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旨在立足于人才培养整体视角,注重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将思政课程全面贯穿于大中小学各个学段,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建设各学段一体化的递进式课程教学。文章初步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内涵,简要分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和具体要求,并提出了实践应用方法和实施路径方略。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1+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7-0122-04
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板块,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实现青少年综合素质、政治思维、道德品质以及文化修养的形成与发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旨在为思政教学提供相互学习和思想碰撞的沟通平台,立足于青少年整体培养视角实现整体人才培养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一、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工作任务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发展以来,思政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教师应当注重青少年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发展,坚决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思想熏陶,注重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发展进步。《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教师应当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循环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程,在不同阶段实现不同深度和层次的思政课程人才培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旨在进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基于教学大纲,将大中小学时期的各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将正确价值诉求和思想观念系统融合到教学目标的制订之中,有效实现多维度的教学课程纵向连接,构建各阶段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教学育人体系。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工作任务
《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中明确指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程建设应当注重自身工作任务和责任的担当,积极开展工作咨询探讨,基于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变换教学导向和基本要求,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程发展趋势的交流研判,及时了解跟踪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进行应对措施的分析探讨和建议提出,积极组织思政课程师资培训,建立跨学段交流研讨机制,提高整体教师思想政治教学科研水平,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积极正向发展。
二、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性
大中小學思政课程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互关联贯通,具有整体性的基本特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当立足于青少年人才培养整体视角,注重各学段之间的整体规划与统筹安排,注重思政课程建设的有序高效,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积极贯彻到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活动之中,有效实现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发展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性,旨在打破各学段之间的教学壁垒,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思政课程情感文化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导等教学内容融为一体,避免各学段教学课程相互脱节或机械重复,实现一体化教学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高。
(二)递进性
受制于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大脑发育状况和认知发展水平,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思政课程教学应当注重递进性教学特征的有效体现,注重教学课程的连续性和学生思想发育的逐步深化。小学阶段侧重于启蒙性思政学习,注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基本社会认知观念的形成发展;中学阶段注重体验性思政学习,在开展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夯实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阶段重在探究性思政学习,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经验、新闻时政和国际形势在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引领前提下进行充分的学习探究,有效提高思政课程的思想性和进步性,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政治素养与使命担当。新时代背景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当重视递进性基本特征的有效呈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各学段教学活动设计,有效实现一体化思政教学课程。
(三)协同性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教师将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和其他各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教育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合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首先是思政课程相关拓展资源,教师应当积极收集和探索前沿性时政资讯,通过时代性教育资源的引入实现思政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其次是课程思政教学,将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协同教学,注重挖掘学科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增强思政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效实现跨学科的协同效应。最后是思政课程与社会教育资源。教师应当注重将思政课程校内“小课堂”与社会思政教育资源“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革命遗址、传统文化景区等社会资源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一体化思政课程建设,设计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协同教学,通过学校与社会合力教学实现协同育人的基本格局。
三、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分析
(一)有益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和质量
思政课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高中及大学阶段是思想政治课程,其教学活动基本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对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政治素养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能够促使教师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进行整体教学规划,促使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思政知识体系,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政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梯度式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减少了不必要的教学重复和教学负担,有效实现了思政课程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思政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有助于优化思政课程的育人效果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大中小学生人才培养需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育任务,注重教育活动中课程教学价值和育人价值的综合体现。思政课程作为大中小学德育的基本渠道,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设能够有效契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特征,使得不同学段学生都能处于自身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思政知识的学习理解,伴随学生年龄成长而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有助于思政课程育人效果优化提升。
(三)有利于推进思政课程的改革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思政课程作为教学课程中的重要板块,应当落实和应用教育领域前沿性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积极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改革创新。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旨在通过对各学段思政课程的纵向规划,将分散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串联起来,具有显著的全局性发展特征,旨在立足于人才培养整体视角进行大范围的教学调整和优化改革,促進实现思政课程改革效果的最大化呈现。例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长期追踪反馈,促使教师直观掌握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推动教师不断优化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进一步实现思政课程的发展提升。
四、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一)教学目标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培养什么人”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基本教学目标,具有一贯性和统一性的基本特征。不同学段思政课程教学目标逐渐递进深入,教师应当积极落实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立足于整体发展视角进行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目标规划。中小学阶段思政课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初步筑牢学生的思想基础观念;高中阶段思政课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旨在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认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大学阶段思政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中华民族复兴大任,培养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前提下,各学段之间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应当是循序渐进的,整体教学内容和谐统一,各学段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浅入繁,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格局。小学课程注重启蒙课程教学,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主,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初中课程注重体验性教学,是对小学课程的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注重教学理论性,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主,引入思政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思想内涵,有效实现学生思政课程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大学阶段以探究性和理论性教学内容为主。各学段之间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和谐统一,充分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水平,有效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建设。
(三)教学原则一体化建设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思政课程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板块,教师在进行整体性全学段思政教学建设时,应当注重教学原则的一体化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当坚持“八个统一”的教学原则要求,主要包括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五、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深化一体化教学理念,塑造链条化思政课教学模式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当积极塑造链条化教学模式,将各学段课程进行链接,统筹设计整体教学规划,有效实现思政课有序进行。链条化思政课教学模式下应当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充分落实每一学段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逐步深入实现思政课程的学习和吸收,达到精准育人的教育目的。例如,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不同学段设计递进性教学内容和目标,立足于思政课整体人才培养导向注重思政课的承上启下和精准对接,基于不同时期学生的发展特征进行教学难度、教学进度、教学任务的调整分配,形成思政课教学链条,促进链条化教学模式有效落实。为此,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应当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议,注重各学段教学课程之间的合理衔接和相互配合,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链条高效运转,有效促进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
(二)构建系统化教学格局,落实全程育人长效教学机制
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落实全程育人的长效教学机制,构建系统化教育教学格局,注重大中小学各学段整体性教学建设,贯穿全程育人教育思维和理念,将思政课程全面融合到学生教育教学的整个阶段,有效实现思政课程梯度性衔接,切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螺旋式进阶。例如,高中思政教师在进行初高中思政课衔接教学活动时,应当基于全程育人教学理念,构建新系统化思政课教学格局。传统模式下,由于初高中教学深度的差异,思政课基础知识内容在初高中课程中存在明显的重叠,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初中阶段对于基础思政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的目标导向,进行适度的教学回顾和总结归纳,减少不必要的教学重复,实现两个学段之间承上启下的幼小衔接,打造全程育人的一体化长效教学机制,促进思政课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三)采取跨学科协同教学,充分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思政课教学活动应当注重课程思政综合教育理念的教学落实,将思政课教育活动与其他各类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跨学科协同教学效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之中,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引领和主导作用,教师应当注重思政教育的综合化呈现,将各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综合关联,统筹设计跨学科的课程思政教学,深入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并进、相互支撑。例如,小学阶段思政课教学应当注重语文、艺术等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的融合呈现,通过跨学科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在多样化教学内容中进行发展提升,有利于调动学生思政课学习积极性。中学阶段,教师可以将历史、地理、体育等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结合起来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思维进行其他学科教学问题的学习探究,实现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大思政”建设,增强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大学阶段,教师可以将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将思政课教学内容迁移运用到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之中,构建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格局,通过立体多元、显隐结合的教学设计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
(四)利用大思政实践基地,推动家校社全面化协同育人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当注重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面化协同育人格局,通过家校社教育合力推动高质量青少年人才培养。为此,思政课教学可以积极利用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综合发展提升。首先,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当充分关注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作用,意识到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通过家校合作实现家长思政教育能力水平的发展提升。家庭教育主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师应当定期开展家长线上思政课教育沟通会,为家长提供思政课自学微课视频或思政课家庭教育教学讲座,引导家长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能力水平,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教育,辅助学校开展思政教学。其次,社会教育方面,社会环境中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和价值。《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指出,社会层面应当积极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构建科学精神、工业文化、生态保护、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的教学实践基地,充分发挥自身教育教学职能,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优质的教学平台和有效的教学支撑。最后,学校教育方面,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引领作用,注重思政课实践性教育,在大中小学各个阶段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建设学校意识形态主阵地,有效促进学生思政课全面协同化育人。
六、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应当注重教学课程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有效深化一体化教学理念,塑造链条化思政课教学模式,积极构建系统化教学格局,落实全程育人长效教学机制,采取跨学科协同教学,充分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科学利用大思政实践基地,推动家校社全面化协同育人,有效实现大中小学阶段思政课程一体化育人目标的落实,推动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子凝.大中小思政携手 一体化共同育人[N].台州日报,2023-06-23(001).
[2]鄭小明,张雪莹.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重维度[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3):86-100.
[3]饶旭鹏,王芳红.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3,25(3):82-85.
[4]付洪,王丹阳.运用系统思维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析[J].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2,2(2):100-107.
[5]刘智,赵楷夫.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重维度[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6(1):1-6.
[6]冯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及推进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0):39-42.
作者简介:胡菁莉(1976~),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甘肃省天水市公园小学,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