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妙英 黄婉丽
摘 要: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然而,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如何妥善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是湾区经济建设中亟需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老龄化背景,通過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对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湾区的养老产业存在供需不匹配、专业人才短缺、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加大供给,实现供需平衡;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实现人才结构优化;加强产业规划,完善养老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机制等建议,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养老产业;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
本文索引:方妙英,黄婉丽.<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7):-13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4(a)--04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视察广东时强调,“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制度性基础不断夯实、阶段性成就不断涌现,大湾区在交通区位、国际化水平、经济活力、产业体系构建、创新要素集聚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得到强化,日益释放“虹吸效应”。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日趋严峻,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02万人,占13.45%;广州市户籍人口1034.91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5.2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86%;而香港早在2021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就占总人口的19.6%,“未备先老”日益凸起。人口老龄化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还对湾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十四五”规划将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养老服务”列为三大扩内需方向之一。从长远来看,要有效破解老龄化难题,必须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还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市场机会,促进湾区经济增长,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本文基于老龄化背景,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深入剖析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的发展状况,揭示养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大湾区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 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养老产业,是以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所安等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养老及相关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包括专门为养老或老年人提供产品的活动,以及适合老年人的养老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活动。”[1]粤港澳大湾区毗邻南海,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9个城市组成,截至2020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达8617.19万人。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经过文献搜索和实地调研,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如下。
1.1 养老市场容量大,投资蓝海效应明显
根据市场营销学理论,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是决定市场大小的三大要素。《202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末,广东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02万人,占13.45%。无独有偶,香港统计署和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数据显示,香港2022年底65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占总体人口比例在20%以上,2022年底澳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也达13.3%。可见,粤港澳三地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口老龄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也持续提高,越来越多的子女关心和重视父母的晚年生活,希望父母老年能安享晚年,愿意为父母购买各种老年用品,为父母提供必要的关怀和支持。可见,我国养老产业潜在的市场需求相当大。
尚普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养老市场规模达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2.3%。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著名的经济中心与创新高地,其养老产业被誉为投资蓝海。据预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养老、医疗等健康产业规模约7000亿,依照此递增速度,到2028年大湾区的健康产业规模可能会到2万多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2.5万~3万亿的规模,市场潜力巨大。老龄化背景下,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智慧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养老金融等子行业受到大湾区养老产业资本追捧和投资者追捧,投资者们大量涌入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希望从中共享商机与收益。港澳企业以其丰富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大湾区养老产业的投资和经营。目前,不少港澳企业已选择在广东设立养老服务机构,或积极投资和合作养老产业项目。
1.2 养老需求多样化,养老产业趋于细分化
项目组对粤港澳大湾区3805名6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湾区老年人的人均养老消费持续增长,养老需求多样化。老年人的人均消费中,排第一的是日常消费占62.8%,其次是医疗康养占22.5%,而社交娱乐占12.6%、养老金融只占2.1%,其中医疗和社交娱乐消费近年的增速是最快的。随着老年人群体对社交、娱乐、陪伴等需求的日益强烈,养老需求将逐步转向第三方提供包含关怀访视等服务在内的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因此,食品、医疗康养、保健品是老年人主要消费需求,而照料服务、夕阳旅游、智慧适老器械等在未来将成为老年人消费新的增长点,将为养老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为了满足湾区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湾区养老产业的发展也趋于细分化,分为养老金融业(各种养老保险产品)、养老房地产业(老年公寓、护理院等)、养老用品业(老年医疗器械、保健品、老年药品等)和养老服务业(照护服务、医疗护理等)四个部分。目前,湾区养老产业各细分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例如:鹤山雁鸣湖畔养老养生公寓获选全省旅居养老示范基地,承办全省旅居养老项目首发团;东莞市建设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护理院,助力东莞老人实现“老有所归”;中山开放大学就曾获评“广东老年大学示范分校”;佛山市老年用品产业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与集群优势,“一床二椅”(医疗床、牙椅和轮椅)辅具用品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1.3 政府作为,积极构建养老产业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几年,粤港澳大湾区各级政府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出台多个政策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内容涉及标准互认、鼓励港澳企业在粤投资等方面。例如:2023年4月,粤港澳联合发布110项“湾区标准”,其中《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生活照顾指南》对大湾区养老服务标准规范的建立具有指导性意义,进一步促进内地和港澳在医疗机构设立和医疗服务互认互利合作的达成;又如:2023年5月,粤港两地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粤港两地养老合作的备忘录》,以共同促进两地养老服务合作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促进粤港养老服务领域的交流合作和优势互补,促进老年服务的质量持续提高。2019年11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港澳投资者在广东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兴办养老机构。港澳服务提供者在粤兴办的养老机构与内地民办养老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此外,在资金投入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向老年群体和养老机构提供资金支持[2]。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方政府加大养老机构及适老环境的建设力度,为老人提供便利的居住设施和便捷的生活服务。可见,在政府的积极谋划下,粤港澳大湾区正积极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养老产业供给不足,供需失衡
随着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出现供需失衡、供给不足等问题。本文以养老产业的细分市场养老服务业为例,养老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和家政服务等,其中有代表性的供给指标是机构养老床位数量。2016年,民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40张。但广东省在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只有34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养老事业发展较快的广州市,2022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也只是40张。东莞市2021年底,每千名老人床位数只有35.27张,肇庆市也只有35张,不少城市还达不到35张的最低要求,特别是香港,虽然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安老院的供给,但养老宿位依然供不应求,长者轮候等待时间过长,截至2022年12月底,轮候资助安老宿位的老人将近1.9万人,预计到2026—2027年,香港仍然欠缺1.16万个资助宿位。可见,养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仍然缺乏有效供给[3]、供需矛盾突出。
2.2 养老产业专业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
尽管养老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整个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家卫健委2021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64亿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占老年总人口的16%,养老护理员总需求量多达600多万,但如今只有50多万人从事养老护理服务。与市场的需求相比,我国养老产业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项目组走访广州、深圳、东莞多个养老院,其负责人均表示目前养老服务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专业人才存在数量短缺,流失严重问题。就读养老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到岗第一年的流失率达到30%,第二年达50%,第三年高达70%。此外,数字经济时代下,国家正大力推动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养老产业转型升级涉及医疗、服务、硬件以及信息等诸多领域,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有力支撑,但这类复合型人才特别短缺。
目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仍是一线养老护理行业的主力,这些护理员大多是40~50歲的中年人,学历以初中及以下为主,普遍存在学历低、技能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等问题。项目组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东莞市居家养老护工队伍,学历普遍偏低,初中到高中学历人员居多,占比达55.7%,小学及以下占比高达43.8%;持有养老护理员证书的护工只有286人,仅占21.8%,缺乏专业的营养师与康复师。可见,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和质量都有待提高[4]。
2.3 养老产业整体规划不足,制度机制不健全
近几年,国家地方陆续出台多个政策法规,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养老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等,提出多种举措加快推进湾区养老产业的发展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然后,一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政策引导机制、产业协同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资金支持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产业监管机制等配套机制和制度予以支持。但目前涉及湾区养老的这些政策大多是在宏观上提出了养老产业在大湾区大致的发展方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例如,港澳和内地的养老信息并没有共享。又如,目前粤港澳大湾区“2+9”市的养老产业规划,是各城市基于自身的发展基础而制定,出现主导产业选择相似,发展方向雷同、产业布局同质化等问题(例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市均主推发展老年用品),缺乏一个站在粤港澳大湾区角度的整体产业规划。如何“发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产业链齐全的优势”,加强大湾区养老产业对接,避免城市间恶性竞争,提高协作发展水平,出台完善的保障制度和机制,较好地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养老产业集群是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发展急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3 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3.1 加大供给,推动养老产业实现供需平衡
针对养老产业的供需失衡问题,政府可通过以下几个举措,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首先,通过激发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促进养老产业供给的增加。需求和供给是相互作用的,需求的增加可以促进供给的增加,供给的增加又可以满足更多需求。具体来说,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社保等福利待遇,增加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促进养老服务的需求增加;通过各种宣传推广活动,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增加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孝道的宣传,引导中年子女投入更多的金钱在父母的养老上,为父母购买更多智慧适老用品、老年课程,提高父母老年生活质量。其次,政府持续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提供更多的养老床位,使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提高养老产业投资回报率,双管齐下,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数量。再次,养老产业企业开展更加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加大对养老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养老产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最后,港澳地区养老供给不足问题,可鼓励港澳地区的养老机构与内地的养老机构合作,提供跨境养老服务,大湾区的深圳、珠海、江门等城市,可以承接港澳的养老服务,为港澳地区的老年人提供更多元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让港澳老人在粤养老。当然,要做好跨境养老,还要加强港澳地区与内地养老服务标准的协调,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港澳地区与内地养老保险的互认,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养老保险服务,降低老年人的养老风险。
3.2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实现人才结构优化
养老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专业能力的养老人才队伍,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以适应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为应对养老服务人才不足的问题,具有以下解决途径:首先,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与职业技术院校进行合作,开设专业培训课程和建立相关专业学院,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邀请港澳优秀的督导来内地培训,以外聘督导的方式来为专业人才进行授课,以此壮大养老服务队伍、提升养老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其次,完善相关养老服务培训体系,提升养老行业的入职门槛,确保养老医疗服务人员的专业性。最后,政府及有关机构也应加强对养老服务人才政策的扶持与激励,建立健全职业发展通道与晋升机制,采用增加晋升机会与培训资源、提高薪酬待遇等措施来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增强行业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3.3 加强产业规划,完善养老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机制
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日趋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强产业规划,完善养老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机制,确保养老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具体而言:首先,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建立政策引导机制。包括通过深入调研,结合目前湾区各城市养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湾区“2区9市”的养老产业进行整理规划,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产生1+1>2的聚集效应。建立完善的养老产业准入制度、产业标准等,为养老产业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指导,促进其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其次,建立产业监管机制,强化市场监督管理[5],让养老机构的运营行为透明公开,并加强对其质量和安全的监管,以此有效维护老年人的权益,保证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以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再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产业的透明度和效率。例如,推动湾区养老信息共享与一体化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粵港澳大湾区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信息共享平台,帮助大湾区各地方区域实现养老医疗等信息的互通互联,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以帮助老年人在大湾区内享受到优质的养老医疗服务。最后,完善资金支持机制,建立配套的资金支持机制,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激励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养老产业,为养老服务提供更多样化、创新性的供给。
相信,通过政府、社会以及市场各方面通力合作,定能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湾区老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让老人安享晚年,实现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令(第30号)[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03559.htm,2023-10-30.
邵任薇,魏景霞.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养老服务政策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内容分析[J].秘书,2022(3):28-38.
杨武.新时代养老产业发展机遇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7):86-90.
刘飞,鲍身伟,王欣亮.人工智能时代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抉择:依据、动力与策略[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0(2):150-159.
尹凡,张亚明,刘明,等.供给侧结构性视域下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与战略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