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孪生现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数字孪生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能力以及价值观都受到影响,这也为当今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并为构建更加紧密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理论和实际应用、制度与道德、虚拟和真实、情感和数据的有机融合,增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研究如何构建新的师生关系,应对数字孪生事件所带来的挑战,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关键词】数字孪生|高校|师生关系|高校教育
互联网飞速发展赋予了不同个体或组织在虚拟空间社区生活的超能力,随着数字技术开始进入教育领域,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新一代的大学生在使用数字新技术的过程中形成了双重存在方式,分别是真实物理自我与虚拟网络空间中的数字自我,这就是数字孪生现象。解析大学生数字孪生背景下的特征,探究其对高校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影响,针对性开展教育活动,破解由其引发的师生关系紧张局面,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营造一种健康、和谐、友爱、包容、发展的人际环境。
一、数字孪生背景下大学生呈现出的特点
(一)存在形态数据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孪生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数据,大学生存在形态数据化是数字孪生现象中最显著的特点,他们产生、创造着数据。其次,大学生存在于数据之中,当前对于大学生的喜好、需求研判多依赖于数据。腾讯、字节跳动及各大公司所发布的有关大学生数字报告、行为分析报告;外卖软件、购物软件根据个人喜好的推送等,这些均来自于其在数字空间中留下的海量数据。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这种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更加依赖于数字世界,他们将自我与数字空间结合,将日常生活嵌入数字世界,呈现出了数字化的存在形态[1]。
(二)人际关系数据化
数字技术加持下的云交往已经突破了物理空间的界限,实现了人们最初对于自由交往的想象,如今网络交流已经成为了普遍现实。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新一代大学生相比面对面与陌生人交流,更倾向于在数字空间与人沟通,他们表达观点的方式更多的是点赞、发弹幕等,这些方式成为了大学生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新途径,数据变成了他们交流的主要载体,甚至与熟人之间的交流也会更加倾向于进行数字交流,他们会根据社交需求在数字空间创建不同的群聊,即便大家面对面,也会优先选择通过群聊表达自己的看法。数字孪生现象下大学生,适应数字世界的生活,他们的日常交往无处不彰显着其数字原著名的特征。
(三)知识获取化
智能算法、5G等数字技术帮助大学生突破了传统的知识获取模式,数字孪生现象的出现形成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分布式共生知识空间。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日渐与网络技术密不可分,其实践活动具有突出的数字技术烙印。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学习实践活动来获取更多的知识,这使得思维劳动实践活动和数字技术的实践活动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可以通过一步一步的游戏进程,来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四)价值观念多重化
由于网络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介、社交平台、社交媒体等都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渠道,它们为各种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其价值观。这些智能机器为大学生提供的价值观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大学生数字孪生体在数字世界是动态的,两者在进行实时数据交互的过程中,会持续与数字世界的其他要素进行交换,随之被数字世界的价值观所影响、所强化。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也在重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兼具生活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双重特征。
二、大学生数字孪生现象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影响
(一)大学生“数字孪生”现象的积极作用
首先,数字孪生现象能够挖掘大学生隐性特征,有助于老师实时分析与研判其个性特点与发展趋势。数字孪生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及时的理解大学生个性变化的方式,通过对大学生数字孪生体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潜藏的特质,并对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实时分析和研究,从而及时了解他们的思维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并有效地跟踪他们的发展[2]。
其次,数字孪生现象构建多维信息,有助于开拓老师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新途径。传统的谈心谈话方式会引起学生的紧张情绪,甚至形成抵御或敌对心理,不利于老师与学生进行真实想法的沟通。而数字孪生现象恰恰说明当代大学生更喜欢在网络空间中表达自我,因此数字孪生现象构建了多维信息,数字技术帮助老师通过网络与学生建立更加和諧舒适的好友关系,开拓了老师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新途径。
最后,数字孪生现象有利于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提高师生双方满意度。随着5G、智能算法以及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的应用,数字孪生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技术能够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需要学习的知识,增强大学生课程体验感,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提高了大学生接受的满意度,令其更快速直观地获取知识,达到沉浸式教育效果。
(二)大学生数字孪生现象的新挑战
首先,数字孪生现象下的教育场域变化也对高校新型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提出了要求,数字空间作为网络空间的延伸,其身份的隐匿性和自由性使得虚拟社交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削弱了学生的判断力,使得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度降低,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加剧。
其次,数字孪生现象下的教育对象变化对整个高校教育提出新任务。大学生数字孪生现象的出现,使教育对象更加模糊,也让师生的角色认知受到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挑战,比如教师应该针对大学生还是针对大学生数字孪生体开展教育?而数字孪生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价值取向和社会互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这一存在形态,仍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基于大学生数字孪生现象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筑牢大学生思想根基
基于数字孪生现象,根据当代大学生新型特点,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使科学理论既内化于心,成为思想武器,同时外化于行,学会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一是多维推进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将新的观念和现代化的技术融入到课堂上,创新教育手段;二是提高大学生實践应用能力,引导大学生在数字世界里运用科学理论,践行新思想要求的爱国、以人民为中心等内容,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科学理论。
(二)制度与道德相结合重构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理性
大学生数字空间在提供一个自由话语空间的同时,也涌入了大量的虚假信息。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制度和道德两个方面净化数字空间,并且加强立法和监管,以确保数字空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加强对其管理制度、规范和流程的建立与完善,并将其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数字环境,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虚拟与现实相结合构建以人为本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
高校教师和学生主体间性关系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平等交往和对话协商为基石。在这样的关系中教育双方意识到自己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数字世界能够扩展大学生的实践空间,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释放其创造潜能,突破原有的不可能。因此,学校应当积极推进构建一个能够让大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分析、探究的数字化实践创新环境,让他们能够从这个世界获得更多的知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赋予对学生思想启迪和价值引导的互动。数字技术推动师生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建立,促进了师生间不理解的心理隔离与障碍的消除,加强彼此的理解。
(四)情感与数字相结合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通过融合情感和数据,可以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富有活力的师生关系。数字技术需要嵌入情感因子,令大学生数字孪生体具备一定情感功能。教育者不仅要密切观测数字孪生体中的学生的情绪变化,还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运用“数字+情感”的新方式,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数媒平台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培育、情感塑造和情感影响,引导大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护自身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促进大学生在数字时代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数字孪生体的出现,深刻影响着社会关系,我们要充分认识它所带来的双重影响,用其之利,便我之行,构建和谐关系。高校师生的关系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着学校的和谐发展、关系育人为本的根本成效,我们应充分把握大学生数字孪生体的特征,借助数字技术的平台,利用这种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探究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0-94.
[2]郝文武.教育: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学习化社会教育本质新概念[J].教育研究,2002(3):14-18.
(作者简介:郝苗,西安医学院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