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科举为入仕正途。南阳府出现两人以上通过科举出仕为官的家族。这些家族有出仕为官的族人,也有文化造诣颇深的而未出仕的文人大儒。他们为地方文化做出一定的贡献。其家族也成为当时南阳府地方的士绅集团之一。这些家族的族人家教风气和族人榜样的影响,出仕后多数能够秉持节操,甚至惠声绩著。
【关键词】明代;南阳府;进士家族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6-0013-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6.004
一、进士家族简介
南阳府,位于豫省西南,地接湖广,为明代豫省所下辖府之一,辖区有邓州、裕州、南阳县、镇平县、唐县、泌阳县、南召县、桐柏县、内乡县、新野县、淅川县、舞阳县、叶县[1],共二州十一县。明代南阳府既重农桑稼穑,亦有“民知向学”“升平既久,诗书比屋”“俗崇诗礼”[1]之俗。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多文人士子。据不完全史料统计,明代南阳府登科进士多达百余人,其中出现两人以上进士登科的家族有七家,分别是叶县焦宏家族、泌阳县焦芳家族、叶县牛凤家族、南阳县王鸿儒家族、南阳县方九功家族、内乡胡瑞家族、新野马化龙家族。这些家族出仕为官者情况见表1。
明初,盛于举荐,后因科举日重而衰。“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2]1675。科举入仕乃正途。表中为科举入仕的南阳府进士家族。南阳府的文化和科考氛围不及江浙地区,故登科甲次其次多为二甲和三甲。从纵向时间线来看,成化之前登科人数较少,成化之后,尤其是嘉万时期登科人数较多。首先,明前期,南阳府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落后。故与文化教育相关的登科进士人数相对较少。宣德、正统时期,朝廷根据南北文化教育差异,将科举试卷划分为南卷、中卷、北卷,其中“南卷,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凤阳、庐州二府,滁、徐、和三州也”[2]1698,“以百人为率,则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2]1697。南阳府所在的河南省属于北卷。故成化及成化以后,南阳府登科人数与明初相比,人数较多。再者,正德至嘉靖时期,官学衰败,各地书院快速发展,而“湛王之学的兴起及其广泛传播又为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3]78。在这一浪潮影响之下,南阳府地区建立起诸多书院,有南阳县的诸葛书院[7]、志学书院[10]、豫山书院[4],新野县的问津书院[5]、问政书院,泌阳县的丰羽书院[6],新野县的白水书院[7]……
学者大儒在书院进行学术研讨或讲学,有利于学子们的求学。这些书院的建立使得更多的学子得以进入书院接受学习,从而使学子们有了登科为进士的机会。在家族内部,有了父兄或祖辈的教育和榜样,于是有了登科的胡湘家族、王鸿儒家族、方九功家族、马化龙家族等进士家族。
二、进士家族在南阳府的地位和影响
(一)进士家族在南阳的地位
王鸿儒,少聪颖,笔法端劲,为南阳府佐书时,得知府段坚赏识得以留在府中,后受段坚资助赴豫山书院求学,登成化丁未科进士,累官南京户部尚书。其子王可为通判。孙王汝鲁登隆庆戊辰科进士,累官云南广南知府;“王汝愚,岁贡,官杞县训导、宜阳教谕,王思祖,岁贡,官尉氏教谕;王光祖,(举人)官东安、建平、安定三县知县”[8]。曾孙“王应修(贡士),王汝鲁次子,累官广南太守”[9];王缃,崇祯九年选贡。其弟王鸿渐登嘉靖癸未科进士,历官山东布政使。王鸿儒家族既有登科入仕者,又有岁贡、举人而为官者;既有身负功名,又与唐王府有所往来而成为地方绅士力量。当王鸿儒求学于豫山书院之时,唐王府宗学尚未建立,朱弥鍗与朱弥钳等王府宗人曾在豫山书院求学,时“县人王鸿儒、张景纯为学弟子。唐藩宗室多以学行知名南阳人士于斯焉”“明唐藩宗室子弟,受业于此”[17]。從史料记载表明王鸿儒与朱弥鍗兄弟相识于此,并结下深厚友谊。王鸿儒兄弟登科入仕,且王鸿儒本人与唐成王朱弥鍗私交甚笃。这使得其家族不但在本地有一定的声望,而且跻身当地士绅集团。此后,其子孙多负科举功名,为朝廷官员。这使得王氏家族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方九功,南阳县人,博闻强识,登嘉靖乙丑科进士,累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其子方适入太学;方遴为岁贡。其孙方广德,年幼颖异,百家之书无所不读,登崇祯辛未科进士,为南京国子监博士,尚唐府郡主。方广德胞妹亦为唐王妃。方氏祖孙进士登科,且其家族与唐王府结为姻亲。这使其家族在南阳县颇具声望。
致仕还乡后的官员,因其本人和家族有功名之人而使得家族受到乡里尊重。胡湘致仕还家后,“居家以诗酒自娱,招之无不往,酒后坐客以扇乞书”[11]。胡湘有文采,且作为致仕还乡的官员而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故而宾客乞书。在进士家族中,既有致仕还乡的官员,还有岁贡、举人或监生等身负科举功名之人。他们因为家族地位或者个人科举功名,若再与唐藩有一定关系,会使得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威望。人们也多会邀请他们为篆刻碑志,如王汝鲁、方九功被邀请为《张巡祠铁铉祠碑》的责任者,马之骐兄弟被请为《明故江配张孺人墓志铭》和《大明唐顺王妃魏太妃圹志铭》的责任者。而“在明代后期地方社会事务中经常性公开性露面的,是生员、里老、归省监生、致仕官员等”[18]383。 他们在地方社会的威望多是源于国家权力支持的科举事业。但当他们“在基层社会发生影响和作用时,更多的是代表民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家族的利益”[7]383。
(二)进士家族在南阳府的影响
在进士家族中,父子或兄弟受文化浸润,彼此熏陶。儿孙受父辈或兄长教诲,努力求学,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一些族人,如王鸿儒后辈王汝愚,王应修、胡湘后辈胡瀚、方九功后辈方遴、方适等,他们虽非进士出身,但受到家族文化熏陶,在地方文坛上有一定的声望。
王鸿儒“博文多识,学有体要,宏裕奥衍……鸿儒之学,本于段坚。段坚之学渊源薛瑄。故县人为洛学者,自鸿儒始”[8]。王鸿儒师于知府段坚,然段坚学于薛瑄。故南阳县之洛学始于鸿儒,著有《凝斋笔语》《王文庄凝斋集》。王鸿儒与唐成王朱弥鍗私交笃厚,为其撰写《唐府若虚斋记》,赞扬朱弥鍗君子之风。其弟鸿渐,著有《读书记》《淯南集》。王鸿儒兄弟文采斐然,且进士出身,故而在南阳府地方文坛颇具声望。南阳县人方九功,博学能文,“素有《白下稿》《息机堂稿》行于世”[7],与友人出行偶遇桃林,随兴作“一曲桃园树,平沙十里春。落花红胜锦,藉草绿如茵。野兴邀诗伴,村沽觅酒邻。怕逢渔父问,疑是避秦人”[13]。其子方适文章方面“与裕州吴阿衡齐名,学者称为虚谷先生”[7]。
新野马化龙进士出身,行至嵩山少林寺时,曾以“维岳曾闻六十峰,偶依禅室寄闲蹝。诸天钟磬穿云度,万壑烟霞拂槛浓。古柏森森標汉迹,高槐矗矗识秦村。撚燈欲问西来偈,尚逐尘绿未许从”[14]写出钟声穿云、万壑烟霞的壮丽美景。马文经乃马化龙之父,曾任淮安知府,生于官宦之家的马之骐,年幼聪慧,受到家族长辈文化熏陶,登万历丁丑科进士,在水上泛舟时,愉悦之情通过“丘园楼自稳,湖海意能该。宿雨一犁人,好风双桨催。绿迎田草去,红间渚花开。忽讶菱歌发,还疑越艳来”[15]88表达出来,在《草桥秋集》中道出“一官能困我,耕凿已山乡”[16]之志。马之骐累官至礼部左侍郎,素有《玅元堂诗集》十二卷行于世。胡湘居家,酒后客人求取墨宝,“湘即以席赋新诗应之”[11]。胡瀚,内乡人,山西巡抚胡瑞次子,胡湘母弟,虽非进士出身,但受家庭文风影响,“喜为诗,调近晚唐。内乡诗泒,实瀚启之”[11]。故而胡湘兄弟在地方文坛享有一定名望。
南阳王鸿儒家族、方九功家族、新野王鸿儒家族等诸多进士家族,因有出仕为官的族人而带动家族地位的提升。其他族人在家族文化熏陶之下也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如王应修、方适、胡瀚等人。他们并未出仕,但较高的文化造诣为明代南阳地方文化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这些家族中既有出仕为官之人,也有在地方文坛享有声望之人。这不但令家族跻身地方绅士集团,同时他们的文化造诣和文化著作也给明代南阳府增添浓厚的文化底蕴。
三、进士家族出仕者为官评述
在这些进士家族中,诸如王鸿儒、王汝鲁、焦宽、马之骏等出仕为官者,在家族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求学时深受理学影响而逐渐具备士大夫情怀或文人气节。他们出仕之后,将自己所涵养的文人气节情怀带入为官生涯之中,为官清廉耿直、公正不阿,在任上惠声绩著。
马化龙任长治县令时清廉宽仁。在其教导下,子马之骐亦是忠正耿直之辈。天启时,面对霍乱朝纲的阉党,马之骐“抗坏孽宦,独標忠清”[12],不屈阉党之势,与阉党周旋,独显其忠正清廉之质。王鸿渐,王文庄母弟,任苏州知府时,“苏固有上守诸岁例钱,鸿渐一切峻却之”[8],此举惹怒上官。面对上官诬告,王鸿渐抗言辩驳,毫无畏惧。永乐辛丑进士焦宏执法公正,“尝按贵州,平反疑狱,全活着数百人。为江西按察司副使,理冤革弊,击强扶弱,善类多赖之”[5]。他任按察使时,平反冤狱,为百姓伸张正义。牛凤与王晋溪等人议事时,持正不阿。时黔国公病卒,其子应当承袭爵位,但为避免入朝而大肆行贿,“凤执法不从,几被中伤”[5]。焦宏任布政使时,惠政颇多。方九功任江都知县时,亦有惠绩。王鸿儒初仕为南京户部主事,在任职期间“出纳仓庾,榷舟督税,皆有条式,声绩遂著”[8]。因其政绩突出而迁工部郎中。王文庄曾言“惟诚与直能济国事,趋名者亦趋利,于社稷、生民无益也”[8]。他一生不追名逐利,忠诚耿直,为国为民。王鸿渐亦为兄所染,“秉性忠厚,制行嚴厉,为政慈祥,恺悌所在,以惠闻”[8],初到庐州,治蝗有功,全活治下百姓。民念鸿渐恩情,立生祠来祀之。王汝鲁,王文庄孙,仕宦生涯中扶纲赈纪,子应修任广南知府时所到之处,“所至吏奉其法,民怀其德,有化行佩犊泽归鸿之风”[8]。王应修仕宦所为颇有王鸿儒处世之风。这也体现了王鸿儒家教风气对出仕族人的影响。
这些进士家族家庭文化教养风气蕙染族人。涵养于家族文化风气的族人出仕为官,尤其是同为官宦的兄弟、父子之间言行品格多互相影响。故他们中多有忠廉正直,持正端庄,仕宦生涯中多有善政之人。但也出现焦芳与子焦黄中这样营取私利、为士人所耻之人。
四、小结
明代科举出仕为正途。南阳府的文人知识分子,在崇礼诗书的社会氛围中读书学习,有诸多学子最终登科出仕。其中有两人以上登科出仕的家族,且在明中后期登科出仕者较多。这与南阳府在明代前后时期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有关。这些进士家族,既有登科入仕者,也有未登科而为地方学者,还有身负科举功名而成为出仕者。他们文化水平较高,有作品刊行于世,在地方文坛上有一定的名望,为南阳地方文化发展做出贡献。这些家族再与经济结合起来就成为当时地方士绅力量。在这些进士家族中,血缘关系较近者,诸如父子、兄弟之间多受家庭文化风气影响或父兄子弟之间品格影响,端雅持重。血缘关系较远者,如王鸿儒家族。他们读书登科入仕,既受家庭文化风气影响,又受家族前辈德行的鼓励,延续家族荣耀。在仕宦生涯,他们中多数能保持节操。这些家族文人对南阳地方文化的贡献增进地方文化底蕴,也体现出家族家庭文化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廷龙.南阳府志[M].刻本.1576(万历四年).
[2]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白新良.明清书院研究[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
[4]杨应奎,撰.张嘉谋,校注.嘉靖南阳府志校注[M].铅印本.1942(民国三十一年).
[5]欧阳霖、杜鹤慈.叶县志[M].刻本.1896(光绪二十二年).
[6]倪明进.泌阳县志[M].刻本.1828(道光八年).
[7]孔传金.南阳府志[M].刻本.1807(嘉庆十二年).
[8]潘守廉.南阳县志[M].刻本.1904(光绪三十年).
[9]张光祖.南阳县志[M].刻本.1693(康熙三十二年).
[10]田文镜.河南通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宝鼎望.内乡县志[M].刻本.1712(康熙五十一年).
[12]徐金位.新野县志[M].刻本.1745(乾隆十九年).
[13]汪霖.佩文斋咏物诗选[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傅梅.嵩书[M].明万历刻本.
[15]马之骏.玅远堂全集[M].合肥:黄山书社,2016.
[16]刘侗.帝京景物略[M].明崇祯刻本.
[17]刘卫东,高尚刚.河南书院教育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8]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M].北京:科学社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李良红(1991.5-),女,汉族,信阳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