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静,杨 丹
(1.渭南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 渭南 714000;2.渭南市临渭区中医医院针灸科,陕西 渭南 714000)
脑卒中患者残疾率、死亡率均较高,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会遗留后遗症。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偏瘫,患者表现为行为不便等,对身体和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预后效果[1]。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康复训练治疗是提高其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仅仅依靠单一的康复训练治疗无法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2],通过临床不断研究发现,电针在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治疗中有较高的价值[3],因此本研究特选择2020年4 月至2022 年4 月渭南市第一医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 例进行研究,分析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2020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渭南市第一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0 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偏瘫的临床诊断标准[4];(2)在正式参加研究前,由研究医生向患者介绍本次研究的详细内容和患者参与事项,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的知情文件;(3)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4)经渭南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脑部疾病者;(2)伴有其他肢体功能障碍疾病者;(3)伴有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者;(4)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联合组(40 例)、参照组(40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患者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参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康复训练。(1)姿势指导:指导患者将体位调整至健侧卧位,用枕头固定头部、肩部、后背,患侧肩部缓慢向前平伸,使患侧上肢与躯干呈80°至90°角度,指导患者尽量伸直肘关节,并用力张开手指,将手心向上。另外健侧躯干尽量向前倾,将患侧上肢尽量向前平伸,直至胸部枕头位置,与躯干保持90°至180°的角度,并尽量伸直肘关节,预防手腕和手部悬空。患者取坐位,指导患者膝关节自然弯曲,使其处于踝关节中立位,将健侧上肢自然放置。(2)关节松动康复训练:指导者采用左手将患者患侧肘关节近端固定,用右手握住患者患侧手部 ,练习肘关节的灵活度。并指导患者缓慢做桡关节前后活动,以此来增加患者的腕关节屈曲功能。再用相同方法将患者的健侧肘部固定,握住健侧手部,实施前伸、后伸的功能训练 。(3)关节牵引:首先将患侧前臂旋前然后固定在支架上,将肘关节呈90°固定,掌心向下,屈腕活动腕关节,再将同侧前臂肘部呈90°固定,行缓慢旋转并弯曲动作。(4)肌肉力量训练:应用健身球、握手等方式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每日训练1 次。(5)其他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上述被动训练后,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如双手交叉向上、下肢桥式运动、起坐和坐位平衡训练等,待患者运动能力基本恢复后,指导其下床进行扶床训练,如扶床转移、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在生活中指导患者进行自主洗漱、穿衣、进餐等功能训练。(6)针灸:在头部感觉区域、运动区域行针灸治疗,1 次/10 min,留针20 ~ 30 min,1 次/d,10 d=1 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联合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电针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选择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作为针灸的主穴,对下肢功能障碍者实施电针治疗;选择曲池穴、合谷穴等穴位作为主穴对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电针治疗。在电针治疗时要按照辨证取穴的方式选择合理的配穴,对于痰热腑实证患者,选择解溪穴、丰隆穴等穴位作为配穴;对于痰瘀阻络证患者,选择丰隆穴作为配穴;对于风痰上亢证患者,选择太冲穴和太溪穴作为配穴;对于气虚血瘀证患者,选择气海穴和血海穴作为配穴;对于阴虚风动证患者,选择太溪穴和复溜穴作为配穴。选择好主穴和配穴后,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各个穴位进行电针治疗,对上述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以2 寸长毫针垂直于穴位处皮肤,以90°角将毫针刺入,得气后,加电刺激,采用连续波[5]。每个穴位留针30 min 左右,每天进行1 次电针治疗。
两组患者均持续4 周治疗时间。
1.3.1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以及平衡情况分析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分析,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量表(FMA)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患者的运动能力越高;平衡情况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进行分析,分数和平衡能力成正比。
1.3.2 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 利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分析,共4 个维度,每个维度中为10 小项,每个维度满分为30 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3.3 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分析 采用Barthel 量表进行分析,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活动能力越理想。
1.3.4 患者血清学指标观察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前者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后者检测方法为放射免疫法。
联合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恢复情况(分,±s)
表2 患者恢复情况(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NIHSS FMA BBS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40 9.52±2.69 3.45±1.46⋆ 42.11±8.54 78.64±11.65⋆ 28.29±5.97 48.67±6.58⋆参照组 40 9.49±2.73 5.68±1.57⋆ 42.22±9.48 69.31±9.51⋆ 27.36±5.82 41.12±5.62⋆t 值 0.050 6.578 0.055 3.924 0.705 5.518 P 值 0.961 <0.001 0.957 <0.001 0.483 <0.001
联合组SS-QOL 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生理状态 社会/家庭状态 情感状态 功能状态联合组 40 25.56±2.43 24.47±2.92 24.68±2.74 25.75±2.54参照组 40 18.36±2.75 20.88±2.65 18.82±2.45 19.33±2.71 t 值 14.55 6.751 11.823 12.818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联合组患者的Barthel 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Barthel 分值联合组 40 81.47±2.92参照组 40 70.88±2.65 t 值 6.751 P 值 0.001
治疗前两组ET-1、VEG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参照组,VEGF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ng/L,±s)
表5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ng/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ET-1 VEGF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n=40) 78.29±9.12 68.44±6.87⋆ 40.58±4.05 60.63±5.58⋆联合组(n=40) 77.68±8.90 56.37±7.02⋆ 40.41±4.30 75.74±6.27⋆t 值 0.321 8.243 0.193 12.076 P 值 0.749 0.001 0.847 0.001
电针治疗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医传统的理论框架,包括经络学说、气血理论和阴阳平衡观念。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气血运行的通道系统,即经络,这些经络沿着身体表面和内部分布,形成一个网络,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针灸刺激,可以调整经络中的气血流动,以恢复身体的平衡。另外中医认为,气负责运输和分发营养,而血则滋养组织和器官,电针通过刺激穴位,有助于调整气血的流动,促进气血的充盈和畅通,可修复受损组织,减轻炎症,促进身体的自愈机制。阴阳学是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概念,体现了事物的相对性和动态平衡,在针灸治疗中,针刺的力度、深度和持续时间等,都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以帮助恢复阴阳的平衡。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FMA 及BBS 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由于,电针治疗与康复训练结合使用,可以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多个方面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更全面的康复效果,还可减轻疼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独立性,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此外,联合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电针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速度和改善微循环来促进血液循环。脑卒中偏瘫患者,伴随着脑血管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电针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护受损的脑组织,减轻脑卒中后遗症,同时针灸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可加速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到受损的组织。本文的研究当中,联合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佐证了这一点。脑卒中后,炎症反应会导致脑组织进一步损伤,针灸被认为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损伤扩散的风险,保护周围的健康脑组织,促进康复。实施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加之电针治疗安全性较高,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逐渐增强康复效果。治疗前两组ET-1、VEG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参照组,VEGF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针灸可以通过影响神经途径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同时还能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传递神经信号,有助于改善肌肉、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可以通过影响神经通路来改善神经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还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切实保障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