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24-05-08 13:34岳春玲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水浒梁山水浒传

岳春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在此背景下,笔者研究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导读课的设计与实施,总结导读课课型,优化导读课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方法巧运用,提高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提示中这样要求:“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

为了保证学习成效,教师应参考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指导。在七、八年级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与跳读、圈点勾画与批注等阅读方法。在九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生动的语言,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水浒传》是一部章回体白话小说,全书可以分两大部分,共100回。第一部分(1—71回)是诸位好汉聚义梁山的传奇故事,主要写了梁山大聚义以及事业的发展;第二部分(72—100回)是梁山众人的结局,主要讲了接受招安后,梁山好汉一路征战直至最后各自的归宿。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中,我们先安排了9周的自读时间。暑假,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第1—2周,阅读第1—20回,用速读法、批注法,重点了解与林冲相关的故事情节,分析林冲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探究林冲上梁山的真正原因。第3—4周,阅读第21—40回,用速读法、批注式精读法,对梁山“三任寨主”王伦、晁盖、宋江的外貌特征、人物性格、思想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读出自己独到的理解。第5—6周,阅读第41—71回,用速读法、精读法,梳理小说中的精彩故事,理清小说的线索,理解文中“忠”“义”及“招安”的内涵。第7—9周,阅读第72—100回,用圈点勾画法、批注法,了解宋江的性格特征及梁山众人的最终结局。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可以快速阅读完《水浒传》,还可以把《水浒传》中的各个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故事链条,初步掌握名著阅读的方式、方法,从而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二、导读课型搭支架,激发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并作了如下表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推进中,我们多次尝试采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鼓励学生思辨阅读、创意表达。

在阅读前导读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整本书的目录,让学生通过目录串联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同时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人物或情节进行讲解。

在阅读中推进课上,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阅读的意义。本环节中,“杨志卖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等推进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在阶段交流课上,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题教学引导。“花和尚鲁智深”“打出英雄义气”“酒壮英雄胆”等阶段交流课有效地凸显了作品价值。

在汇报总结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检查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情况与效果。“我最喜欢(不喜欢)的水浒英雄”“我最喜欢(不喜欢)的水浒情节”等话题,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有效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

经过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这四种导读课课型的设计,有效提高了整本书阅读的效率,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实践活动来助力,优化阅读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出:“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体验。”

学习任务群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要求在任务驱动下,以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构建学习生活。“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新观念,有效地拓展了初中语文名著教学方法,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除了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还要推动名著阅读的课内外衔接,积极推进阅读实践活动,建立从课内指向课外的阅读指导模式,为学生营造更为开放、多元的阅读学习环境。

在《水浒传》阅读推进课上,教师组织学生举办“水浒朗诵会”——学生就某一精彩片段进行朗诵并点评;分享“水浒故事会”——学生就《水浒传》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人物或情节进行改编,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开设“水浒戏剧节”——学生就《水浒传》中某一情节进行改编,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指导学生绘制水浒人物卡,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水浒人物的理解;组织学生评判《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梁山女杰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及市井妇女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丰富了整本书阅读的交流表达方式。

整本书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交流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学名著中的人文思想与文化特征,从而实现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推进中,教师的文本阅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渐趋浓厚、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任重道远,作为一线教师,必须不断研究创新,以期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本文系2023年焦作市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导读课设计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JZKY-183)

(责 编 林 岚)

猜你喜欢
水浒梁山水浒传
“知心姐姐”孙二娘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上大梁山(外四首)
梁山车展:最容易忽视的五款亮点产品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之品味及思考
《水浒》求疵录二则
《闲看水浒》里的黑暗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