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全产业链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2024-05-04 23:26杨新顺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7期
关键词:全产业链措施

杨新顺

摘要:全产业链构建及实施是降本增效、塑造核心竞争力、激发内部协同、提升整体经营效益的有力手段。本文基于液化石油气发展現状,剖析了液化石油气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内外部发展环境和长远发展要求,论证了构建液化石油气全产业链的必要性,分析了全产业链的构建思路、增值效果、实施措施。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全产业链;措施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03

0引言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和C4)是重要的石油气副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深加工、民用燃烧及商业等领域,在陶瓷玻璃制品、种植业保温、除草杀虫、畜牧养殖等产业中扮演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液化石油气作为原料气广泛供应给多种类型的工业深加工项目。我国液化石油气年需求量约70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其中进口量约2000万吨,国内需求量近年来以超过5%的年均增速逐年增长,因国内供应量已达峰值,供需缺口不断增加,需要通过持续增长的进口量予以补充,因产品的清洁性、高热值性,加之物流的便捷性,在新发展阶段,液化石油气将在民用燃烧和工业深加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液化石油气产业迎来空前发展机遇期。

液化石油气相对煤炭更加清洁,在“煤改气”、乡镇民用燃烧取暖、商业用气等多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减碳”优势,此外,液化石油气相较液化天然气也依然具备清洁优势,按照单位热值排放量计算,液化石油气略高于液化天然气,但因液化天然气储存温度低,在其液化、存储、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也即需要有更大的排放,因此,从全周期角度看,液化石油气的清洁优势更加显著,液化石油气替代煤炭的取暖在多个地区得到普及,充分发挥其减碳优势。

近年来,围绕“全产业链”的理论与实践正逐渐被政府、企业、科研院校所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行产业战略设计时都引入“全产业链”这一概念,其中,中粮集团为最早开展“全产业链”研究、引入及实践的企业之一,其构建的从田园到餐桌一整套农业产业网络使得其经营利润得到大幅提升。

“全产业链”已成为企业品牌能力的重要体现。所谓“全产业链”,是在传统产业链基础上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多维延伸,并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网络结构。在纵向上,从产业链源头开始,经过原材料生产、产品生产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渠道开发以及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在横向上,不断扩充产品多样性和相关性,甚至涉足其他产业。全产业链是顺应新形势市场竞争和产业深度塑造而衍生出来的,是企业追求更高发展质量、更快发展速度的基础,是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保障。构建液化石油气全产业链条,对于保障能源供应、支撑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液化石油气全产业链内涵

从本质上看,全产业链是“一体化”与“多元化”的有机结合。一体化是将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各主体结合起来,打通整个链条;多元化则是将多种丰富的产品种类或应用属性整合成一体,并作为链条传递的媒介。

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液化石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是经营一体化和产品多元化的有机结合。一体化经营主要包括燃气产品、物流供应链、统筹管理的一体化,具体而言,可归纳为围绕液化石油气全产业链发展的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围绕液化石油气产品的生产、运输、存储、销售一体化,涉及生产方、物流方、销售方的协同,以“1+M”模式运行,其中“1”为液化石油气产业经营主体,M包括资源提供方、分销方和使用方,围绕资源以一条纵向主线穿插连接在一起。

横向一体化:按照企业横向一体化合作经营模式惯例,可将经营横向一体化的合作组织载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行业技术服务支持主体,包括燃气经营咨询机构、燃气协会、化工技术开发机构、国际贸易代理机构等;第二部分为围绕燃气经营的执行主体,包括对标合作企业、易货贸易企业、船东、燃气存储供应、合作三级站等,以上相关主体构成“N”,与燃气产业经营主体以“1+N”模式运行。

液化石油气一体化经营以“资源流向主线”和“资源经营主线”,将涉及到燃气经营所有相关主体有机结合起来,以“1+M+N”实现一体化经营。

多元化发展旨在根据市场需求挖掘产品种类,液化石油气产品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 C3(丙烷)和C4(丁烷)产品可用于民用燃烧、车用气、工业生产、材料加工等领域,C3和C4混合物即为液化石油气,其用途也很广泛。近年来,围绕C3和C4的深加工得到快速发展,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既能满足市场需求,也能创造经济价值,抵御单一产品的经营风险。

全产业链可助力企业经营发展的增值。首先,完善产业链条抵御风险,避免某个环节的断裂对其他业务环节的影响,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第二,降本增效,全产业链从系统角度,最大化降低经营成本,整合自有优势资源,实现降本增效;第三,可以实现协同发展,即原先互不相关或者关联度不高的一些产业链或产业链各环节,在被集合到一个企业内部后,能很好地实现能力互补、业务对接、成本相抵等效应,从而实现“1+1>2”的协同效果。

2构建液化石油气全产业链的必要性

在清洁能源发展大趋势下,液化石油气将迎来良好发展机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需求改变、创新发展液化石油气产业,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并抢占市场,构建液化石油气全产业链是关键的发展路径之一,打造液化石油气全产业链具有诸多必要性。

第一,是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尤其油价低位运行和宽幅震荡时期,油气企业自上而下致力于谋求新思路、新出路。作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清洁产业能源之一,液化石油气产业已无法按照原有思维发展,求变、转型已是必经之路。全产业链发展有利于协同、有利于创新、有利于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双碳”目标要求下,液化石油气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期,其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液化石油气迎来新的转型机遇,迫切需要通过自身转型更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

第二,是抵御市场风险的需要。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是企业生存的基本保障,液化石油气经营准入门槛较低,加之近年来海外进口量持续增多、国內深加工装置陆续上马、深加工工艺变化频繁、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后持续低位运行、消费税新政不断出台等都对燃气市场造成冲击。在内外部环境持续变化下,燃气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全产业链抓住了整个产业环节,自主经营核心环节,降低对外部资源和软硬件的依赖,有助于抵御市场风险。

第三,是抓住发展清洁能源市场机遇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减排要求不断提高,燃气作为清洁能源,已进入空前的市场机遇期,尤其是近年来,“绿水青山”“蓝天保卫战”等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加上近年来“气代煤”“燃气管网部署”“气化乡镇”等民生工程的逐步落地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需要,都为液化石油气产业发展带来良好发展机遇,可以说,产业链的延伸既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全产业链布局,有利于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延伸业务触角,抓住市场机会。

燃气贸易量的进一步扩大,需要配套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尤其是硬件设施方面,需要企业自主管理一定规模的码头、气库、船舶运力、加气站等设施,在市场进一步开拓上,硬件设施可提供充分保障。国内燃气企业处于前列的中国燃气、东莞九丰等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大燃气贸易,主要原因之一是它们拥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硬件设施保障。

3液化石油气全产业链设计思路

构建全产业链是必然的趋势,更是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补充短板、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必要举措,企业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识别链条短板,与燃气市场关联单位开展充分的、双赢的合作,优势互补,打造“战略合作型”合作关系。液化石油气“战略合作”关系涉及到的主体包括码头、气库、船东、加气站、政府、深加工企业、资源供应商、技术服务商、咨询服务商等。需要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圈。各企业需依托公司自身优势,通过双赢合作补充短板,充分发挥“长板效应”打造更加适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创新模式,对产业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补充,对产业链条上的关键环节进行把控,通过灵活的方式与非关键环节开展合作(参股、租赁等方式)。

在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注入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物联网对液化石油气产品在整个产业链条上进行动态跟踪管控;第二,智能化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产品安全管理、品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例如,智能角阀在液化石油气钢瓶安全管理上的应用;第三,液化石油气燃气贸易市场及经营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经营指导及市场风险分析、预警。结合国内外燃气行业的发展历程和企业发展自身实际,完整的液化石油气产业链条主要由三方面组成:

第一个方面,资源流。

资源流主要涉及到液化石油气资源从生产到运输、存储、销售的整个流向。生产环节,依托系统内上游生产方的供应,以及海外进口两个主要渠道;运输环节,通过液化石油气船舶及液化石油气槽车开展运输;存储环节,依靠码头上布局的液化石油气一级库以及其辐射区域内的二级库进行存储;销售环节,依靠二级批发商的分销以及三级站的终端销售。

第二个方面,经营主体。

在全产业链整个环节中,液化石油气资源从生产到终端客户的流向,依托经营主体予以实施,涉及到上游生产企业、海外出口商、国际贸易商、运输企业、码头所有者、槽车运输商、三级站企业等。

第三个方面,软硬件设施。

液化石油气从生产到销售涉及到的软硬件设施包括:终端分离装置、深加工装置、船舶、码头、气库、槽车、加气站等硬件以及信息化系统、数据平台、核心技术、销售队伍等软件支持。

配套的软硬件能力建设是液化石油气经营核心竞争实力的直接保障。结合市场开发需求、内外部竞争环境及远景发展要求,在现有软硬件能力基础上进行提升、优化,引入“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对液化石油气产业链上涉及到可用互联网技术的环节进行梳理、投资规划并按步实施。

4思考和建议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液化石油气的行业地位和重要性逐渐上升,液化石油气不仅承担着清洁能源供应重任,同时也在工业生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全产业链的构建不仅在液化石油气产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在诸多领域、产业板块都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在推进全产业链过程中,既需要资源投入支持,也需要识别风险点和短板,做好资源的优化,部分短板需要自身弥补,部分则需要依托合作企业共同构建,相关的建议主要包括:

第一,自主建设核心环节,合作方式建设非核心环节。

软硬件建设需抓核心环节,对关键的、对整个产业链条起到决定性影响的环节,需自主建设,掌握主动权,结合公司自身业务特征设计适合自身的战略路径并配备相应资源。对于非关键环节,可充分借用社会优势资源,通过灵活的合作模式,共同经营管理。

第二,优选内部协同资源进行产业链建设。

充分发挥协同效应,首先考虑对系统内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有利于在将来对产业链条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延伸,有助于在其他板块,如LNG等方面的拓展,对于燃气整体产业的布局和延伸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从清洁环保和安全等角度挖掘技术融入产业链条。

全产业链条建设不能仅盯着经营利润,而需要站在清洁环保、安全等社会责任角度去思考并建设,挖掘技术提升效应。液化石油气的清洁性远高于煤炭,和天然气基本相当,其减碳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期间有巨大的市场机会。同时,近年来,行业内诸多公司探索了智能角阀技术的引入以及智能配送APP,为市场辐射区域的居民提供了便捷、安全的燃气,赢得了客户尊重,虽然价格优势不明显,但因将核心技术和安全清洁理念融入到产业链中,最终获得了市场占有率的快速增长。

第四,站在全局角度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在全产业链构建及实施过程中,需要站在系统角度去核算经营数据,不仅要考虑直接经济效益,而且需要考虑其带来的产业链其他环节或关联企业的效益增值,充分考虑整体产业链经营效益是否可以得到提升。因此,在构建及实施过程中,站在全局角度去核算,实现系统利润更大化。

第五,硬件设施与市场规模的匹配性。

在全产业链硬件设施补充过程中,不要盲目追求规模,要与经营需要、市场规模相匹配。部分硬件设施可以自有一定规模,满足基本需要,并通过合作形式租赁外部设施,以防突发或市场波动时使用,如此既能降低自身经营压力,同时可以实现设施的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谢麒麟,蔡科.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和多元化的辩证关系[J].时代金融,2011,(24):160.

[2]何娟.基于“产业链”战略的企业价值创造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4344.

[3]尹晓玲,何智韬.全产业链为什么没有带来协同效应[J].企业管理,2014,(08):4448.

猜你喜欢
全产业链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全产业链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考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基于全寿命周期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探讨
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