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性情景游戏是主要的幼儿教育方式之一,教师应深入钻研幼儿游戏化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记录来接受幼儿的反馈,同时,为了提升教师观察和指导的效率,教师需要探索适合应用于幼儿自主性情景游戏的观察记录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性情景游戏;观察记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5-0151-04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总是催促幼儿排好队、收拾好东西,幼儿总是处于紧张的氛围中,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为了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幼儿参与自主性情景游戏,也就是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融入游戏情景中,与材料和伙伴产生互动,感受游戏的乐趣,并从中获得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并通过行为分析幼儿的发展需求,从而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他们成长。
一、 影响教师在自主性情景游戏中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的因素
(一)教师的自主重视程度
在进行自主性情景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而观察情况会受到观察内容、记录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保障观察记录的效果,教师应重视自主情景游戏和观察记录的作用,并对其有全面的认知,这样既可以发挥出自主性游戏的效果,还能更好地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若教师忽略了在自主性游戏中对幼儿行为观察的重要性,那么这种观察也是毫无作用和效果的,只能流于形式。如今,大部分幼儿教师虽能理解自主性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帮助,但却没有结合游戏内容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制订观察计划,还有些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时会去忙其他的事情,如准备教材、整理资料等,完全将观察抛之脑后。
(二)教师进行观察记录时具备的知识基础
教师在观察幼儿开展自主性情景游戏过程中的行为时,既要观察幼儿的心理和行为,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这也是观察记录的理论依据和引导。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在观察时的执行力较差,这也反映出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缺失,如此很难体现出教师观察记录的意义,不利于其观察意识的提高。
二、 自主性情景游戏中教师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的策略
(一)教师学会观察,变“看”为“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教师冷静地观察、分析以及适当介入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在幼儿进行自主性情景游戏时,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主游戏的环境和空间,并带着问题去观察,明确观察内容,将“看”转变为“察”,透过行为看本质。
1. 观察角色游戏
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对生活中的活动进行模仿,有利于幼儿模仿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对此,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应通过幼儿的游戏行为观察其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第一,角色。对幼儿的角色意识和有关的动作发展进行观察。第二,游戏内容。游戏中的具体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联程度、同一游戏情节持续的时间等,能够体现幼儿的游戏水平。第三,合作情况。观察幼儿能否主动与伙伴进行合作、在遇到问题时能否妥善解决、是否遵守了游戏规则等。
2. 观察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是深受广大幼儿喜爱的自主性游戏,教师可以在游戏中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搭积木、玩泥沙等游戏加强对建构材料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时,一方面,要观察幼兒的建构能力,包括幼儿所建构作品的颜色搭配、牢固程度、外形、是否解决了问题等,从而对幼儿的建构水平进行了解;另一方面,观察幼儿的创造能力,包括材料的搭配、作品的创意性等。
3. 观察表演游戏
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来演绎故事即为表演游戏,这也是自主性游戏的一种,教师通常会以观众的身份对幼儿进行观察。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存在共通点,即需要角色,对此,教师在观察时应注意:第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分配情况了解其对角色的认知。第二,观察幼儿在表演过程中的对话、动作、情感等,分析幼儿是模仿还是创造性表演。第三,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时需要使用道具,因此应观察幼儿对道具的使用情况,以及能否自主制作道具。第四,观察幼儿在游戏中体现出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等。
例如,在开展“快乐烧烤店”角色游戏时,教师为幼儿投放了一些果蔬、肉类等玩具模型,让幼儿扮演服务员、顾客展开游戏。
镜头一:当客人进入烧烤店后,扮演服务员的小八和晴晴并没有及时询问客人吃什么,在客人点好食物后,小宇发现烧烤店还没有厨师,这时孩子们才想到应该先分配工作。在分配好工作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客人点餐时没有菜单,很多客人不知道店里有什么菜品。
镜头二:孩子们共同设计了菜单,很多客人都喜欢肉类烤串,这时厨师小宇说:“店里的肉没有这么多,但是蔬菜很多。”有一位小客人不喜欢蔬菜,店长小易提出了一个好建议:“今天开业第一天,点蔬菜可以打折。”其他小客人听了之后也纷纷点起了蔬菜。
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不用介入,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合作情况、分工情况以及是否解决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表1)
教师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遇到问题时也给予幼儿信任,使他们能够认真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观察来助力,推动幼儿发展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对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差异性进行了解,基于此对教育策略和环境进行协调与调整,以推动幼儿的发展。因而,教师对幼儿在自主性情景游戏中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时,应有侧重点地观察,有目的地记录,从幼儿的行为中发现问题,明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以观察助力幼儿的发展。
1. 观察中断的游戏,及时调整材料
幼儿在自主性情景游戏中可能会出现停滞的情况,教师应依次为侧重点展开观察记录,发现导致幼儿停滞的原因。若幼儿因材料不够而出现停滞现象,教师在观察后需要及时投放幼儿所需的材料,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游戏。
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孩子”的幼儿希望去旅游,并与“妈妈”一起设计了“地铁旅游”游戏。两位幼儿在材料投放区寻找箱子当作“车厢”,但却没有发现箱子,游戏无法进行下去,只能不了了之。教师在观察时发现材料缺失,应及时投放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丰富材料的种类,如箱子、塑料瓶、纸筒、布料等,减少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停滞现象,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游戏。
2. 观察空想的游戏,提供生活经验
在幼儿进行自主性情景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观察他们的游戏行为是否与生活相关,有些幼儿由于自身缺乏生活经验,在游戏中会做出不符合实际的行为,对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更多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的游戏更具真实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超市售货员”游戏中,有的小客人挑选了自己想要的商品,却没有付钱便拿着商品走了,扮演售货员的幼儿并未上前阻拦。还有一名小客人买好商品后又将牛奶换成了饼干,售货员也没有阻止,客人换好商品后便离开了。由此可见,幼儿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扮演售货员的幼儿也没有管理好超市,放任客人不付钱就离开以及自行更换商品的行为。通过此次观察,教师在之后开展此类游戏前要先为幼儿普及相关的知识,让他们观看超市工作的视频,也可以倡导家长在空闲时间带领幼儿到超市中观察,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下次游戏奠定基础。
3. 观察自我的游戏,以情感鼓励幼儿
在自主性情景游戏中,教师应对幼儿与其他伙伴的互动情况进行观察,如有的幼儿会自己在一旁单独游戏,没有很好地融入集体中,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少社会交往能力,并且自信心不强,因而,需要教师对幼儿予以鼓励,帮助幼儿与其他伙伴展开互动。
例如,在一次建构游戏中,孩子们都和伙伴组成了建构小组,并讨论要建构的物品,但花花却拿着积木在角落中默默拼搭,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也只是在一旁观望其他的幼儿,继续自己搭建积木。活动即将结束时,每组幼儿都在展示本组的作品,花花也完成了建构,但她仍然坐在角落中不参与讨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花花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教师在观察到这一现象后,应及时与幼儿进行沟通并安抚,鼓励性格外向、社交能力较强的幼儿与这名幼儿交谈。在下一次游戏时,要调动该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予以帮助和肯定,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中。
4. 观察自发的游戏,生成班级微课程
幼儿在进行自主性情景游戏时会产生一些问题,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世界的认知较少,因此在面对很多问题时无法自己解决。教师应抓住这个教育良机,观察幼儿是否在游戏中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无法进一步开展游戏。基于此,可以设计班级微课程,使幼儿能够继续沉浸在游戏中。
例如,在一次户外自主性游戏中,小冉、潇潇、小贝和依依在操场上玩“将影子藏起来”的游戏,潇潇在游戏过程中突发奇想:“我们要是站在高处,离太阳近一些,影子会不会变大?”孩子们一起爬到了攀登架上,并观察影子的变化,发现影子的大小还是像原来一样。“我们要是站在高处,离太阳近一些,影子会不会变大?”是孩子们在游戏中提到的问题,并且一般会通过爬到攀爬架上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想,但他们的知识储备不足,不知道太阳距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在发现影子的大小没有变化后便停止了探索行為。在观察到这个现象后,教师可以将幼儿提出的问题制作成班级微课程,以“太阳与我们的距离”为主题,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幼儿可以通过搜集资料、产生联想、实践验证拓展知识面,收获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
(三)采用多种记录方式,获取有效信息
在开展幼儿自主性情景游戏时,教师应根据观察内容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并记录下重点内容,记录方式有很多。首先是文字记录。这种记录方式的优势是能够清晰表达幼儿的游戏行为,但速度慢,容易出现遗漏、信息不完整等问题。其次是表格记录。教师提前设计好表格,在表格中填入预设现象和问题,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后记录简单的符号。虽然这种记录方式比较便利,但内容比较片面,不利于之后的评价。最后是图文结合式记录。通过记录图片和文字可以清晰呈现观察内容。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进行准确记录。
1. 对幼儿的行为过程进行记录
例如,丽丽在游戏中会带领其他伙伴唱歌,但唱了两句她就忘词了,于是她来求助教师:“老师我忘记了歌词,你来唱吧。”此时,教师应为丽丽作示范,回答丽丽提出的问题,再鼓励丽丽继续带领伙伴唱歌。
通过观察丽丽在游戏中的行为可知,她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应对丽丽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通过丽丽的语言表达分析她的思维水平。如丽丽在教师示范时提的问题是什么,指向了哪些内容?这都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的依据。对此,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提问,并具体分析幼儿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2. 对教师的指导和幼儿的反应进行记录
例如,在“大卖场”游戏中,小收银员江江一边算账一边收费,但顾客已经排起了长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江江在算账时出现了错误,再加上顾客越来越多,他也愈发着急,其他伙伴虽给予他建议,但江江没有听取,这时教师对江江进行了指导,他收费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通过上述观察记录可以发现,幼儿从一开始的无措到完成任务,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但记录中并没有详细描述教师是如何帮助江江的。因而,为了使观察记录更清晰,教师应对教育行为进行详细记录,如帮助幼儿的动机、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以他的情况能否解决、教师帮助幼儿采取的措施、幼儿在接受教师帮助后的反应等。
3. 从问题入手进行记录
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需要投放游戏材料:剪好的白色纸条和白纸。开展此游戏是为了通过创设情景以及提出问题,让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游戏材料,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观察,从而分析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等,并思考教师指导策略的效果。在游戏中,教师记录了预设问题,如“谁可以为老师做一些食物?”引导幼儿思考常见的食品有哪些。“老师想吃面条。”引导幼儿运用准备好的游戏材料。“桌子上有一些白色的长条,那些不是吗?”引导幼儿发现象征物。“老师还想再吃一碗。”这时材料已经用完了,幼儿需要解决这一问题。“老师的肚子还有些饿,你们可以制作一些面条吗?”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并引导他们寻找能够代替白色纸条的物品。“旁边的桌子上还有一些面片,可以用它们制作面条吗?”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预设问题对幼儿进行逐步引导,并观察和记录了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增强了观察的全面性。另外,当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时,若发现具有观察价值的现象,那么应将此作为侧重点。如教师在“娃娃家”游戏中投放了白纸,但幼儿并没有用白纸制作面条,而是用白色的橡皮泥作为替代物,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及时进行记录,以幼儿搓“面条”的动作为侧重点,观察之后的情况。
三、 结论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并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游戏教学法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释放他们的天性,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自主性情景游戏能够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运动能力、沟通能力等,因此,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空间,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根据他们的行为进行反思,以调整接下来的教育策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佳佳.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教师观察记录分析——以中班角色游戏“小医院”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2):12-15.
[2]王晓芬,于欣苗.幼儿园教师建构游戏观察记录的文本分析[J].幼儿教育,2021(21):17-20.
[3]万华.培养乐于挑战的探究小主人——利用“快乐的泡芙”做好連续性儿童观察记录[J].教育家,2023(3):42-43.
[4]韩丽英.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行为观察与分析[J].幼儿教育科学,2021,3(2):16-18.
[5]陈洪樱.优化幼儿园教师户外自主游戏观察记录的策略[J].教育科学,2021(10):5-7.
[6]王爱华.幼儿教师观察记录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以幼儿园自主游戏为例[J].教育科学,2021(9):9,11.
作者简介:陈晓艳(198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市高陵区四季阳光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