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业质量评价的初中语文古诗阅读教学

2024-05-08 07:22:32王慧慧
初中生世界 2024年16期
关键词:闭幕式诗句古诗

■王慧慧

一直以来,常见的古诗阅读的问题设计包括内容与主题的理解与把握、诗句与词语的品味与赏析、情感的理解、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而部分语文教师的古诗阅读教学设计单一化、模式化,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一些学生认为古诗晦涩难懂,古诗阅读题难以攻克,由此产生畏难、不读、厌做等情绪。通过对新课标、语文中考以及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命题思路与趋势进行研究分析,笔者发现,可以结合配图、具体的情境以及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实效。

一、选择合适的插图,理解古诗内容

我们常常会运用“请描绘所给诗句的画面”这样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情况,一些学生会认为这样的问题设计考查的是“翻译”诗句,只要翻译出来诗歌的内容就可以了。笔者研究了江苏省宿迁市2022 年中考语文试卷之后,发现了古诗阅读教学新思路。

该试卷中古诗阅读的题目是:朗诵小组选定下面这首诗参加校古诗朗诵大赛,请你参与。

度关山

[唐]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

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

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

其中,第4 小题的题目是: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请说明理由。

本试题设计看似简单,实际属于综合型试题,让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充分展示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我们经常让学生描绘诗句所呈现的画面,学生会以翻译的形式回答,这样很难体会到诗句的意境与美感。而该试题以“古诗被选为参加朗诵大赛的篇目”为情境,给两幅插图,让学生选择。两幅图都是边塞骑马图,但A图描绘了盛大的场面,庞大而壮观的队伍,属于全景图;B图是雄浑壮阔的边塞图景下的人物特写图。若想对图案准确作出选择,学生不仅要理解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还要通过诗句抓住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并在选择图片后,用准确、顺畅的语言合理给出选图的理由,解释表达效果。本诗首联、颔联中“狐关”“危楼”“广漠”“长城”等词语,描绘了雄浑壮阔的边塞图景;颈联中的“拂剑”“弯弧”,展现了一位卫国杀敌、豪气万丈的勇士形象。由此可见,这里的边塞图景是为了烘托出这样一位特写镜头下的勇士,不是突出整支队伍,所以图B中的画面符合本诗的内容与意境。学生只有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前提下,才能够准确地选择图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炼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核心素养。我们在进行古诗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也可以针对学习的古诗内容,给几幅插图让学生选择符合诗句内容或意境的那一幅,这样反其道而行之,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创造以及思维能力。

二、指导朗诵技巧,体味古诗情感

还是以上道宿迁中考古诗阅读题目为例。第5 小题是:朗诵颈联时,文栋想要增强诗歌感染力,请你为他配上适宜的表情、动作。第6 小题是:朗诵尾联时,文博对重读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词语即可)

第5 小题考查朗读的技巧。本题如果要确定答案,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情感,然后才能够准确地配上合适的表情、动作。所以,回答本题时,学生要根据诗句所展现的意境或是情感,注意朗读的语气、重音和朗读时的动作。“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中,“拂剑”是拔剑的意思,“金星出”写出拔剑时的迅速、刚劲有力;“弯弧玉羽鸣”写拉弓射箭,箭呼啸而出。据此分析,朗读时应该用坚定的眼神,严肃的表情,配以拔剑、拉弓的动作,展现为国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第6 小题考查朗读重音的处理能力。重音是朗读时为了传情达意的需要,对某些词或短语进行重读,加以强调。要结合语境分析,做到言之有理。看似考查朗读重音,实际上是考查诗人传达的情感,比直接考查诗歌情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做题兴趣。开放性的特点,让学生更加有话可答。

基于对这类试题的研究,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古诗课堂作业时,可以通过设置朗读情境,找出朗读诗句时需要重读的词语,以此分析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的作业在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提问某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而是在问题情境中,指导学生如何朗诵,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并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会让学生没有依据和抓手。只有理解诗歌的大体内容,学生才能够判断出重读的词语是什么。

三、结合时代事件,赏析古诗意境

一些阅读题目将古诗与现代特定场景结合起来,考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感到更亲切、轻松、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做题兴趣和探索欲。

例如,在某次七年级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卷中,古诗词阅读题目是:

青门柳

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其中,第5小题是:在冬奥会闭幕式上,80 名舞者走出一幅“垂柳图”,365 位普通人手捧“柳枝”向场地中央汇聚。请结合本诗,说说闭幕式上这一设计创意想要表达的情感。

北京冬奥会是全球性大事件,冬奥会闭幕式更是为大家熟知。本题没有直接考查意象的作用,而是给出了冬奥会闭幕式上的节目画面。这个题目看似与古诗无关,实则与古诗关联紧密。诗歌题为“青门柳”,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柳”的传情达意作用。“柳”与挽留的“留”谐音,诗中通过临别折柳来寄托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闭幕式上“垂柳图”中的“柳”和手捧的“柳枝”,则表达了中国对所有运动员的惜别怀远之情。通过分析,学生既理解了画面的内涵情感,也能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们在教学古诗时,也可以结合时代事件,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融入时代大环境,赏析古诗意境,增强责任感和文化自信,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突出学科育人、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背景下学业质量评价的变化趋势,改进古诗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爱上古诗阅读。

猜你喜欢
闭幕式诗句古诗
冬残奥落幕
看世界(2022年6期)2022-04-08 00:55:25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拟古诗”之我见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 09:30:4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6
中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在郑州举行
生物进化(2018年3期)2018-10-22 06:35:56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小康微博互动
小康(2016年17期)2016-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