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孩子学习的“猪队友”

2024-05-09 15:27乔能俊
新班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墨菲计划表杏仁核

乔能俊

中学高级教师,“国培计划”项目专家,乔能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被评为“荆楚好老师”“湖北省优秀教研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各地讲学、执教公开课两百多场次。现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教科院常务副院长。

“作业做完没?”这是大部分父母时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在这个“鸡娃”的时代,孩子的学习与成绩是父母“绕不开的结”。

有人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学習本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内容,如今却成了亲子之间的“煎熬”。我认为,想要孩子主动学习,父母就不要做他们的“猪队友”。

放弃扭曲的时间管理,让学习变得轻松一点

父母心中都有着美好的期待:孩子一回家,鞋一换,手一洗,二话不说就安安静静地做作业,并在父母下班到家前完成全部作业,而且书写整洁、毫无差错。吃完饭后,孩子又开始主动预习或复习,孜孜不倦。为了达到这种效果,父母给孩子制订学习计划表、日常惯例表、学习任务清单、进度执行表,希望孩子成为自己时间的“管理大师”。父母认为,只要坚持执行计划,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培养起来。

我在家庭教育培训课上见过一些学习计划表,总体来说都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一项任务接着一项任务,中间几乎没有空白。这样的计划表有很强的压迫感,一项项待完成的任务就像一条条鞭子,在孩子身后不停地挥舞。也许在家长的潜意识里,孩子就是个学习机器人,他们可以永不疲倦地学习。对于这样的时间管理方式,我一直有个担心:疲于奔命的孩子会不会最终崩溃?

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墨菲定律”,简单一点说就是:你越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这种情况就越有可能发生。如同考试之前,学生祈祷不要考自己没来得及复习的知识点,结果不会的知识点真的出现在试卷上了。“墨菲定律”揭示了4个道理: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所有的事花的时间都会比你预计的要长;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很有可能发生。用“墨菲定律”来解读我们在时间管理上的误区,那就是:家长认为制订出一个严密的计划并严格执行就能让孩子自主学习。这基本上就是妄想。制订计划时觉得时间够用,但事实证明,没有充分留白的计划大多会失败;计划一定不会百分之百地被执行;如果你担心孩子有可能不照计划做,那么这个计划完不成的可能性极大。

“墨菲定律”还告诉我们,容易犯错是人类的天性,不可避免,我们要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因此,我们在制订计划时需要尽量考虑周全。比如孩子在完成任务时会消耗大量精力,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投入下一个任务。又比如能力,学习并不像探囊取物那般简单,因此不要过高地估计孩子的能力。在执行计划时,我们要允许计划被调整,调整就是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让孩子按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如果发现计划中的任务的确很难落实,就要主动与孩子商讨如何调整。

另一个制订计划的原则是“抓大放小”,即父母只管大的事项,其他方面都交给孩子自己去决定。以我女儿的学习计划为例。本周她与我商定,课余时间要读完《三侠剑》下册,复习数学课本的第八单元,还要打两场篮球。这就是我所说的“大”。她围绕这几件“大事”安排自己的时间,这个安排不需要我参与,更不需要精确到几时几分,一周之内只要她按照大方向在做就行了。当她告诉我,她已经完全掌握了数学课本第八单元的知识,不需要复习时,我认可她的意见,表扬她在课堂学习中的专注与高效,然后跟她讨论下次做计划时应该注意什么。在这种比较放松的情况下,孩子反而更容易养成自律的习惯。

摈弃陪伴时的大吼大叫,让学习更有安全感

“身体坐直!”

“速度快点,不要拖拖拉拉。”

“怎么又在转笔,它是玩具吗?”

……

孩子做作业时,父母总喜欢在一旁盯着,不停地提要求,孩子偏偏又不领受,言语间就会发生小小的“情绪战”,学习被迫中断。孩子的专注力一旦被破坏,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至少需要15分钟。可以说,父母的唠叨是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一大“杀器”。在一项哈佛大学对本校学生长达3年的研究中发现,这些来自不同国家、成长于不同家庭与教育环境的学生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极强的专注力,可以专心且不受外界干扰地做自己的事情。

在陪伴孩子做作业时,比唠叨的杀伤力更大的是父母的吼叫。如果孩子经常被父母大吼大叫,那么孩子大脑中的杏仁核会不断被刺激,而杏仁核主要负责处理愤怒和恐惧这两种情绪,如果杏仁核反复被刺激,孩子就一直生活在恐惧中——一个随时都担惊受怕的孩子,他的学习注定低效。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证实,长期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他们的海马体(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和胼胝体(连接左右脑的神经纤维束)的体积缩减,智力受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而这些伤害几乎是永久性的。也就是说,父母长期对孩子吼叫会导致其大脑内部结构改变。因此,无论孩子把作业做成什么样,父母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即便是批评,也要低声批评。

不要紧盯答案,让学习成为探索的过程

我的女儿极少在家里做作业,因为作业少,她在学校完成了。一天晚上吃完饭后,她说要做语文作业——摘抄一个句子。我想,抄写一个句子应该5分钟就能搞定了。可过了30分钟,我看到她还坐在书桌前翻书,就有点生气地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我要把这本书读完,才知道书中哪句话最好啊!”后来,我实在无法忍受这种耗时的方式,就催促她赶快抄写句子。

等她收拾书包时,我一看表,她差不多用了一个半小时。如果今后做作业都这样,岂不是太拖拉了?我打算告诉她比较省力的方法,可刚一开口就被她打断了,她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我认为做作业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女儿的话让我一时语塞,也启发了我。的确,做作业不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更重要的这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发现之旅,孩子是在探索中学到知识、学会学习的。

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笨拙”的价值,允许摸索,允许拖沓,允许出错,允许落后。当我们这样来看待孩子的作业时,心态自然会平和许多,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与孩子讨论问题、相互启发上,让学习回归求知的本源。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墨菲计划表杏仁核
李晓明、王晓群、吴倩教授团队合作揭示大脑情感重要中枢杏仁核的跨物种保守性和差异
你找的是哪个墨菲
2022年四川旅游学院招生计划表
黎笑:用创新引领增长,用专注稳步前行
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杏仁核体积变化的临床研究
2021年四川旅游学院招生计划表
哪个墨菲
MRI测量中国健康成人脑杏仁核体积
2020年四川旅游学院招生计划表
简述杏仁核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