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媛
从六岁到十八岁,麓山早已与我的青春融为一体,见证了我从小到大的很多“第一次”或“最后一次”。从小升初到初升高,我目送着同窗好友一次次远去,而我却坚持留在麓山,走出迷茫,走向坚定。
记忆最深的仍是高中生活。高一是好奇与放纵的,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好像都体验了一遍。一年过去,收获的是无数从未有过的經历与深刻的教训,当然还有在日后始终慰藉支撑着我的珍贵友情。高二是略不适与迷茫的。高三是充实而坚定的。高三这大半年,自己的心态随着成绩的起伏起起落落。也曾痛恨那几张难看的成绩单,被其牢牢掌控,恐惧感与焦虑感整日如乌云般笼罩。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反而更加感激自己考差的那几次,因为这让我有机会去认真平静地审视自己。我记录,用文字写下理不清的思绪与一闪而过的想法,用镜头定格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壮阔的天空到不为人知的小角落;我交谈,与朋友在周六晚空无一人的操场上漫步,在暖黄的灯光下交换想法幻想未来,与长辈或长或短地进行交谈;我思索,不断改变,找到最舒适的状态。在一次次暴露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我解开了试卷上的那几道题,更解开了自己内心的结。
所以说,麓山于我更像是一个成长的载体,他见证了我成长路程的每一步脚印。在麓山求学,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这来源于在麓山的一点一滴。是周五风和日丽的中午,一个人听着歌躺在草坪上看一群陌生的身影踢球;是忙里偷闲去摸一摸钢琴为自己弹上几首喜欢的音乐;是班会课时去西湖骑车、在风中大声呼喊与自由相遇……麓山的制度松严有度,很庆幸我找到了自己最舒适的区域。
我不知道,等我高考完,等我离开麓山,离开望月湖,我是否还有机会能想回来就回来。但我知道,麓山早已成为一种情怀,存在于我心底。我写下的不过是我感受中的小小一隅,是从我这一小个体窥探麓山的一个独特视角,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感受,甚至也不足以完全代表我的内心,但这已足矣。
指导老师: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