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霉干预大选,美式阴谋论何以盛行?

2024-05-07 13:30远游
看世界 2024年6期
关键词:阴谋论斯威夫特共和党

远游

2023年12月25日,美国堪萨斯城,橄榄球比赛的观众举着泰勒·斯威夫特的应援牌

“你能证实或否认你和斯威夫特小姐之间有一个正在筹划的阴谋吗?”

“你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这是机密。”

这段对话,是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当地时间2月26日做客MSNBC电视台半夜清谈节目时,面对主持人赛斯·梅耶斯询问时展开的。拜登戴着一副墨镜,穿着一身深蓝色的西装,坐在主持人桌前,故作神秘地轻声回答主持人的问题。

随着拜登和主持人在台上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聊天,美国政坛的一些人却急了起来。相当一部分共和党人,对斯威夫特的政治立场有着非同寻常的执念。

被中文社交媒体称为“霉霉”的美国年轻偶像派乡村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在2024年这个选举年,成了美国共和党网络和电视媒体名嘴老是提起的“座上宾”,围绕她真实身份产生的阴谋论,也是各大右翼媒体的流量密码。

霉霉对年轻人的号召力,让各方政治力量颇为忌惮。自然,民主党也想极力拉拢,或者动不动蹭点流量。还有报道说,拜登助理的“潜在代言人愿望清单”上,头号人物便是斯威夫特。不管霉霉发不发声,半推半就顺应一下右翼媒体炮制的阴谋论,甚至不忘加点佐料,煽风点火,总能赚点话题量。

选战日趋激烈,在左右拉锯中,围绕一位娱乐明星和文化顶流,一场场阴谋论,正在走向狂欢。曾公开表明政治立场的霉霉,如今阴谋论缠身,无辜,但有迹可循。

“深层政府塑造的人设”

打开立场偏向保守的美国福克斯电视新闻网,泰勒·斯威夫特的名字,可以说是自今年以来的流量密码,屡屡被提起。多个清谈节目中,一些立场被认为是偏极端右翼的嘉宾说,斯威夫特可能是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等“深层政府”精心塑造的人设。

对斯威夫特最“挂念”的,要数特朗普的“死忠粉”,也就是教育程度较低、自感被美国主流社会和精英阶层抛弃的“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派。

当地时间2024年2月26日,美国纽约,总统拜登做客MSNBC电视台的节目

霉霉对年轻人的号召力,让各方政治力量颇为忌惮。

斯威夫特的现任男友,超级碗橄榄球明星特拉维斯·凯尔西,也未能幸免。

在MAGA们看来,俩人并非真正的恋人关系,而是“深层政府”策划的一部分,目的是在选举前夕操控民意。右翼喜剧演员欧文·本杰明甚至就斯威夫特的年纪,揶揄凯尔西一番:“为什么一个成功的男人要找一个老是在外地巡演的中年女人—很可能他是个同性恋。”

“这是五角大楼心理操控计划的一部分。”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杰西·瓦特斯这样在演播间对着镜头说。

立场亲近特朗普、在共和党党内初选中出局的候选人拉马斯瓦米,年初发布了这样一条推特:“我想知道下个月谁会赢得超级碗。我还想知道,今年秋天是否会有一对被人为撮合的情侣,为总统大选背书。”

今年超级碗比赛前后,这种“操控论”始终不绝于耳。霉霉的亮相,就是这种“Play”的一环,提高其男友凯尔西的曝光率。一些意见领袖这样推演脚本:双方先是在球场内外秀恩爱,相互吸粉后,再在社交媒体上表态支持拜登,从而诱导大量年轻粉丝投票给民主党。

在Instagram坐拥2.78亿粉丝的斯威夫特,对于25岁以下的美國年轻人有着极强的影响力。美国《新闻周刊》援引民调机构Redfield & Wilton Strategies的数据指出,斯威夫特的影响力,巨大到可以影响18%选民的投票倾向。

“斯威夫特,你最好不要介入政治。我们不欢迎你这么做!”

在福克斯电视台演播间,一众共和党人,直接喊话这位34岁的流行巨星。

走红多年,但霉霉成为“共和党头号死敌”,成为舆论场各色阴谋论的主角,是近两三年的事情,而且经过了一番反转。

霉霉成为“共和党头号死敌”是近两三年的事情。

2024年1月28日,美国巴尔的摩,斯威夫特在橄榄球赛场上为男友凯尔西助威

从暧昧走向破裂

实际上,2016-2020年间,亲共和党媒体和各路意见领袖,对斯威夫特可是吹捧为主,甚至一直视其为可以争取的对象。

过去,斯威夫特的创作一直以美国乡村音乐为主,歌曲MV的场景也多是白人,讲述小镇男女的情情爱爱。

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曾经统计过,到2014年为止,斯威夫特所有MV的爱情男主角,都是白人男子。在一些白人为主的地区,斯威夫特的音乐颇有市场,是不少青年“红脖子”心目中的“女神”。

种族平权和性别多元化的社会风潮下,立场保守的共和党人认为,斯威夫特的歌曲,犹如一股清流,于是一直把她视为“同类人”。

某些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者,还把斯威夫特称为“雅利安女神”,在少数族裔冲击的美国文化圈中,她是难得的白人顶流偶像。她一头金发,一双蓝色眼眸,非常符合传统的“白人美人”形象。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还把斯威夫特形容为“有着北欧的血液”“不会被有色人种有钱人玩弄”的“高贵女神”。

长期以来,斯威夫特对左右各路政治言论都保持沉默。在2012年的一次清谈节目上,斯威夫特宣称“投票是我的权利,但是告诉人们怎么投票不是我的权利”。

直到特朗普上台后,右翼人士对斯威夫特的幻想最终破灭。

2018年,斯威夫特首次在社交媒体上打破沉默,公开支持她家乡田纳西州的两位民主党候选人。斯威夫特认为,“过去两年我的生命和周遭世界发生的事情,促使我打破沉默”,并且宣称,田纳西共和党参议员Marsha Blackburn“过去在参议院的投票记录,让我感到可怕”。

两年后,Netflix拍摄的纪录片《美利坚女士》中,斯威夫特跟父亲的一段对话,也引发政治舆论场的热议。在化妆间里,斯威夫特的父亲指责女儿在2018年打破政治沉默,他不得不给女儿买防弹车,以保证她的安全。坐在一旁的团队工作人员也随声附和,指称斯威夫特的政治表态,可能会导致粉丝大量流失。

纪录片《美利坚女士》中的斯威夫特

2012年3月31日,美国洛杉矶,泰勒·斯威夫特出席尼克频道儿童选择奖颁奖典礼

坐在对面的斯威夫特则反驳道,“自己应该站在历史的正确一面”。随着对话继续进行,斯威夫特的情绪开始失控,并且控诉共和党参议员Marscha Blackburn的政策:

“她投票反对女性收入平等法案,她投票反对《反暴力侵害妇女法》—这部法案保障了妇女免受家庭暴力和陌生跟踪者的伤害(说到这里,斯威夫特用手指了指自己,强调了一遍‘跟踪这个词),她投票给那些允许把同性恋伴侣、甚至是看起来像同性恋伴侣的顾客踢出餐厅的法案!这些可都是最基本的人权啊!我是看不得她通过商业广告巧言令色地掩饰自己的政策,甚至还声称自己代表了田纳西州的基督徒。我住在田纳西,我是基督徒,这可都不是我的价值观。”

两代美国人的“灵魂对话”,让视频片段广为传播。由于播出时间在2020年美国大选关键节点,这也促使了大量美国年轻选民登记注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选举结果。

随着又一届大选临近,斯威夫特附带的巨大流量,引起了民主和共和两大阵营的争夺。当年她哭诉共和党政策的片段,重新浮现在网上,似乎是某些人有意无意地把它变成针对共和党的利器。

基于这层背景,阴谋论找上泰勒·斯威夫特,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尤其是,美国政治有着悠久的阴谋论传统。

美式阴谋论,历史悠久

事实上,用阴谋论攻击对手,从来不只是共和党的“独门秘技”,甚至可以说是美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文化传统”。

放在这次大选的语境中,民主党对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的私生活炒作,也不无阴谋论味道。新年前后,历时数月拖延“援乌法案”,约翰逊都不予投票机会,对乌克兰的立场反复横跳,让部分美国人怀疑,是不是他的某些把柄,落在了俄罗斯人手中。

约翰逊的私生活,自此受到民主党阵营的高密度攻击。有社交媒体质疑,为什么一直声称“捍卫基督教价值观”的约翰逊,会在25岁那一年收养了一个14岁的黑人养子。关于其家庭生活,民主党人设计了好几套说法。

神秘的养子,除了一张跟约翰逊的合照之外,其他相关资料极其少。在约翰逊的议长办公室摆放的家庭合照里,也没有黑人养子的踪影。甚至连共和党党内的右翼人士也质疑,约翰逊口中的黑人养子,是否是一个真人。

另一种质疑,其实是民主党沿袭过去“极端恐同即深柜”的思路,炒作约翰逊的“真实性取向”。

同样遭受“性取向阴谋论”攻击的,还包括参议院资深议员林赛·格拉汉姆。立场数度飘忽的老议员,多年来一直单身未婚,被一些媒体拿来当笑料,说他“一辈子从未亲近过女性身体”,他到底是不是“深柜”,是不是私生活把柄被特朗普拿捏,所以才立场大变。

美国诞生以来,阴谋论就是伴生于美国整个宪政架构的副产品。

2024年2月27日,美国纳什维尔,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展出三本印有泰勒·斯威夫特封面的时代杂志

坐在国会大厦乃至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的议员们和总统们,被各类阴谋论包围,人设下限被不断刷新时,美国公众对政客和民选机构的信任度,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

这种阴谋论,也远不是什么新现象。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美国政府的阴谋论,就在大众媒体上不绝于耳。

譬如,肯尼迪遇刺的背后,是否有“深层政府”的参与?美国登陆月球,是不是导演出来的闹剧?美国军方是否隐瞒了外星人的存在?“9·11”恐怖袭击是不是“深层政府”的有意操控?

这些话题有一种共同特征:民众心中挥之不去的不信任和恐慌,针对的是美国庞大政府官僚系统中的非民选机构,比如,代表军方的五角大楼、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等。

放在“霉霉”事件的维度,一个典型的“阴谋论”架构也就很明显了:五角大楼和军方,这些无须经过民意检验的机构,通过一个流行巨星,试图反向影响民意。在这种叙事架构下,官僚机构跟民众是处在某种博弈关系中。

看过英剧《是,首相》的观众应该清楚,在民选政客的下面,有一大批不必面临“炒鱿鱼”、且終身任职的公务员队伍为其工作。用《是,首相》视角来看,这些高薪厚禄的公务员,名义上是政治中立,贯彻民选政客的施政,但是在触碰到某些利益时,就会千方百计地阻挠或者拖延。

放到美国的语境下,各种被称作“阴谋论”的公共事件解读,是民众对非民选政府机构乃至整个精英群体的质疑、不信任,或者说恐慌。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社会科学和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兰斯·德哈文-斯密斯以研究美式阴谋论出名。在其著作《阴谋论在美国》中,德哈文-斯密斯强调,美国大众文化中,一直充斥着阴谋论的味道。甚至,美国诞生以来,阴谋论就是伴生于美国整个宪政架构的副产品。

在得哈文-斯密斯看来,美国的立国之本—《独立宣言》,就埋下了可以被解读为“阴谋论”的伏笔:《独立宣言》中,各种指控英国国王暴政滥权的语句,其实或多或少是用炮制阴谋论的方式陈述的。

美国立国初期的“国父们”,长期活在没有成文宪法的英国殖民统治下,自身看待权力本身也是有一种“自下而上”的贬斥态度。他们试图用成文的宪法给坐拥权力的人们套上“枷锁”,也给日后民众对任何官方叙事的不信任,提供了政治伦理基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阴谋论,无辜躺枪的斯威夫特,也只是这个时代美式阴谋论的一个篇章罢了。

责任编辑何承波 hcb@nfcmag.com

猜你喜欢
阴谋论斯威夫特共和党
关于新冠疫情阴谋论的量化研究
阴谋论为什么这么多?
阴谋论为什么这么多?
大人国
共和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