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摘要] 随着文化的传播与碰撞,不少优秀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字幕翻译这一新兴领域也备受关注。以《末代皇帝》字幕翻译为例,采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方面对影片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并修正译文的不足之处,以期对中外影视剧的文化交流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末代皇帝》;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
当今各国信息交流便捷,文化交流密切。作为众多文化传播方式之一,影视剧对大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影视剧的字幕翻译受客观因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译者在一定的时间内、有限的空间里达到高质量的翻译水准。这既要忠实源语文本,也要变通地满足剧本所要传达的意思,更要考虑目标语的适应度。
电影《末代皇帝》在十多个国家上映,其发行英语版也被译为多国文字,因文化负载词较多,翻译难度也较大。有学者以不同的翻译理论为切入点,研究了《末代皇帝》中所应用的翻译技巧。以“末代皇帝字幕翻译”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中可以看到有学者从阐释学切入分析了译者主体性;从接受美学理论切入分析其翻译策略;从归化异化策略切入分析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但鲜少有人从生态翻译学理论分析此字幕翻译,本文通过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度转换分析电影《末代皇帝》中的妙译和不足之处。
一、字幕翻译的特点
影视剧字幕翻译需要达到三个基本目的:向受众传达影视作品的剧情和语言信息;实现影视剧跨语言的文化传播;满足观众的审美情趣 [1]。影视剧字幕的翻译兼具文化传播的职能,要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下考虑受众的接受程度,所以也更具精简性、通俗性和变通性。
(一)精简性
国际通行准则为一个画面字幕持续时间最长不超6秒,最短不少于1秒,确保字幕呈现时间与观众阅读时间达到平衡,字幕的翻译需要注意句子长度,要简单明了,符合目的语观众的阅读习惯[2]。
影视剧的字幕大多为人物对话,所以字幕翻译不讲求高级翻译,且字幕空间有限,每一行字幕字数基本小于15字符。因为字符太多会占用较多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弱化了演员的表演。在不变其源语文本含义的情况下,字幕翻译要尽可能精简。一般情况下,源语文本中文和目标语文本英文的字数比例大约为1∶1.5。但在影视字幕中,中英字数比越接近1,呈现给观众的视觉效果越好。
(二)通俗性
影视剧观众文化水平各有不同,年龄跨度甚大,要想电影的受面广,就要考虑不同观众的接受程度。而字幕作为观众理解影视剧的一部分,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根据影片潜在的受众群体进行适当翻译。因为过度翻译可能会引起观众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无法更好地理解影视剧作品。
(三)变通性
字幕翻译还需要有灵活性和变通性。由于源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体系不同,其背后的文化差异也巨大。所以,字幕翻译也承担着文化传播的责任。在电影《末代皇帝》英文版中,字幕翻译的灵活化就用得恰到好处。溥仪的生母将孩子交给阿嬷时,电影中源语文本是:“Ar Mo, I am going you my son, my son is your son.”字幕翻译文本为:“阿嬷,我把孩子交给你了,请务必将之视如己出。”如果只是直译为“我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则差强人意,无法突出溥仪生母对孩子的难舍难分和担忧之情,且语言直白,不符合溥仪生母的人物形象。而“视如己出”则体现了一个中国母亲沉重的托付,口吻也与溥仪生母高贵的身份相适配。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
生态翻译学是由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它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翻译这一行为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两种交际方式的互通。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解读,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尽量适应和依归于原语生态环境来选择译文,或尽量适应和依归于译语生态环境来选择译文。又例如,为了维持、协调、平衡、重建与原语生态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译者也可以先将自己身体里原有的“生态”尽量地“变换”,乃至“掏空”,从而在译语里植入新的、与原语生态相适应的生态环境[3]。“三维转换”为其主要翻译方法,主要包括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语言维”关注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形式的转换;“文化维”关注两种语言间的文化传达;“交际维”关注译文能否真正传递原文的交际意图[4]。
三、《末代皇帝》及生态翻译学理论在其中的应用
关于末代皇帝溥仪的影视题材有很多,其中影響最大、获奖最多的是由意大利、英国、中国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等主演的传记电影《末代皇帝》。该电影以溥仪的家庭教师庄士敦所写的书籍《紫禁城的黄昏》为原始架构,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跌宕起伏的一生,从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到普通的公民,溥仪的一生无尽传奇。
20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的翻译热潮,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涌入中国,翻译市场的规模也大有增长。鉴于该电影上映时间早,改编难度大,且当时的国内字幕翻译不够成熟,所以影片中出现了不少失误,如有声无字幕、音不对文、翻译腔等。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系庞大,正确运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转换方法可以帮助译者规范翻译,提高译文质量。
(一)语言维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5]。由于中英语言体系的巨大差异,译者要进行语言思维的转换,使得译文流畅自如、不突兀。本文选取电影《末代皇帝》的字幕翻译片段,发现其在语言维的转换上主要体现在句式的选择方面,且译文流畅自如,能让读者阅读时并不费力。
例1.“But you didnt go to the British Embassy,did you?”(庄士敦)
译文:“但你没有去英国大使馆,是不是?”(庄士敦)
这一例句来于庄士敦和溥仪的对话。电影英文版中的原句是反意疑问句。英文中,反意疑问句由陈述句加简短附加问句构成。从形式上来看,当陈述部分为否定式,反意疑问句即为肯定式。反之,当陈述部分为肯定式,反意疑问句即为否定式。原文的译文部分将“did you”译为了“是不是”,但反意疑问句的本质是无疑而问。电影中,庄士敦明确知道溥仪并没有去英国大使馆,他并不需要溥仪的回答,他的提问只是为了让溥仪直面自己的内心。译者应对其进行语言维上的转换和选择,此处将“did you”译为“不是吗”会更好一些。
(二)文化维
所谓“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为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源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5]。
例2.But the Emperor is on high,riding the dragon now!
译文:但是皇帝现在在天堂,驭龙而去。
在该句中,英文版的原句使用了“dragon”一词,其含义是想表达中国的“龙”,而“dragon”在西方文化中意为巨大的爬行动物且有着强大摧毁能力的恶龙。但龙在中国文化中却是圣洁的象征,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文化的十二生肖里有龙,中国人会在每年端午节赛龙舟,而电影《末代皇帝》里也充分运用了龙的形象表现皇帝九五至尊的身份。鉴于中西方对龙的认知不同,现普遍被人们认可的译法是将“龙”音译为“Loong”,或稍作注释,将其译为“Chinese dragon”。而电影字幕讲求精简,所以采用较口语化的“Loong”即可。
例3.醇亲王载沣之子爱新觉罗·溥仪,从即日起,住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钦此!
译文:Aisin-Gioro Pu Yi, son of Prince Chun, shall be transferred immediately to the Forbidden City, and will remain in the great within, awaiting Her Majestys decision. Respect this!
中文字幕:爱新觉罗溥仪,醇亲王的儿子,着即刻送往紫禁城,并且留在大内里,等候陛下的决定,钦此!
这一段内容截取自电影7分23秒,慈禧召见溥仪。电影中字幕和配音不相匹配,也让观众一头雾水,且中文翻译是明显的翻译腔。英文字幕里的“the great within”想表达的是皇帝学习的地方,也就是配音文本里的上书房。在文化不对等的情况下,译者可以对文化负载词进行音译或者释义。上书房可被译为“shangshu room”或者“the Majestys study room”。“the great within”缺乏实意,而中文字幕里将此译为“大内”也不太恰当。“大内”指的是汉代京城的国库,也有皇宫一说。而电影剧情内容想表达的是溥仪被送到上书房学习。且“Majesty”被译为“陛下”也不太妥当,欧洲的皇帝通常自称“陛下”。中国古代对帝王的称谓有很多,例如“陛下”“王”“帝”“君”,后逐渐演变成皇帝这一称谓。且这条旨意是慈溪颁布的,这里将“Majesty”译为“太后”会更合适一些。所以,打破文化壁垒一定要避免曲解原文。
(三)交际维
所谓“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5]。电影《末代皇帝》的背景时代是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以剧中有不少包含清朝文化背景的词语。而影视剧字幕有着无注性的特点,所以译者要尽可能以交际沟通为目的,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些具有文化特异性的词。
例4.奶妈
译文:wet nurse
“nurse”具有“护士”“保育员”的含义,而“wet”的含义是“湿润的”在这里表示了这位保育员特殊的职责,即专门负责母乳喂养的保育员,再配上电影中溥仪的奶妈母乳喂养孩子的这一画面,便能更好地让观众理解“wet nurse”的含义。
例5.溥仪:Where are your ancestors buried?
译文:你的祖上在哪儿?
庄士敦:ln Scotland, Your Majesty.
译文:在苏格兰,皇上。
这一段是溥仪和他的外籍教书先生庄士敦的第一次对话,显然两人还在对彼此进行初步的了解,若将“Where are your ancestors buried?”直译过来,即为你的祖坟在哪里,这显然不符合人物的语意。通过下文对话,可见溥仪想知道的是庄士敦的种族来源地。中国人向来喜欢问他人来自哪里,这是国人喜欢寻根问祖的一种心理情感,也是其快速建立社交联系的一种方式。所以,譯者在译前,要充分揣摩人物话语的含义,为影视剧人物和观众提供沟通的桥梁。
四、结语
生态翻译学基于“系统综观”,通过集体主义行动建构起具有中国生态智慧和西方生态理念相融合的学术话语系统,不仅树立了我国译学理论话语自信,同时也为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6]。
本文结合胡庚申教授的三维适应性转换,通过对《末代皇帝》的字幕翻译分析,认为译者不仅要与生态翻译论相融合,还要在三个维度下进行适应性转换。本文为影视字幕翻译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参考,为中国影视剧对外传播提供了文化导向,希望更多译者参与到字幕翻译中,为影视剧和翻译行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晓辉,张亮.影视剧字幕翻译及跨文化传播:以美版《甄嬛传》为例[J].出版广角,2017(6):64-66.
[2]陈柯,段梦瑶.目的论视角下电影《长津湖》字幕翻译[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5): 71-73.
[3]宋志平,胡庚申.翻译研究若干关键问题的生态翻译学解释[J].外语教学,2016,37(1):107-110.
[4]梁褚乔.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长津湖》字幕翻译研究[J].海外英语,2022(16):29-30.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32(2):5-9,95.
[6]傅敬民.行动·系统·功能:生态翻译学研究[J].中国翻译,2023,44(5):26-34,190-191.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2023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一般项目“跨文化翻译研究”(项目编号:CS1203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