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菲,梁 浩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职业教育的专创融合是指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近几年随着行业新发展,校企合作新模式、科教融汇新探索、专创融合育人模式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创新精神以更好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双创目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创新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耦合联动,使专业知识更直接融入高校的生产实践,是职业院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又一体现。
在一些高校中,专创融合是从学校或学科层面进行统筹设计,通过顶层规划思维,全面整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打通院系、专业和课程壁垒,实现专创融合育人的实践创新。例如,渤海大学在新发展理念下,建立跨校、跨学科、跨专业、跨层次和跨年级的产教融合共生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形成了四年一贯制的“三融合一协同五跨式”专创融合教育模式,打造了“3631”共生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了“1+1+19+X”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解决了专创融合、思创融合虚化、产教融合泛化、专创融合协同育人弱化等问题[1]。阜阳师范大学的“新商科”在从单科型向综合性跨学科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进行了新的定义与设计,分别进行了产教融合、专创融合及“产教、专创”双融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成效明显[2]。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新理念、新背景下,结合工科类专业特点及问题,按照“融合发展、分层实施、多方协同、持续推进”的建设思路,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计与开发质量的提升[3]。缪勇等人[4]以汽车产业链为例,在全生命周期视域下,将行业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群建设内涵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紧密融合,通过赛课一体化、跨专业课程矩阵、搭建实践平台、“3A”教师队伍建设等具体举措,实现了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科创融合,更好地实现服务于中国汽车未来发展新需求的育人目标。
对于专创融合育人实践,更多院校是以课程为切入点,逐步进行尝试和探索,在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培养目标达成上实行更具体的举措和方法。例如,西南医科大学从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师资培育、模式方法和评价考核等几个方面构建了互联网时代下“专创融合”“双创”课程体系,为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建设思路和实施路径[5]。兰州工业学院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教学为基础,重构课程内容,融入“双创”教育元素,建设专创融合实训平台,开展项目驱动下的CDIO 教学模式及配套跟进考核模式改革等,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与技能[6]。河北农业大学以木材加工自动化课程为例,在专创融合层次化教学目标及知识点设计、四轴协同课程实施路线、五步实践教学法、具体教学实施流程等方面,介绍了专创融合的建设思路和实践过程,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并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品格[7]。上海曹杨职业技术学校的汽车彩绘双创课程在课程构架搭建中,以服务行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创新创业三大阶段为课程设计理念,进行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模式设计,并结合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等,创新考核评价完成教学外延实践,学生对课程教学认可度高[8]。
综合专创融合不同维度的体系建设或育人模式的现状,可以看出专创融合作为满足新行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特别是对人才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体系搭建和教学实践尚处初级探索阶段,仍存在缺少行业企业调研、专创融合育人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项目承接参与度较低、“双师”素质的实质建设情况不能满足新教学需求、配套教学资源无体系化建设、相关评价体系不够完备及缺少培育和检验学生双创能力平台等问题。
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创融合有所不同,普通本科院校更重视学生创新和发明思维与能力培养,职业院校专创融合育人模式更多侧重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职业素养的培育。核心要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基于跨专业能力需求的专业知识整合重组,培养学生职业统筹和知识技能综合运用能力;二是基于真实案例的科教融汇课程项目化改革,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与场景化应用;三是职业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并重,在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四是对创新思维与可持续学习力培育逐步重视,在真项目、真任务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平台与资源[9]。
专创融合育人模式作为顺应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的进阶育人模式,在建筑设计专业原有“知识+技能+素质”的育人框架目标下,需更注重结合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方法、创新创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素养的新需求,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新定位,形成“善学习、巧思考、能协同、可持续”创新创业教学目标,并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有机融合,为专创融合育人教学及课程设计提供目标指引(见图1)。
图1 建筑设计专业专创融合育人培养目标
专创融合育人模式探索是基于三大基本模块开展的,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 以建筑设计专业为试点,开展了“三基础三提炼三应用”的专创融合育人模式(见图2) 的探索,以教师“双师”能力、真实项目、校内实训资源为基础,形成了“案例提炼”“项目提炼”“实战提炼”资源阶梯建设模式,实现了“教学应用”“大赛应用”“就业应用”的育人实践,最终达成专创融合育人的培养目标。
图2 “三基础三提炼三应用”的专创融合育人模式
1.“三基础”平台建立
专创融合教学目标是将专业教育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避免出现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即虽见于人才培养方案但未实现综合素养育人目标,因此需要一个综合师资、项目、资源的基础或平台来真正实现专创融合育人实践。这对于职业院校师资团队培育能力、横向技术服务能力、优质实训资源建设和功能再开发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院建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引进+培育”双渠道。一是通过刚性与柔性双模式引进企业优秀技术和管理人员,与在校教师共同整编教学团队,共同参与专业教学与技术研发;二是结合“261”(即“两双六共一对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10]和“CSCI”(定制、共享、合作、创新的对接校园基建项目特色人才培养模式)[11]等教学项目、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及企业挂职锻炼,持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行业前沿感知力及技术转化应用能力。学院准确捕捉中小微企业在技术研发与项目建设上对职业院校技术、学生与资源的需求点,结合自身团队专业优势,先后为地坪行业进行材料及教学装备研发,为建筑领域重要企业完成建筑施工相关的工艺模型建立或动画制作等项目,这些项目将为科教融汇课程资源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学院对于专业实训资源进行功能再开发,在满足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科研、培训、志愿服务、职业启蒙、企业宣传等多项功能,全面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双向带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职能,并有效转化和辅助专创融合育人实践。
2.“三提炼”资源开发
以为企业横向技术服务、技能大赛等项目为基础,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将从承接到交付全流程转化为“实战”,以各个流程为单元提炼“项目”,将具体工艺节点作为“案例”,形成“跨课程、融技能、育素养、促创新”的体系化渐进式综合应用资源;依据课程教学、大赛训练、就业服务等需要,植入育人过程,实现技术服务、大赛培训等项目反哺专业教学,探索科教融汇实践路径。
3.“三应用”育人实践
在体系化综合应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大赛”“就业”等多渠道应用,逐步实践专创融合育人模式。创新课程内容整合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兴趣小组”“项目工坊”为载体,通过“实战”项目实现“用中学,学中用”,达到优秀小众学生群体的培优培养。在师生项目共建过程中,达成专创融合的教学实践和育人目标,而“项目提炼”和“案例提炼”将以教学单元或实训单元的形式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真项目、真任务、真案例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和育人综合成效。学院以服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为目标,成立“未来工匠”专班,在精进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融入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忠诚担当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实现大赛成果和育人成效双提升。将学生就业服务贯穿三年育人全程,用“职业课程+专业融入”的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各专业课程项目实践应用案例为学生持续提供就业服务,为学生可持续就业和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结合建筑设计行业核心工作流程,对应专业课程,将“三提炼”资源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以实战、项目、案例融入课程教学,通过真项目、真任务、真案例串联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素养,达成专创融合教学目标。建筑设计专业专创融合育人教学流程见图3。
图3 建筑设计专业专创融合育人教学流程
在建筑设计专业进行专创融合育人实践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育人模式,积累教学经验,激发教师团队内生动力的同时,提升了育人成效,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显著,在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设计等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专业技能与“双创”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创新思维、创业技能、就业心态等方面呈现良性成长趋势,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注入核心动力,在达成职业院校专创融合育人的使命上迈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