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造车大业何以凋零?

2024-05-07 06:47曾文仁
看世界 2024年6期
关键词:电动车苹果自动

曾文仁

近日,蘋果公司传出消息,最终决定放弃电动车研究,终止已投入长达十年的“泰坦计划”,将资源专注于投入回报更可期的人工智能领域。

苹果在电动车领域惨遭滑铁卢,令外界大为震惊,坊间再度兴起一股怀疑电动车市场潜力的讨论。不少智能汽车行业的领袖如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更是在社交媒体发帖“庆祝”,为苹果的失败“助兴”。

实际上,泰坦计划胎死腹中,源于苹果的电动车部门长期亏损,且不断将达成目标的日期一拖再拖。苹果从2014年左右开始研发汽车,目标是推出拥有类似豪华轿车内饰、具有语音导航功能的全自动电动车。

尽管至今已投入至少10亿美元,但今年1月再次传出,管理层正讨论将汽车发布时间推迟至2028年,并将自动驾驶技术降格,从能够完全自动操作的L4,降级至仍需要人类驾驶高度监控的L2+—这项大打折扣的未来产品,售价更可能高达10万美元,可以预期价格竞争力非常低,难以在市场存活。

苹果公司CEO库克

及时止损离场

苹果管理层看到电动车部门这种不尽人意的汇报后,果断地决定壮士断臂,亦不失为明智之举。作为企业管理层,面对亏损累累的事业部门,认清已投入的资金为“沉没成本”,及早止损离场以谋求重新布局,本就是企业管理学的金科玉律。

结束拥有近两千名员工的电动车部门,将核心人员转往更有希望的机器学习和AI部门,从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苹果善用资源的良策体现。

面对重大决策失误,企业管理层若能低头认错、痛定思痛,可令企业起死回生。2022年底,“脸书教主”扎克伯格一度错误押注元宇宙(Metaverse),而引致巨大损失,拖累股价大幅下滑,严重打击作为管理层的威信,市场更一度出现股东要求他下台的逼宫传闻。

扎克伯格既是企业创办人,也是拍板将公司名称从Facebook改名为Meta的主要决策者,包袱比今天放弃电动车部门的苹果管理层更重。扎克伯格能面对重大判断失误,能勇敢低头认错,去年将重心改往生成式AI,一年内就令股价再达高峰。

参考Meta的案例,苹果管理层耗费十年才止损离场,已算是后知后觉,但这也是苹果管控决策风险损失、艰难但勇气可嘉的决策。

自动驾驶进程跳票

事实上,近年欧美、日本电动车制造商的财报接连传出多项不利消息,显示电动车市场的发展一波三折。国外厂商近年出现销售额和盈利的增长放缓甚至衰退,打击市场原来的乐观情绪。

国外品牌的电动车价格高昂,且续航、充电设施不普及等问题长期困扰车主,用户体验问题一直为人诟病。部分日本厂商如丰田,继而转向开发更为可靠的混合动力汽车,从而减缓了纯电动汽车的发展。

欧美、日本品牌的电动车生产成本高昂,价格难以与中国品牌竞争,销售成绩逐渐出现衰退。这促使欧盟方面积极设立贸易壁垒,向中国进口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务求阻止中国品牌进一步蚕食欧洲市场。

参考比亚迪近年业绩,其盈利状况与全球其他电动车生产商相比,的确格外耀眼,也难免让人眼红。据欧盟数据显示,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期间,中国出口至其成员国的电动车年月均增长高达11%。

先不论中欧贸易问题的是是非非,苹果管理层观察到电动车出现价格战,市场渐现类红海的态势后,很自然会认为自家生产的电动车前景堪忧,继而决定停止研发。

更多消费者心生疑虑之处,更在于自动驾驶进度的连番跳票。电动车一直以来号称是“智能”汽车,是巨型的“消费者电子产品”,当中自动驾驶能力是这愿景的核心。

扎克伯格去年将重心改往生成式AI,一年内就令股价再达高峰。

一直以来,坊间关于电动车自动驾驶能力所画的“大饼”,应是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提出的行业标准L5,即所谓的全自动化,是完全不需要人类控制下,仍能在所有道路上驾驶。目前,大多电动车辆只停能在部分自动(L2)和条件自动(L3),只有非常少量的型号,声称能踏入属高度自动的L4,成为“有方向盘的无人驾驶车”。

可是,这些需要依靠人类介入驾驶的车辆,显然不能算作一般理解下的“自动驾驶”,与当初的愿景大为不同。

AI可以支持全自动驾驶吗?

电动车未能实现全自动驾驶,很大程度与车用AI技术不成熟有关。汽车在路面行驶,对行人的威胁如同大杀伤力武器,全球各国对汽车驾驶均设立较严格的规定,要求人类驾驶必须避免碰撞行人,否则将面临非常严重的惩罚。

2023年5月12日,美国加州,被改装成自动驾驶汽车的苹果测试车

这个车用AI“大饼”,可能比生产电动车更大、更香。

自动驾驶的车辆,需要符合世界各地对驾驶者的责任要求,能时刻留意千变万化的路面状况,并懂得及时闪避突然从马路冲出的路人,避免任何碰撞行人的事故。

尽管AI能够透过机器学习,分析众多交通事故从而加强侦测行人的能力,然而,机器需要时间侦测、分析、运算以至采取行动,现行技术难以在电光火石之间完成人类驾驶者闪避行人的动作。

还有,AI有着高准确度的要求,能达到的高标准是准确度达99.99%。然而,但凡发生一宗交通事故都难以容忍,被撞的是一条珍贵、难以取代的人类生命。社会舆论难以接受车用AI导致或无法避免任何一宗涉及人命伤亡的交通事故,只要准确率不是百分百,公众都不太能接受自动驾驶电动车的上路—然而,这对AI发展而言,几近是不可能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AI不能承担交通意外事故的法律责任。若自动驾驶的车辆撞毙行人或其他驾驶者,死者的家人应向车辆的乘客、AI设计者或电动车制造商索赔吗?警方又应如何调查和检控?这些都是全自动汽车驾驶上路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实现自动驾驶,需要大幅改进AI和机器学习技术,才能降低出现交通事故的风险。

也就是说,电动车的成功需要AI,这或许是苹果发现做电动车不如做AI的原因。若能开发可满足自动驾驶要求的AI,可以成为苹果继iTunes后的另一杀手级应用。

车用AI既能将大量用户牢固地绑在苹果的平台上,也可以出租给特斯拉等电动车生產商甚至传统动力汽车品牌,从而赚取高昂的佣金。这个车用AI“大饼”,可能比生产电动车更大、更香。

轻资产AI研发占上风

从另一角度理解苹果的决策,还包括商业运营模式的取舍。从商业模式理解,专注AI研发,较接近轻资产策略,简而言之是指企业投入的成本较多在高端人才、专利和服务,所投入的金额也普遍较少。

轻资产企业只把握核心技术如设计,和整合拓展各项资源的能力。涉及实际生产的制造业部分,并非轻资产公司所长,很多时候会外包给其他供应商。这种发展模式能让苹果等大型跨国公司保留较大的弹性,能根据市场状况调节投入和经营方针,无需将大量资本绑定于硬件设备。

2023年5月12日,美国加州,被改装成自动驾驶汽车的苹果测试车

苹果的消费者电子产品,一向有着外包给其他企业生产的传统。比较为人所知的合作,包括委托台积电生产苹果自家设计的手机芯片,以及让鸿海旗下的富士康组装智能手机。台积电和富士康均拥有庞大的厂房和大量工人,属重资产企业,苹果公司的订单占两家公司业务极其重要的部分。

多年来,苹果通过类似的轻资产策略,得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避免推出的iPhone售价脱离一般欧美消费者的购买力;产品也能持续推陈出新,引领消费者电子产品,特别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市场发展;同时在面对疫情等黑天鹅事件时,能弹性调节生产规模,做到推迟产品面市。

相反,电动车制造需要维持庞大的生产线、厂房和工人,弹性较低且初始投入所需资本一般较大。如电动车龙头企业特斯拉在上海的生产线,巨大厂房、机械林立的场景广为人知,是重资产企业的明显特征。

这类企业通常生产更为专门化,一方面是掌握其他企业难以比肩的技术优势,利润可以非常可观、可靠和稳定,但同时此经营方针亦意味着企业风险较高、营运弹性较低。从苹果的经营历史来看,这种重资产策略似乎并非其所长,这也是它投入电动车制造需要面对的难题。

重资产企业的劣势,也在台积电和鸿海的工作模式中可见一斑。媒体曾报道,两家公司的高层要求员工几近24小时值班,随时应对机件故障,尽快在数小时内排除问题,避免机械停运而导致巨额损失。

员工需要比所谓的“996工作模式”更拼,有如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般,永无止境地将石头推上山顶,以24/7/365的模式维持机器运转—这就是重资产企业需要绞尽脑汁,从资本投入中最大限度榨取价值,缺乏运营弹性的困境。

苹果日后专注发展AI,也是延续消费者电子产品的成功经验,希望继续以轻资产策略取胜。苹果可以使用英伟达设计、台积电生产的芯片获取需要的运算力,企业内部的工程师则着重AI训练、软件方面的工作。

苹果还可以直接从微软、亚马逊等云端服务供应购买运算力,无需要管理、维持庞大的厂房、数据中心和运营团队。专注AI运营模式的弹性,比实际投入电动车研发乃至生产大得多。这可能都是苹果弃电动车而发展AI的商业考虑。

尽管在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后,全球化的商业趋势有所倒退,但企业通过国际分工节省成本提高利润的“初心”不变。苹果放弃电动车的业务,背后有着深思熟虑的商业考虑。

苹果从电动车走向AI研发,既有规避电动车渐成红海市场的原因,也有轻资产策略管控成本和风险的考虑。在全球化的时代中,轻资产和重资产的企业各有千秋,具体决策取决于各企业的取舍。

苹果的案例,正预示全球化始终存在,国际分工有其作用。在后疫情时期,跨国企业仍然可以选择专玫自身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透过国际分工服务终端客户,无需投入整个价值链,处处与人竞争。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

猜你喜欢
电动车苹果自动
电动车有可能没有高档和豪华车
自动捕盗机
电动车新贵
基于STM32的自动喂养机控制系统
电动车来了 充电桩还会远吗
收获苹果
关于自动驾驶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Stefan Greiner:我们为什么需要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