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可视化技术的高中英语语音混合教学实践探究

2024-05-08 17:16贺计伟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4期
关键词:音频可视化语音

贺计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四要素: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听、说、读、写、看等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为了提升语音教学效果,国内采用各种信息技术软件平台展开探索,如APP辅助教学、CAI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点读技术、Podcasting技术、TTS 技术、WiFi技术等。可视化技术融合的语音教学不仅可以降低教学过程的难度,还能将语音波形、发音准确性用可视化的动态文字图像呈现出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可视化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语音教学融合,创设了高中英语语音“混合教学模型”,并以2022年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Part A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将该模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一、教学模型

根据相关文献综述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笔者整合了高中英语语音“混合教学模型”(见下图)。

高中英语语音“混合教学模型”以Flege提出的语音学习模型(Speech Learning Model)为理论基础,该模型主要包含5个部分:可视化技术、高中英语语音教学核心要素、空间层面教学方式融合、历时层面教学流程以及外部信息技术环境。

该教学模型内既是相互独立的范畴,又互相衔接渗透。模型中的五要素相互独立存在,如课堂教学中可以专注于语音教学的核心素养,即音段和超音段,也可将信息技术环境看成独立的范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小学外语教学提供了更多平台和可能性,教师可独立深入探究思考。

二、课例设计

本节课教学文本源自2022年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A卷中的Part A,主题语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该类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题目质量较高,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度。学生为高一年级,他们英语笔试能力较强,但口语受粤语的影响,问题集中于鼻音、清辅音和双元音。

1.课前

首先,学生需接受钉钉使用技巧的系统培训。其次,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将学生分成11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并推选一名组长,对小组长进行后续语音技巧培训。最后将所需的视频资料和录音文本发给学生。

2.课中

Step 1: Leading in (3 mins)

教师依托网络,在该环节呈现部分“Tongue Twisters”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用高光标注其中容易读错的单词。活动以PK的形式展开,学生先自主练习1分钟,依次是两人PK、组内PK、组间PK,最终读得最快、错误率最少的同学获胜。

学生明晰了“Tongue Twisters”中的最小对立体,从最初的感知,到不断强化记忆,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不仅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还激活了课堂,为下一步的听说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Step 2: Before-listening (3 mins)

教师提出与听说主题语境相关的问题:What is ones comfort zone? Why do we need to step out of our comfort zone?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继续追问:How can you 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形式支架或内容支架,帮助学生顺利产出自己的想法。

Step 3: During-listening (20 mins)

Exercise.播放相关听说视频,学生按照指令完成听说练习,最后一次语音练习时,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将自己的语音版本录入学习小组群中。

Decoding.学生针对上传到小组中的音频进行可视化技术解码,即将音频转换成文字。针对自我的发音情况,与听说文本校对,标注出不规范的单词和音标,并基于第一次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Discussion.组员依次将自己的听力音频分享到群里,并反思自我的语音问题,依托小组的力量进行练习。

Dictation.教师将Part A以音频的形式播放4遍,第一遍为1倍速,第二遍和第三遍为0.8倍速,第四遍则为1.2倍速。学生针对音频的提示,争取将所有的单词记录在听说本上。

Step 4: After-listening (12 mins)

依托“Old habits die easily!”主题,学生进行2分钟以内的即兴演讲。接着教师检索出“How to Change a Habit”一文,学生花费5分钟时间阅读该文本,并及时在旁边做标注,针对其中的核心要点进行分析思考。再次,学生在额外的5分钟内进行自主准备即兴演讲,必要时可以做部分标记。最后,每名学生用电脑摄像头记录2分钟以内的即兴演讲视频,以小组的形式上传到学习小组中。依托任务产出即兴演讲内容可以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Step 5: Summary & Homework (2 mins)

教师回顾梳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分享学生常见的语音问题,使学生明晰下一步的语音学习方向。学生需完善和修改自己的即兴演讲稿,变成高质量的演讲文本,并按要求提交到学习小组中。

3.课后

笔者组织学习小组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探索,即以组长为代表,用相对更高的标准演绎作业中的即兴演讲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明确告知演讲视频的评分标准。该環节的设计是对学生整体素养的训练。学生将最新的演讲视频上传到小组群中,组内成员根据相关评分标准推选出最优秀的一位同学。下节课将学生的演讲作品呈现在课堂中,并基于这11名学生的表现,全班师生根据评分标准给相关同学赋分,最后评选出班级的“小小演说家”。

在探索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具备较好的操作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时依托小组合作的形式渗透于立体化的课程中,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英语基础。本文依托该模型进行探索有一定实践意义,相关一线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学情和教育环境进行灵活处理,在信息技术融合的课堂中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注:本文系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课题“‘可视化图谱在高中英语语音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以Praat在广东省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课题批准号:TSGCKT202234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音频可视化语音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对方正在输入……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