文集比赛和征文比赛,通过比赛,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从而消除了对就业的恐惧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结语

顶岗实习是学生学习与工作角色转换的最重要过渡期,学校、企业要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解决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问题,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刘杰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实施与控制教育教学论坛,2013(5):232.

[2]易水发.广西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3(12):61-63+106.

[3]吴菱蓉.浅析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企业导报,2015(11):98-99.

[4]唐小翠.“三全育人”视阈下顶岗实习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高教论坛,2019(6):4-6+2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EB/OL].(2017-09-29)[2020-03-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 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基金项目:2023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思政课题一般项目“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2023SD004)】

(作者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处)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高职学生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