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新课程理念 创设习作评改“一线”
——以六年级《我的拿手好戏》习作评改教学为例

2024-05-06 21:47深圳市锦田小学
师道(教研) 2024年2期
关键词:量规新课程习作

文/深圳市锦田小学 袁 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五条课程基本理念,分别指向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领域,而这五个维度也是考量语文课堂教学关键的要素。基于对“新课标”中课程理念的追问与反思,尝试将其提出的一些新课程理念融入到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以六年级《我的拿手好戏》习作评改教学为例。融入新课程理念,为的是可以更好地创设习作评改的真实“一线”课堂,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作文评改的“一线”,亲身参与,大胆表达与评价,勇敢尝试互评互改,从而了解评价的角度,学会评价,接纳评价,以及根据评价和量规进一步完善习作。

一、立足核心素养,优化习作评改教学环节

以六年级《我的拿手好戏》习作评改教学为例,并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由教师为主导,以“上帝视角”去进行作文评讲,也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以学生主导,始终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课精心设计了多元互动且“逼真”的四大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走进“拿手好戏”;二、讲评习作,形成量规;三、小试锋芒,习作互评;四、修改片段,再现精彩。例如,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复习导入,走进‘拿手好戏’”),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段:

“通过批阅你们的习作,老师不禁感慨,你们果真是‘文武双全’的‘小状元’。‘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弹古筝、下围棋、写书法、学绘画都成了你们的‘拿手好戏’,甚至还有‘文人墨客’仿写古诗呢,勇气可嘉;各项运动更是十分拿手,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练跆拳道,学舞蹈等等,同学们这堪比古代的‘武状元’了不过,有一位同学的‘拿手好戏’着实吸引了我的眼球,所以老师在课前就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了……”

而在教学的第二、三环节,则更加针对于“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两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第二个环节的“讲评习作,形成量规”。课堂上一再称呼同学们为“小评委”,其实正是在创设一个“评委会现场”。正是在这么一个语境下,通过多次学生上台展示、生生互评,多次点评他人习作,既达到了一种有效沟通。随之推进着“形成量规”这一初步的教学目标;而在分析比较和归纳判断所进行的现场点评,以及最后又按照一定逻辑梳理出所习得的“写作秘诀”,甚至连评价量规也是通过师生一起归纳总结而得出的,而非教师生硬地直接给学生参照物,这更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

而在第三环节(“小试锋芒,习作互评”),又一次进行真实习作互评。同桌互评使学生真实交换了习作,不仅仅停留在简单地口头表达点评,而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评委。“评委会”的情境也就由此真实生发出来。学生们开始根据上半节课的教师示范,开始自己独立思考,亲自用笔写上旁批,不仅如此,还给予学生展示旁批、表达点评相应机会,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根据老师提供的点评语言格式,完成自我的“评委发言”。这些课堂情境的创设,其实都是为了进一步搭建语言运用的真实平台,又在多元评价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果说前面三个环节实现了三大核心素养,那么第四个核心素养——审美创作其实再每一个环节都有完成。在这种习作课堂,因为创造本身就是审美创造的过程,至于习作评改,那更加需要学生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所以每一个环节的点评和思考其实都意味着一次审美和鉴赏的发生。

二、汲取“学习任务群”养分,形成课堂大单元意识

“新课标”语境下,学习任务群既是课程结构,也是课程内容,作为课程结构来理解的学习任务群,需要重点把握它的整体性。“新课标”虽未对学习任务群作出明确定义,但在课程理念部分强调“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受此启发,将新课程理念置于教学上,从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中汲取养分,小处着眼则可以从单元要素入手,单元导语入手,至少能具备整体串联的意;如果继续扩大,则可称之为具备“大单元意识”。“大单元”中的单元并非简单的课程中以内容划分的单元,崔允漷教授曾指出:“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由任务来作为驱动,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换言之,以单元主题思想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以“大任务”为统领确定教学逻辑。

《我的拿手好戏》所在单元的导语是这样的——“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换成大单元的眼光来看,尤其是在本单元每一节课都是有彼此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联系的纽带也就能从这两句导语里找到答案。这也意味着这两句导语也应是每一节课贯穿的理念,最好还能与之前的课堂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下是学生习作片段以及有着大单元意识的批注:

“我闭着眼睛,弹着吉他上的琴弦,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仿佛进入了了音乐的世界里, 当我弹院最后的一个音时,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写出了自己弹吉他的独特感受,若此处借鉴课文《月光曲》中联想或者想象的写作手法, 效果更佳)

果然音乐的世界总是如此相似的,立足大单元意识,回顾本单元的课文的类似片段: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忽然, 海面上卷起来大风,卷起了巨浪……”(课文《月光曲》节选)

本篇学生习作仅仅是闭上双眼沉浸在音乐的世界,若改写,则可以模仿《月光曲》的写法,不仅仅是粗略地写,而是能像皮鞋匠一样,根据音乐的节奏联想到大海的不同场景。借此机会,迁移到小作者的习作中去,则可以利用联想把自己真正的独特感受落到实处,写得更加具体可感以及充满个性化审美特点。

三、善用过程性评价,创设习作评改“一线”

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过程性评价侧重于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且需要“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以本节习作课为例,善用过程性评价对于创设真实的作文评改“一线”的真实情境至关重要。通过互评方式和星级点评,广泛收集学生的习作作业,挑选出适合评改教学的典型习作,这对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增强每一位同学的课堂参与感都有着重要意义。注重“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于是,在小组汇报展示之前就设计好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这一评价工具,以下是习作评价量规表中的几大要素:

一、主题鲜明,详略得当(能点明“拿手好戏”是什么;详略处理得当,突出重点);

二、多角度描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描写)

三、善用修辞,感受独特(活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书写、语言格式等(书写工整,语言流畅;格式规范,页面整洁);

五、读者感受(能引发读者兴趣,受到读者喜爱)。

但在本堂课中,评价量规虽然是提前设计好的,但没有选择直接出示,而是在第二个教学环节(讲评习作,形成量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本篇习作的评价量规,最后把五大要素以补充完善的形式出现。如此一来,量规相当于是“小评委”们自己制定的规则,教师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组织课堂的作用,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是把课堂创设成评改“一线”的关键一步。出示评价量规后,相当于评价有了依据,“小评委”才会在评价时有据可循。同时,让学生们交换习作,亲自写旁批,这也是模仿老师的一种评改行为。看似有难度,但实际上在这样学生充当小评委互评互改改的热烈氛围中,学生的畏难情绪会大大降低。另外,在第二个教学环节,讲评了习作,形成了量规,同时老师又做出了旁批的示范,所以到了第三个教学环节(“小试锋芒,习作互评”)也并非难事了。况且出示评价量规,以及评级规则,仿佛是真正赋予了学生们评委的权利,而非简单冠以“评委”的头衔。看似无足轻重的一纸量规,它的生成对过程性评价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一线”习作课堂也功不可没。

不过,在评价的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分工方式、讨论程序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时,教师要对同伴评价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

语文的习作课堂将新课程理念巧妙融入,创设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体验感真实的作文评改“一线”,效果十分显著。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同样也能让我们的课堂发生奇妙的“物理反应”。通过立足核心素养来确定教学目标,基于学习任务群来选择教学内容,以整体的大单元意识串联;同时依托学习情境来设计教学活动,聚焦学习过程来实施教学评价。如此一来,每一次语文课堂都将会逐渐打造成学生亲身参与、积极投入、体验感真实的“一线”课堂。

猜你喜欢
量规新课程习作
师生共同制定评分量规——基于文献与实践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育学习评价量规的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浅谈评价量规在音乐翻转课堂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习作展示
量规检定和使用过程中相关问题探讨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