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第八幼儿园 徐蔓茜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步。国务院、教育部分别提出《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不断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幼儿提供优质教育。唯有与时俱进,才能保障教师知识结构优化常新,从而推动园所建设乃至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普及程度的提升,教师在信息化浪潮中能更加高效便捷地工作、更加直观地向家长宣传教学成果。教育的进步赋予了幼儿教师新的角色定位。绝大部分教师可以胜任各类线上表格的填写,配合园所无纸化办公。大多数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各环节中融合图像、音频、视频资源,制作简单的课件。能够使用交互电子屏、手机摄录、手机传输等设备和功能。但不可忽视的是,也有教师对手机小程序、视频剪辑等应用不够熟练,或者只会基本操作,使本班管理和教学工作滞后。
教师谈及多媒体融合教学,只是单纯地认为使用了课件就算完成信息化了。对于信息化的真正内涵认识不够,也很少主动尝试新的多媒体手段。工作中磨课、研讨、分享等实践较少,信息化培训收效甚微,观摩课也并未达到期待的效果。
信息化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教师一日工作的方方面面,由上述分析可以确信,信息化的应用普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还任重道远。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素养主要指教师的技术使用能力、学习能力和使用技术的道德素养。顾名思义,教师要根据所教领域、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准确获取多媒体素材;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设计教学活动,不拘泥于陈旧的软件和呈现形式;信息技术与幼儿一日生活的融合要符合幼儿学习特点,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智慧课堂简单来说就是信息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一种应用形式,即将学校内部的网络、计算机、通信等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以及生活服务等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以数字化管理的形态呈现出来,从而实现用户、资源、权限的统一。在幼儿园中,智慧课堂更多地体现在一日生活各环节特别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智慧课堂的提出,符合幼儿学习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的兴趣需要,智慧课堂作为智慧教育最具象形式,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能够实现“人本位”的教学模式,调动幼儿积极性,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在交互操作、多感官刺激中建构经验。
TPACK 理论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五大领域学科知识(CK)、教学设计(PK)、信息技术(TK)相整合的能力。除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能力框架外,还包括基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特点的领域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领域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领域内容知识(TCK),以及整合技术的领域教学知识(TPACK)。
图1
该理论明确阐明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必备要素,缺一不可。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呈现或者操作让幼儿获得知识,而运用技术要巧妙地设计在教学环节中。也就是说,TPARK 理论实践起来考验教师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考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控场能力,也考验教师对多媒体素材的运用能力和技术水平。
园所建设理念看似是主观因素,实际上是能否支持幼儿园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客观因素,是一切教科研和教学行为实施的基础。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班级内都设有计算机、交互式白板或者电子屏,有条件的幼儿园设置了拥有多台计算机的功能室、楼道内投放了触屏互动学习机、声光电一体触摸墙等。大量的投入、园所的支持为教师日复一日的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信息技术素养不同于传统的工作经验,信息化水平与教师年龄增长成反比。幼儿园可以以新带老,通过培训、观摩、技能比武等形式转变教师固有思维,鼓励教师挑战知识和技能的盲区。
1.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满足教师工作需要。“剪映”视频编辑软件、希沃白板、“ easy studio”等软件的使用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互动的能力,让幼儿更加融入到多媒体教学中。
2.组织活动观摩,直观互帮助学。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比武。结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中的能力点,分阶段逐一攻克。帮助教师在观摩和学习中感受尝试新鲜事物的趣味性,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活动,以适应智慧课堂的灵活性。
通过观摩较为成熟的微课作品、活动课例,让教师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萌发探索精神,拓展思路,敢于在活动中科学使用信息技术。
为了让教师真正理解智慧课堂的含义,幼儿园在教研活动中要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挖掘新颖的信息化硬件设备和软件素材。通过提出假设(材料投放和教学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预操作(自主游戏观察、磨课)—效果评价(判断信息技术使用的可行性)的步骤确定创造性信息化材料的使用。
1.借助投放信息化材料,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在阅读区域中,教师投放了可以扫描二维码进行讲解的书籍,帮助识字量小的幼儿理解书籍内容。投放电子相册,将绘本图片存入电子相册中,幼儿可以翻阅、共读。投放点读笔,让幼儿可以跟读儿歌、古诗等内容,让语言习得更生动有趣。
2.创新多媒体应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教学开启阶段,教师除了可以采用互动游戏、音视频欣赏等方法调动幼儿积极性,快速投入到活动中,也可以尝试在PPT 中制作微信聊天效果引出活动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生活。活动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互动小游戏,如翻纸牌、排序、连线、图形消消乐等,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加深记忆。
3.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将幼儿游戏过程记录下来,游戏结束后播放给幼儿。游戏视频激发幼儿的亲切感,更容易参与讨论,协商游戏规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审核内容,严格把关。幼儿园对教师拍摄的幼儿照片、视频应当定期把关,指导教师以最佳角度为幼儿拍摄。对上传至公众号的内容审核校对。
2.加强教育,提升素质。对新青教师、各岗职工、实习教师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开展好职前培训。明确要求教师不能将幼儿信息、照片传至个人社交媒体,不利用幼儿拍摄用于个人平台发布的短视频,尊重和保护幼儿的肖像权、隐私权。
3.遵守公德,文明上网。加强道德约束,教育教职工文明上网,不发表不当言论。
儿童分辨是非的能力弱,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齐,经常接触很容易被灌输不符合年龄的思想,以致模仿不恰当的行为,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也容易受到不良引导。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浏览短视频既不利于发展专注力,又不利于培养耐心钻研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通过教育活动和创设优美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对美的认知,培养文明的谈吐。引导幼儿和家长使用经过甄别的、对幼儿发展有益的网络资源。
综上所述,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绝不是简单的学会计算机操作,而是教师能够在信息化背景下,以智慧课堂为阵地,发挥教育主观能动性,整合资源,提升技能,创新实践,科学育人,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