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军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中高年级教学中存在很多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其中,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占据重要的角色,学生习作水平的状况直接彰显出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状况。所以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重难点教学内容,一直被学校、教师、家长所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高年级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探讨关于习作教学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文字表达方式就是写作,同时写作也是一个学生专业语文素养的具体表现。但是在当今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在用心地教,学生也在用心地学,但是如此“用心”的结果却收效甚微。所以在小学语文的中高年级阶段创新相应的习作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难点
(一)学生缺乏对习作素材的积累
1. 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素材的积累情况不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环节中,针对小学各阶段语文的阅读量具有明确的要求。以中高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课标提出,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提高学生阅读量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由此可见,在小学中高阶段的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增加自身写作素材的积累,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目标很美好,但是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阅读环节中,却有很多学生没有实现相应的阅读量的标准。而且其中关于写作字、词、句的摘抄积累,有此习惯的学生更是十分稀少。这一现象表明,学生缺乏将阅读素材转化成写作素材的能力,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阅读量积累的重视。
2. 学生在生活中关于写作素材的积累欠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学生如果想在生活中实现关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时刻留意身边事物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身生活的体验,下意识地关注自身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完成写作素材的积累。但是,通过相应的调查发现,在实际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其实缺乏对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指导,学生也缺乏相应的意识和实践,导致学生在生活中关于写作素材的积累欠缺。
(二)学生缺乏习作技巧
在学生对积累的习作素材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素材应用的相关指导。所以,学生在使用素材时,并没有对素材进行创造性的转变,仅仅是将适当的素材进行了“搬家转移”。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在习作环节中,不能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缺乏一定的习作技巧,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出现枯燥乏味的情况,千篇一律的习作形式不利于学生提升习作水平。
(三)学生缺乏一定的习作训练
习作水平的提升除了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外,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习作训练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转化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的实际写作环节中,大写缺乏对习作的练习,实践训练量不够。这导致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转化所学内容,缺乏对自身习作内容的修改与反思。这也是学生习作能力止步不前的关键所在。
二、优化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对策
(一)增加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1. 充分進行课内外素材积累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通过阅读量的增加,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部分的知识获取都来源于课本内容,一般情况下,学生是没有实践机会的。所以在这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本教材的有效使用,以教材中的范文为例,向学生讲授如何通过阅读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牛郎织女》一文中,教师除了为学生讲授相应的课本内容之外,还可以为学生分享本篇课文中可以积累的相关习作素材,比如可以用“彩锦”来形容天上灿烂的云霞;关于小溪流水的描写可以用“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等。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利于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课外读物。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关于语文识字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一阶段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所以在这一阶段的习作素材积累中,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了解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对语文的写作能力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学生清晰明白二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对经典作品的阅读积累,直接关系到自身写作水平的高低。而且教师在此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还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讲解一些名人轶事,帮助学生时时刻刻地增加自身习作素材的积累。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其写作内容大多缺乏新意,大多数写作内容都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这种写作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不明白好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出现的画面,从而导致写出的文章缺乏鲜活的血液,显得枯燥乏味。
所以,在小学语文的中高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写作素材之外,还要指导学生走出书面的课本内容,由书本走向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中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且能够做到用心感悟、用心积累。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习作内容是“我的乐园”。教师在学生进行写作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曾经为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乐园”,比如曾经和伙伴们一起在校园草坪中玩游戏的情景;比如和哥哥一起,在爷爷的菜园里捉青虫的情景等,这些都是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比如一起玩踢毽子、一起玩跳皮筋、一起玩捉迷藏等。通过这些游戏或者通过学生对自己美好回忆的讲述,教师让学生细心地观察其中出现的情节、语言以及自身的感受。之后,学生可以通过笔记或者日记的形式,对这些难忘的回忆进行记录积累。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能力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二)加强对学生习作手法的指导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中高年级习作教学时,应该着重培养习作手法和习作技巧,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使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正确的习作技巧,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将习作素材转化成自己所需的习作内容。
对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而言,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写作基础。但是这阶段的学生在使用自己积累的习作素材时,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只是简单地陈列素材。这种陈列式的写作技巧是不掺杂作者情感的,所以这样的文章不是一篇好文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有意识地将教材中出现的、合适的课文,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仿写、续写或者扩写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可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这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课文《白鹭》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讲课期间,可以通过对学生喜爱小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研究文章中关于白鹭的描写手法。之后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对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小动物进行相应的描写阐述,进而结合写作手法进行习作。
(三)注重学生对习作的训练
1. 加强习作训练
所有好的文章作品都不是通过讲授得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进行实际动笔的操作训练出来的。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学生还缺乏相应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所以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训练,而且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训练,有利于为学生初中阶段自行写作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小学中高年级段的习作训练中,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激励性的习作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习作作业的形式进行相应的习作训练。同时,教师对所有的习作训练都必须进行相应的点评,在点评的环节中寻找学生习作的亮点。并且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信心与热情。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内容“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主题,让学生围绕“二十年之后的家乡”进行相应的内容展开。并且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为学生安排不同难度的习作作业,让学生在习作期间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实操训练提升自身的习作水平。
2. 重视反复修改
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重视在学生的反复修改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小学语文的中高年级阶段,学生有一定的习作能力,但是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习作的修改练习,使学生养成习作修改的习惯。学生通过对习作的反复修改可以提升自身的习作能力。而且习作修改的环节也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需要细心教导学生的习作修改技巧。
教师在进行习作修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统一讲授习作修改的方法,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的习作内容“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习作修改中,教师可以统一印发学生习作的其中一篇,在这之中,教师需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批改和备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线条标注出来,比如针对文中学生描述的病句就用波浪线的形式表现出来,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错别字就用红笔圈出来,针对文章中描写较好的语句用双横线进行标注。教师可以通过这种統一指导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养成对自身习作进行修改的习惯,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有一个直观的评价。
其次,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习作修改指导。这种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修改之后,将习作文章返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进行相应的修改,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修改进行分析,对修改内容不完善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师进行再次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反思,对比前后修改之间有什么变化。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教材中,在进行内容为“形形色色的人”的习作练习时,由于这篇习作主要描述的是不同人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习作中也会出现一些描述不准确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这些描述不准确的句子进行修改批注,在学生修改之后根据学生的修改情况再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整体习作水平。其实这种方式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主体,所以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都是不一样的,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最后,在学生习作修改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互相修改的活动,由于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习作能力,所以可以让学生随机交换自身的习作文章。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让每个学生都充当教师的角色,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进行文章的批注与修改,有利于学生提高习作修改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互相修改的环节中,提升习作修改的能力,同时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习作内容“有你,真好”的习作修改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自身作品,使学生在帮助他人进行修改批注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别人描写细致的句子,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进而丰富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结语
总之,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阶段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对学生今后写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出现是教师教学的契机。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要依托相关的问题开展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这种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利于教师习作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梁荣金.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1):42-44.
[2]俞亚彬.试析小学中高年级随文微习作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05):43-44.
[3]滕晓娟.以读促写读中悟写: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初探[J].小学生:下旬刊,2020(09):96.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