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兰,袁俊蓉
太仓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江苏太仓 215400
急性胰腺炎作为临床常见病,属于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呈现出发病率高以及残疾率高的特点,病情变化较快,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显著[1-3]。发病早期,如未获得有效诊治,则会表现出系列并发症,严重情形下,会表现出多器官功能障碍情况。对此将急性胰腺炎疾病的早期诊断加强,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治疗,表现出显著价值[4-6]。本研究选取2022年1—12 月太仓市中医医院的95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同期95 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的95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95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参照组中男70 例,女25 例;年龄24~84 岁,平均(42.22±3.11)岁。研究组中男69 例,女26 例;年龄24~83 岁,平均(42.29±4.15)岁;病程1~7 个月,平均(5.22±0.2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急性胰腺炎疾病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获得确诊;②研究组患者均合并表现出程度不同的高热、呕吐以及腹痛症状。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对于诊断以及治疗无法配合者;②合并精神异常情况者;③合并脏器功能异常情况者。
所有研究对象在空腹状态下,于清晨展开静脉血采集工作。将采集静脉血放入真空肝素抗凝管中。之后选择离心机完成离心操作,控制10 min 时间。合理控制转速。完成后,针对受检者的脂肪酶、血清淀粉酶以及C 反应蛋白指标实施检测。利用自动生化仪完成C 反应蛋白检测;利用速率法完成血清淀粉酶以及脂肪酶检测。
对比各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诊断效能值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高于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脂肪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表2。
表1 各种方法诊断情况比较(n)
表2 各种方法诊断效能比较(%)
急性胰腺炎作为临床常见病,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在确诊后,诸多已经呈现出严重病情。于人体解剖结构分析,胰腺包括诸多外分泌功能,在机体出现炎症情况后,会导致胰蛋白酶释放并消化胰腺,从而呈现出胰腺组织水肿情况,严重时会表现出坏死情况[7-10]。临床依据急性胰腺炎疾病程度的不同,主要进行重型以及轻型的划分,在发病后,会导致患者器官受到损坏,从而表现出诸多炎性反应,表现出严重病情,对患者的健康生活产生严重影响[11-14]。对此加强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力度,对于患者顺利治疗以及改善疾病预后有显著价值。在诊断期间,CT 方法获得广泛应用,但因为此种方式具有放射性,并且较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有较高漏诊率以及误诊率,需要探究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15-17]。
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诊断提倡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联合应用,主要因为对于非急性胰腺炎类疾病,也可能表现出血清淀粉酶升高的情况,从而导致急性胰腺炎诊断特异性受到限制。脂肪酶作为一种特异性酶,其针对疾病诊断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3 种指标联合应用,可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实现疾病的有效鉴别诊断。
本研究结果发现,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73.68%、89.47%、81.58%;C 反应蛋白+脂肪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72.63%、89.47%、81.05%;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8.95%、97.89%、98.42%;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高于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C 反应蛋白+脂肪酶检查(P均<0.05)。同陈青文等[18]研究表现出一致结论,即“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8.44%、95.24%以及96.85%;均高于其他检测”,进一步表明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诊断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应用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检测,效果理想,可一定程度反映疾病状态以及严重程度。尤其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检测诊断的联合应用,可显著提升诊断灵敏度以及特异度,从而为急性胰腺炎疾病临床确诊以及顺利治疗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