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思维“解锁”友谊

2024-05-09 15:27陈玲菊
新班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友谊同伴礼物

陈玲菊

情景再现

笑笑很喜欢被朋友围着,她经常对同学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明天带一个发箍来送给你。”“我送你一本贴画吧!”“你原谅我好不好?我给你一支我最喜欢的自动铅笔。”……但是,时间长了,同学们发现笑笑总是不兑现承诺,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渐渐地,大家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了。

作为班主任,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在学校,像笑笑这样的孩子并不少,他们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文具等送给同学,希望得到对方的关注。这个情景呈现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笑笑试图用送礼物的方式获得友谊,二是笑笑答应送礼物却没有兑现承诺。这两个问题都源于笑笑对同伴交往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教师可以用数学思维改变笑笑的认知,帮助她辨明物质与友谊的关系,提高她的同伴交往能力,使她收获真正的友谊。

交易≠友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双向帮助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要求同伴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小学生经常会跟同伴发生矛盾,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但这个阶段的儿童如果失去了伙伴,会感受到孤独寂寞。为了满足对友谊的渴望,他们会用自认为很有效的方法来维持友谊,比如笑笑习惯用送礼物的方式来获得友谊和求得原谅。这样的社交方式更類似于交易:我给你礼物,你给我友谊。交易存在,则友谊在;交易结束,友谊也就消失了。我们如果让笑笑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可以使她避免继续采用错误的方式与同伴交往。

1.正面肯定,追溯原因

从笑笑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很希望有朋友,因此,首先要肯定这一点,夸奖她愿意和同学友好相处,并询问笑笑,为什么想要送同学礼物。小学生送礼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模仿大人的行为。笑笑有可能看到成人社交时会互相送礼物,觉得这是正常的社交礼仪,至于礼物的价格、礼物是否对等,作为小学生的她是不会考虑到的。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告诉笑笑,她现在还是个消费者,父母挣钱不容易,送礼物的频率、礼物的价格都要适度。家长还可以让笑笑做简单的家务换取零花钱,用零花钱给同学买合适的礼物。这样既培养了笑笑的劳动意识,又让她建立了合适的交友模式。

二是受到其他同学的诱导。有的同学在同伴交往时会要求对方送自己礼物,不送就不做好朋友。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让笑笑观察班里几对好朋友,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不是靠礼物维系的。通过观察,笑笑就会明白,靠威胁、礼物诱感是换不来友谊的,只有真诚相待才能收获友谊。

三是自信不足,需要用物质为友谊加持。如果是这种情况,就要追溯笑笑不自信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鼓励笑笑挑战自我,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而不是靠馈赠物质给自己加分。

2.阅读绘本,诠释友谊

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讲的是:一只猩猩很无聊,渴望朋友陪伴,于是贴出告示,把自己租出去,这样不但有朋友陪着一起玩耍,而且还有钱赚,一举两得。咪咪租下了大猩猩,他们玩得很开心。接下来,味咪每天都来租友情,也都付了租金。有一天,大猩猩没带装钱的小背包和计时用的沙漏,反而准备了好吃的饼干和咪咪分享。谁知咪咪要搬走了。后来大猩猩又“出租”友情了,不过特意强调免费“出租”,说明他已经了解友情的真谛,明白友情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我们可以让笑笑阅读这本书,让她明白,友谊不是交易,不能出租,也不能买卖,能用金钱买到的友谊肯定不是真正的友谊。

3.重新评判,价值引导

不是所有的同学都需要成为朋友,也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做朋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很难辨别哪些同学可以发展成好朋友,哪些友谊是真诚的。可以用下面图表中的标准让笑笑对同学进行筛选(见表1)。

笑笑可以对照这张图表上的内容,对身边交往比较密切的同学进行甄别,能达到其中6条及以上的,可以成为好朋友。同时,也可以用这张图表引导笑笑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物质∩友谊

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工作往来还是私人交往,送礼都是一种常见的交际手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难免会被影响。成人之间的物质社交方式并不适合小学生,但他们分不清楚,才会出现像笑笑这样用礼物收买友谊的行为。笑笑需要明白物质在友谊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1.借用符号,捋清关系

“∩”是集合运算中“交”的运算符号。交集合是指由既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记作“A∩B”。

在同伴交往中,物质和友谊的关系也可以用交集合表示(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友谊和物质并非水火不容,而是既独立又重合的关系。一方面,友谊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一些物质交换,比如送礼物或者共享某种东西等。此时的物质可以增强双方的联系和理解,有助于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友谊中的物质是积极的、有益的。但如果过度依赖物质,忽视精神层面的沟通,那么物质就变成了衡量友谊的标准,友谊也将沦为庸俗的交易,就像笑笑一样,一旦不送,对方就会抱怨,最后纷纷离去。

2.价值探讨,避免物化

但是,让小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完全摒弃物质交换也有失偏颇。如何把握这个度,可以跟笑笑围绕“礼物奇葩说”的内容进行探讨(见表2)。

小学生社会经验有限,对礼物的价值没有正确的判断,很容易出现不对等的情况,这对父母和孩子都会产生困扰,也会让孩子丧失结交朋友的能力,还会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与笑笑探讨以上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听听她的想法,适度引导。经过一番讨论,笑笑就会明白,对待送礼物这件事应该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既要看到送礼物积极的一面,又要警惕这种行为的负面影响。在处理物质与友谊的关系时,应坚持适度原则,量力而行。物质只能作为增进感情的辅助手段,要避免友谊物质化。有了这样的认知,笑笑就知道怎么处理物质和友谊的关系了。

3.寻找替代,深化友谊

友谊不是礼物换来的,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

笑笑的同伴交往停留在单一的物质输出上,应该引导她往精神的高度发展。可以让她想一想用哪些方式可以替代礼物,比如用真诚的道歉替代礼物道歉;看到朋友有困难时施以援手,比送昂贵的礼物有效。鼓励笑笑用这些好的行为和语言进行社交,一段时间后她就会发现这样获得的友谊更真诚,更长久,而且她能充分感受到交友不在多,交到知心朋友才是最重要的。能和自己玩到一块儿、聊到一块儿的朋友要好好珍惜。随着时间的流逝,笑笑对友谊的理解也会愈加深刻。

自信∝友谊

儿童的天性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害怕被周围的人忽视甚至孤立。因此,很多孩子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会一味地讨好别人,委屈自己。比如,笑笑试图通过送礼物博得关注。她太希望有朋友,太害怕这些朋友离开了,渴望和担忧压制了正常思维,信口许下承诺,过后想想可能又不现实,所以没有兑现诺言,导致同学们都不愿意跟她做朋友。这种担忧、害怕的背后就是不够自信,她不相信自己可以吸引同伴。

“∝”是数学中表示正比例的符号。自信和友谊呈正比例关系,自信的人会吸引志同道合的人,高质量的友谊会让彼此变得更优秀、更自信。兩者相辅相成。故有句话说:我若盛开,蝴蝶自来。同理,我若精彩,朋友自来。笑笑如果能认同这句话,把精力放在让自己变得更自信这个点上,一定可以走出目前的困境。

1.认识自我,增强自信

孩子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和评价非常重要。可以在班级开设《独一无二的我》团辅课,通过一张调查表,让他们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见表3):

用这张表格帮助笑笑发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也不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理性、客观地评价自己。鼓励笑笑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最感兴趣的爱好,继续学习,给这个爱好升级。这个因追求目标而产生的踏实感可以给自信加码。

2.搭建平台,展现自信

十次说教不如给孩子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孩子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鼓励笑笑大胆展示自己。比如,笑笑如果喜欢画画,可以把布置黑板报的任务交给她;在班级开辟一块区域,举办笑笑的个人画展等。喜欢绘画的同学会主动找她探讨、交流,不擅长绘画的同学也会由衷地发出赞叹,朋友自然而然就来了。

3.家校携手,加持自信

培养笑笑的自信心,父母不能缺席。父母可以带笑笑去有小朋友的朋友家做客,或者邀请朋友和孩子来家里做客,举行家庭亲子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示范如何维持一段友谊。涉及礼物时,告诉笑笑,对等的礼物是友谊持久的重要条件,可以让笑笑参与到商量送礼和回礼的活动中,在真实情景中体会怎么交朋友。当笑笑学会礼尚往来,用真诚对待朋友的时候,家长要给予肯定。父母的肯定可以让笑笑重新建立社交自信,不卑不亢,赢得对方的尊重。

自信应当来自理性的自我认同感,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物质交换。自信最舒服的状态或许就是努力后的踏实感,进步后的肯定感,被人认可后的满足感。当笑笑的这些需求被满足后,她就是一个自信的、充满魅力的人,也一定可以收获并很好地维系友谊。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友谊同伴礼物
以城为“媒”话友谊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友谊之路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