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主要问题的探讨

2024-05-08 02:10
现代食品 2024年2期
关键词:合理性部门监督

◎ 高 峰

(济南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0)

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的具体叙述

1.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的区别性

1.1.1 职能区别

风险监测可为监测提供决策依据和标准,进而制定参考,为食品安全提供基础保障。监督抽检可以对食品进行安全标准检查,确认食品是否达标,提供证据支持,确保食品安全。

1.1.2 目的区别

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区域基础资料,抽样监督检查的目的在于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测试各类食品的品种、类型和批次等,可以确保食品消费产品的质量,并为行政处罚提供参考。

1.1.3 形式区别

风险监测具有严谨性较强的特点,工作人员在选择指标、抽样和其他方面时,需充分考虑可操作性、国情和物理消耗条件与人口分布等多重因素,提升监测的效率与质量。抽样监督检查在满足相关规则的基础上,具有一定随机性,工作人员应根据随机抽查结果进行整体性判定[1]。

1.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的关联性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除有明显差别性外,还有显著关联性。①食物链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具有同一性特点,主要是由于其均具有系统性与连续性,覆盖食物链所有部分,可以在其中找到相关规则法律问题[2]。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抽样检查是系统性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按照33 种不同食物组和不同地区进行随机检查。②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都需以严格遵守规范、规定为基本准则,采集样品需符合相关标准,确保检查的严谨性、科学性与准确性[3]。

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的主要问题

2.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主要问题

2.1.1 监测信息资源未及时共享

食品安全监测涉及环节明显较多,其包含医疗、环境保护等,各领域互不干涉,当各领域完成自身职责后,需及时将相关数据进行最终汇总,进而进行现象分析、全面监测。但在实际过程中,各部门对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等使用率明显较低,导致信息监测的完整性、及时性与准确性等,均备受影响[4]。

2.1.2 食品安全监测技术水平较低

在食品安全监测过程中,受部分地区地理位置偏远性影响,其设备更新速度较慢,导致一些偏远地区食品风险监测水平远低于国家要求的标准[5]。在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过程中,受监测体系完善性、资金与人才投入力度、技术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其重视度与投入力度均明显较低时,会导致样品采集与监测过程中易出现信息缺失、数据不完善等各种现象,影响监测结果。

2.2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主要问题

2.2.1 监督抽检工作方案缺乏合理性

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过程中,为确保监督抽检的价值性与合理性,通常需要对既往食品安全监测结果、潜在风险性因素、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放置环境及相关设备等问题进行全面考量,进而制定相应方案,确保抽检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检测机构通常未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切实性考量,导致最终制定的方案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与高效性,会严重影响监督抽检的效果。

2.2.2 样品总体率比例缺乏合理性

在进行抽样过程中,不同食品种类、项目、形态等其抽样比例,均存在明显差异性,会对抽样准确性造成影响。在样品抽检过程中,工作人员未对样品年份、种类和项目进行分类,导致样品总体比例缺乏合理性。

2.2.3 存在严重资源浪费现象

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过程中,一般来说,当国家级监管机构进行严格抽检后,地方政府通常无需再次进行抽检。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数据集、信息共享不及时等,常常出现重复检查现象,不仅导致大量资源浪费、监督抽检的成本明显增加,而且会对监管部门公信力、社会形象及执行效率等造成不良影响。

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主要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过研究可知,导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的主要问题为缺乏健全、符合当下市场发展要求的管理方案与措施、对现代化技术运用力度明显较低、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明显较低、管理理念明显落后等。对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性。

3.1 改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问题的具体措施

3.1.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体系

近年,网络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等均已离不开网络,在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过程中,也可运用网络技术不断提升监测质量与效率。具体来说,工作人员应及时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具体要求与特点、网络运行特点等,建立网络体系;全面建立网络监测体系,确保监测全面性、协同性;及时公布监测出的有害物品,进一步提升监测的价值;利用监测网络体系拓展监测范围,加强对原料的监测,提升整体检测效果。

3.1.2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时代,通过相应的信息数据共享、传递等,有助于保障监测管理的及时性与效率、效果等。对此,相关部门需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并全面进行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再根据分析结果,实施相应的监管措施、建立预警机制、加大对重点污染物监测力度等,进而保障食品安全。

3.1.3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管理制度

在进行食品安全监测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监测的质量与效率。在此过程中,监管人员需及时了解当前食品安全监测管理现状、客观条件、发展目标等,制定完善的监测管理制度,包含监测标准与规范、工作人员具体职责、突发性结果应对措施、奖惩制度等,并将管理制度切实运用至实际管理当中。

3.2 改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问题的具体措施

3.2.1 制定完善的安全监督抽检方案与流程

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前,相关部门需及时根据监督抽检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方案。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充分保障检验人员专业水平、合作高效性、操作规范性及具体职责划分明确等,保障抽检的合理性与高效性。同时,需加大管控力度,促使所有检验人员操作规范。

3.2.2 不断优化样品保管流程

样品保管质量会对检验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对此,相关部门需加强对样品保管流程优化的重视度,严格制定样品接收、制备、流转等管理措施,并要求所有样品保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操作,充分保障样品管理的合理性。

3.2.3 研发样品抽检工具

在样品抽检过程中,重复抽检会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对此,相关部门可根据样品抽检特点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并进行抽样数据联动,避免出现重复抽检现象。同时,软件具有操作便捷性、储存性高等特点,对于保障抽检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3.2.4 保障样品抽检规范性

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过程中,抽检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此,管理人员需及时建立健全抽检流程、标准等,运用食品安全监管理念,并积极参与专业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和思想观念等培训,促使抽检工作具有高效性与合理性。除此之外,管理人员需及时对当下样品抽检流程、体系等进行全面分析、具体改善,提升样品抽检水平。

3.3 改善食品安全基础保障措施

食品安全保障性管理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市场良性发展、保障人们饮食安全,对此,在进行食品安全监测与监督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市场反馈的重视度,密切观察市场动向,定时进行相应的市场调查,并对相关食品企业进行内部调查,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此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对此,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并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学习相关知识,进而保障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合理性部门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夯实监督之基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