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科学画——凤仙花”跨学科单元教学案例

2024-05-07 05:21胡永刚常亮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3期
关键词:凤仙花教学内容学科

胡永刚 常亮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艺术课程理念强调,“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当下美术教育的方向是立足美术教育本体,学科融合为辅,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强调学科间知识的互补性,促进知识结构化,以立体的知识构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课程设计为“植物科学画——凤仙花”,选用教材为人美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的“植物写生”和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凤仙花的一生”,将美术与植物学知识融合,进行跨学科教学。

在开展本次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前,我们尝试分析本项目两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非必要不融合”原则,方便进行知识的迁移。我们以一个图例来大致描述其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从图1可以观察到,这两课教学进度基本同步,教学内容有所重叠,教学方向各有侧重,教学结果互为补充,具备构建学生立体知识结构、认识美术技能的实践价值的作用。因此,我们以项目式学习方式,构建大单元教学场景,两科目教师联合备课,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联合教学,以取得大于单科教学效果的目标。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植物科学画”为主题,围绕“美术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准确地认识和记录大自然”这一大概念,將美术课“植物写生”的目标对象锁定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培植的凤仙花;以科学课上学生对凤仙花做的成长日志为辅助材料,结合两学科的优势资源,开展单元教学。

植物科学画是在科学研究的范围之内,运用绘画技能与技法去科学、客观、艺术、真实而完美地表现植物的科学内容而进行的绘画,既要求精准地反映植物及其器官的形态特征,同时又要求与艺术加工融为一体,科学与美,二者兼备。基于植物科学画对两学科良好的兼容性和实用性的需求,两学科教师同意立项开展跨学科单元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凤仙花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平常生活中能接触和认识到的,但学生并不一定对该物种有过很仔细的观察,去发现它的科学性与艺术美。四年级下学期,两个学科都把教学目标设定在对植物的观察了解上,可见总体课程标准的设定是充分符合儿童成长认知的规律的。但由于不同学科观察角度和切入方向不同,所授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所以,两个学科展开项目式融合教学就显得自然和必要了。

三、教学目标设计

总结与概括凤仙花的结构特点,运用线条、色彩写生,完成一幅线描或色彩的植物写生作品。要求观察植物的各部分,将不同时间节点的植物局部特征拍照记录下来,按植物科学画的呈现方式,添加在同一张画面中;以“植物身份证”的卡片形式,介绍凤仙花的科学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明确植物科学画是用于科学记录的,具有严谨性与科学性,理解绘画能力对植物学发展具有贡献。

难点:画面内容的构图安排、对象的取舍,以及文字、造型、色彩等元素的偏向性表达。

五、教学过程

本单元教学涉及两个学科中交叉和互补的教学内容,学生有必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因此设计了前期课外学习任务,并安排了预备课进行了前期的知识储备。两个学科合理地调整了教学顺序,做到同步教学。单元教学的形式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双师授课(科学教师场外连线指导)、微课视频等形式,体现知识的多面性和实用性结合,争取达到“1+1﹥2”的结果。(表1至表5)

六、学生作业分析与课后反思

课程结束后,选择了绘画能力高、中、低水平的学生课堂作业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学生的线描写生能力差异明显,但对于植物科学画所应涵盖的内容和对植物特征的观察分析则差距不大。写生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较好地表现植物的特征和色彩(图16)。写生能力中等的学生植物结构表现规范,但特征性的表达较弱(图17)。写生能力较弱的同学对于植物的结构和特征表现得不足(图18)。

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本次项目式学习,加强了对凤仙花的立体性理解,也充分理解了美术技艺对工作生活的实际帮助。但这种授课方式也引起了部分同学的不适应,觉得和自己习惯的上课方式有所不同,两科教师共同教学时也不免有点尴尬不适。因此对学科融合教学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等方向深入 挖掘。

猜你喜欢
凤仙花教学内容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入骨三分凤仙花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超学科”来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蒙药凤仙花的显微鉴别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饮料瓶中的凤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