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红
近日,一份“家长因上学时间太早在班级微信群怼老师”的聊天记录引发热议。该家长在群内表示,自家孩子“所有第一节早课不上”,要“睡到自然醒”。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联系了家长和学校,正在沟通协调此事。
(3 月5 日《钱江晚报》)
开学伊始,就有家长和老师怼起来,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一时之间,众说纷纭,有人为家长的“霸气”点赞,也有人觉得家长太“冲动”。
以笔者之见,此事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家校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二是孩子的睡眠时间。实事求是地讲,涉事家长在微信群里公开“叫板”固然不对,但和老师之间的“冲突”并不严重,无非表达的场合和方式欠妥而已。因此,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后者。
孩子的睡眠时间是一个牵动人心的话题。通常情况下,中小学生每天需要保证8 到10 小时的睡眠时间,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视力下降、生長发育迟缓,也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近年来,教育部门出台了很多规定,想方设法保障中小学学生的睡眠时间,但囿于种种因素,效果不尽如人意。
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情况之所以积重难返,存在方方面面的原因,很难通过某一项要求或规定就能化解。如果只是推迟到校时间,而不解决“挑灯夜战”,孩子照样缺乏睡眠;如果学校布置的作业量得到控制,家长却搞起“校内不补校外补”,同样无济于事。有鉴于此,“双减”政策的大力推进,或许能通过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清除影响孩子睡觉的“拦路虎”,让孩子们能睡个好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策落地很难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缺乏睡眠,想改变却往往投鼠忌器,基本上只能“敢怒不敢言”。而这名家长因孩子上学时间太早在班级微信群怼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体现了大家在孩子睡眠问题上的深切担忧与无奈。
让孩子睡个好觉,比多刷几道题更重要。希望教育管理者能听见看到家长的诉求,并采取更为切实可行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