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君,方媛,张大鹏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脑胶质瘤是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产生的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引发脑疝、脑水肿、深静脉血栓、癫痫等疾病[1]。脑胶质瘤可根据肿瘤细胞形态与正常脑胶质细胞的相似程度,分为少突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型细胞瘤等多种类型[2]。临床对脑胶质瘤患者主要施以手术治疗,并联合化疗、放疗或中医治疗等辅助治疗,达到降低患者颅内压的目的,从而减轻瘤负荷[3-4]。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部分病灶将释放大量促凝物质,且血管壁损伤、术后激素药物的应用均易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5]。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回流出现障碍,导致血管阻塞,使深静脉血管内血液不正常凝固,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导致患者下肢皮肤溃烂、肢体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6-7]。本研究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胶质瘤多学科诊治(MDT)中国专家共识》[8]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临床资料完整;③首次进行颅脑手术。排除标准:①心力衰竭;②存在其他脑血管疾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76 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n=21)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组(n=55)。本研究经过南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19032974)。
患者入院后由医护人员采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卧床时间,是否使用脱水剂、止血剂、深静脉置管,是否合并高血压、脑血栓、下肢静脉曲张。对上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筛选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下肢深静脉血栓组中年龄>60 岁及合并高血压、脑血栓、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将2.1 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及合并高血压、脑血栓、下肢静脉曲张均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表2)
表2 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脑胶质瘤是一种来自神经胶质细胞的原发性颅内肿瘤,96%以上为恶性脑胶质瘤;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之间界限并不明显,且肿瘤组织生长具有浸润性特征[9-10]。下肢深静脉血栓指术后患者深静脉的血液凝结异常,导致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疼痛、肢体肿胀、远端静脉高压、浅静脉扩张等症状,进而影响深静脉功能,是临床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肢体残疾、肺栓塞、脑栓塞甚至死亡[11-12]。故尽早发现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预防尤为重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分析:①手术创伤与手术制动时间较长。相较于机体其他部位,脑组织的组织凝血酶浓度更高,故在手术麻醉的作用下会导致静脉血流形成淤滞,造成深静脉血栓;且临床以全身麻醉为脑肿瘤手术的主要麻醉方式,手术体位多为头高脚低位,手术时间>4 h,导致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减慢。②卧床时间长或肢体偏瘫。术后长期卧床和偏瘫会大幅降低患者的下肢活动量,使外周静脉扩张、下肢血流缓慢,影响下肢血管收缩和静脉肌肉泵的作用。③脱水剂、止血药物的使用。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常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以降低颅内高压,该类药物可造成血液浓缩、颅内压增高,导致患者频繁呕吐,丢失机体大量水分,患者术后限制摄入量以防止脑水肿加重与止血药物使用,也将增高血液黏滞度,造成血液浓缩。④静脉穿刺与深静脉置管的损伤。颅内肿瘤患者术后主要给药途经为静脉滴注,术中常通过股静脉置管以使药效及时发挥,于下肢同一部位反复进行静脉穿刺对静脉内膜具有一定损伤,易引发静脉炎,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对静脉壁电荷带来一定改变,导致血小板凝集、黏附,从而形成血栓。⑤既往有静脉血栓史患者的血管内膜受到损伤,静脉曲张、脑血栓、肥胖、冠心病等疾病使其机体的凝血系统在术后处于应激性活跃状态[13-14]。
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及合并高血压、脑血栓、下肢静脉曲张均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在于:年龄逐渐增加,血管壁不断老化,使血管内膜变得凹凸不平,血小板附着在血管内膜的表面,释放的凝血物质会促进红细胞聚集,且高龄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液中凝血酶原激活物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水平相较于年轻患者也偏高,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15-16]。高血压患者大多存在纤溶失调,血液凝固功能紊乱情况,长期的高血压会对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减小抗凝作用,血管阻力的不断升高将导致血管与血流的压力增加,使血管逐渐硬化,内膜出现损伤,血液呈高凝状态,对多个靶器官产生损害,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17]。多数脑血栓患者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机体血液中存在纤溶、凝血及抗凝血系统,在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维持动态平衡时,血液是液体状态,而在凝血和抗凝血系统失衡且凝血功能的占比偏大时,纤维蛋白原将受凝血酶作用产生交联纤维蛋白,使血小板与红细胞凝聚异常出现血栓[18]。下肢静脉曲张与下肢深静脉血栓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其主要是由于血管内壁损伤并且出现下肢血流速度变快,导致血管内壁损伤,血液流动速度变慢,并且血液黏稠度增加,静脉血回流不畅,血液淤积在静脉,最终导致静脉扩张迂曲成团,由于静脉曲张血管状态变差,易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19]。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可实施以下预防措施:①术后按时更换体位,术后24 h 病情许可情况下可在床上进行少量活动,如屈伸下肢、环转足踝、趾屈、背屈,以及内外翻运动;按摩下肢比目鱼肌、腓肠肌,促进血液循环;切勿膝下垫枕,避免过度屈髂,防止深静脉回流;做深呼吸训练增加膈肌运动,每小时10~20 次,促进血液回流。②避免于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多选取上肢静脉留置针方式,并尽可能减少留置时间。③多注意双下肢色泽变化、是否出现肿胀、有无浅静脉曲张。④进食纤维素丰富、高蛋白、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控制血液黏稠度;保持排便顺畅,防止腹内压增高造成静脉回流[20]。
综上所述,年龄>60 岁及合并高血压、脑血栓、下肢静脉曲张均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制订相关临床措施,预防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