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2024-05-10 12:17梅岩岩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思政

梅岩岩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学的起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思想、价值观等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全面优化思政教育一体化布局。本文以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视角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要求为起点,明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的关键点,并且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要点以及不足,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思政教育一体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4.05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学生系统性学习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入系统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是小学生最早接触的思政课程,是思政一体化教学背景下设置的具有显著优势的教学课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法治意识,促进小学生在心中埋下热爱祖国、尊重法律、崇尚社会主义的种子。

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遵法守法、尊重社会公序良俗的意识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时,教师需要优化思政教育一体化布局,循序渐进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为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奠定基础。

一、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视角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要求

1.体现层次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体现层次性。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其中一个环节,是思政一体化教育的起点和开始环节。因此,在思政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同样也需要体现层次性,将小学生按照年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段,将各个年级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进行整合,建立起统一的教学标准;同时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差异、学习能力、思政基础等来展开层次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低年级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以社会道德和法律常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中高年级段的则需要以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为主要要求,逐渐从道德法治常识上升到道德法治意识,将外在的行为表现内化为精神意识。

2.体现系统性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还需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教师需要先确立整个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标,并且将其作为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体系下小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同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和德育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相匹配。而后,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目标引领下,系统化地组织开展整个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在道德教学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系统化教学的引领,在法治教学时以宪法作为系统化教学的引领,逐渐向外发散和延伸,教授具体的道德法治知识。

在小学阶段,思想政治一体化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道德与法治启蒙,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守法习惯等,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这一系统化要求,针对性地设计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为整个一体化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3.体现实践性

从内容和特征来看,道德与法治是生活化的课程。因此在思政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需要体现实踐性和生活化的特征,充分结合具体的生活化场景和社会化案例来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对于社会、人生的相关看法和态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应当只局限于课堂的理论知识讲解,而是需要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植根于实际生活,从生活和社会场景中挖掘可用的实际案例和素材来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并且为小学生提供践行和检验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素养的机会。基于此,在思政教育一体化背景下,教师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来组织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开发程度低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资源开发程度总体上相对较低,大多数教师没有基于思政教育一体化背景,充分整合各项可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资源。第一,未能充分挖掘各种思政教学资源。在思政一体化教育体系下,各个教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都包含了道德、心理、法律与国情这四个方面的知识和内容,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思政课程,也是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但是不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未能充分挖掘教材所包含的各种案例、提供的各项教学活动。例如教材中的“阅读角”“小贴士”“小记者访问”等部分,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教师大多只关注教材每单元的主体知识部分。

第二,未能充分挖掘本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缺乏生活化教学,没有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实际法治案例,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效果不佳。

2.思政教师缺乏一体化教学素养

在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下,思想政治教师也实现了一体化,大中小教育阶段所选择的思政教材不同,但是同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授课教师也归属于思政教师。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教学课程为“道德与法治”,但实际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并非专业的道德与法律专业人才,而是毕业于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其专业课程集中于思想政治课程,对法治部分的内容学习较少。因此,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教师通常表现得力不从心,没有接受过系统性和专业化的法学教育,虽然在校期间可能接触过法律知识,但是缺乏专业化的知识体系,从而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法律素养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很少有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的50多部法律,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

3.教学偏向单向一维的知识传授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讲解而忽略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的问题。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即使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开展理论知识讲解,小学生很难掌握。相反,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当要重视对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以此来让学生形成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重心的偏移使得教学中呈现出单向一维的知识传授特征,未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理解能力,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地进行知识教学,不利于小学生法治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形成。

4.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思想政治一体化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匹配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要求。现有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机制将小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开来,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单独和独立的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评价。

第一,从教学评价内容来看,教学评价偏重于法治常识以及法治意识,但是没有遵循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对学生在后续教育阶段的继续提升和发展可能性进行考核,缺少法治能力与法治实践的检验与评价。

第二,从评价方式来看,仍然沿用效果较低的最终性评价方式,缺少思政教育一体化体系下的过程性评价,尚未建立起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思政教育一体化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1.加强课程资源开发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蕴含了丰富的内容与教学资源,将法治知识同生活化场景结合起来,体现了生活化的特征,符合思政一体化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生活化要求。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深入挖掘与利用教材“阅读角”“小记者访问”等栏目中所包含的生活道德与法治元素。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教材第一单元“为父母分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阅读角”的内容,让学生根据阅读角提供的“爸爸,您辛苦啦”的阅读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父亲,而后也向父亲写一封表达感谢的信,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人、事、物,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其次,还需要深入挖掘互联网教学资源和当地的道德与法治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各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微课视频、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包括法制案件讲解、法律常识讲解视频等,通过校园网和相应的社交平台进行传播,由教师整合后在课堂上播放,或者是上传到钉钉群,让学生完成微课观看和学习任务,从而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开展法治教育,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有效培养。

2.强化教师的综合素养能力

小学思政教师接受过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培训,但是部分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储备不够,存在着边学习边授课的情况。因此,在思政一体化教育背景下,既需要统一思政教师考核标准和教学目标,也需要根据层次化和系统化要求,针对性地对小学思政教师展开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培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要提升道德与法治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强化自己的理论储备和法治素养。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下册“信息万花筒”单元的“网络新世界”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与网络安全法相关的法律。在此之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学习网络安全法律知识,形成较为丰富的网络安全法相关的知识储备,学习网络安全法律,增加自身的法律储备,提升法律素养,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水平。

3.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趣味化和具象化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通过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趣味化教学,组织开展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的教学活动,在实践的教学游戏中渗透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元素,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除了情境教学法以外,还有交叉使用角色扮演法、游戏故事法、项目探究法等。

例如,在开展五年级下册“认识公共生活”这部分涉及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的教学时,教师应当使用场景教学法,向学生展示多张活动图片。如,图片1中由两个场景构成,一是公园长椅上人有序地坐着的场景,一是一个人横躺在公园长椅上的场景。教师应当准备丰富的图片,图片涉及正確的社会行为和错误的行为,而后组织学生开始“找茬儿游戏”,学生观察图片,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图片中两个场景的差异以及不符合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规范的细节,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

4.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模式的优化

在思政教育一体化下构建高效高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还应当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学工具,灵活利用信息工具来改造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放性强、交互性强的特点,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生日常生活间的联系,以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构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感人的事迹,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讲解视频、“开学第一课”中行业领先人物的生平事迹介绍视频等,以此作为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素材。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维护公共利益”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教育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社会公益动画和广告。

教师还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发挥其约束和监督作用,将日常生活中学生爱护公物的行为记录下来,作为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实践作业,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5.建立思政一体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评价体系

在思政一体化教育背景下,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深化一体化评价体系建设,完善小学阶段低、中、高年级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机制。

在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时,教师需要坚持全面性原则,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评价。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应当成为教学评价主体,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评价规则的建立、指标的选择、评价的过程中来,从而有效地发挥教师对教学质量把控、学生学习主体提升和家长教学督导的作用,构建多元化主体参与的交互式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实现充分整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思政一体化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阶段的载体,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影响着整个思政一体化教育体系的运行。因此教师需要依托思政教育一体化,大力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法治意识观念等。教师应当根据思政一体化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来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工具和互联网技术来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挖掘更多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与案例素材,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化和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

[2] 蔡延焕《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史”教育探究》,《新教师》2022年第3期。

[3] 翁娟秋《探究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3期。

[4] 吴仕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体验导学的实施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14期。

[5] 刘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2期。

[6] 姜春萍《一体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法治教育教学策略探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跟踪导练(五)(2)
思政课“需求侧”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