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相对较弱以及阅读能力低下的问题,本文选择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作为研究切入口,以UbD理论为支撑,通过研究高中学生《红楼梦》阅读的现状,来分析该理论在学生学习中的适用性,并提出《红楼梦》阅读教学策略,从而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一个范例。
关键词:《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4.009
UbD理论是1998年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专家Grant·Wiggins和Jay·Mc·Tighe研究开发的理论,发表在《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中,又称作“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和“逆向教学设计”。书中指出:“逆向教学设计在开始时便陈述预期的结果,并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暗示的表现行为来设计课程。”UbD教学与普通教学设计的区别在于将预期结果放在首要位置,而非将预期结果作为评价与检测,要求教师对学生学情与考情做出分析与预判,从而对教学设计进行逆向推理验证;重视评价在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与探讨”列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新《课标》亦承袭了重视整本书阅读的宗旨,体现在必修课程、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作为一个独立单元,位于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学科观念为“与长篇经典对话,丰富精神世界,构建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当前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层出不穷,但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面对不同的学生无从下手,往往采用“放养式”教法,即“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教师在课堂集中授课—布置作业、回馈检查”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对高中生进行充分学情分析,进而展开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现状分析
当下,普通高中学生阅读能力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动机不足
高一学生由于刚上高中,认为高中三年还很长,往往轻视文化课学习,对语文学习更是被动参与,因此学生阅读学习动机较低,兴趣不高,认为语文阅读无关紧要。另外,《红楼梦》因其独特特点,让一些学生读不下去、读不懂。金中教授将《红楼梦》概括为“奇书”“新书”和“人書”,鸿篇巨制、人物多、语言雅致、内涵丰富等令学生“闻风丧胆”,极少有学生能耐心读完整本书,绝大多数只了解其中个别情节,例如学生大多只了解《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宝黛初见和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因为被选入教材);对于其他人物事件不能准确梳理,且对于主要人物形象一知半解。
2.知识基础不足
高一学生每周有6节语文课,大部分用来学习课本知识,加上各科学业压力大,学生自主阅读时间难以保证。匮乏的阅读量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一方面从微观上理解具体情节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很难从宏观上理解《红楼梦》主题内涵。例如《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提到了正副册人物的判词,学生阅读完注释后仍无法对应相关情节,且出现了对某些人物关系较为陌生的现象。如李纨判词中提道:“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学生想不起“李纨”的相关情节,也对注释中提到的“贾兰”感到陌生;再如十二钗中分别提到了“四春”的判词,许多学生读完后无法对应映射“四春”结局的相关事件,并对宁、荣二府家族关系图存在记忆模糊。“读不懂”成为学生阅读《红楼梦》的最大障碍,因此,即便少数学生对《红楼梦》抱有兴趣,大部分学生们对这部名著的接受程度也不高,阅读效果整体欠佳。
3.思维能力不足
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固化的学习模式的影响,在学习上不能及时转变角色,过于依赖教师讲授,陷入“教师讲学生记”的机械学习模式,思维具有一定惰性,学习留存率低,学习效率低下,进而难以对相关知识应用和转化。即便是上课听教师讲授《红楼梦》相关知识,课下也难以对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对于开放性、理解性题目无从下手。例如潍坊期中考试卷中考到“海棠结社”中的诗句,教师已讲授相关人物与情节,但学生仍然无法将人物与具体诗句结合起来,仅有上课教师讲过的模糊印象。再如潍坊期末卷中考到对《红楼梦》文本的理解,学生由于记忆混乱或对文本理解不深刻,导致知识的输入、输出存在断裂,上课听得热火朝天,却并未能有效运用。
二、实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可行性
1.符合考情:契合新《课标》要求,符合新高考改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即要培养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新《课标》指导下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则要求教师重视阅读的重要性,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UbD理论以目标导向、评价先行等环节,打破了传统“怎么教”的问题,致力于让教师思考“教什么”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当下“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钻研《课标》、研究高考来预设学习效果,制定具体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精研教学设计,开展多元教学活动。在目标要先于活动而设计的模式下,以目标为基点,引导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开展,符合新高考改革下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要求。
2.符合教情:符合高一学生特点,课堂实施更高效
UbD理论认为学生的能力是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教师的作用在于设计学习任务,收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依据也不局限于总结性评价,而是贯穿于众多教学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以此来检查学生在每个学习任务中的目标达成情况,调整教师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实施更加高效。另外,针对高一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知识基础不足等问题,及时的自我评价、师生评价有利于教师通过评价反馈,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并及时解决学生在《红楼梦》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符合学情: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培养语文阅读兴趣
UbD理论强调理解为先,打破“知因求果”的传统教学思维,充分发挥学习目标和学习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逆向推理的问题解决方式有利于让学生增进理解、提升思维品质并提高学习满足感,教师在一开始就会考虑需要学生理解什么、达成何种目标,构建一系列完整的教学活动设计,完成知识输入与输出的闭环;在学习体验上,强调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机会,达成整本书阅读的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学生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以多样化的评价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
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策略
在分析UbD理论的可行性与高一学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接下来在UbD理论指导下,教师如何开展对学生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
1.抓大放小,厘清高考指向,逐层设计学习任务
作为“民族精神源泉性经典”的典范之作,《红楼梦》的阅读价值是无可替代的。针对学生学习时间短、学习容量较大的问题,教师应关注新高考指向和新《课标》要求,整合《红楼梦》各章节,逐层设计学习任务。新高考中考到《红楼梦》的题目中诗词曲赋12次、故事情节11次、人物形象11次(其中林黛玉9次、贾宝玉5次、薛宝钗2次)。因此,要将《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列为重点内容,将诗词曲赋列为难点内容。
2.以终为始,重视预习单编写
确定《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四大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将学习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编写为适合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预习单,在预习单中增添必要的图表與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并增设知识链接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广度与深度。以《红楼梦》学习任务二“精读文本,深入理解”中的活动二为例,梳理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十二钗及贾宝玉)、次要人物(贾政、贾母等长辈)和丫鬟形象(晴雯、平儿、鸳鸯等),预习单编写需考虑学生的思维状况,既要设置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识记题目,也应设置需要整合梳理文本内容的人物形象特征题目,还应设置提升思维高度的开放型题目。
3.跨媒介教学手段,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跨媒介教学手段包括运用网络课程资源、影视资料、PPT等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直接有效地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减少学生的畏难心理。在活动的引领下,教师要适时引入优质的名家音频和影视资料(如《红楼梦》电视剧与“名家讲坛”栏目片段),打通课内外知识壁垒,让死板的书本知识变得“活化”起来,让学生从“看书”到“听书”到“评书”,丰富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沉浸式体验《红楼梦》世界。
4.落实师生共读,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上的榜样,落实师生共读,不仅能在阅读过程中及时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而且有利于在班内营造互助合作的阅读氛围。一人阅读容易放弃,而全班阅读更能发挥集体的力量,让他们形成任务掌握型动机。同时,对于高一学生群体而言,稳定的班级团体及长期相处的友谊,使其展现出较强的从众心理,即看到别人读得津津有味,自己也会阅读。因此,教师要加强过程性评价,在学生阅读《红楼梦》过程中加强点评与表扬鼓励,及时调动他们的积极阅读情绪,建立《红楼梦》阅读小组,合理优化小组成员设置,确保让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分在每一个小组,发挥“以优带劣”的作用。同时,优化终结性评价方式,既能够引起学生重视,又要践行“小步子”策略,避免目标过高难以达成,丧失积极性。
总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而针对不同学生的研究也应逐步展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让学生从古典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始终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发展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参考文献:
[1] 王怡宁《“〈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设计研究》,西南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2] 夏峥嵘《UbD框架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年第9期。
[3] 李少杰、魏本亚《基于UbD理论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文学教育》2022年第4期。
[4] 周田《体育特长生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刘晓彤,2000年生,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就读于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非全日制,现工作于潍坊新纪元学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