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萍萍
导读: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幼小衔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童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对儿童的认知、情感、语言及社会性等各方面的成长都具有重大影响。从幼儿园到小学,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逐步向学龄儿童过渡,这一过程的成功与否,将对儿童整个小学阶段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旨在从实践出发,深入探讨如何有效运用绘本推进幼小衔接教育,提升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
一、儿童绘本教育与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儿童绘本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儿童的认知、情感、语言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打下幼小衔接牢而坚的知识基础
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图片精美,文字简洁,能帮助儿童对各种事物进行认知和发展。科普类绘本可以让儿童了解自然现象、认识动植物。社会类绘本可以让儿童了解社会规则、人际关系等。通过阅读绘本,儿童可以接触丰富的知识内容,扩大视野,培养好奇心,为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此外,绘本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本丰富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儿童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讲述故事。在综合素质方面,绘本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等,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做好小学生活与交际的心理准备
绘本往往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角色设定,可以引发儿童的情感共鸣,培养其情感认知和情感調节能力。例如,成长类绘本可以让儿童体验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生活类绘本可以让儿童理解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此外,绘本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这些情感教育为儿童进入小学阶段的生活和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准备。在小学阶段,儿童将面临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需要具备较强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来应对。通过绘本情感教育,儿童可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为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绘本在情感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儿童体验成长的过程,理解人际关系,培养道德品质,还为儿童进入小学阶段的生活和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准备。
(三)通过发展语言能力来支持幼小衔接
绘本文字和图画可以共同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阅读,儿童可以学习新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能力。绘本丰富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也有助于儿童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绘本中,儿童可以感受到各种句式的表达,如疑问句、陈述句、祈使句等,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合适的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同时,儿童可以学习如何进行角色扮演和对话,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为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准备。在小学阶段,儿童将面临更为严格和复杂的语文学习要求,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绘本阅读,儿童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掌握各种语言表达技巧,为小学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发挥培养儿童社会性的重要作用
绘本往往包含有各种社会性主题,如友谊、合作、分享等。通过阅读,儿童可以在故事情境中学会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社会性品质。例如,在《玩具总动员》系列中,儿童可以学习如何与同伴相处、分享和合作,培养社交技巧和团队精神。在《小熊和朋友们》系列中,儿童可以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和交往技巧,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社会性教育为儿童进入小学阶段,适应新的集体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关键素质。在小学阶段,儿童将面临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交技巧和团队精神来应对。通过绘本的社会性教育,儿童可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为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儿童绘本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充分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二、运用绘本实施幼小衔接策略与实践
(一)选择绘本注意有针对性
在运用儿童绘本进行幼小衔接的策略与实践中,选择有针对性的素材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和年龄特点选择绘本。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不同,我们应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绘本,才能更好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故事内容。同时,教师需考虑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绘本内容应符合儿童的阅读能力,避免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过于复杂的绘本可能会让儿童感到挫败,失去阅读兴趣;过于简单的绘本可能无法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容易使他们感到无趣。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为他们挑选既能满足好奇心又能提升阅读能力的绘本。此外,还要注意绘本的排版和设计,确保儿童能舒适地阅读。例如,字体大小适中、颜色搭配合理、画面清晰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阅读体验,进而影响他们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教师要确保绘本的排版和设计能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使儿童能在愉快的阅读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在具体选择绘本时,可以参考一些经典作品,如《小兔子买鞋》《小熊时光机》等。这些绘本内容丰富,既有教育意义,又能吸引儿童的兴趣。《小兔子买鞋》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在购买鞋子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挫折,通过这个故事,儿童可以感受面对困难的坚持和勇气,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熊时光机》则通过一个神奇的时光机,带领儿童了解历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在选择绘本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和年龄特点,兼顾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例如,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选择图画丰富、文字简练的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和《好饿的毛毛虫》等。这些绘本可以帮助儿童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故事情节,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对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选择内容更丰富、涉及社会性主题的绘本,如《三只小猪》和《小熊和朋友们》等。这些绘本可以帮助儿童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培养社交技巧和道德品质。只有选择有针对性的绘本,才能更好地发挥绘本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
(二)渗透儿童行为习惯教育
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幼儿园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需充分利用绘本这一教育资源,助力儿童塑造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儿童对绘本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长时间阅读,他们不仅对绘本人物有了深入了解,还会不自觉地模仿角色的动作和行为。所以,教师应从绘本入手,巧妙地将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其中,引导儿童阅读绘本,养成正确、健康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以《小熊不刷牙》为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熊因不喜欢刷牙在梦中经历了一系列困扰,最终在梦醒后自觉地养成了刷牙的习惯。对那些不喜欢刷牙、洗澡等清洁行为的儿童来说,教师可让他们共同阅读这本绘本,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谈谈失去牙齿后生活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儿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没有牙,什么都吃不到”等。教师可借此机会进一步解释不刷牙的后果,如牙齿逐渐脱落、经常牙疼等问题,教导儿童如何去做,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除了个人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和日常作息也同样重要。教师可以运用其他绘本,如《肚子里有个火车站》,通过生动的图画,让儿童清晰地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构造,认识到不吃饭、少吃饭或饮食不合理的危害,引导他们在年幼时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培养儿童善于交际能力
人类对社交的需求根深蒂固,它是人们心理生活的关键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儿童早期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定,强调这一阶段是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文件着重提出,教师需要有远见卓识,将幼儿在人际交往、友爱、合作、创新和包容等方面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地。其中,绘本在儿童教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丰富的故事内容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能引发其深度思考和情感共鸣。此外,通过故事人物和事件,还能培养儿童的品格,引导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宽容和尊重。这样的教育方式既能满足儿童对社交的需求,也能在儿童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为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此外,绘本故事还能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交流技巧。在阅读过程中,幼儿需要理解故事情节,分析角色关系,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绘本进行指导、教育,助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绘本《全都是我的》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通过讲述一只小乌鸦从自私到懂得分享的成长过程,引导幼儿理解分享和友谊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小乌鸦遇到了很多动物朋友,通过互动,小乌鸦逐渐明白了分享和友谊的真谛。在故事的开头,小乌鸦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它的,这使得它与其他动物产生了矛盾。这种自私的行为让小乌鸦在森林中没有朋友,它感到孤独和无助。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和困境后,小乌鸦逐渐意识到分享和友谊的价值。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小乌鸦遇到了一只陷入困境的小松鼠,它主动帮助小松鼠摆脱困境,并分享自己的食物。这次经历让小乌鸦明白了友谊的可贵和分享的快乐。在故事的结尾,小乌鸦开始主动与其他动物分享食物和玩具,它的善良和友善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尊重。小乌鸦从孤独的个体变成了与大家和谐共处的一员,不仅收获了友谊,还学会了关爱他人。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道理,如“小乌鸦开始时为什么没有朋友?他后来为什么有了朋友?”等,引导幼儿思考小乌鸦在故事中的变化,明白分享和友谊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模拟故事情节,亲身体验小乌鸦的成长过程,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四)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发展
在进入小学的過程中,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立刻从形象思维阶段转变为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实际上,这种思维的发展需要时间来过渡,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这一过程,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儿童逐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和家长应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儿童主要依赖形象思维,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所以,教育内容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通过绘画、手工、角色扮演等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教育内容应逐步引入抽象逻辑思维的元素。在小学阶段,儿童需要学习更严谨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教师应结合课程要求,引导儿童实现思维过渡。例如,通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育,培养儿童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此外,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还应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儿童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需要成人给予关爱和支持。例如,通过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其观点,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小真的长头发》是一本富有想象力的绘本,书中的长发具有多种用途,如捕鱼、牵牛、做被子和晒干衣物,引人入胜。阅读此书时,教师可围绕头发的长度、用途及梳理等方面提出问题,如“儿童们,你们觉得头发可以有多长?小真的长发能用来做什么?那么长的头发,应该如何梳理?”等。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应反思其深层含义,确保每一个问题都具有意义。此外,教师还可设计许多开放式问题,如“如果你拥有像小真那样的长发,你会如何处理它们?”等。这样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同时,问题并非教师的专利,儿童也可以主动探索,表达心中的疑问。儿童提出的问题往往更贴近内心世界,有时甚至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尊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给予其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探索和思考,通过绘本阅读,帮助儿童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的过渡。
三、结语
总之,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绘本阅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需关注绘本的选择,培养儿童优质的交际技巧、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主动寻找绘本阅读与幼小衔接的契合点,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儿童投入绘本阅读和探索,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为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