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打造绿色供应链体系的策略研究

2024-05-08 16:07张鹏张璐方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6期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绿色供应链

张鹏 张璐 方莉

[摘 要]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某电信运营商结合物资管理需、采、购、存、领、

退、废全流程,打造了绿色供应链体系。基于此,文章以该电信运营商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绿色供应链打造路径,以期为传统产业链供应链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绿色供应链;数智赋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6.031

[中图分类号]F626;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6-0097-03

1     绿色供应链研究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绿色供应链政策,响应“三能六绿”发展新模式,企业需要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理念贯穿采购始终,从关注自身成本向关注全链条最优转变,充分发挥供应链在全链条降本增效、低碳环保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保证供应链绿色健康、智慧高效运转,以实现自身经济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协调发展。

某电信运营商供应链体系经过多年的精益化管理,基本实现全省采购物流条线高度协同,成为保障公司高效生产运营的中坚力量,但仍存在一些不标准、不协同和不智能等制约发展的问题。为进一步激活供应链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绿色供应链的建设势在必行。

2     绿色供应链打造路径探索

为赋能企业绿色发展,落实“数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发展”的要求[1],某电信公司从节能和减排角度着手,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合理地降低库存成本,盘活工程余料,减少碳足迹、碳排放,从全流程总成本最优视角打造“清单化、线上化、数智化”的绿色供应链体系。

2.1   立“红线”定“底线”,通过清单化规范绿色路径坚持底线思维,将“绿色+合规”理念根植于采购、物流标准化制定,运用两张清单划定需、采、购、存、领、退、废全流程的“七阶七红线”,以标准化、合规化带动产业链提升质效,带动上下游供应商共同履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社会责任。

2.1.1   绿色采购清单

某电信运营商集团公司对集采目录开展大数据研究,对采购全流程中风险易发多发的“需求提报、采购方案制订和合同签订”等环节明确合规管理要求,横向推动合规建设线上化、智能化、云化,纵向推动合规管控全覆盖需求提报、采购实施、合同签订等流程,协同业务发展、嵌入生产运营、力求高效务实,确保采购领域合规,管控落地做实、全面有效,形成“事前防、事中控、事后究”的闭环管理模式,稳步建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合规管理体系。

(1)“需”环节逆向管控。采购需求的组成要素包括技术规格、服务内容、需求时间、预算、数量等。采购需求实现标准化的切入点是确立好技术规格、服务内容的采购标准[2]。为加强需求计划管理,协同需求部门在保障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地的绿色通信设备需求标准,准确、合理地规划需求规模,确保规模与合同有效期的契合,实现“长宽高”的全面协同。在需求提报环节,要实现与项目决策规模及设计材料清单、预算关联,防止超项目决策规模与采购预算。同时,开展主动需求预测,构建智能物资需求预测模型并嵌入生产流程,赋能供应链运营管理,实现对金额大、种类多、标准化程度高的物资需求预测,指导物资精确采购补货,有效降低库存成本。

(2)“采”环节规范引领。从全流程总成本最优视角制定采购策略,按产品类型分场景定制化配置采购方案,在设备招标采购中应用节能标准,资格条件设置增加环保ISO14001(环境认证管理体系)要求,技术评分增加绿色、节能、环境标志、节水、低碳等产品认证相关评分项,不断扩大绿色节能评分项考量的产品范围,加大绿色设备的推广应用力度,使评价指标更加丰富、完备。

(3)“购”环节风险管控。对使用频次高的范本进行筛选,归纳使用相似合同范本的产品,收敛参考范本数量,使其能覆盖70%以上的合同签订需求,通过标准化合同文本,预先在合同中确定风险源,并通过设计合同条款来预防风险,限制风险范围,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对高频范本的要点进行梳理,明确审核要点的内容和审核依据来源,并分6类角色整理(合同经办人、合同稽核人、采购部领导、合同涉及项目管理部门审核人、财务部审核人、法务部审核人),使审核人可以聚焦职责范围内的合同要点审核,提高合同审核效率。

2.1.2   绿色物流清单

对购、存、领、退、废5个阶段与订单协同、物资入库、直发现场、物资调拨、库存管理、滞库管理、抽样检测、配送出库、运输配送、紧急领用、物资退库、库存报废等12个环节进行规范,推动物流管理标准化和精细化。绿色物流清单如图1所示。

(1)物资领用凭额度,实现绿色共享。建立物资共用共享机制,实现“先开账户申请额度,再按实际需要领用出库”的管理模式,解决通用库物资调拨至项目上后,因为项目进度等因素未能及时出库、占用库存的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通用型产品实时共享。

(2)呆滞物资去属性,实现绿色降解。充分发挥跨部门、跨项目的协调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与利用。建立呆滞物资公共资源池,释放物资特有属性,共享给需要的部门。需要注意的是,要建立多级公共资源池,扩大物资使用范围。在库的呆滞物资超过一定时间可供分公司内其他项目查询调用。

(3)闲置资产再利用,推进绿色循环。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并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报废工程余料实现“评估拍卖”与“报废申请”并行,经审批后就地报废拍卖或退库重新挖掘价值,实现闲置资产再利用。

2.2   以“在云”代“在途”,线上化拓展绿色场景

让“信息多跑路”,通过行之有效的合规管控手段和信息技术,探索“不见面采购、不见面签约”等全流程在线形式,实现足不出户,零碳排放。

2.2.1   在线招标采购

搭建由阳光采购平台和ES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组成的双平台架构,并对接某电信公司采购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统一报账平台等),为远程招投标保驾护航,实现招标项目100%电子化,以及招标、投标、评标等全流程信息化全覆盖。

(1)评审场所移动化——减碳。远程评审模式是评审专家分布在不同地市,在各自所属地市的封闭标准评标室内,通过网络远程方式实施采购项目评审,有效减少专家出行带来的人工、时间、差旅成本,降低出行交通工具造成的碳排放。

不依赖专用设备,仅在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上安装云视讯软件、云桌面软件、阳光采购App就可以实现远程评标。整个评标过程中,评委专家全程监控、评标文件全程保密、评标过程全程记录,确保评标工作安全、严谨、可信。

(2)评审过程智能化——节电。评标过程利用评标辅助和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文件对比查重工具、打印辅助工具、商务评分计算器工具,将初步评审和详细评审各步骤集成到一个软件中,通过软件对评审流程进行管控,并自动汇总评分结果,高效准确地辅助评审,提高评审质效,节约办公用电。

2.2.2   在线签约

随着集中采购规模的扩大,某电信公司年均执行采购订单和仓库签收单数量已超10万条。现有采购订单需要双方签字盖章才能生效,仓库签收也需要线下多次交互才能完成。传统电子签章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人工进行,资源利用率低,共享程度不高[3],采用电子签章可降低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

(1)信息协同可视。通过供应商协同平台与供应商开放式开发平台的技术合作,采用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SOAP)应用接口方式,实现订单备货物流信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或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接收状态信息、付款申请信息等的自动传递,提高效率,减少人工干预。

LIS数据传递内容包括合同编号/结算协议编号、合同名称、LIS是否全部接收、全部接收时间、发货通知单号(LIS单)、采购订单号、入库通知单号等。

MIS数据传递内容包括合同编号/结算协议编号、合同名称、MIS是否全部接收、全部接收时间、MIS单号、MIS单金额、已接收金额等。

(2)电子签章。某电信公司基于现有内部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供应商门户及协同供应商信息化系统,完成供应链系统与电子签章系统的集成与功能升级,实现订单的无纸化应用。

与协同供应商无纸化签章,即订单审批在供应链确认后,供应链系统采取静默签方式,自动生成加盖电子印章的PDF文件,并通过固定协同接口将已签章订单提供给供应商,供应商通过自有的电子签章系统进行签章确认,并返回给某电信公司供应链系统。

与非协同供应商无纸化签章,即订单在供应链确认后,供应链系统会自动添加对应的电子印章,并通过供应商门户平台推送给供应商,供应商可在供应商门户中依托已集成云签章平台对订单进行确认与签章。

以上两种方案的应用能满足深度协同模型与简化模型的两种业务需求,将现有纸质版订单确认业务方式彻底改变,在符合法律依据、安全保障要求的前提下,加快订单确认时间,同时也将不可显示的业务过程流程化、显性化。

2.3   从“碳基”到“硅基”,数智化赋能绿色应用

创造以硅芯片为物理载体的“硅基生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利用人工智能算力创建数字孪生驱动的智慧配载平台,在预测性分析和优化工具的帮助下,提供物资智能配载和线路规划服务,实现物流全环节人员、设备、数据的互联和园区仓储站点、车辆、末端设备等全流程基础设施的互通[4],有效降低碳排放频率和强度,促进全社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转型。

高效数字孪生系统的核心属性是在不同范围内建立物理实体和过程的数字表示,利用历史和实时数据来模拟系统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搭建物流智能配载模型,通过对物资基础尺寸、车辆装载容量、配送地址、配送时间等要素进行智能配载建模分析,自动输出配送订单的组合、配送车辆的型号与数量、配送线路与卸货点顺序、车辆装载方案、配送成本费用等一套标准的智能配送方案,以人工智能数字化分析应用结果辅助支撑业务人员装配决策,实现装载率最高和配送线路最优。

配送订单智能组合能力。通过业务端订单池进行勾选需求配送订单,触发后端服务能力进行方案计算,智能组合同一线路的配送订单,并选择合适车型。

车辆智能装载能力。智能规划每一配送车辆的配载物资,物资由一张或多张配送订单组成,并依据配送点的先后顺序,按明细先后顺序安排装车的先后顺序。同时,通过数字可视化技术实时感知车辆运行状态与实时监控车辆装载状态,能准确集中远程控制车辆装载量,有效监控装车过满和物料溢出等行为。

智能线路规划能力。以地图的形式展现包含配送的起点、途经点、终点、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内容的线路规划服务方案,通过规划设计最优路线,减少配送里程。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研究通过绿色赋能挖掘供应链隐性价值,在不断降低自身碳排放量的基礎上,优化绿色供应链,赋能千行百业脱碳增长。在采购询源上,加强供应商绿色认证(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资格判定,从供应链源头实现设备洁能,引导上下游厚植环保理念;在采购执行上,通过无纸化、线上化、可视化举措,实现供需双方绿色、高效交互,共同打造绿色生态圈;在仓储物流上,通过科学环评、节能设计、智慧管控、低碳配送等举措,有效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物流效率。同时,兼顾通信企业、供应商、社会生态环境、客户等多方利益,构建基于综合效能的绿色采购体系,促进绿色采购体系建设的成本效益最大化[5],以绿色理念引领内外部高质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奚丽倩.“双碳”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的发展之路[J].中国宽带,2022(9):188-190.

[2]李茜.浅谈采购标准化的实践与应用[J].中国招标,2023(1):144-145.

[3]马英辉,李远非,王娅云,等.电子签章共享服务平台设计[J].中国科技纵横,2023(13):62-64.

[4]洪成洋,刘洋.5GMEC智慧仓储专网设计[J].通信电源技术,2022(3):91-93.

[5]任宁,陶剑奇.通信企业绿色采购评估体系研究[J].招标采购管理,2022(12):17-19.

猜你喜欢
电信运营商绿色供应链
业务网云化架构演进
我国电信运营商采购问题与成因分析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建筑业工程管理优化
基于电信运营商及物联网运营平台的研究
共享经济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发展策略
企业行政部门员工满意度实证研究
绿色供应链管理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效率探究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