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民族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守正与创新

2024-05-10 09:14:10曾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新闻联播古诗词思政

摘 要: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思政教育成为校园教学的重要方面,其中,古诗词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承担着传承文化、培育学生道德情操的使命。古诗词与思政教育的結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更是在课程中守正创新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民族中学为背景,探讨《新闻联播》等新媒体在古诗词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守正与创新并举,推进古诗词与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课程思政 守正创新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41

随着课程思政概念的不断深化,中学古诗词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承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词,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更承担着传承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民族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实现守正和创新,成为提升教学品质和思政教育实效的关键问题。

本文以《新闻联播》为例,探讨如何借助媒体资源,将新闻时事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学的同时,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体现,从而实现守正创新的教学目标。

一、强化语言基础,提升表达效率

民族中学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既要守住文化传承的正统,也需要积极探求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路径。在此背景下,《新闻联播》这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资源,因其传播的权威性和语言的标准性,可作为在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基础和表达效率的一个优秀范本。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强化语言基础是对古诗词深入理解与欣赏的重要途径。尽管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差异显著,但文言文的学习能显著提升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通过古诗词学习,学生能更加精确地掌握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丰富性和有效性。观看《新闻联播》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国家大事、政策导向,而且还能通过对标准语言模仿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将语言基础夯实和表达效率提升结合起来,达到课内外知识的有机融合,推动语言技能的全面提升。

具体到实践操作层面,教师可采取《新闻联播》结合文言文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学生通过观看新闻来记录关键信息,锻炼精简且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可以通过仿写《新闻联播》风格的报道来讲述古诗词背景故事,或将古诗词内容以新闻稿的形式重新组织和表达,这不仅提升了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在语言表达上的精准与高效,与守正创新的教学要求相契合。

实际操作中,学生们挑选《新闻联播》中的报道,结合所学的某首古诗进行创作。如选取有关生态保护的新闻,结合杜甫的《绝句》来创作一个现代视角下的故事,再以《新闻联播》的语言风格进行表述。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运用文言文表达现代内容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对古典文化的理解都得到了提升。

总结而言,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需在守正传统的同时寻求创新,使之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针对民族中学学生的特点,教师利用《新闻联播》等媒体资源,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语言基础、提升其表达效率,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了古诗词教学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促进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映射人物典范,塑造价值内涵

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被赋予了跨时代的思政教育功能。当前民族中学对古诗词教学的创新尝试,强调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突破,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对古诗词中那些堪称楷模的人物典范进行引入和解读,教学不仅展现了诗词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传递正面的价值观。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强化古诗词中的人物典范和价值内涵变得尤为重要。通过那些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领袖风范或品德高尚的人物形象,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诗词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情感力量。同时,古诗词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爱国情怀、社会贡献意识及良好道德风范的新时代青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依据诗歌内容和思想内涵,挖掘正面人物典范,强调其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人性光辉。以“忠诚报国”主题为例,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人。如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所抒发的忧国忧民和报国情怀,随后结合《新闻联播》报道的张桂梅校长用一生守护着云南边境的困难学生,致力于改变他们的命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于“报国”精神的现代诠释和当代实践的思考。

在讲授有关“崇德向善”主题的古诗时,教师可以结合时代新人黄文秀的先进事迹进行案例分析。黄文秀作为扶贫干部,秉承“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成为新时代青年楷模。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古今人物,感受崇德向善的时代价值,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传承并发扬这些精神。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古诗词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学生能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找到价值联系,形成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教师将古诗词教学与当代先进人物典范相结合,是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路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学习到诗词知识,更能在古代与当代的优秀典范中吸取精神营养,既满足了语文学科知识技能学习的需求,也达成了德育的目的。这种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既体现了教育部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展示了新时代教育创新的活力。

三、传承创新思维,促进社会进步

在学习传统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领会诗句中蕴含的情感和审美价值,还应充分理解和把握其中的传统美德与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结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守正与创新,以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传统古诗词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在中学教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古诗词中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等思想,是不断创新的重要精神源泉。这些思想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变迁,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新闻联播》作为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传递社会主要信息的重要媒体,其内容中的“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等理念与古诗词中的传统美德与社会理想息息相关。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古诗词教学,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有助于将古代智慧应用于当代社会实践,更能够促进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在实践层面上,教师通过为学生解读类似的古诗词,不仅能够让他们领悟诗中意境,更重要的是理解诗中表达的治国理念,并将其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联系时政新闻,观察报道中涉及的政策措施如何体现诗词中的治国原则。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需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事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案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诗文背后的深层含义,增强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例如,探讨《孟子·梁惠王上》中所描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当代社会的养老和教育政策,如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新闻联播》中关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报道,以及国家如何通过防疫措施和社会保障政策来体现这一理念。这样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传统智慧,并将其同步转化为对当代社会政治现象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从而在关注民生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保留了古诗词教学的传统魅力,还将其与社会政治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立体的学习体验。

总结而言,古诗词教学在守正创新中,既需要坚持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思想内容,与时代发展同步。教师利用《新闻联播》等时代声音,将古诗词教学与时事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自觉与现实社会参与意识,铸就新时代学生的责任担当,真正实现读古人书,明今日之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中学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培养具有历史情怀和时代使命的青少年。

四、开展实践活动,强化知行合一

在民族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守正与创新中,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强化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教师将课程思政与古诗词教学紧密结合,意在通过对古诗词中价值观的挖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当前的教学现状中,多数教育实践注重于文言文的翻译理解与诗词背诵,而未能充分发挥古诗词对学生德育的重要作用。此外,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于知识的接受通常是被动的,学生缺乏深入理解文化内涵的体验机会,这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守正与创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强化知行合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合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体验。通过现场教学、参观历史文化遗址、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古诗词的魅力和深远意义,从而达到以诗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例如,在一次关于“以《新闻联播》为例的古诗词教学”的活动中,学生们首先回顾了《新闻联播》中的精彩片段,从中摘录出典型的古诗词名句或相关报道。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围绕这些诗句展开了小组研討,探讨它们与当下社会现象、民族精神的关联。此次讨论不仅让学生们理解了古诗词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诗歌创作环节,学生们尝试将《新闻联播》中的时事话题融入古诗词的创作之中,使古典诗文与现代社会发生互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一些学生能够创作出既符合诗词格律又蕴含时代气息的新作,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加深了对古诗词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的理解。最后,通过诗词朗诵会的形式,学生们不仅将自己的作品呈现给教师和同学,也有机会欣赏他人的创意与才华。这样的活动让诗歌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成为一种生动的文化传播方式,让学生在分享与竞赛中体验到古诗词教学的乐趣。

经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古诗词的认知,也在无形中加强了思政教育的渗透,提高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不仅实现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无缝对接,还培养了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生。此种教学策略的创新不仅体现了对古诗词传统教育的尊重,也为民族中学的古诗词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发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五、构建多元评价,营造进步氛围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民族中学古诗词教学既要守正传统文化,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教育手段与评价方式。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客观记录,更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策略的促进与引导。因此,构建多元评价系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营造积极教学氛围的关键。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评价往往以考试分数为主,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在此背景下,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学生为本,鼓励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在古诗词学习中获得成长与成功的体验。这样的评价体系通常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个维度,更加注重过程与能力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结果。

实践中,在一次对民族中学师生学习古诗词的报道进行评价的尝试中,学生首先被要求分析古诗词教学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并朗诵古诗词。学生们不仅被鼓励理解诗词内容,还要学会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如通过绘画、戏剧表演或视频制作。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包括传统的笔试在内的多种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都能反映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学习情况。例如,笔试反映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朗诵评价体现了表达能力和情感的传达,而创作活动则能展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艺术才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强化了反馈的及时性,更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我提升的方向。此外,学生们还参与了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自省,也学会了如何客观地评价他人,建立了相互尊重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文化,形成了教学评的完美闭环。这样的评价体系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他们的个性成长和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民族中学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有效地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力。在这个过程中,古诗词教学的守正与创新得以有机结合,学生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人。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将其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弘扬国粹,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也是对传统文化教育方法的一种创新。通过《新闻联播》作为思政教学资源的实践运用,本文揭示了在民族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实现守正与创新的可能性与有效性。教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为教师打造了一个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思政教育平台,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9年。

[2] 王安国《中国古诗词在课程领域的研究》,《音乐研究》2004年第1期。

(曾佳,1988年生,女,汉族,甘肃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思政)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开设新闻联播课程深化甘南民族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编号:GS[2022]GHBO537)

猜你喜欢
新闻联播古诗词思政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传媒评论(2019年9期)2019-11-16 09:25:3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少先队员的新闻联播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9:10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