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连载五)

2024-05-10 03:55徐文伟
时代报告 2024年3期
关键词:保卫战衡阳市衡阳

徐文伟

第五章 一座抗日名城的诞生

1.群雕是英雄的化身

雁城衡阳,一座千年古城,一座南方屏障。1944年那场衡阳保卫战,在阵地上的第10军将士们犹如天空中临危不惧的雁阵,而方先觉正是雁城有勇有谋的领头雁。

历经此役,衡阳成了一座血性之城,一座英雄之城。

此后,在岳屏山的山顶上,高高耸立着“衡阳抗战纪念城”的石碑。

2007年12月,岳屏山半山腰還“长”出了一尊群雕。

这尊群雕,是由衡阳保卫战英雄们“变身”而来的。正可谓:

一尊群雕,就是一帧风景,一道缩影;

一尊群雕,就是一串故事,一把光阴;

一尊群雕,就是一个瞬间,一种永恒;

一尊群雕,就是一场大考,一部史诗。

这尊群雕基座面积28平方米,高6.18米,重11吨,由纯铜铸造而成,该群雕是湖南省最大的铸铜群雕。只见铜雕上6位神态各异的英雄怒目圆睁:他们或手提长枪,或拿着大刀,或紧握手榴弹,或高举巨石……一域天空好像仍有“喊杀之声”在耳际回荡在周遭振荡。他们脚下踏着的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一片热血的世界。群雕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军民团结、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

70多年前,岳屏山正是日军发动第二次、第三次总攻时敌我争夺激烈的制高点,敌人屡攻屡挫,中国军队愈战愈勇,至战斗最后一个下午,岳屏山阵地都没有被攻陷下来。

历史不应忘记,衡阳守军战士47天的抗战故事;

历史不应忘记,赫赫威名的“衡阳五虎将”的血性故事;

历史不应忘记,守军战士的英雄壮举;

历史不应忘记,方先觉流着血与泪的人性之光;

…………

让我们向所有牺牲在衡阳保卫战战场上的烈士们默哀!向所有参加衡阳保卫战且有幸活着的英雄们致敬!正是因为你们的顽强抗敌,让衡阳保卫战持续了47天,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守得云开见月明。2014年8月,衡阳抗战纪念城被列入了第一批全国8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衡阳抗战纪念馆、“衡阳抗战纪念城”石碑、衡阳抗战文化纪念墙和衡阳保卫战群雕等,皆成了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先烈的去处。

2.为英雄而歌

历史不可忘,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衡阳保卫战并不遥远,一串串血红的数据、一个个血腥的阵地、一次次血染的风采,是衡阳抗战纪念城的最好注脚,这份宝贵的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正是我们走向明天的最好通道。

1985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衡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撰《衡阳文史资料》第三辑,其中选登了部分有关衡阳保卫战的史料,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在史海钩沉中重拾旧创伤,燃起爱国主义热情。这年9月,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衡阳文史资料》第四辑又专辑出版了衡阳人民抗日救亡活动和衡阳保卫战的有关史料,这些史料都是当年事件的亲历者所撰写,史料价值非常珍贵。

2005年8月15日,时任衡阳市委书记徐明华给衡阳保卫战老兵后人龚世芬女士寄去了一封长信,信中肯定了衡阳保卫战的重要性、抗日名城的不易和衡阳人民的自豪,并解答了她提出的6个问题。我从龚女士寄给我的信件中看到了相关内容。信中这样写道:

尊敬的龚世芬女士:

您好!

您的来信收悉,读后非常感动。您生逢乱世,民族蒙难,未出生已失怙,其情可悯;父亲为抗战英烈,舍身成仁,为国捐躯,忠烈可嘉;您移居新西兰、迁居美国后,不忘民族大义,不忘国耻,不忘责任使命,决心撰写纪念衡阳抗日保卫战的书籍,拳拳赤子之心,虽远隔重洋亦能从字里行间深刻感受。在此,我代表家乡人民向您及家人致以亲切地问候!

1944年6月至8月发生的那场衡阳抗日保卫战,是中华民族反侵略史上的悲壮一页,艰苦鏖战震铄中外,民族英烈浩气长存。方先觉将军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10军全体将士以1.7万忠义之师抵御日军11万顽寇,以伤亡1.5万的代价取得了毙伤日军4.8万、坚守衡阳48天(编者注:实为47天)的伟大胜利,用鲜血和忠魂写下了以弱御强、以寡敌众的英雄史篇,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衡阳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一次重要战役,中国守军的忠勇事迹惊天地泣鬼雄。可歌可泣的衡阳保卫战,是衡阳军民精诚合作、浴血奋战的历史,其动力既来源于我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也来源于中共所倡导的“团结御侮,一致对外”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而中共衡阳地方党组织在保卫战前和战斗中所做的大量的宣传和救亡工作对于衡阳保卫战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为了纪念在衡阳抗日保卫战中牺牲的革命忠烈,当时在衡阳修建了“抗战牌坊”“纪功亭”和“衡阳抗战纪念牌”等。衡阳作为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因此驰名中外。衡阳抗日保卫战虽然使衡阳遭受了巨大灾难,造成了城毁人亡的严重损失,但同时也给衡阳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在抗战精神的传承中和激励下,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特别是迈入新世纪以来,衡阳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图强,艰苦奋斗,使衡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今天的衡阳,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53万平方公里土地、710万人口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湖南省的第二大城市,是一座文化厚重、交通发达、商贸繁盛、工农业基础雄厚的秀美城市。衡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历史,必将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有机会,欢迎您到衡阳来走一走,看一看,相信您会为家乡的变化、祖国的强盛而倍感欣慰、倍感自豪!

您在来信中所托的为您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事情,我已安排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1.关于“是否有当时的报刊杂志”。经查,衡阳市图书馆保存有这方面的报刊杂志。

2.关于“是否有第10军阵亡将士名单”。经查,国内许多资料(见后文)中都载有阵亡将士名单,但只有军事指挥系统中阵亡官兵(排长以上)的名单。

3.关于“是否有衡阳保卫战幸存者”。经查,有这么几个人:陈瑞璋(浙江省绍兴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李熊飞(衡阳保卫战见证者、衡阳市中医院退休职工),曾琪(衡阳保卫战老兵),王之康(衡阳保卫战见证者、退休教师),刘先州(原国民革命军第10军特务营少尉排长),罗炳武(衡阳保卫战见证者、原衡阳市港务局退休工人)。

4.关于“国内是否出版过有关此题材的书籍”。经查,我国台湾地区出版有《抗日圣战中的衡阳保卫战》(国军第10军老兵白天霖著、台湾天工书局出版),《子珊行述一——方先觉将军哀荣录》(谷光宇著、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衡阳抗战四十八天》(黄锵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有《落日孤城》一书;衡阳市政协编印的《衡阳文史资料》第四、七期;衡阳市政协文史学习和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正在编印的《衡阳抗战铸名城》一书,收集了大陆、台湾和日本三地的大量历史资料,是目前记录衡阳抗日保卫战的资料最全、权威性最强的书籍,将于今年10月份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5.关于“是否有其他的文学艺术形式再现这段历史”。据了解,原中央电视台编导(现退休)愚凡与衡阳市民张勤(女)合作,初步完成了20集电视连续剧《衡阳保卫战》剧本创作,正在筹划摄制电视连续剧;衡阳市绝缘材料厂退休工程师江立中也在创作《衡阳保卫战》电视剧本。上述两个剧本在报中央、省有关部门审定之中。

6.关于“是否有专门机构或人员正在做研究工作”。经查,衡阳市政协、衡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衡阳师范学院、南华大学的有关专家教授正在做研究工作。江苏无锡江南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彭厚文(湖南人)对衡阳保卫战研究较深,有不少论文发表。

希望我的答复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也祝愿您在研究衡阳保卫战方面取得成绩,大作早日付梓。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中共衡阳市委书记 徐明华

2005年8月15日

这封回信写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既体现了市委书记对衡阳保卫战纪念的重视,对英雄之城发展的信心决心,也体现了市委书记的用心用情,对老兵后人的关注关爱。

2007年,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衡阳市委、市政府指示,对距今100多年历史、占地面積2640平方米的陆家新屋以旧复旧、修旧如旧,恢复其历史面貌,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几经易名后,陆家新屋定名为“衡阳保卫战纪念馆”。

陆家新屋正是日寇侵华战争的见证。1944年6月27日,一小队日本鬼子骑兵闯入陆家新屋,第二天守军得知消息后,派出一排兵力进行围剿,双方激战半个月之久,陆家新屋遭受严重创伤。如今的南向墙面,还保留数10处当年战争留下的弹痕,右侧厢房封火墙上的一个弹洞直径达1米左右。这处抹不去的抗战遗址,成了英雄城的勋章。

如今的左厢房,是衡阳保卫战陈列展览室,其展览主题为《忠烈壮国魂——抗日战争衡阳保卫战》。展览采取通廊式陈列手法,以市政协编撰出版的《衡阳抗战铸名城》一书为主线,并利用该书的文字资料、照片和图表进行布展。这些抗战史实和实物,重现当年衡阳军民英勇抗击日寇的壮举,让参观者无形中增强了使命感,激发了爱国情。展览室的前言这样写道: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发展史上以弱御强、以寡抵众的典范战例,是中国人民团结御侮、忠勇卫国的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衡阳军民以英勇卫国、拼死杀敌的爱国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写下了最悲壮的一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高度赞扬“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结束语写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衡阳保卫战,为我国抗战胜利谱写了震古铄今的悲壮史诗……

这个纪念馆先后被确立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衡阳市人民政府修建抗战纪念城。就在岳屏山顶,建立了衡阳保卫战抗日文化墙,文化墙分前言概况、国共合作、血壮山河和同仇敌忾等4个部分,共由6幅高2米、长6~8米的群雕画和80余幅书法作品构成,书法作品包括诗词、楹联和篆刻等。现在的衡阳抗战纪念城主要由衡阳抗战纪念城碑、纪念堂、抗战牌坊、记功亭、忠勇亭、和平钟、抗日文化墙、衡阳保卫战铜铸群雕像等纪念设施组成。

为全面系统反映衡阳军民为夺取抗战胜利进行的英勇斗争和作出的巨大贡献,2021年4月,岳屏山脚下装饰一新的衡阳抗战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一走进衡阳抗战纪念馆,吸引眼球的是“血染衡岳”的主题雕塑,这正象征着衡阳军民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不屈精神。衡阳抗战纪念馆共设序厅、4个展厅和多功能厅,陈列布展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4个展厅分别设置“战略之城”“大义之城”“悲壮之城”“英雄之城”等4大板块,展示衡阳保卫战有关情况。抗战纪念馆以专题展示为主,同时考虑编年;以反映衡阳地区抗战为主,同时展现衡阳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贡献;以实物、图片、影像、场景、艺术品等传统展示手段为主,同时适度采用了比较成熟的现代科技展示手段,无形中增强了陈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市民游客来此参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时任衡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谭崇恩告诉我:“这4个展厅里4个‘之城的命名,我们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其中‘大义之城以前取名为‘血性之城,通过反复斟酌后才修改过来,‘血性说的是刚强正直的气质和品性,特指人,而‘大义强调的是正义、正道,立意更高远,人与民族由此更加紧密联系起来了。”

衡阳还通过各种形式纪念衡阳保卫战,使衡阳人重拾昔日记忆和荣光。

2005年,值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之际,民革衡阳市委发起、推动和举行了“中华儿女公祭抗战忠烈大典”,社会各界近万人自发在南岳忠烈祠参加了这一盛典,60多家海内外媒体现场报道,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

2010年8月8日,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暨衡阳保卫战66周年,民革湖南省委和中共衡阳市委联合主办、民革衡阳市委承办了“衡阳抗战纪念城·公祭抗战英烈大典”。由于历史原因,这是衡阳66年来第一次举办的大型祭奠仪式,迟来的大典引起了海内外,特别是衡阳民众的强烈共鸣——“衡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衡阳是一座有血性的城市”。

2011年,民革衡阳市委会又承办了“辛亥百年,忠烈千秋”为主题的海峡两岸专题书画作品展览活动,并为忠烈祠抗战烈士纪念馆征集馆藏书画作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题词,活动收到台湾政要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等200余幅书画作品。

这些年来,民革衡阳市委会依托地方抗战文化资源,积极投身衡阳抗战文化研究与发掘,千方百计将其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社会和谐有机结合起来,极力打造参政议政抗战文化品牌。

2015年,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衡阳市策划开展了系列缅怀抗战先烈的重大纪念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就在这一年,崇盛晶珠集团携手10余家抗战研究机构的专家们,从浩繁的资料中,还原历史真相,让每位衡阳儿女了解衡阳这座伟大的英雄城市,记住衡阳抗战文化,传承衡阳抗战精神。同年9月2日至10月7日,崇盛国际中心·柏石艺术中心举办了“铁血衡阳——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图片展”。萧培先生将毕生研究精髓500余张图片悉数献展,展览以“红色壮歌”“日军暴行”“铁血衡阳”为主题,其中许多图片系首次公开面世,图片珍贵,分量十足,全景式呈现出守军孤守衡阳47天的英勇壮举,也展现了日军侵略衡阳的丑恶嘴脸;全国唯一抗战老兵题材钢雕作品《铁血屏障》首次公开亮相,该作品由中国钢雕艺术大师杨君林使用废旧的工业件精心焊接而成,塑造了国军将士刚毅坚定、血性十足的抗战勇士形象,钢雕高4.7米,象征衡阳保卫战历时整整47天;重1.6吨,就是致敬16000多名衡阳保卫战将士,现场震撼力极强,历史的场景扑面而来。

也是在这年初,民革衡阳市委制定了“采集衡阳保卫战幸存老兵口述历史计划”,并开始在浩瀚的历史素材中寻求真实的内容。6月,民革市委成立的两个摄制组,不畏艰苦,分别奔赴湖南郴州、岳阳、长沙、湘潭等省内多个城市,以及湖北武汉、浙江杭州、福建晋江、江苏南京、安徽淮北等地,行程3万余公里,被采访的21位幸存老兵最大年龄101岁,最小的87岁,采集了老兵录音录像近50个小时,照片上万幅,文字材料30万字,从收集资料到拍摄完成耗时一年半时间。由于历史久远、方言不通和老兵身体等因素,采写和拍摄难度可想而知。《血火衡阳》制作方、民革衡阳市委专职副主委郭露璐深情地说,铭记中华历史的苦难与抗争,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思考当下,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作为衡阳人,我们有责任,还历史一个真实的全貌。为了尽量还原战争真实场景,剧组还将拍摄地点选择在一个防空洞里,洞里光线很暗,空气不流畅,积水漫过了人的小腿,但演员们非常敬业,没有一句怨言,连续拍摄好几天,演员们的腿脚都发软了。扮演方先觉将军的演员徐翔,是一位业余演员,通过层层考核面试,他从800余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徐翔的成功出演,除了他先天的脸型、五官等外形与方先觉相似外,那股透着凛然正气的神态也与方先觉颇有几分神似,还有与方先觉之子方略是忘年交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徐翔已出演过12部倡导社会正能量的微电影。他告诉我:“很希望通过演绎这部纪录片,还原历史真相,传递正面能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说到拍摄的情景,范林先生感触尤为深刻,他说有一种历史被拉回现实的感觉,这让大家觉得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民革市委主委谢肃表示,作为衡阳人,我们有责任,还历史一个真实的全貌。就在这部纪录片《血火衡阳——21位老兵的倾情讲述》制作过程中,又有4位老兵先后离开人世,他们未能看到自己的纪录片,制作组人员深生遗憾。2016年9月2日,《血火衡阳》的首映式特意选在这天——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前一天,以此来献礼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12位衡阳保卫战幸存老兵也在这天聚首衡阳,参加首映式。纪录片首播后,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如今,这部纪录片成为研究衡阳保卫战的珍贵史料佐证。2023年1月12日,民革衡阳市委会与衡阳市城建投集团以“修缮张家山衡阳保卫战烈士墓”为议题举行协商座谈会。“衡阳保卫战阵亡将士墓”是整个衡阳抗战文化的灵魂,恢复烈士墓对于传承中华民族气节血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積极意义,这是全市人民形成的共识。市城建投集团和设计单位介绍了项目情况和设计方案,衡阳市政府已将建设张家山抗战遗迹公园列为2023年“衡阳市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之一,修缮好张家山衡阳保卫战烈士墓有助于更好地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更好地打造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衡阳抗战名片。

各文艺院团也创作了新编花鼓戏《血色梨园》等一批剧目,还在“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周末百姓剧场”演出;各级文联组织广大文艺家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比赛活动,创作了一批反映抗战主题的文学、书法和美术作品,并在全市进行展览、展示,吸引了数万市民驻足观看;衡阳市还结合“船山故里、国学飘香”活动,集中推出3场衡阳保卫战主题的国学讲座,使数千市民重温衡阳保卫战那段血与泪的历史之光,那场生与死的人性之光。

衡阳许多作家即时创作了让人泪目的好作品。时任衡阳市作协主席、诗人陈群洲满怀着对日本侵略军的仇恨和对英烈的崇敬,尤其是对葛先才将军重回衡阳与活着的一些战士们数个月捡拾战士们遗骨,最后将几千颗头颅摆放在一起并合影的惨景仍历历在目。他以《那一张照片,在无数的夜晚发着磷光》为题,含愤忍泪射出了一颗颗挟带仇、恨和爱的文字的“子弹”:

那些骨头,头盖骨,腿骨,髌骨

将军用三个月时间,找回了

一支失散的部队

零部件的组装有些困难。没有名字

和番号,只有仇恨,仍然滚烫滚烫的

仍然有冲锋号,从山头

一阵一阵传过来,激昂而悲壮

至死,他们还在立正、稍息

朝着鬼子的方向,射出

枪膛里的最后一排子弹

我一次又一次见过他们

在萧家山,在忠烈祠,在陆家新屋

他们有血有肉。我还知道他们

所有人,一个共有的名字

衡阳诗人张沐兴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也对衡阳保卫战深情地作了一组诗,诗中是满腔的正义与痛感。现摘录其中的一首《清花湖,〈援军明日到达〉拍摄地》:

战争没有结束。发动战争的人

已经死去,胜利者与失败者陆续成为历史

我们心里的战争一直在持续

你是我的援军,我是你的援军

呐喊是号角的援军

2022年的阳光,在奔往1944年的路上

七十多年过去了

空气中的热浪还在匆匆行军

清花湖代表草河承受着轰炸

水柱冲向天空

水对炮弹的抵抗使平静时光发出怒吼

岸边草木在硝烟里燃烧

它们也有衡阳的血性

发出骨裂的噼啪声响,化为灰烬

士兵在炮火中前赴后继

他们的青春将被无情收割

炮弹在还击炮弹,子弹在教育子弹

在最后,他们将用血肉之躯迎着侵略者的刀刃

每一滴血都迸射着阳刚

清花湖,导演在还原衡阳保卫战

年轻的士兵演员

在还原他们英勇的祖辈

远处山坡的野花

好奇这和平年代的局部战争

它们风中摇曳,仿佛正在检索记忆

只有我,随着一阵阵枪响

被一颗一颗子弹穿透了沉默与遐思

脚下的土地

涌动疼痛与壮烈,经久不息

也有很多衡阳以外的作家加入创作队伍之中。湘潭作家楚荷以《吊衡阳张家山赴国难烈士》为题,气势恢宏地描写了当年的战争场景:

一抔衡岳土,号称张家山。峰高不盈丈,羞涩如处子。四季花常艳,蝶去蜂复来。忽闻东瀛寇,个个如狼虎,欲啖中华魂,黑云东至哉。飞鸟频频飞急报,鬼子铁甲已临城。湘江寂寂阒无声,夜临无月蛙不鸣。大将方先觉,统率万余军。壮士齐声吼,血肉筑成城。敌弹密密如细雨,蚊飞无隙心如煮。敌炮声声作鼓鸣,地动山摇天欲倾。方将军杀敌声声吼,壮士义赴国难不回首。日色斜照张家山,忠烈一万魂不还。寒夜月光凝血浆,春梦子规啼欲死。太阳复升矣,兽军又复来。忠魂齐聚首,鬼雄复执枪。再死又如何,三湘四水齐悲歌。头颅守山北,胯骨守山南,护我炎与黄,复我九州土。寇已归东瀛,甲子祭英雄。忠骨知何处?卜筮问天穹:国土九百六十万,一万壮烈无尺土。苍天尔不公,还我忠烈魂。

2015年5月5日,湘潭艺术家肖中仁撰文、曲湘干绘画创作的衡阳保卫战连环画《喋血雁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连环画描绘了中国军队第10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震憾人心。

多年前,由老兵之家衡阳团队成员王邦明作词、姜远林作曲的一首衡阳抗战之歌《老兵颂》也在衡阳民间广泛传开了。这首歌词深情、悲愤,给人以激励:

风萧萧兮易水寒

英雄儿女出乡关

一腔热血报家国

不灭倭贼誓不還

虽然岁月苍老了您容颜

一片丹心却历久弥坚

脚下是深埋您战友的母土啊

您用一生把她痴痴爱恋

虽然风霜已模糊您双眼

一腔激情却从未改变

头上住着忠魂的蓝天啊

您用虔诚把她深深祭奠

啊 老兵 九死一生的老兵啊

锦绣河山是您用生命捍卫的乡关

啊 老兵 慷慨赴难的老兵啊

耳畔回响的是您英勇悲壮的呐喊

热血男儿已一个个走向风烛残年

请接受请接受我们迟来的探望

迟来的祈福和祝愿

老兵 老兵 老兵

一年多前,在热映的抗战题材电影《八佰》里,最后撤退前,山东兵在与战友诀别时,他的一句“来生再见”让无数观众瞬间泪崩。这个桥段是电影演员对抗战中的中国军人视死如归壮举的艺术再现。实际上,在抗战史上,中国军人的确曾在一道绝命电报中誓言“来生再见”。这“最后一电”,正是由抗日名将方先觉率第10军在衡阳战场发出的。

这些年来,衡阳人民很想拍摄一部反映衡阳保卫战的电影,守军将士后代们的这种愿望尤为强烈。

很多年前的一天,一些衡阳抗战将士的后代聚在一起吃饭。席间,有人大发感慨,如果能将这场惨烈的衡阳保卫战拍成一部精彩的影片,该有多好。也有人提议先写剧本,编好故事。比如,就写一个爱国青年为了参加衡阳保卫战抛家弃子,远赴沙场,最终城破人亡,捐躯报国。当抗战胜利了,民众都在欢呼雀跃时,他的妻儿却痛哭流涕,无奈地倚门而望,他们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还有人在兴奋中接着说:“嗯,这个题材确实好,或者再将这个孩子艺术加工,写成遗腹子,他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父亲在他的心目中也只是一个抽象的名字,一个伟大的符号,这样的故事情节更会打动人,而我们的国家正是有了这样伟大的父亲,才最终赶跑了日本侵略军。”

大家正叽叽喳喳地说着,沉默半晌的徐湘衡女士慢慢接过话茬:“我就是遗腹子,我就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叫徐声先,第10军预10师一个能文能武的战士。”

话音未落,空气顿时像凝固了似的,大家目瞪口呆地互相看着。不知隔了多久,有人才发出唏嘘声:“想不到还真有这样的故事。”

是啊,残酷的战争,最感人的故事,从不需要人为编造。

2015年,摄影师彭斌敬佩衡阳保卫战的英烈们,历时半个月,手绘玩具兵人,鞭炮当炸药,在每一个代表性的战场还原了当年的抗战场景……

《援军明日到达》的开拍,也是为了铭记衡阳保卫战的英烈们。这部电影将把我们带回衡阳保卫战的烽火岁月,让世人重新捡拾起那些鲜为人知甚至不为人知的英雄故事。

2019年9月17日,是衡阳人民值得关注值得庆幸的日子。就在这天,电影《援军明日到达》拍摄座谈会在衡阳举行。国家一级编剧、作家刘和平说,争取将这部电影打造成为我国第一部有美学价值的战争片,激发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向世人展示衡阳历史文化,吸引更多人来衡阳旅游、观光、置业,进一步推动衡阳文旅产业发展。

这场震惊全国的衡阳保卫战终于有自己的“戏份”了。

擅长写历史戏的刘和平将视野放到了家乡的这场抗日战争。他说,《援军明日到达》是一部写给时间的作品,他希望可以让中国的战争片在美学方面上升一个新的高度。

刘和平在透露剧情中,其讲述给我们以振奋,以思考——

“发生于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战役,衡阳守军以16000余人的兵力,抵挡10万余日军的猛烈进攻。衡阳保卫战在防守上准备时间短,而守军又在常德会战中遭受重创,在未及时得到整补的条件下坚守衡阳47天,又是抗战期间守城时间最长的纪录,实属不易。

“我的东西既是写给观众看的,也是写给时间看的,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日军大力进攻的时候,我们那样艰苦守城,就连一架B-29轰炸机也派不过来,理由是燃料不够,要支援印缅战场……唯真不破,我的作品哪怕里面充满了批判精神,也会认为这个历史是个合理的存在,是必然的存在,我们祖祖辈辈就在这个存在里发展到今天。

“中国人是靠自己把抗战扛下来了,这部影片表现的就是这种精神: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尤其不要指望别人,一个民族的尊严和强大只能靠自己。”

2019年11月2日下午,刘和平在衡阳市图书城举行读者见面会。他接受了读者对衡阳保卫战的提问,并欣慰地告诉大家,电影《援军明日到达》的剧本创作即将结束。

2021年5月17日,我在时任衡阳市文联主席谭崇恩的办公室,欣喜地看到了《援军明日到达》的剧本,我心跳加速地翻开了,惊心动魄的场景磁铁般地吸引着我。

2021年12月21日,在衡阳市召开的“智汇潇湘 雁翔衡阳”首届优秀专家人才发布会上,身为衡阳市突出贡献专家之一的刘和平,现场为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部上尉报务员——94岁的卢庆贻老兵,赠送剧本《援军明日到达》,并在扉页上深情留言:“敬赠卢庆贻老英雄。”他还宣布,衡阳保卫战题材电影《援军明日到达》将于2022年开机,2023年上映。

2022年2月28日上午,时任衡阳市委书记秦国文会见了国家一级编剧、作家刘和平一行,双方就衡阳保卫战题材电影《援军明日到达》拍摄筹备事宜进行深入交流。秦国文说,拍摄衡阳保卫战题材电影《援军明日到达》,既是对重大历史和重要文化的宣传,也是对衡阳的宣传。全市将全力以赴支持配合电影团队完成拍摄任务,在人力、物力、工作机制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切实做到遇到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碰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确保电影筹备顺利、早日开机。秦国文希望,双方进一步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优质影视作品,并将电影拍摄基地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文旅项目建设统筹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其价值资源,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扩大文化影响力。刘和平详细介绍了电影《援军明日到达》的筹拍团队和目前的筹备情况。刘和平表示,力争将《援军明日到达》打造成中国战争片领域的精品力作,向世界展示衡阳历史文化,进一步推动衡阳文旅产业发展。

2022年9月2日,电影《援军明日到达》在衡阳市南岳区举行开机仪式,该电影剧组阵容强大,集结了国内一流主创团队和一流演员,2000多人参演。在3个多月的拍摄工作中,衡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以及相关部门、相关县(市)区、传奇公司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确保剧组安全、提前完成拍摄任务——2022年12月20日下午,《援军明日到达》在南岳区“杀青”。衡阳市委书记刘越高等领导,电影《援军明日到达》总制片人、总监制、编剧刘和平,中国儒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柯利明等出席“杀青”仪式。

刘和平说:“我们有幸把衡阳保卫战这一历史事件在今天这个伟大时期表现出来。”

刘越高朗声宣布:“电影《援军明日到达》圆满关机、‘杀青大吉!”

嘉宾们还在南岳区祝融剧场观看了电影《援军明日到达》剪辑片段。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援军明日到达》还是湖南省“十四五”重点电影精品工程和衡阳市委、市政府“十四五”重点文化建设工程;而这部影片的总顾问,就是曾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的滕文生。

衡阳保卫战的“枪炮声”愈来愈远了,上演《援军明日到达》的“脚步声”渐行渐近了!

《寻找飘荡的忠魂》抗战专题纪录片摄制组也慕名而来。2023年3月2日,这个摄制组在被迫第三次取消筹划已久的拍摄计划后,终于在浙江成行。接连几天,诸暨市远征大酒店董事长、制片人陈永新在抗日血战地衡阳的张家山、原第10军军部旧址、岳屏公园等抗战旧址采访了当地老人和专家学者,找寻历史烟云背后的悲烈故事,留下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陈永新说,此次重访衡阳,就是为历史抹去尘埃,给后人留下记忆,还原好历史事件,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就在他启程当日,“学习强国”这个重量级媒体也转发了题为《抗战纪录片〈寻找飘荡的忠魂〉啟动摄制》的报道,令陈永新一行人倍感振奋。

2023年4月4日清明前夕,衡阳市部分大中小学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们来到衡阳抗日纪念碑前缅怀先烈,并向烈士纪念碑送献了花圈。他们庄严宣誓: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办一次会,兴一座城。2023年7月14日,衡阳市文旅广体局对衡阳市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第233号建议作出了答复,按照衡阳市确定的“制造立市、文旅兴城”战略部署,紧紧抓住承办湖南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的重大机遇,推进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市千亿文旅产业链。在高位推动中,成立了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玉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宏为链长的市文旅产业链,以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为目标,以城区旅游开发为重点,其中就有充分挖掘抗战文化等资源,在谋划项目中,围绕第三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梳理形成的市级重点旅游项目和市级关注项目共144个、子项目182个,其中包括抗战纪念城(岳屏公园)的现有景点提质改造项目、张家山抗战遗址的修缮保护项目,预计总投资1219亿元。2023年9月28日上午,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衡阳市重点项目调度会召开。会议要求,严把执行进度,汇聚项目建设的最大合力,全力以赴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交出一份让湖南省委、省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分答卷。11月5日上午,衡阳市承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动员会召开,会议以视频会形式开到各县(市)区、乡镇(街道),释放出衡阳市委、市政府推进“文旅兴城”的坚定决心和办好旅发大会的鲜明态度。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爱武出席大会并讲话,她在讲话中也提到了:挖掘衡阳抗战文化,抓好抗战纪念城(岳屏公园)的提质改造和张家山抗战遗址的修缮保护。有关衡阳保卫战的建设项目将在2024年衡阳市承办的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上大放异彩,衡阳保卫战的抗战故事也将精心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近些年来,许多领导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和重视衡阳保卫战,不少文艺家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讴歌衡阳保卫战,表达对衡阳保卫战将士们的崇敬之情,对英雄城市衡阳的仰慕之情。

3.回雁咏叹调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衡阳是我的第二故乡。”回衡阳的衡阳抗战幸存老兵都是这样说的,说得掷地有声,大雁回首。

衡阳雁回几封书?每每衡阳抗战老兵重归雁城,脸上便绽开了一朵花。

这是一朵朵幸福的花,一朵朵美丽的迟开的花朵。

这是一只只思乡的雁,一只只多情的晚归的大雁。

2009年10月,92岁高龄的彭忠荣回到了衡阳保卫战旧战场——张家山。他是坐在轮椅上被人抬上去的。想当年,他矫健敏捷的身影曾在这里英勇杀敌,敌人便像一根根野草飘然而落下。

彭忠荣举目四望,张家山草木凄凄,衡阳城长“高”了,变“大”了,哪里还看得到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痕迹?

当得知脚下埋着三千忠魂,彭忠荣不顾众人劝阻,自己坚持站了起来。只见他拄上双拐,颤颤巍巍地走走停停,热泪盈眶。突然,他挺直身子站定,敬了一个军礼。

60多年过去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泪水就收不住了。彭忠荣哽咽着:“张家山的一场战斗中,敌人的子弹从我前腹射入,后背穿出,我受伤倒地,是弟弟救了我一命。”

上阵不离父子兵,打虎不离亲兄弟。他和弟弟彭忠志并肩保卫衡阳的场景又浮现在他眼前……

时间定格到2012年6月,衡阳抗战老兵杨光荣和卢庆贻也再聚雁城。请看这些不容忽视的注脚:

2011年12月4日,《我的抗战2·47天》在长沙首映,《三湘都市报》记忆版报道参加衡阳保卫战的杨光荣等老兵的故事,刊登杨光荣希望通过本报寻找当年战友的心愿。

2011年12月4日,《新周刊》社长孙冕与湖南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赴邵阳慰问抗战老兵。得知杨光荣老人想返回当年抗战战场衡阳的心愿后,又马不停蹄地寻找湖南抗战老兵的资料,没想到还找到了5位参加过衡阳保卫战的老人,其中包括来自湘潭的84岁老人卢庆贻。

2011年12月16日,《三湘都市报》记者与湖南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陪同卢庆贻前往河北邯郸与杨光荣见面。离别之际,两位老人约定,如果身体允许,2012年夏天将一同前往衡阳缅怀那段烽火岁月。

2012年4月,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女士,得知此事后非常感动,联系爱心企业资助两位老兵实现这个愿望。

2012年6月13日,王选女士、《我的抗战》栏目组和《三湘都市报》记者甄荣等陪同两位老兵回衡阳。湖南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全程陪同,《我的抗战》栏目组全程记录此次缅怀之旅,拍摄内容还作为《47天》后续纪录片的素材。

杨光荣和卢庆贻两位老兵做梦也没想到,他们还能再回衡阳。当他俩心情无比激动地来到岳屏山顶,站立在一块刻有“衡阳抗战纪念城”的碑前,两位老兵含悲敬献了鲜花。

接着,杨光荣沉痛地朗读祭文:“2012年6月13日,与你们共同守卫衡阳的幸存战友,谨以薄酒鲜花之仪致祭于诸亡友灵前……我等当年均属青年,残留至今,鬓发皆白,垂垂老矣……敬爱的为守衡阳而献身的战友们!你们安息吧!永远地安息吧!”刚念上两三句,两位老人便泪流满面了。

断断续续读完祭文,杨光荣又让女儿拿来出发前买的那瓶白酒,让志愿者代替他们洒在纪念碑前:“兄弟们,我们来晚了,打完仗休息时兄弟们都喜欢喝酒,我特地买了一瓶带给你们。”敬完白酒后,两位老兵庄严地伸出右手,向逝去的战友们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

好汉也提当年勇。杨光荣喃喃地说:“我们都是好样的,我们没有一个人投降。”

68年过去了,衡阳保卫战的痕迹几乎消失,但战争的细节仍鲜活地保留在老兵们的脑海里;历史的伤口,时时在他们的心中隐隐作痛。

杨光荣25岁参加衡阳保卫战,93岁的他第一次重返昔日战场,已是半个多世纪时光悄无声息地溜走了。他动情地说:“衡阳是大雁的故乡,我就是一只归雁呢。”他特别想要去西禅寺,68年前经历的那个惊心动魄的生死之夜,記忆尤为深刻。杨光荣说:“这一辈子也忘不了。”

另日下午,两位老兵相约来到位于蒸湘南路的西禅寺,当年的建筑已荡然无存。在蒸湘南路2号前面,萧培指着一棵200多年树龄的大樟树,告诉杨光荣:“当年西禅寺很大,从南往北100多米长,寺里有很多房子和48棵大树,可惜后来修建高楼,现在只留下这一棵了。”

杨光荣走到樟树下,默默站立良久。他还记得当年战争的间隙,坐在西禅寺一棵大树下面,一个人静静流泪,他太想念家乡、思念亲人了。

1944年8月4日,衡阳保卫战进入危机四伏的第43天,这位来自河北的小伙子,当年为了收复西禅寺阵地主动请战。在纪录片《我的抗战2》里,杨光荣讲述的精彩战斗故事,成为难得的研究衡阳保卫战的个人历史资料。

“实在没有战斗兵员上前线,卫生员、炊事员和军械兵也统统上了。”杨光荣诉说开了,“晚上,我带着十几个弟兄,悄悄摸到西禅寺外。当时的月光很模糊,为了在战场上容易识别敌友,我让大家把帽子翻过来。我和副排长把战士们分成三组,他带一组人在外面等候,另一组预备的在后面。我悄悄带上两个战士从墙上翻过去,正在准备干掉那两个日本哨兵之际,不料被发现,敌哨朝我们开始射击。外面的战友一听枪响,都翻墙大喊‘杀杀,此起彼伏的喊杀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杨光荣的这些口述史让陪同者不时唏嘘感慨。“一个日军小队长正在屋里看地图,还抽着烟,他一听枪响立马丢掉手中的烟,小跑到门口。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从一侧冲过去抱住了他。另一个日本兵端起枪向我刺来,幸好被我的战友用枪托砸倒,那个日本兵从地上再爬起来,咬住了我战友的左胳膊,战友便腾出右手,掏出手榴弹往他的脑袋一砸,他的脑袋顿时开了花,战友又帮我解决掉了那个日本小队长。冲进寺内的战友喊杀连天,一场刺刀战在西禅寺拉开,敌人不知道我们来了多少人,很快就溃败而逃。”

张家山也是两位老兵要去祭拜的另一个重要地方。当年张家山血战,阵地失而复得10多次,双方伤亡惨重。

84岁的抗战老兵卢庆贻回忆说:“战争异常残酷,守军和日军反复争夺张家山,这个残酷的过程用绞肉机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大。多日连续战斗,敌我都无法收尸,天气异常炎热,空气奇臭无比,但攻守双方全然不顾,继续鏖战。”

卢庆贻当上第10军报务员时,还只是一个16岁的娃娃兵。

站在衡阳市气象台的观测平台上,卢庆贻看着这块土地深情地说:“1946年2月,我还跟随葛师长回到衡阳搜集烈士尸骨,用了几个月时间,收集到了3000多具将士遗骸,在这里兴建了一座烈士公墓。”

2015年6月5日至6日,又有两位衡阳抗战老兵——97岁的朱亚泉和93岁的卢华从南京出发,相聚于雁城。

在湘江边,朱亚泉和卢华感慨万千,仿佛一眼洞穿70多年,出生入死的抗战场面又热血沸腾地浮现在他俩眼前。

朱亚泉任空军机械师,在杨家花园的空军第一飞机修理厂工作,他有幸参与组装了远征日本撒传单的飞机。从南京出发前,朱亚泉一直在挂念:衡阳粟家码头旁的杨家花园如今还在不在?杨家花园摆放二三十台飞机发动机的大厅堂又变成什么模样了?他多么希望,能再站在那片古色古香的旧建筑里,讲述他亲历的中国空军用宣传单“轰炸”日本的背后故事。

据史料记载,1938年5月20日一早,日本的长崎、福冈、九州岛等地,出现大量中日文对照的传单,上面印着中国警告日本停止侵略等内容。日本顿时陷入一片慌乱,这些传单从何而来?原来是中国两架马丁飞机趁着夜色,从宁波出海飞抵日本上空投下来的。这一袋袋“纸片”炸弹,丝毫不亚于真正炸弹的威力。

这一惊人壮举,立即引起世界轰动。当时有评论说:“传单给日本一个警告,百万张传单可以变成百万吨炸弹!”远征日本的这两架马丁飞机,正是在杨家花园组装的,而朱亚泉有幸参与了这个计划的部分工作。

朱亚泉对衡阳人赞不绝口:“衡阳人民了不起,杨家了不起,那么大那么漂亮的花园拿来做飞机修理厂,非常值得敬佩!”

杨家花园位于珠晖区湘江东路,朱亚泉印象中的那座杨家花园已荡然无存,就地拔起的是一座座楼房。能与他的记忆对上号的,除了那条北去的湘江,只剩下附近商家悬挂的那块“杨家花园”招牌了。

“在杨家花园,我们赶修了多架霍克飞机。其间,由广州运来许多大木箱,装的是两架美国生产的马丁飞机,那机身是蓝色的,机翼是黄色的。我们组七八个人赶装了这两架飞机。”朱亚泉接着回忆道:“自己在中杭厂时,曾系统学习过如何装配美国飞机。飞机装好后,从后来驾驶这两架飞机的飞行员徐焕升、佟彦博等人口中得知,这两架马丁要飞往日本,不是投炸弹,而是投传单。这可给我们出了个难题,因为纸张轻,打开舱门投放,气流向弹舱倒灌,纸张会到处飞的。如果吸到发动机的汽化器内,发动机不就遭殃了吗?”

面对这个疑难杂症,朱亚泉等人仔细研究,最终在装传单的麻包口部装上一个类似炸弹的引芯装置。麻包离开弹舱一段时间以后,才自动全部打开,并且麻包的前部还装置重物,防止气流倒灌投不出去。朱亞泉后来在报纸上看到了成功投放的消息。

卢华当年是第10军第3野战医院军医,他在参加第3次长沙保卫战后,随部队南下,驻扎在粤汉铁路一线。衡阳保卫战打响前,第3野战医院搬至距离衡阳主城约十几公里外的茶山坳。

对于衡阳保卫战,留存在卢华记忆里更多的是他在第3野战医院的所见所闻,还有伤员口中传来的消息。

“第3野战医院有十几个医生,战斗打响后,大量伤员涌入。由于医药短缺,设备简陋,很多受伤的战士被担架队用百姓家里的门板从城里抬到茶山坳。”他继续说,“药物不够,只能用消毒粉或者盐水给伤员清洗伤口,由于天气酷热,一些战士的伤口溃烂,有的因失血过多牺牲在去医院的路上。”

当卢华在《衡阳保卫战》里看到第3野战医院郑焕华院长的名字时,他眼前一亮,惊喜地说:“看!他就是我们的院长。”

每当有市民夸赞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时,老兵们总是很谦虚地摆摆手。随行的老兵子女们,不由发出感慨:“有这样的父亲,很骄傲!”

雁归来了,梦圆了,他们幸福地笑了。

2019年是衡阳保卫战75周年,范林、唐海辉、颜冬华、左林和邹肇睿等衡阳老兵之家骨干成员决定在这个时间节点,为衡阳保卫战幸存老兵组织一次活动。

事实上,这个活动2018年底就开始在筹划了。

2019年6月22日,衡阳老兵之家团队第六次拜访老兵陈麒,女儿陈燕飞对衡阳团队说出了父亲的心愿:“父亲说想去衡阳看看,死了也无怨无悔。”大家更是深受感触。随之,“纪念衡阳保卫战75周年暨老兵重聚旧战场”活动函如雪片一样飞往全国各地。老兵们闻讯,个个激动得夜不能寐,准备8月9日重逢昔日旧战场。

湘潭陈麒老兵提前有约了。

郴州百岁老兵林青阳、马如龙和怀化老兵梁如山等3人率先响应了。

衡阳团队在慎重征求老英雄家属和志愿者意见后,再经细细筛选,7月初,初步确定了10位身体条件相对较好的老兵。

家住广西博白的老兵冯宗恺,年近百岁,春天时不幸摔倒,造成骨折。从博白来衡阳近千公里,还要转几次车,尽管他多次坚决要求重聚雁城,出于安全因素考慮,衡阳团队还是狠心拒绝了冯老的迫切要求。

浙江衢州老兵姜纪水,今年刚好百岁,看上去身体健朗,耳聪目明,参加重聚的愿望异常强烈。老人2019年4月底听到重聚的消息后,每天清晨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钢笔在日历上画上一个圆圈,用记号倒计时,一天天计算着距离8月9日剩下的日子。孰料,就在7月21日,老人突然无疾而终。衡阳团队获悉噩耗,无不懊悔不已:“如果重聚时间选择在衡阳保卫战开战时间(6月23日),那该有多好啊!”幸好两年前,姜纪水老兵在志愿者陪同下,返回衡阳,重走当年衡阳战场旧址,还专程前往衡南县花桥镇,凭吊在这里牺牲的13名战友,并为浙江籍老兵梁守好新立墓碑。想到这,大家的心才有所安慰。

7月,衡阳抗战老兵重聚旧战场的集结号在雁城强劲吹响,衡阳团队忙得不亦乐乎。一个多月来,关于衣食住行的很多方案一个接一个被推翻,各个环节务必保证万无一失,环环相扣。医疗保障容不得丝毫马虎,衡阳市华程医院施以援手,派出一辆救护车、一名专职医生、一名护士,备足有关药品和器械,义务为老兵提供全程服务;饮食方面除了营养,还要清淡;参观战场旧址时,露天时间要尽量减少……

8月8日上午,烈日当空。为确保安全工作做到万无一失,衡阳团队又陪同方先觉的儿子方庆亨等人到户外先行体验。一路走下来,大家最后商量决定,张家山气象观测站和雁峰山地势陡峭,道路又狭窄,不方便大量车辆和人员进出,老兵上下山更不方便,这两个原本定下来的参观点——衡阳保卫战的战场旧址还是被取消了,祭奠活动集中安排在岳屏山衡阳抗战纪念城,户外逗留时间大大缩短,最多半小时完成。

考虑到老兵身体状况和天气炎热的原因,最后确定的人数由10位减至8位。

在家属和志愿者的陪同下,这8位老兵从香港、广州和武汉等地长途跋涉,于9日陆续抵达衡阳。他们不顾年事已高,纷纷意志坚定地说:“打日本鬼子随时为国捐躯都不怕,去雁城与战友相聚,就是死在路上又有何妨?”更有老兵慷慨地告诉子女们:“万一在这里发生意外,我没有任何遗憾,因为我与抗战烈士们在一起了。”

从第一位老兵到达衡阳,衡阳市华程医院的医生护士们就开始全程跟踪,24小时监护,为老兵量血压,了解身体状况,工作做到无微不至。而老兵住宿地附近的附二医院,也做好了突发急救的各项准备。

这8只“归雁”分别是:

万剑舞,102岁,居香港,台湾退役中将,原第10军第3师9团1营机枪连上尉连长;

郭克仁,101岁,居湘潭,原第一突击总队2团3营上尉连长;

黎威权,97岁,居广州,原第10军第3师7团2营士兵;

贺运连,96岁,居益阳,原宪兵18团第2营2排5连士兵;

李良荣,94岁,居衡阳,原第10军野战医院护士;

卢庆贻,92岁,居湘潭,原第10军军部少尉报务员;

陈麒,92岁,居湘潭,原第10军第3师9团士兵;

罗芳春,91岁,居武汉,原第10军预10师28团文书。

年龄最长者高达102岁,最小者也有91岁,大多人的生活已不能自理。陈麒就是其中之一,他还是位残疾人。在抗美援朝期间,他的右手腕不幸被敌人的弹片击穿,但40多年来右手恢复良好,不影响生活。2002年,他因年老抵抗力弱,旧伤复发,自认为没事便瞒着子女,由于没有及时就医,导致了骨髓炎,当时家人一边倒准备放弃,理由是77岁也是高寿了,女儿陈燕飞力排众议,最后截肢保住性命。如今,92岁的他魂牵梦绕75个春秋,那可是超过27300个日日夜夜的漫长日子,终于第一次如愿以偿地回到昔日战斗过的衡阳。他还见到了方先觉的儿子方庆亨。

老人的泣不成声把方庆亨和萧培先生也给弄哭了。

方庆亨温和地安慰老人:“九死一生,活下来真不容易。”

老人虽然耳聋,但这句话还是听到了。

方庆亨俯下高大的身材,耳朵靠到老人跟前,与他亲切交谈起来。

陈麒激动地说:“方先生是东家。”

方庆亨含泪说:“您是我的叔叔!”

陈燕飞对方庆亨说:“父辈是主仆,该称呼您东家。”

方庆亨说:“我们是抗战二代,是兄妹!”

陈燕飞叫声“兄长”,乐开了怀。

陈麒记忆犹新地说:“我还有个战友在衡阳,1944年是他送我回去的。”

知情者怕老人伤心,便低声告诉方庆亨:“他早已归队了。”

听说岳父陈麒要重回昔日抗战现场,女婿扔下自己的摊位便赶了回来,崇拜外公的外孙也从浙江匆匆驱车1000公里返回湘潭,再花两个小时,一路开车护送外公到衡阳。从蒸湘收费站刚下高速,一条印着“热烈欢迎衡阳保卫战老兵重聚旧战场”内容的横幅悬挂在收费站口。这正是有心的衡阳老兵之家志愿者为回衡的抗战老兵营造的活动氛围。一家人见到后,忍不住说:老兵之家衡阳团队最最棒。

“归雁”卢庆贻谈笑风生。昔日他是方先觉身边的红人,16岁时的他当上机要员,最后一电,正是经卢庆贻之手发出。

如今,卢庆贻对“最后一电”的内容倒背如流。

湘西志愿者端木像邀请书法家签字一样,恳求陈麒给她签字。虽然老英雄右手残缺,左手也不灵活,但他还是坚持用左手认真而艰难地、一笔一划地写完了他的名字。难为了老英雄的端木不停地感慨:“您这字,比书法家的还值钱……”

8位老兵与方庆亨合影时,老兵坐在前,方庆亨站在后。

方庆亨还详细向大家介绍了父亲赴台后的工作生活状况,父亲念念不忘的仍是衡阳保卫战牺牲的袍泽弟兄,每年8月8日,他都会有不寻常之举,有时默哀,有时祭祀,用不同的方式,直至寿终正寝……

方庆亨还与因骨折未痊愈不能参加聚会的老兵现场连线,场面无比温馨。当冯宗恺老兵看到战友们聚会的场景,他赶紧央求身边的志愿者:“我们快坐车赶过去……”惹得志愿者赶紧转过脸,将眼中的泪水悄悄抹去。

老兵们被方庆亨亲切地称为“叔叔”。身高180cm多的方庆亨,交谈时温和谦逊,使所有与会人员印象深刻,万剑舞对大家说:“方庆亨先生无论外貌神韵,都酷似他父親。”

老兵们的第一站,是到岳屏山顶祭奠第10军烈士。在衡阳抗战纪念碑前——

英雄后人方庆亨为抗战英烈敬献花圈!

卢庆贻老英雄为抗战英烈敬献花圈!

郭克仁老英雄为抗战英烈敬献花圈!

万剑舞老英雄为抗战英烈敬献花圈!

罗芳春老英雄为抗战英烈敬献花圈!

贺运连老英雄为抗战英烈敬献花圈!

…………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兄弟,你们长眠在此75周年,今日战友们来看你们了。”几位老兵忍不住嗒吧嗒吧地掉下眼泪来……

“老爸,不哭不哭……”

“抬不起手敬军礼,女儿帮您!”

…………

抗战英雄及后人、志愿者们等站在抗战纪念碑前默哀后,又纷纷围绕纪念碑缓缓转了一圈。

老兵们在参观衡阳保卫战纪念馆时,工作人员肖艳芳女士虽然肋骨受伤,依然坚持照顾他们,讲解衡阳保卫战旧战场沙盘模型,陈麒激动得像个孩子,他指着模型热泪盈眶地说:“不像,不像,哪里有这么好的屋,(打仗时)尽是垛子,垛子(断墙)!”

当他们看到陈列柜里摆放的手榴弹时,个个如获至宝,心满意足地笑了。

如今,再聚在自己血拼出来的英雄之城,老兵们喜极而泣。

三天的行程里,老兵们只要一下车,志愿者都会在他们的头顶上及时撑起一把大遮阳伞,有效减小热量的袭击。遇到台阶时,轮椅上的老兵皆由志愿者负责抬着走。

晚上,我冒着大雨赶到老兵们的住宿地,分别采访了万剑舞和卢庆贻等几位抗战英雄。

就在宾馆门口,我碰到了定居衡阳的李良荣英雄一家。一双儿女正扶着父亲坐进车子,我好奇地问他们:“老英雄怎么不住宾馆?”女儿接话:“父亲住宾馆不习惯,这不,嚷着要回家去。”我不由投去敬佩的目光。

上午在岳屏山,我就采访了李良荣老兵。他从家里早早赶来岳屏山顶,与后到的其他老兵一样,是坐在市残联捐赠的轮椅上被人抬上来的。

采访万剑舞老英雄时,眼前的他眼睛深陷,苍老的脸上皱纹密布,颚骨突出的前额上有明显的疤痕。老人便从这道受伤的疤痕对我说开去,一件件战斗场景在他眼前闪过,一桩桩生死故事从他嘴里说出来……

万英雄说:“这是与日军拼刺刀时留下来的,那个时候,我是排长,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拼刺刀,第一次杀敌人,日军攻了五次阵地,没有攻下来。第六次攻下来了,我们拼刺刀,刀对刀,枪对枪,进行肉搏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好歹我那时年纪轻吧,平时训练讲究技巧,上刺、中刺、下刺,这三段的位置很重要,我擅长拼刺刀,算他倒霉,他的刺刀被我挑开了,我就刺向他肚子,他的刺刀往上挑时,刚好划到我的额头,那个日军被我刺死了,我不过是额头上受了点儿伤。”

万英雄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提问,回忆他的战场故事。他在衡阳保卫战中,是在西禅祠受的伤。当旁边有人暗示我聊的时间有些长时,我赶紧与万老道别,而万老此时正讲在兴致上,对那人直瞪眼,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万老连连对我说:“没有啊,不要紧的。”

在卢庆贻老英雄的房间,卢英雄对我回忆说:“发报站一个站长,四个报务员,每6小时一个班,24小时轮流值班。有一次,一颗炮弹突然从庆福成的店门前那块魁星浮雕上直落下来,那颗炮弹居然没有爆炸……”

说起2015年9月3日的场景,卢庆贻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日。“我还作为抗战老兵代表,受邀到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乘坐的是第11号阅兵车呢。”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老兵离别的时候悄然而至。他们依依惜别之际,也对衡阳团队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在这高温炎热的天气里,通过精心细致的服务,老兵们无惊更无险,衡阳团队终于放下心来了。

每次雁归,都是一次感动,一次感谢,一次感恩!

每次雁归,都是一场幸事,一场喜事,一场大事!

这次热情帮助衡阳团队的还有:衡阳文史专家萧培、衡阳企业家左平和夫人、衡阳星光爱心会会长谢军、广州志愿者王丰、扬州志愿者杨燕、上海志愿者王慧锦、株洲志愿者邓彬等等。

如今,我们关爱抗战老兵,不只是给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起居,也不只是为他们解决病痛的基本保障,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对衡阳抗战幸存老兵来说,重返衡阳,就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景;再聚衡阳,就是他们最幸福的事情。

4.重访衡阳保卫战旧址

2020年国庆节最后两天假日,我自驾邀约萧培先生重走衡阳保卫战抗战遗址。

首站泉溪,位于衡南县境,这是衡阳保卫战打响第一枪之地。据日军《湖南会战》说:第68师团司令部6月21日在石湾,22日晚在潭泊,23日晨渡洣水向大堡、高桥、王家渡(木蔸)前进。从地图上看,东路日军第68师团从大堡、高桥、木蔸至泉溪,这条路线基本上呈直线,日军可谓娴熟地掌握了地理位置,用最短时间行军,最快速度到达,最高效率进攻衡阳。萧培在他的《衡阳保卫战》一书中有过讲述:“在这以前的6月14日,便已接受占领衡阳机场任务的日军第68师团步兵第57旅团独立步兵第64大队松山圭助大佐编成一个支队,昼夜兼程追赶第68师团主力,至6月23日晚已抵达泉溪市附近耒水河畔,与主力会合,并计划第二天与主力一起渡河。”

那么,第68师团另一支部队是什么时候抵达泉溪市?

经过一户户了解,一个个询问,在肖雪生老师带领下,终于在泉溪镇木蔸村王家湾组找到了熟悉情况的王昌智老人。老人已89岁高龄了,他对我们讲述了日军进攻耒水前的情况:“父亲有三兄妹,家族房子六进三横,两个大厅,日军有一支部队驻扎在我家,紧紧7天时间,日兵到处抓夫,人人自危,吓得远远躲进山里,不敢露面,当年我有10多岁了。令人不解的是,日军渡耒水时,家族的三头耕牛都没被宰杀,也没被牵走。”

泉溪是鱼米之乡,牛没被宰杀说明当地食物充足,没被牵走是因为日军需轻装前进,渡河不方便,况且日军狂言三天攻下衡阳,他们的目标更长远,初来乍到的他们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了。至于这支打前哨的日本先头部队,在泉溪驻扎过7天,或说明日军主力早一个星期到达泉溪市,他们一边等待后面的部队,一边刺探军情,到处抓壮丁,在与追赶而至的部队会合后,便一起渡耒水河,往衡阳方向挺进。这样的解释,算是较合理了。

“19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侦察中国每个城市,派出间谍潜入衡阳居住,把这里的情况摸熟了,就连米粉多少钱一碗,湖之酒多少钱一瓶,有多少条街道多少间店铺,都记得清清楚楚,这距离日军1944年入侵衡阳城早了半个多世纪。”萧培接着对我说:“1937年日机开始轰炸衡阳,日军绘制的衡阳市街地图,每条街道和所有重要地点都标注得非常详细。1943年日机往衡阳角山坪投下细菌弹,导致老鼠互咬尾巴过江,已是鼠疫的前兆。”

有备而来的日军,最终还是逃不过失败的结局。

这一天,我们先后走访了泉溪码头、五马归槽和飞机场等抗战遗址。另一天继续行进,越野车喘着粗气爬上一条陡峭的狭巷,往上驾驶一段距离,便到了张家山的山顶,透过参天树木,天空灰暗,黑云压顶,轻微雨丝飘洒到脸上,但还不影响出行。有些遗憾的是,旧遗址荡然无存。什么也看不到,也是一种看到。萧培不时指指点点,解说当年战斗场景。原来,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掩埋着三千具白骨。这三千具青春焕发的年轻人的白骨,就是三千个母亲想念的儿子、妻子寻觅的丈夫和幼儿呼唤的父亲的白骨,是三千个谁也不知道是谁的无名者。

幸好,在市气象局门口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块石碑提示,这块石碑上标注着“陆军第10军衡阳保卫战阵亡将士之墓”,此墓碑并非1946年的阵亡将士墓碑,而是2017年立下的“文物遗址”的保护牌,此处并非当年的墓葬之地。萧培又介绍,2015年衡阳市人民政府将张家山烈士墓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烈士墓又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树林护坡上还有一处环形构筑,近年来它特别受到外界的“关注”。许多人以为,它就是当年战场的“碉堡”遗迹,百度上有图片将这个环形构筑标注为“张家山遗留的碉堡以及指挥所”,甚至还有人说这环形构筑就是阵亡将士墓。

当我们在这个环形构筑前不远处站定,肖培肯定地告诉我:“它只是20世纪70年代初修建的防空洞。”

在气象局家属区一棵有些年份的枇杷树附近,萧培指着数米之外的地面说:“这些年,有好几批参加衡阳作战的日军老兵到这里祭拜过,这个地方正是当年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我俯视山下,山的轮廓分明,地势险峻,半山腰有的地方已开垦成菜园了。

我在《攻城血路——衡阳会战中的日军第133联队》一书中,看到过第116师团第133联队第一大队辎重兵老田诚一的故事。老田诚一当年只是一个普通士兵,他从1942年开始跟随第133联队转战中国各地。日本投降后,他又随第一大队在洞庭湖畔的新傅智冲过着俘虏生活,日军当时分散居住在各家民房中,房東的夫人看到老田分到的食物极少,便经常从家中拿出本不丰裕的粮食招待他。在女儿的婚礼上,夫人热情款待了老田一番,还热心劝说老田与已故甲长的女儿结婚,但被老田婉谢,老田说在日本已订婚。与他一样,许多日军官兵都对中国“以德报怨”的政策和中国民众的热心照料怀有感恩之情,老田平安回国后,他参加了日中友好协会奈良县本部(后改名为奈良县日本中国友好协会),1975年和2000年,老田怀着感激和悔恨之情,两次访问中国。第一次访问时,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曾对他说:“中日之间发生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存在的。这就是中日两国政府发表的共同声明,只要遵守共同声明的精神,再多的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第二次访问中国时,老田回到了昔日作为俘虏时的收容地(岳阳县鹿角镇),找到了房东夫妇的孙子付雄章,老田笑着告诉付雄章,当年参加了你爸的婚礼呢。离开时,老田悄悄给他留下2000元钱。有中国媒体报道:“在鹿角镇,老田留下了热泪,他说:‘中国人真是太好了,以德报怨,对当年的行为我真是无地自容,更恨我们当时的军国政府。”2009年,老田出版了自己的个人回忆录,书名就叫《以德报怨》,书名之意何其深,之情何其切了。

我没看到过老田这本书。但我想,两次中国之行中,老田应该至少来过一次衡阳,到过张家山。因为张家山,就是包括他在内第133联队的生死之地。或许,那年,他就在萧培先生指过的地方祭拜过,忏悔过。

尽管张家山已改名为胜利山,当地百姓也还是习惯称张家山,或许他们不忍触碰“胜利山”这根悲壮的心弦。我也喜欢张家山这个名字,这里是不是姓张的一大家族曾定居于此,不得而知了,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它是一块宁静而平和之地。

2003年,86岁的邬仲麟在家中病逝。邬长弓继续接过这根接力棒,追逐先父的足迹,用心研究衡阳保卫战的悲壮史记,关心张家山的前世今生。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张家山烈士墓的位置是个谜,萧培的谜,邬长弓姐弟的谜,衡阳人的谜。

从2020年8月8日开始,邬竹青、邬长弓两姐弟不惜多次走访和取证,他俩从市气象局老家属区开始,到“十里江湾”新家属区,再到张家山四周,不辞辛劳地作了一次长达两个多月的田野式调查,重点走访了气象局的老同志和当地老居民。住在市气象局新家属区80岁高龄的韩老,1990年任市气象局一把手。韩老证实,护坡上的环形构筑不是抗战时的碉堡,而是防空洞,1970年至1972年修筑的,他来时,气象局大门开在山坡东侧,一条羊肠小道进入大门,竹篱笆围墙,门对面是一汽运职工宿舍,胜利小学是后来才搬来的。当年办公室在两个山头之间,观测站在北面山头,后迁至南面山头,挖平拓宽成现在的样子。原办公楼后面的树木被砍伐掉,建成护坡,从现在的大门、观测台到后面围墙那边,当时有很多类似壕沟形状的土围子。他老伴补充说,她的两个小孩,一个1974年出生,一个1976年出生,20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经常在南面山顶玩,看到很多骨头,有人捡到过头盔、手榴弹等,记者后来还采访做过报道,遗物被送去展出。

邬长弓姐弟先后走访了外贸仓库范奶奶、冯女士、唐师傅、孙奶奶、戈奶奶、何东林、谢爷爷和田奶奶等20余人。

72岁的唐师傅1975年转业到市气象局当司机。他说,麻将娱乐室原是职工食堂,后改为车库,基建时,此处挖出了很多骨头,里面混杂着子弹壳和迫击炮弹头等,是他驾驶2.5吨载重量的南京跃进牌汽车,一共拉满30多车到郊外。那时为改善伙食在山上种了红薯,最重的一个有13斤,土里面磷肥足,红薯味道一点也不好吃。他还听说,有一块很大的汉白玉墓碑埋在南面观测台下面。

1939年出生的范奶奶原住杏花村,15岁嫁到半边街,当时山上野草多,山脚屋很矮,木板竹片搭的棚子。她从杏花村娘家回来,在两路口可看到山上白骨塔。范奶奶两手做塔状说,“白骨塔”上面尖,下面圆,白灰粉的,胆小不敢近前看,婆婆告诉她,塔上有门,里面头骨紧挨着,一圈圈像窑洞烧罐一样,土里也经常挖到白骨……

1933年出生的戈奶奶,是衡阳县台源寺人。1952年来到衡阳市,先后住过荣誉路、肖家山,1954年迁居西站正街,1956年4月湘运公司在张家山建职工家属区,便随丈夫搬到家属区居住,这里与气象局仅一墙之隔。戈奶奶说,1955年居委会在衡阳西站铁路边修建石灰窑,居委会组织拆“白骨塔”,把塔里的砖搬来建窑,分配给她的任务是在山下把砖叠好装上框运到工地,她听说“白骨塔”四周有窗有一个门,但不敢去看。以后也没见过此塔。戈奶奶儿子戈师傅说,他听说过“白骨塔”,没见过,但看见过一块呈青石色的石碑,埋在现在的南面观测台,记忆深刻,湘运搞基建时建厕所,挖出了很多骨头、子弹壳,他家后面也挖出了很多。戈师傅还说,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多次到他家后面菜地祭奠,一次有8至10人,年龄六七十岁。

66岁的何东林自1956年起,在湘运公司家属区住了20多年。他说,他们都知道“白骨塔”这个名字,虽然没见过,但有一块很大的碑在山头的南面观测台,小时侯他经常和戈师傅在那碑上玩,后来碑埋在地里,有个基座,有个碑坑,碑周围全是麻叶等野生植物。

1937年出生的谢爷爷的家,住在张家山西南脚转弯处,老人描述“白骨塔”:直径约10米,外面木条糊泥土刷白石灰,四周有门和窗,长骨肢骨堆中间,头骨分层沿四周整齐排列,白骨塔是1958年气象局搬来后消失的。

1932年出生的田奶奶,18岁前住在张家山北面麻元岭上。她说,张家山80多岁的老居民没有人不知道“白骨塔”的。当年建墓时,她14岁,上山看砌墓砖,墓约有她家两间房大,一人高,圆形,四周每隔一段有窗口,中间长骨头排得整整齐齐,四周一层层白白的头骨,碑很高大,碑上的字也蛮大。胜利小学那段路原是壕沟,有大量骨头,当年家里生活艰难,她每天要去火车西站卖开水、洗脸水,每天从麻元岭翻山到罗家井,走西站正街,还记得正街西头曾住着守军一个军官。田奶奶又与谢爷爷从半边街老路上山找“感觉”,二位老人边走边看,边说当年山上情况,在对山上的地形进行比对后,二位老人回到麻将娱乐室前,一致肯定地说,这里就是当年“白骨塔”的位置,墓穴中心向观测台方向稍移进一点,墓碑在前面,正面朝火车西站,“白骨塔”在碑后不远处,正面也朝火车西站。

后来,仔细分析后的邬长弓把张家山阵亡将士墓有关情况告诉我:

建墓时间:1946年

搜瘗忠骸者:第10军官兵、当地百姓

墓内忠骸数量:3000余至4800具

墓冢形状:圆拱形、斗笠形、蒙古包形

墓冢位置:在麻将娱乐室处,墓穴中心向(南面)观测台方向稍前移

墓与碑朝向:正面朝火车西站

墓碑大小:像旧时门板一样

碑文:陆军第10军衡阳保卫战阵亡将士之墓

墓名:烈士墓,当地俗称“白骨塔”或“白灰塔”

消失时间:在1958年或之前

当邬长弓向当地很多老人打听“白骨塔”的故事时,他们都反问:“你问这个干什么?”邬长弓诚恳地说:“很多人对这段历史感到迷惑,我也想弄清楚,好向后人有个交代。”老人们对此赞不绝口。

邬长弓欣喜地告诉我:“墓地和石碑在没有遭到意外的情况下,碑之所在,墓之不远,只要找到石碑或墓穴,阵亡将士遗址之‘谜便可迎刃而解了。”

2021年6月1日,衡阳文史学者萧培、肖恩和邬长弓姐弟又一起拜访欧奶奶。欧奶奶带他们从她砍柴的山路来到张家山气象局观测台,辨认了“白骨塔”所在位置,与田奶奶、谢爷爷辨认的位置基本相同。

衡阳保卫战第10军阵亡将士之墓一直牵扯着民众的心。2015年12月7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衡阳保卫战第10军阵亡将士之墓”便入列其中;2017年4月26日,蒸湘区人民政府刻立“衡阳保卫战第10军阵亡将士之墓(碑)”。而今,该墓碑静躺在张家山上的小树林里已有4个年头,邬长弓的姐姐邬竹青便给有关部门写了一个建议——衡阳保卫战第10军阵亡将士之墓(碑)立在遗址原处和在西站路口设置“衡阳保卫战第10军阵亡将士之墓遗址”标示牌。2021年9月7日,邬长弓和姐姐手执建议信到有关部门反映,市文物局吴局长很热情地接待了两个人,还交了个底:一是旧碑已作废,无须再立;二是新碑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筹制;三是尊重历史,在原址上立碑;四是如条件许可,希望还能挖掘原碑。这一番话总算让邬竹青姐弟吃下定心丸。

青山悠悠,英烈千秋。愿死者安息,生者无憾。

2015年4月10日—11日,在紀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衡阳电视台生活频道、都市频道在黄金时段先后播放了一部专题片——《手稿背后的故事》,向广大观众讲述了1944年衡阳保卫战中,衡阳竹木板片业捐献120万株木材,支援第10军修筑城防工事的故事,将一段尘封71年的往事呈献在观众面前。而当年捐献木材的组织者,正是衡阳市竹木板片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邬仲麟。

2019年,兴建中的衡阳抗战纪念馆征集有关史料,邬长弓毫无保留地捐赠了父亲留给他的《衡阳市竹木板片商业概略》原始手稿,这份原件客观反映了事件的“原始面貌”,为我们准确解读衡阳保卫战修筑城防工事的“故事”提供了真实、具体、原始的依据。

2019年2月15日,衡阳市规划局发布了衡阳市城建投项目《张家山抗战遗址公园》规划选址公示。根据市政府领导对《关于张家山抗战遗址公园项目建设督察情况汇报》的批示和市规委会《关于张家山抗战遗址公园及周边环境改造项目规划方案的审议意见》,同意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按蓝线办理张家山抗战遗址公园和周边环境改造项目规划选址手续。张家山抗战遗址公园项目由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西临张家山路,南靠衡州大道,东至西站正街,北依胜利街,共占地7.87公倾(118亩)。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这意味着离公园的开工建设更近了一步。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董海燕

猜你喜欢
保卫战衡阳市衡阳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棘龙形象保卫战
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衡阳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蜂蜜保卫战
大城衡阳
打赢蓝天保卫战
衡阳市启动“双百工程”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
中油桃4号在衡阳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