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结合”推进党的建设的内在逻辑

2024-05-09 08:06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朱 磊

(中共亳州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室,亳州 2368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为“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论断。“第二个结合”与党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要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文化根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推动中国共产党成为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前学界关于“第二个结合”的研究多集中在党的理论创新、治国理政等方面,其基本观点主要是“第二个结合”是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又一个根本途径,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文化资源。而“第二个结合”与党的建设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丰富实践,“第二个结合”在党的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大地上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决定中国共产党的“本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定中国共产党的“本体”,党的建设的过程必然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因此,本文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探讨“第二个结合”与党的建设的内在关系,为加强党的建设寻求文化滋养和文化根脉。

一、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成为强大政党的根本要求

“第二个结合”促使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崇高的理想信念、牢固的群众基础、严密的组织体系、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独有的政治品格,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共产主义与大同理想有机结合,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多次强调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党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主义理想与大同理想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大同理想的结果。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康有为《大同书》,再到孙中山先生“大同社会”,大同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社会环境。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阐述党的理论时,很自然的将共产主义理想与大同理想融合起来。李大钊在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时指出:“现在世界进化的轨道,都是沿着一条线走,这条线就是达到世界大同的通衢,就是人类共同解放精神连贯的脉络。”①李大钊文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53.毛泽东也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阐述党的最高目标,指出:“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②毛泽东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共产主义理想借用大同理想的表达方式更能为中国人所理解,更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大同理想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才能找到实现途径,因为中国古代大同思想“是建立在落后的农业经济生产方式与家国一体的政治社会基础上的思想形态”③任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78.,本身具有空想性,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同理想所描绘的美好社会才能实现。

(二)唯物史观与民本思想有机结合,形成牢固的群众基础

牢固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力量之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更加强大,就是因为始终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7.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深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体现为一种双向度的关系,既有“爱民如子”的价值引导,又有“君舟民水”的谆谆告诫。这种独特的民本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与苏联基于东正教文明而形成的群众观具有明显的不同。有学者认为,苏联的党群关系是一种“单向度的党群关系”,“党和人民的关系始终是单向度的:党是人民的领导者、监督者、教育者,类似东正教之于民众、牧首之于教徒。”⑤鄢一龙,白钢,等.天下为公——中国社会主义与漫长的21 世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30.这种党群关系深受东正教传统的影响,是一种颠倒的关系,是建立在革命理想基础之上的党领导人民、监督人民、教育人民,而非接受人民的监督、教育。相反,中国共产党深受“君舟民水”思想的影响,认识到人民群众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所以,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不仅强调了党是群众的先锋队的属性,更强调了党要依靠群众的理念,这就推动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国家疆域、政权的“江山”一词指代人民,更加凸显了牢固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根本保障。

(三)团结统一与大一统理念有机结合,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①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59.因为政党不是党员数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党员为了特定目标,按照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构成的有机整体。中国共产党严密的组织体系,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坚持,又体现了对中国大一统理念的传承。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组织体系建设,列宁说过,无产阶级“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26.。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坚决反对马尔托夫的“自治制”,认为只有按照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党才是一个“钢铁般的组织”。大一统思想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中国发展的制度安排,蕴含着中国政治发展的道统。③韩庆祥,黄相怀.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2.在中国古代社会两千多年的政治实践中,大一统形成了包括文化一统、政令一统、治权一统、民族一统等在内的文化和制度,确保了国家统一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常态,保障了中国社会在分裂中趋向统一、在统一中趋向更强,保障了中华文化能够绵延至今而兴旺发达,保障了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昂扬奋起。中国共产党将团结统一的要求与大一统的理念融合起来,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体系,强调党中央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将中国共产党这一庞大的组织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四)马克思主义精神观与民族精神的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强大的精神力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精神风貌和强大意志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④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24.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精神,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精神观的弘扬,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血脉的传承。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精神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马克思认为:“精神的实质始终就是真理本身”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1.。精神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物质基础性和社会实践性。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精神力量还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所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把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执政基础,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践行真理,具有无比崇高的使命、无比远大的目标,也就具有无比崇高的精神风貌和意志品质。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根脉”。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凝练成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成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精神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81.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忧乐天下”的奉献情怀、“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兴亡有责”的担当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和而不同”的宽容气度、“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这些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汇聚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五)自我革命与革新思想有机结合,形成独有的政治品格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①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17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勇于自我革命,既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对中国传统革故鼎新思想的传承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领导这一运动的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先锋队性质要求共产党要始终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始终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这就要求共产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具备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恩格斯在1891 年写给卡尔·考茨基的信中写道:“这种无情的自我批评引起了敌人极大的惊愕,并使他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个能够这样做的党该具有多么大的内在力量啊!”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4.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亦是其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列宁指出:“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这才是党履行自己的义务”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7.。马克思主义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原则方向,中国传统革新思想则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文化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革新思想,诸如“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说明“革命”是顺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志的行为;“无私者,可置以为政”、“不私,而天下自公”则阐述了不谋私利是改正错误、一心为公的根本前提;“以补过为心,以求过为急,以能改其过为善,以得闻期过为明”阐明了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强调了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强调了改正错误的鲜明指向。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传承中国传统革新思想的过程中,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从而形成了自身最大的优势。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的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不断锻造一个愈发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党建智慧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⑤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是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政治保证,这就要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党建智慧,推动马克思主义更好的与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在党的思想建设上,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赋予“实事求是”这一旧典新的内涵,强调实事求是“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①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行动指南。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毛泽东同志赋予“赶考”这一特定概念新的内涵,把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比喻成“进京赶考”,形成了发人警醒的“赶考精神”。为了能在“赶考”中取得好成绩,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决不当李自成,多次用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警示中国共产党,并提出了“两个务必”。毛泽东同志还用“党八股”概括宣传工作中的脱离实际、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文风,更进一步深化了党内同志对这种不良文风的理解。毛泽东同志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情壮志和奋斗宣言,并且多次强调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典故升华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用“纸老虎”一词形容一切反动派外强中干的特征,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采取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指导思想,鼓舞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理想信念和昂扬斗志。在解决党内矛盾的方针上,毛泽东同志总结党内斗争的经验,创造性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基本方针。“惩前毖后”出自《诗经》,原文是“予其惩而毖后患”,后据此概括出“惩前毖后”这个词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一方针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自身问题、处理党内矛盾的基本方针和优良传统。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基本延续了革命时期的立场观点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政权后,党内存在着一些“革命到头”的思想、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为更好领导人民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50 年开展整风整党,增强了党的战斗力,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1951 年对全党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整顿,开展了一次关于共产党员必须具备八项条件的教育。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中国共产党继续传承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强调全党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中,强调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的中央,必须反对任何妨碍中央统一领导、损害中央的团结和威信的言论和行动。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11.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恢复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党建资源的立场观点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回答好“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③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6.。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建设的坚强核心。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从历史中学习智慧、经验,“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④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8.为进一步明确党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同志借用先秦典籍《诗经》中“小康”一词来描绘中国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提出20 世纪末我国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论述赋予了“小康”这一概念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江泽民同志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①江泽民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8.,在“三讲教育”中,江泽民同志指出:“讲正气,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②江泽民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5.强调“讲正气,就是要坚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③江泽民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7.,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树立和发扬的最大的正气。④江泽民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5.江泽民同志借用传统文化中“正气”这一概念,指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高尚情操、革命气节,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自己的信仰,锤炼自己的意志,养成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胡锦涛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指出:“要注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⑤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7-26(001).,强调要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对伟大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的升华,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党的建设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文化情怀,不断追溯当代中国的历史渊源,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党的建设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四个自信”的传统文化根基,进一步深化了“四个自信”的历史渊源,进一步增强了全党坚定“四个自信”的政治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⑥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2.;明确提出了“第二个结合”,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强党的突出表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命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自觉,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使命”的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党提出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的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巧妙引用传统文化中名言警句、名人典故,赋予一些传统概念当代价值意义。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心学”这一重大命题,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⑦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 年12 月11 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原则有方向的,是为推动党领导的伟大事业而斗争,这就赋予了“初心”“心学”“斗争”这些概念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

三、实践逻辑: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

全面系统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不断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贡献智慧力量。

在党的政治建设上,继续挖掘大一统理念的深刻内涵,强化对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重大意义的深刻认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大一统理念不仅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更加强调中央集权政治,因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必然是以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与管理作为保障,大一统理念蕴含着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①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近代以来,是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凝聚起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继续传承大一统理念,要求党员要心怀“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国之大者”这一概念是指关乎国家根本的重大问题,是指影响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事情。“国之大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明确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等,这就赋予“国之大者”新的时代内涵,更加坚定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对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党的思想建设上,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心学理论的时代价值,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在儒家文化中,心学旨在通过“修身养性”达到“内圣”,通过反求诸己的认知实践,升华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做利国利民的好事。孟子认为人初生即拥有四善端: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这四心即是人之初心,是人之为人的根据,是人所有行为的出发点。《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只有坚守初心,并为之奋斗,才能实现目标。在孟子的基础上,王阳明开创了“心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主要内容,强调尊崇德性,实现道德的至高境界。中国共产党把改造世界与改造自己结合起来,在进行自我革命的过程中推进社会革命,强调自我批评、廉洁自律、自身建设、自我解剖等反思自身的政党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②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122.强调共产党人要加强“心学”修炼,自觉加强党性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做到知行合一,真正把党性原则内化为情感意志和自觉行动,既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

在党的组织建设上,注重吸取中国古代政德思想和做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国古代政德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德治理念和教化思想,既强调“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也强调“官德如风,民德如草”。政德上启天命,下连民心,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重视官德建设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的鲜明特色,《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指出了为官所必需的正直、无私、慎重、不骄不躁、赏罚得当、恭敬多让等品质和能力。③韩庆祥,黄相怀.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34.“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④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赵乐际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8-03-11(00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还提出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具体要求,“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坚持执政为民;“严私德”就是要注重家风建设,廉洁修身、廉洁持家。这是赋予“政德”以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推动“政德”这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更适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在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做法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党员干部要时刻为人民着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故事①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57.,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党的作风建设上,积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斗争思想,以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指要与一切违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要与一切阻碍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发展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团结奋斗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品质、精神风貌、作风形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斗争精神,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寓言体现了中国人敢于斗争的意志,《孙子兵法》、《太公六韬》等兵书体现了中国人善于斗争的智慧。中国古代战争文化具有柔武、尚和、防御的传统,“以战止战”,战争的目的是“安国保民”,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进行斗争的原则,即为了和平、人民幸福而斗争。这些丰富的斗争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具有重要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借鉴中国几千年历史治乱兴衰规律,提出了“三个务必”的政治要求,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斗争思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的是要与一切有违党的性质宗旨的思想行为作斗争,“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强调的是要与一切骄傲自满、腐化堕落的思想行为作斗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更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意志和斗争智慧。另外,传统文化中的斗争思想也包含增强斗争主动性的智慧,如“于安思危,于治忧乱”则启迪着中国共产党人要心存忧患、肩负重担;“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②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54.,则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攻坚克难。

在党的纪律建设上,积极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如克己奉公、崇廉拒腐的无私理念,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权力观念等,这些廉政文化本是古代中国官僚阶层的为官准则,在历史的积淀下,凝练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启示。《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③中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2-25(001).“发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08.对严明党的纪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将欲治人,必先治己”⑤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345.对坚决防止“灯下黑”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明代理学家薛瑄廉洁三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34.对领导干部养成纪律自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党的制度建设上,积极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制度建设理念,丰富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制度建设理念,在为什么加强制度建设、如何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有启示意义。如“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①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113.,意在强调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对中国共产党加强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中国古代法制传统中有德法共治、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与策略,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强调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有重要启示意义,强调对干部管理要做到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要贯彻好民主集中制时指出:“古代尚有尧舜谏鼓谤木、大禹揭器求言、唐太宗兼听兼信等故事,我们共产党人更要有这样的理念和原则、气度和气魄。”②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170.强调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讨论和酝酿阶段要充分发扬民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③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114.,意在强调面对的环境不同,采取治标与治本的具体举措也应不同,这对中国共产党以标为先、标本兼治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上“八府巡按”为例,强调要推动巡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有震慑力。

总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党的建设的丰厚滋养,使得中国共产党更好的立足于中国大地,植根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为世界上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猜你喜欢
中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