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理念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2024-05-08 14:46杨阿朋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浅层教学活动深度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逐步从教材扩大到了手机、电脑等媒介。知识的形式也从文字扩大到了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技术的进步正在日益推动教学模式的变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机辅助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蜂拥而出。其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作为教育部着力打造建设的“金课”之一,引起了老师的极大关注,在各类学校中逐渐普及开来,老师开始在这一新的模式下开展教学工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教学资源和学习效果不匹配,过分注重教学形式和忽视内容的现象。此外,碎片化的学习虽然有利于学习的便捷程度,但是也存在知识浅层化的问题。因此,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层学习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度学习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混合教学中推行深度学习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精神,有利于推动一流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深度教学理念的涵义、应用及特点

深度教學是一种旨在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理念。深度教学的说法最早起源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在该领域科学家通过人工智能模拟人类大脑深层次的抽象思维,可以实现对复杂数据的计算和优化。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很快引起了教育领域学者的反思。既然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类抽象思维的深层和浅层结构,那么人类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也同样存在浅层和深层学习的区分呢?如何实现学习从浅层向深层的转换呢?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呢?很多教育家对此进行了反思和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教学领域,深度学习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布卢姆对教学目标的层次划分。布卢姆把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分解为“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其中,“了解”和“理解”可以理解为浅度学习,而“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力则属于深层次的教学目标。美国学者马顿和萨尔约同样提出了学习分为“浅层学习”和“深层学习”的思想。在一项阅读研究中,他们发现学生的阅读活动可以分为深层学习和浅层学习两类。浅层学习表现为记住文章的事实。而深层学习表现为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分析之上。深度学习追求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批判,并且把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之中。

深度学习理念提出后,国内外一些学校开始将其引入教学改革中。学者们先后探索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深度学习、虚拟环境下的深度学习、形成性评估下的深度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加拿大学者艾根在中学阶段实施了深度教学项目。在该项目中,其团队在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的指导下,研究了教学技术、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其成果集中体现在《深度学习:转变教育的一项新改革》一书中。在该书中作者第一次明确了深度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发现了深度学习对学生的价值。因此成为众多深度学习研究的起点。在国内,黎加厚教授于2005年第一次把深度教学的成果介绍到中国。他提出深度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知识,并且把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2006年,郭元祥教授开展了能力导向下的深度学习研究。他提出了在深度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过分注重教学过程、教学时间等表面现象的做法,而应该以价值观、过程观以及新的学习观为基础,发展学生的能力。至今,国内各类以深度学习为理念的教学改革和研究不断涌现出来。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词汇。

深度学习主要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综合起来,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层进式的沉浸式学习。课前导学是深度学习的前提。通过在导学阶段对学生知识背景、兴趣、新知识接受程度以及技能障碍的预判,教师可以更好地设定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等的呈现方式,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通过对平台数据的分析,教学目标可以是分层次、分级别的。深度学习不仅是学生感受、记忆、思维的过程,同时还是文化、历史、社会与实践的知识构建过程。课堂活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有自己的思想,会有一定的情感投入。学生的观察、讨论、思考等活动都是自己主动提出的,而非执行老师命令的被动行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是深度学生的核心指标。

第二,通过探究和发现为主的课堂活动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创制。深度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新的学习内容。深度学习是学生知识的重组和再创造,其直接表现为知识的层层积累,从而体现知识的情境性、反思性等特点。在混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始于课前线上的影音内容。这个阶段是知识建立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观看线下教学视频激活自己的知识,初步了解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知识的关系。而对于这个阶段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对课堂内容的好奇心。这样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更加明确。在深度学习模式下,学习的目的不仅限于获得知识,而更多地表现在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对知识的热爱上。

第三,通过过程性评价和促进学生内心的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线上平台可以提供多维度的学习评价,使得学习从教师的单一评价发展成为人工智能、同伴、教师以及自我评价。评价方式也实现了课堂评价和云端评价。教师可以在学习端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挑战教学策略。学生也可以在云端看到自己的学习状况,并且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内容进行反思。一方面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另外一方面对于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知识形成了连贯的认识。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特点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后慕课时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的新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慕课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法具有很多优势,因此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国内学校尤其是大学很快流行开来。混合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教学方法个性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线上大规模慕课教学相比,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需求安排进度。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升级。一般来说,“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线上学习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丰富的线上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各种选择。学生可以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这样就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差异性,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而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线上反馈进行实时调整,教学过程更加动态化。

第二,教学过程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和老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合作关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也突破了空间的限制。通过线上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老师实现互动。在课前,学生可以完成线上内容的学习;在课中,学生可以通过投票、抢答、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线上形式完成教学获得。而学习活动的结果很快可以直观地被老师看到和利用。课后的内容也同样可以通过线上测试实现。

第三,教学资源多样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混合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线上课程、电子教材、线上测试等。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个终端学习。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等工具进行沟通。不仅如此,线上活动都会被教学平台记录,这些资源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也为学生课后进行反思和查漏补缺提供材料。

第四,教学反馈和课程考核即时化和多元化。及时地反馈可以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为教学内容的变更提供依据。借助于现代通讯技术,老师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活动的参与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这样课程考核不是终结性的期末考试,还包含了日常教学中课堂参与度等指标。课程考核实现了从终结性向过程性考核的转变。

四、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混合教学活动设计

在深度学习理念下,知识表现为符号、逻辑形式以及意义三者的统一。学习的过程不仅表现为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更表现为学生获得知识之后在认知、思维方式、态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了实现和促进这些变化,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课前准备教学材料,重在促进学生联结知识。在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需求合理地利用线上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在确定教学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线上教学资源可以来自其他平台,也可以教师自己录制。视频内容在难度上要有层次性,难度也应该有所区别。这就要求老师在线上平台建立云资源库。云资源为教学活动提供充足的资源。同时对学生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支持。由于线上资源在难度和数量上有所区别,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水平和需要的內容。这样就实现了学习过程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第二,课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确定课堂问题。问题的深度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深度。这些问题可以来自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判断,也可以来自学生在课前活动中的积累。问题的探究方式可以采取情境化的方式。其可以是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内组员之间的协商获得结果,也可以是老师和学生团体写作获得结果。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多人的参与,促进对于问题更为全面和深入地讨论。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得到了深化和巩固,这样知识又得到了理解和保持。在课堂上通过翻转课堂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本学科的知识。在学生的认知中,知识不再是零散的,而成为一个系统。

第三,课后反思,推动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课后反思是深度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云端系统可以建立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手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线上学习时长、测验成绩、讨论结果乃至课程积分,学生都可以随时查阅。课后反思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思,同时也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通过对所学知识反复地思考和锤炼,学生的知识体系才可以完整地建立起来。在反思过程中发现课堂中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长远来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元认知水平。

总之,深度教学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浅层知识的输入,而是学生课前准备、课中内化、课后知识延伸的学习过程,三个环境分别实现了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以及信息输出三个环节。

五、结论

深度学习不是简单的增加学习的难度,也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各类教学活动促进深度知识的掌握。深度学习更加强调技能而非知识,过程而非结果,平时积累而非短时学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深度学习理念,可以克服当前教学中的技术主义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当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基于慕课、微课等形式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引入深度学习思想,可以使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上的创新,更加关注学习内容,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本研究是渭南师范学院人才项目“形式句法视角下的语言演变研究”(项目号:2021RC08)的阶段性成果。】

(杨阿朋,博士,研究方向:句法及语义学。)

猜你喜欢
浅层教学活动深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