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2024-05-07 08:45史丽娜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互联网+互联网

史丽娜

摘要: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要求各科教师在开展基础的文化教育教学活动之外,要加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道德意识,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则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引导,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作用。微课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背景下比较常用的一种授课方式,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认可。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并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其应用的必要性,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路径和方法,希望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修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

一、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课程之一,其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该学科实际发展与推进的需要,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一)微课时间相对较短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特点在于授课时间相对比较短,大多会控制在10分钟之內,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呈现在有限的时间内,并且呈现的内容大多比较专一。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授课时间更加符合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降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帮助学生在最佳的注意力集中阶段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并对微课内容有了更为全面地认知和了解。

(二)微课内容比较单一且集中

由于微课授课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微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单一知识点的认知和了解。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微课教学内容的设定可以是简单的生活碎片、关于某一话题的专题讲解或者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总结分析等,通过探究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微课容量相对较小

从微课资源的属性角度来看,微课视频的容量大多在100兆之内,播放的格式也是现阶段比较主流的播放格式,手机、电脑等都可以满足随时观看的基本要求。主流播放格式加之较小的容量更加符合线上学习的基本要求,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意识,促进相关学科内容的深化与延伸。

三、“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来看,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聆听教师所讲解的内容,甚至许多时候教师会选择照着教材直接念,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不少学生还会存在上课睡觉的情况。而微课的出现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理论性的知识,也可以制作成动画、视频的形式,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研究和思考后期的教学情景描述和设定,帮助学生透过这些道德现象分析案例本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单方面地讲解知识,而学生被动听讲,无法帮助学生形成对于该课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通过利用微课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利用微课进行预习,在课下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做到温故知新,并及时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微课的引入保障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度,有效培养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想使用微课进行该学科教学,教师必须具备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技能和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制作微课视频。因此,教师应不断革新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从而更好地应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完成教学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有利于明确教学的重难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点是比较深奥且理论性较强的,大多数学生难以准确把握重难点。而微课的引入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可以依据自己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或者上网搜索相关的内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记忆知识点,还满足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有利于释放课堂教学空间

教师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微课短小、生动的特点,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为课堂教学活动释放更多空间。教师不必像从前一样进行板书,也不需要针对某一话题进行反复讨论。而学生可以整体把控课堂,与同学积极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效果。

四、“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微课做好课前引导工作

将微课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有利于实现预习过程中的相关目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充足的课前准备、预习活动将直接提高后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总结与梳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内容并制作成微课,再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进行自主预习,促使学生初步掌握新课程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初步构建知识框架,使得后期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讲解《法律为我们护航》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通过微课播放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视频和片段,而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联想到法律与自身的关联。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当人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呢?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生对于相关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期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在讲解一些基础法律条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内心也不会感到抵触,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利用微课创新授课手段

1.通过生活案例进行情境创设以导入新课程内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许多知识点和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言行举止以及价值观形成起到一定地引导和规范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主题,将一个案例或者多个相似的案例作为微课教学的主要部分,并在其中设定一些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可以通过分析生活案例分析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过程中,有利于教师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设定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除了上述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设计视频导学案,包括具体的教学流程、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成绩。例如,在讲解《珍视生命》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一段微课视频学案,并在课堂教学的间歇播放出来,从而有效控制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时间,让学生在讨论相关问题的时候始终不偏离主线,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许多内容都是关乎时事政治的,所以教师在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为学生拓展一些时事政治新闻内容,一方面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关联相应的热点话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以及整合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解《法律伴我们成长》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呈现一些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与遵纪守法相关的新闻内容,而学生就可以将這些新闻内容与教材理论相结合,在不断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深化知识点,进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4.结合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知识总结与归纳能力

思维导图是微课教学手段的另外一种呈现方式,通过动态演示的方式,将本节课程所讲述的重要知识点按照顺序以及逻辑关系罗列出来,这样直观的图形呈现方式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本课程的标题作为关键词,利用微课课件的动态箭头呈现方式,展示相对应的小标题,然后在每一个小标题下方再进行更为细致的知识点罗列,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回忆和梳理相关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学习认知,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结合微课方式进行课后练习题设计

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之后,课后练习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更加多样化且具有开放性的练习题,一改从前枯燥的刷题模式,形成了更为具有吸引力的习题完成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观看的微课视频、分析案例结合起来,制作成图文并茂的作业,使得作业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作用。

五、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辅助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保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意识。因此,在未来开展这门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实际,牢牢把握本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利用微课的方式,积极总结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转化为更为趣味性、灵活的微课视频,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形成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从长远来看,培养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得其成为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是该课程的终极目标,也是未来相关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追求的方向与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3(25):130-132.

[2]刘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15):69-70.

[3]盛文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活动研究[J].学周刊,2023(24):90-92.

[4]张翻雄,张金燕.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21):111-113.

[5]钱美红.浅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07):7-8.

[6]张学智.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3(23):111-113.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