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模式研究

2024-05-08 06:53孙乐康安建强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区块供给

孙乐康 安建强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多样化,数字教育资源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撑。目前,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可信、可追溯等特点,为解决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中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从资源层、用户层、交易层、运营层四个方面构建一个更加安全、透明、高效、多元的供给体系,以期为具体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实践提供支持。

关 键 词 区块链;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

引用格式 孙乐康,安建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4(12):33-37.

数字教育资源是指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与开发,经过数字化处理并能在信息化环境中运行,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集合[1]。《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2],将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和服务优化提高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映射出当前我国数字教育供给模式中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缺乏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数字教育资源的盈利模式不清晰导致缺乏市场投资;数字教育资源在传播过程中容易产生知识产权纠纷;以及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缺乏监管造成有害信息流入等问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教育服务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区块链具备开放性、可靠性、自治性、匿名性等技术特征,能够形成高安全、自动化的供给机制,构建多中心、点对点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和提供教育服务。本研究通过对当前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模式进行分析,总结问题现状并试图利用区块链技术探寻解决路径,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产权保护、服务监管,以求促进教育资源传播、提高教育资源质量、激发教育资源市场活力。

一、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的问题现状

1.资源知识产权难以保护

数字教育资源在网络世界传播的过程中,经常会遭受被抄袭和盗用,使得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传统知识产权管理控制机制依靠第三方机构,其流程繁琐、成本高、利用率低,难以满足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由于数字化资源版权难以得到保护,因而创作者通常不愿意进行资源的主动分享。

2.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低

学习者在网络上主要通过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获取需要的数字教育资源,目前主流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有两类,一类是各高校独立建设的资源共享平台;另一类是市场化的知识服务平台,如知网、万方、维普等。各高校建设的数字化平台往往只对本校师生免费开放,外部人员无法使用。而市场化的知识服务平台不免费开放给机构和个人用户,并且存在收费过高的问题。目前来看,这些平台与平台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存在“资源孤岛”,资源的开放程度都不高。

3.资源供给主体单一

当前政府作为数字教育资源的主要供应方,并不能有效组织和控制资源供给,反而容易导致政府内部腐败和无作为等现象的滋生[3]。当政府和教育部门成为实际的资源购买者时,企业为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通常会迎合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意愿,很少直接满足实际使用方(如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导致购买者与实际使用者不协调,资源供需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学校教育的供给渠道单一、供给内容过于标准化、缺乏个性化、受到时空限制、供需失衡等问题日趋突出,已经无法满足不断扩大和日渐多样化的教育教学需求[4]。

4.供给机制不健全,市场调节不足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要构建“基础性资源靠政策、个性化资源靠市場”的资源建设机制[5]。一些个体创作者希望通过网络交易自己创作的教育资源获取现实价值,由于缺乏教育资源专门的交易渠道和产权的认证渠道,使个体创作的海量碎片化教育资源难以在市场中通过商品的形式进行流通,教育资源供给依然以学校供给为主,资源创作者与购买者之间缺乏点对点的沟通交流,造成了市场对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同时,由于数字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导致市场供给模式未能快速形成系统产业链,盈利模式也不够明晰,企业对资源的更新和维护意愿较弱,使得数字教育资源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

5.资源服务缺乏监管

开放教育资源(OER)的理念强调人人都能够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能够促成资源的共同开发。这种开发和共享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公众对于知识创造的热情,为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一些含有涉及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和商业广告等内容的数字教育资源混入了中小学校园,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潜在危害;某些教学内容因侧重于应试,超过了规定标准,而不符合教育规律;此外,有些在线教学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技能;还有些资源服务预付费过高,难以合理退款,教育消费者面临巨大的风险。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的优势

1.保障资源流通使用

区块链技术可以创建不可篡改的数字教育资源版权链,通过将数字教育资源的版权信息录入区块链中,确保每一个数据块都被记录下来且无法被篡改。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的追溯功能,可靠地鉴定资源的真实性及版权,从而促进和保障资源的流通和使用。

2.促进资源开放共享

区块链技术可以将数字教育资源分布存储在不同的区块中,并点对点进行分享使用。多元主体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决定了其区块链应该是多节点的,即政府、学校和教师、学生均可成为节点,并且相互连接构成整个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区块网络。通过遵循软件协议,所有节点都可以共享数字教育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孤岛问题,并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效率,同时减少了资源供给过程中管理、维护上的投入成本。

3.资源供给多方参与

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是由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共同承担的责任,但在实践中,微观主体如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公平地界定和授予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的责任和权利,以确保不同的参与主体都能平等地参与其中。通过将这些责任和权利划分为特定的区块,并采用技术手段来实现去中心化,可以有效地避免政府或学校成为数字教育资源供应的中心,从而改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过程中政府、学校主导性过强的问题。同时能够促进微观个体在资源数量、质量、个性化和服务监管治理等多个维度发挥作用。

4.建立资源交易信任

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中,各主体间难以形成可靠的信任。区块链下的智能合约技术基于不对等条件下的信任机制,将传统的中介机构取消,使各方之间的关系更加公平和透明。这种新型的信任关系有助于主体之间互动、明确权责,同时也能够在安全可信的环境下参与数字教育资源的创作和获取,有利于激发供给主客体的内在活力,促进数字教育资源的创新和发展。

5.资源服务协同治理

当前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治理结构是基于统一中心构建的、垂直有序的、由上至下的。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可实现底层数据的互联互通,形成各主体间平等、自由的多元协同治理架构,以此建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非线性、扁平化、交互式的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能够根据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治理过程中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结合运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理效率。

三、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层级

1.资源层:促进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透明化

(1)资源用户身份管理透明化

区块链通过为每个数字资源用户分配唯一的数字身份标识,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保证了用户身份信息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6]。例如,数字化的证书、奖学金和学位等教育资格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和记录,确保其安全性和公正性,从而防止其被篡改或冒名顶替。同时与现有的身份验证方法相比,区块链技术更具隐私保护性,用户可以选择性地将个人身份信息授权给不同的组织或个人,确保身份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2)资源知识产权管理透明化

区块链中存储的数字资源带有加密签名和时间戳、由共识节点共同验证和记录、不可篡改和伪造,有助于教育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NFT(Non-F-

ungi-ble Token)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衍生技术[7]。作为数字产权的凭证,用于保护虚拟资产和解决智力成果的盗用问题,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其所有权的转移。在教育资源逐渐数字化的趋势下,NFT可以为学生和教育机构提供更安全和透明的资源交流和交易方式。每项数字教育资源都有专属的NFT代码,同时NFT将资源的所有权及其流通过程都记录在区块链上,这些记录不可篡改且公开透明,所有人都可以查看、记录和证明。使用者引用转载资源时,系统将自动嵌入版权信息,保障资源创建者的著作权,当出现作品伪造和盗用问题时,可以通过记录中的加密签名和时间戳进行追溯,从而分辨出原作品和盗用品,使资源创作者的权益得以保护。

2.用户层:带来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主体的变革

(1)多元主体共享教育资源

采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点对点网络资源共享模式可以避免中介机构的参与,有效解决了资源孤岛问题。与传统的资源共享模式相比,它具有更低的成本,为用户节省了費用,促进了资源的免费共享。此外,采用这种共享模式还加强了学习者与创作者之间的沟通,促进个性化教育资源的产生,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数字教育资源的传播中心。从而调动所有学习者成为教育资源的创作者,进而成为知识的传授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传播、交互和创新。

(2)多元主体提供教育服务

区块链技术可以开发同时具备教育资源与能力认证的平台,邀请具备教育资质的机构入驻,提供数字教育资源和能力认证服务,从而形成去中心化的教育系统。当学习者在平台学完一项知识时,系统会对学习者所学知识的熟练度、内化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认证记录在区块链上,考核成功则在学习者的证书系统中增加这项能力认证。通过以上操作,可以生成包含完整的学习记录、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区块链二维码。当招聘者需要查验应聘者的能力时,可扫码查验应聘者证书系统中的能力是否满足招聘要求,从而对人的评价从学历的差异转移至能力的大小。

3.交易层:促进数字教育资源的市场流通

(1)赋予数字教育资源商品属性

借助NFT技术对教育资源关联数字凭证,可以使原本容易被复制盗用的数字教育资源具备了私有性,使数字教育资源在区块链中以商品的形式存在。教育资源的商品属性使每一项模块化的知识都有其现实价值,美国高考ACT基金会和未来教育研究所(IFTF)提出了“学习即是挣钱(Learning is Earning)”的概念[8]。在交易市场中,创作者会思考如何能在众多教育资源中脱颖而出,市场竞争更能激发创新型教育资源的出现,从而激发人们的学习动机和创新能力。

(2)剔除交易中介

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数字教育资源交易不再需要中心运营平台作为中介机构。资源交易通过点对点传播方式实现共享,从而降低中介资金和人工操作等中间环节的费用。与传统中心化模式不同的是,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和记录技术,使得每个用户节点都可以自我验证、维护和管理其资源信息。这种方式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能够缩短交易时间,降低成本。

(3)保障交易过程

智能合约有助于保障交易过程,实现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的全天候自动交易。智能合约的概念最早由萨博 在1994年提出,是一种用算法和程序来编制合同条款、部署在区块链上并可按照规则自动执行的数字化协议[9]。智能合约具有不可篡改、不可逆转、可溯源、执行透明的属性,支持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通过在教育资源交易平台中嵌入智能合约,能够保证交易双方的交易订单等数据不可篡改,交易过程透明,双方可随时查看和记录订单的完成状态,保证交易的真实有效。交易数据的可溯源属性使每项资源的交易双方都可以追查,避免了网络欺诈行为的发生。在交易的过程中一旦订单达成,合约便会自动执行,无需人工干预,系统会按照合约自动将学习资源发送给学习者,学习者确认收到资源后自动完成支付。整个交易的主体只有买家和卖家,不需要第三方担保交易,实现了学习者和资源创建者之间的点对点交易,结合合约的自动化执行,使得交易效率和频次获得了极大提升。

(4)调节交易机制

区块链的匿名交易特性有助于调节和优化数字教育资源的交易机制,从而促进资源的多样性和分散化,保证资源的质量,驱动优质资源的创造。在区块链的匿名交易网络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布和交易自己的教育资源,其资源的传播和认可不受身份、地位因素的影响,这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和分散化。同时,在非匿名交易下,优秀的教育资源创作者会汇集在一起形成新的中心,这些新的中心同样会阻碍教育资源的传播、创新和交互。比如,一个十名学生的班级,每堂课学生们都要各自总结上课的内容并分享。当有两名同学能力特别突出,每次都总结得特别好时,那么剩余八名同学就会逐渐产生依赖性,而这两名同学也会逐渐降低危机感。依赖性的增加和危机感的降低会使学生们减少对课程总结的投入,导致课程总结的质量整体下降,即能力突出的两名同学成为知识的中心。在数字教育资源的交易过程中,采用匿名交易的方式可以在不对优秀的创作者进行限制的同时避免新的知识中心出现。当一个优秀的资源出现时人们无法得知其创作者是谁,所以当这个创作者后续做出质量差的资源时也难以售出,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只有不断地创作出优秀的资源才能不断获取回报。即在匿名方式下,人们区别教育资源的好坏不再关联于其创作者的身份,每个人都有创作出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和机会,从而有利于保证资源的质量和驱动优质资源的创造。

(5)创新交易货币

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发行虚拟货币,在交易平台上用户可以完成一定的任务或获得一定的贡献值来获得虚拟货币,进而将其作为自己的数据资产[10]。在数字教育资源交易的过程中,除了采用直接购买的方式获取资源,还可以使用虚拟币来充当交易货币。这种虚拟币只能用来购买资源,不能兑换成现实货币,既避免了与现实货币关联而可能造成的市场混乱,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创作和分享教育资源的积极性。用户通过分享资源获取的虚拟币可以用来获取新的教育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识,用以创作新的教育资源流入市场,形成学习与创作之间的良性循环。在对学生的资助方面,发放虚拟币也是一种创新的资助方式。只能用来购买教育资源的虚拟币可以有效地避免受资助的学生将补助金违规乱用、挥霍一空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因家境困难等原因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促进了教育公平。

4.运营层:监管与治理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

(1)监管机制的构建

资格认证机制。为了确保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和可靠性,资源平台对创作者的资格进行认证至关重要。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靠开放性和不可篡改性,开发出具有多种能力认证的证书系统。这个证书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证明创作者的能力和素质,例如通过考试、实践经验、学术论文等多种方式证明。在创作者上架包含某领域知识的数字教育资源之前,需要在证书系统中具备相关的能力认证,同时在平台验证通过之后方可上传。这一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中资源的质量、提高创作者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也可以增强用户对于平台资源的信任度。

审核机制。区块链结合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在创作者上传数字教育资源之后对资源进行关键字识别、语义识别、图像识别等,计算数字教育资源与学习主题的相关性,并审查出相关度低的资源。然而,由于交易平台本身并不具备对知识的掌握,因此,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还需要经过专家审核。在资源上架后,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招募证书系统中具备相关能力认证的专家对资源进行再次审核。当资源审核通过后,专家可以自动获得赏金,从而防止低质量、有危害性的教育资源传播。同时,这也为专家们提供了更多传递专业知识的途径。

(2)资源与服务的共同治理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采用公开透明的计算机代码体现组织机制,其金融交易记录和程序规则都存储在区块链上,具备去中心化、自治化和扁平开放等特性。具象上来说,DAO可以看作是一个完全自动化运营的公司,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其中股权是该系统内唯一的货币,通过股权升值方式让参与者获得回报,此时收益和利润等概念被完全消除。随着组织生态发展的壮大,参与者的股权价值也会不断提升[11]。在构建和治理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应用DAO的组织形式实现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和共治,使学习者和创作者不仅可以交易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同时激励他们共同参与到资源与服务的构建和治理中来,使资源与服务的发展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由创始人在区块链上发起一项教育资源的构建计划,有意向参与的人可通过审核后加入资源的构建。在构建与治理数字教育资源与服务的过程中,参与者由传统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式转变为扁平开放的管理方式,遵循平等、自愿、互惠原则的协调工作机制,每个成员都可以发布提案并通过投票表决进行决策,增强了微观决策的灵活性。成员们的权利和義务由智能合约确定和执行,将人为执行转变为程序协调,执行过程公开透明,降低了信任成本和执行成本,保证了规则平等,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实现共同体的自治化。资源与服务上线之后,不再属于其创始人而是由所有成员以股权形式共同所有,资源与服务使股权的市值上升,从而对构建和治理资源与服务的成员形成激励。

四、总结与展望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领域应用的出发点包含增强教育资源供给主体信任、提高教育资源质量和创新教育资源供给模式。其中,在提高教育资源质量方面,区块链技术是以促进教育资源个性化供给为目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目的不是为了取代教育工作者,而是为其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同时,相对于区块链的技术属性,区块链更是一个理念。人们在了解区块链是什么和应用区块链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区块链传播了自由、平等、信任、开放的精神价值追求。这些理念是优质化、个性化的数字教育资源得以广泛传播和创作的基础。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搜集、分析和整理数字化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的应用案例,并尝试从更深层次探讨和解读数字化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的哲学基础、教育理论和经济理论基础,为广大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提供更有价值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文正,徐杰,李美林.數字教育资源配置生态链模型及其运行机制[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3):19-25.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N]. 人民日报,2019-02-24(001).

[3] 石福新.推进省域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策略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06):78-82.

[4] 陈丽,徐亚倩.“互联网+教育”研究的十大学术新命题[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1):5-12.

[5]教育部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08):34-38.

[6] 姚前,张大伟.区块链系统中身份管理技术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21,32(07):2260-2286.

[7] 秦蕊,李娟娟,王晓,等.NFT:基于区块链的非同质化通证及其应用[J].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2021,3(02):234-242.

[8]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Learning is earning in the National Learning Economy[EB/OL].[2019-11-17]. http://www.iftf.org/learningise-

arning/.

[9] N.Szabo.Formalizing and securing relationships on public networks[EB/OL].[2017-07-19].http://www.firstmonday.org/ojs/index.php/

fm/article/view/548/469

[10] 李新,杨现民.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新生态[J].中国远程教育,2018(06):58-67+80.

[11] 陈加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核心属性、理论解析与应用前景[J].改革,2021(03):134-143.

[作者:孙乐康(1999-),男,安徽淮南人,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生;安建强(1974-),男,浙江天台人,南京邮电大学,校纪委副书记,研究员。]

【责任编辑    王秀红】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区块供给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