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

2024-05-10 09:14穆亚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新课改思政历史

穆亚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学历史教学既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又要培养他们的历史观、价值观。因此,教师要把课程思政教育纳入中学历史教学之中。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后、过于重视学生成绩、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手段单一。因此,本文从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有效的课前准备、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风格、改进课堂教学评估等方面,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 课程思政 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43

把“课程思政”纳入中学历史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依据教材的内容,从思政教育中发掘出相关的思政材料,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对历史进行辩证思考,对史料进行合理剖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传统文化和爱国情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教育的整体过程应以“以人为本”、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意义

1.有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历史学从其本质上看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特征。例如,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所包含的道统正义思想十分突出,如,周武伐纣则是“以道伐道”为核心的价值观,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同时,在中学历史内容当中,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使其与历史教学相结合。

学生与历史之间距离的疏远,主要是因为教材中的历史叙事之宏大和文字之冰冷。所以,中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之上善于扩展延伸历史事件背后一些典型的、有所考证的历史背景、历史细节,尽可能地将历史事件补充和还原,延伸到同学们熟悉的人物故事中,阐述一些道理。同学们将能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言行之中,体会到传承至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通过对历史细节和历史背景的了解,学生们则能够更好地感知历史情节,从内心情感上与历史人物形成共鸣,进而提高自身对历史的认同感。

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观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形成历史观念、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时期,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对于中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此期间,教师要在历史课上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爱国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宏伟目标。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因为中学生的思想意识比较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奉献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心理承受力较差,自尊心较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只为了学习历史而学历史知识,而要把初中历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的学习中去,比如:在学习历史名人的传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名人在历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历史名人,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如何对历史产生影响,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

3.有利于把握历史发展趋势

历史如长河,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去俯瞰辽阔的历史时空,形成放眼于“古今中外”的思维模式。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其特性,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有其客观的规律。通过了解历史,把握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学生能从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某些趋势。因此,学生们将能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的學习过程中把握历史规律,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来的艰苦奋斗,使学生们产生更强烈的民族自信和历史认同。

4.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作用。教师自身既有着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引导作用,又能够启发、挖掘、塑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历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我国当前思政课程建设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品德素养,加强专业知识的运用,提高自身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教学。教师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对广大学生进行政治素质和品德的培养,从而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学习历史主要在于认识历史、认识自己、辨别是非、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正如《旧唐书·魏征传》中所说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充分挖掘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正确审视自己,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缺少趣味性

首先,当前的教学有很大的说教倾向。在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擅长讲授。尤其是在某些地方,有些教师采取了不科学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灌输”,没有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其次,教学方式不够有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把历史学思想引入历史教学中,只讲经济理论,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难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三是缺乏创新的教学手段。例如,当教师讲到“鸦片战争”时,若继续沿用传统的教法,即介绍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就不能使学生对林则徐这个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产生一个准确的认识,而对其后的洋务运动的成因也不能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改革力度不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程度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新时期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思维和探究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然而,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很多教师仍然以自身为主体,无法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师素养不高,没有对课程思政产生足够重视

就教师的素质而言。首先,部分教师缺乏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认识,未能将其广泛地运用于对历史的认识中,对许多历史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其次,教师没有对初中历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产生足够的重视,只注重基本知识的讲授,而对于历史观的教学仍是以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

4.课堂教学的扩展性不足,教学内容仅限于教材

历史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教材则是基础和简单的历史内容。教师要扩大教学内容,就必须从多个方面拓展,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然而,从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思想政治在初中历史方面的融入程度不够,并且没有拓展,课堂之外的教学内容也不够丰富,不利于课程思政的顺利进行与快速发展。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受传统观念影响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对学生灌输历史事件和它的意义及影响等历史知识,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确立新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独立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收集有关的历史材料,对学生进行更加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讲授的同时,能够自觉地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之中,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时间等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和记忆,并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要让同学们把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事件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联系起来,梳理成知识脉络,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历史人物、事件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

2.高效准备,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教师要将课程思政顺利地融入初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就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弄清楚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兴趣所在。教师要以此为依据,仔细阅读历史教科书,挖掘思政教育的内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以适当的教学方式把思政教育要素与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事件发现其背后的思想和政治内涵,自觉地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英国把鸦片运到中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灾难性结果,民族英雄林则徐是如何于虎门销烟的,中国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的重大影响。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既要明确教学目的,又要充分挖掘思政教育的成分,让学生了解林则徐的爱国情怀,对民族英雄产生敬仰之情,并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以及产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则会造成历史知识的单调乏味,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在不知不觉中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历史影像、影视资料,使历史事件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相关联,从而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各种情景,让他们把自己代入到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过程中,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比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一课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它是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延续,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同学展示五四运动的影像资料,让他们亲身体验当时的中国,亲身体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然后,教师可以创造一个情景,向同学们讲述五四运动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以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感受五四时期广大青年的爱国精神。

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能力,培养其优良的品格。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可以进行集体探讨,通过集体的方式来探讨他们的优秀品质,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从而能夠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的时候,笔者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索整个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日本投降等历史事实;再让他们用团队的方式,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进行剖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并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又能了解抗日战争中历史人物的优良品格,培养他们理性的爱国情怀,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未来。

5.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由于教师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要努力做到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要把教学评估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肯定与激励,从而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爱国主义精神、价值观、道德修养。

本文首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阐述和分析,然后,对当前初中历史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为了将课程思政顺利纳入中学历史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发挥作用。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材料进行理解、阐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科学咨询》2021年第17期。

[2] 李海龙《思政教育融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32期。

[3] 周艳红《思政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教育界》2021年第37期。

[4] 盖爱琴《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文渊(高中版)》2019年第3期。

[5] 郑瑞军《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措施》,《考试周刊》2021年第15期。

[6] 赵贵芳《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探析》,《新课程》2021年第2期。

[7] 王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1期。

[8] 黄清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年第11期。

[9] 刘缘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

[10] 谢泽招《初中历史教学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思考》,《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年第20期。

[11] 宫晓晔《高中思想政治哲学课堂中的议题式教学初探》,《中学教学参考》202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新课改思政历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