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主题活动的认知建构教学理论应用研究

2024-05-08 12:39王靖媛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应用措施

王靖媛

【摘 要】一些幼儿园在音乐教学中以唱歌为主,忽视幼儿音乐教学对认知发展的作用。这就导致幼儿音乐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扼杀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文章认为教师需要运用认知建构教学理念的教育方式,结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陶冶幼儿的情操,引导幼儿感悟生活,提高幼儿的实践生活能力。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加强对认知建构理论的借鉴,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愉悦幼儿的身心,增长幼儿的生活经验,对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认知建构理论 幼儿音乐学科 组织探究 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2-93-0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培养各年龄段幼儿的音乐审美发展需要完成以下目标: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说明国家意识到音乐活动在幼儿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试图通过教育改革引导加强幼儿的艺术发展。但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在教育场域中,教师作为幼儿最直接的影响者,依旧存在着缺乏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意识、在音乐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科学等问题,影响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形成,未能发挥音乐教学应有的价值。这就使如何有效開展幼儿音乐活动成为一个现实难题。

认知建构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由教育心理学界提出,它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不是思维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一种以主体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1],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习者不断更新、超越自身经验的探究过程。同时它还主张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实际帮助:通过设计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励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使得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地位及相互作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让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基于此,本研究从认知建构理论的视角出发,探析幼儿在音乐主题活动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相应的幼儿音乐活动设计策略,以此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基于认知建构教学理论的幼儿音乐主题教育活动目标的设定

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幼儿通过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就是幼儿成长进步的过程。幼儿音乐是学前教育中重要的学科,通过音乐教学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认知建构理论来说,教师通过合理选择音乐教育的内容,能够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幼儿通过音乐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丰富生活经验。例如教师引导幼儿学唱《锄禾日当午》,使幼儿在音乐中初步感知歌词的含义,引导幼儿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帮助幼儿构建正确的思想认知。

(一)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幼儿对音乐有着先天性的认知和理解,并且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认知建构理论将人从出生到青春期的认知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4~5岁的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主要通过模仿进行学习,此外,游戏也是这一阶段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认知建构理论指导下,幼儿音乐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促进幼儿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

4~5岁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功能发育的黄金阶段,传统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合幼儿的学习特征,因此幼儿的语言功能主要是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习得并强化的。幼儿在唱歌的过程中,不断纠正语言发音,同时促进语言思维逻辑的发展,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促进幼儿技能的发展

幼儿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认知建构理论引导下,为了发挥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运用启发引导来培养幼儿的音乐技能,促使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提高幼儿对音乐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教师启发引导幼儿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肢体去展现音乐作品的内容,从而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素养。

(三)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幼儿期是促进幼儿情感的重要时期,音乐在促进幼儿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认知建构理论主张为幼儿提供协作互动的学习环境,以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为基本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竞争的教学氛围。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能加强幼儿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而且能使师幼关系和幼幼关系融洽,对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等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这些内容几乎涵盖了幼儿的认知和态度,同时也关系到幼儿的情感发育。音乐教学除了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还能够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认知建构理论下的幼儿音乐主题活动设计

(一)认知建构理论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象征性功能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

象征性功能是认知建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爸爸妈妈行为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研究发现,4~5岁幼儿的认知能力比较有限,以模仿学习为主,并且这一阶段的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体现象征性功能,以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音乐律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播放音乐《棒棒糖》,并说:“有一个大大的脑袋,有一个细细的腿,甜甜蜜蜜真幸福。”让幼儿猜一个日常生活中喜欢的事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很快就猜出是棒棒糖。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吃棒棒糖的动作,并且将这些动作融入舞蹈中。这样一来,幼儿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展开想象,有利于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2.游戏理论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体现

通过前文可知,4~5岁的幼儿正处于认知建构理论中的前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象征性游戏也正处于黄金阶段,主要表现为幼儿喜欢做游戏,并且将游戏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针对这种情况,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编排舞蹈进行表演,以此来陶冶幼儿的情操,让幼儿获得愉快的体验。

3.活动教学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体现

活动教学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教育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教师的表扬,则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另外,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很多专业的音乐知识幼儿还无法理解。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获得音乐体验,教师可采用音乐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以此来保证幼儿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例如在《起床舞》教学过程中,幼儿能够在音乐中欣赏到不同的声音。一阵快节奏的音乐能够让幼儿联想到闹钟,并且在其他音乐的配合下,幼儿能够直观形象地学习音乐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乐器模型,配合相应的音乐,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激发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

(二)认知建构理论在4~5岁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游戏理论设计中班音乐歌唱教学实例《我爱北京天安门》

设计意图:通过剪纸或者多媒体来让幼儿认识天安门。因为幼儿对音乐中的音色、音域以及音高难以有效地辨别,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词比较简单,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并且其旋律脍炙人口,对于中班幼儿而言十分适合。

活动目标:一是让中班幼儿学会演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二是通过投影的方式带幼儿领略天安门的宏伟壮观。

活动方式:教师在教授幼儿演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时,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幼儿通过视频和配乐进行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记忆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需要播放3~5遍,还要引导幼儿一起演唱。

游戏环节:通过手机投影的方式展示天安门,并带领幼儿一起游览天安门,和幼儿一起参观天安门升国旗活动,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我国三军仪仗队的威武,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学习三军仪仗队踢正步的姿势,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幼儿幼小的心中扎根。

活动总结:通过对认知建构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4~5岁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发育的黄金阶段,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互动。另外,4~5岁的幼儿很容易进入音乐氛围当中,只要音乐一播放,幼儿就能够迅速地进入音乐氛围当中,并且跟着音乐节奏一起进行活动。

2.运用活动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歌唱教学实例《小汽车慢慢开》

设计意图:4~5岁的幼儿对于色彩比较敏感,悦耳的声音对幼儿的吸引力比较强。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鲜明的色彩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去。《小汽车慢慢开》节奏比较明快,可开展音乐表演教学,让幼儿体会表演的乐趣。

活动目标:一是让幼儿学会唱《小汽车慢慢开》。二是通过音乐教学让幼儿认识交通规则。

活动方式:教师在教授幼儿演唱《小汽车慢慢开》时,先用彩纸制作一个小汽车模型,以此来让幼儿更加有代入感。另外,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歌曲,同时展示不同的交通灯,以此来让幼儿学会歌曲。

游戏环节: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扮演小汽车,一边走一边唱,在演唱过程中不断有幼儿上车或者下车,充分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环节中,也让幼儿学会唱这首歌。

活动总结:在幼儿中班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将音乐教学与游戏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一边参与游戏一边演唱歌曲,不仅能够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效率,而且能够保证音乐学习的效果。而且,幼儿在参与音乐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性很高,在课程结束之后,大部分幼儿都能够跟随音乐节奏独立演唱《小汽车慢慢开》,还可以做一些舞蹈动作。

三、认知建构理论对幼儿音乐教学的启示

(一)活动教学:感知音乐

活动教学是认知建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幼儿在能接受的范围内知识巩固得更好。教师要对幼儿音乐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幼儿的年龄比较小,缺乏社会经验,认知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障碍。不仅如此,幼儿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难以有效理解,需要教师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幼儿生活中的实体,让幼儿在实体中进行感知学习。例如在学习《小星星》时,教师可以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小星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小提琴演奏的曲目,教师可以拿出小提琴模型,让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模拟拉小提琴。这样一来,幼儿能够用大脑感知,用手拉小提琴模型,同时还用嘴进行演唱,加深幼儿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保证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

(二)象征游戏:激发创造

游戏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象征游戏是幼儿认知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开展象征性游戏,不仅能够体会到游戏带来的乐趣,丰富生活经验,而且能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不同的生活体验。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旋律、节奏等,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象征游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幼儿能够将音乐中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实体,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知识结构的建构,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三)循序渐进:阶段成长

在认知建构理论当中,首先幼儿的认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人认知的程度在时间上会出现一定的差异。不过,认知结构的发展顺序是一样的。一些幼儿比较健谈,而且会表现出与年龄不对等的“成熟”。这种情况属于个例,是幼儿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一种体现,与幼儿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其次,幼儿的认知发展属于一个连续性的发展过程。鉴于此,在学前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并且按照幼儿认知发展情况制订教学内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让幼儿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生活。除了上述内容,在认知建构理论体系指导下,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结合幼儿的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内容,进而保证音乐教育的质量。最后,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积极帮助幼儿解答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来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本文以幼儿中班音乐教学为主要内容,阐述在认知建构理论下幼兒音乐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和原则。不同阶段幼儿的认知结构有着显著的不同,甚至同一阶段幼儿的认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音乐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丰富幼儿的实际生活,而且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此外,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还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音乐节奏、音乐旋律以及音乐律动等方面的知识,有效地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幼儿认知建构的研究不断深入,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因此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和总结,为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而有效地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华.认知建构理论对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J].教育评论,2005(3):69-71.

猜你喜欢
应用措施
探究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桦甸地区机械深松联合整地作业技术与特点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问题的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其技术措施
无线通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电子设备防雷保护浅析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