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任务群,助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发展

2024-05-04 13:23邢洪燕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桂花文章探究

邢洪燕

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践行生本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也重视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但是大多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群,导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群,利用任务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赋予他们自主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学生实际,从三个层面建构学习任务群,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指明方向,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设计基础型任务群,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基础型任务群主要指向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等几个方面,旨在引导学生整合文章内的基础知识点,如生字、生词、修辞手法等。在具体教学中,针对基础型任务群设计,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搭配组词、造句等学习环节。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文章中的基础知识点,便于其后期解读文章;另一方面也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底蕴,可谓一举多得。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教师可以设计基础任务群。

1.通读文章,提炼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在梳理字词意思的同时,进行简单的组词、造句等练习,要求不少于3个。2.在分析文章句子的基础上,提炼其中的修辞手法,以仿写的方式尝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任务1难度一般,面向所有学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基础知识,锻炼语用能力。针对汉字“颜”,学生在通过词典了解它的意思后,可以组词“颜料”“容颜”“笑颜”;接下来,学生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借助任务1,学生才能夯实基础,了解文章中生字和生词的意思,为后续深度阅读打下基础。

任务2难度中等,也是面向所有学生,不过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人帮助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比如,教学《秋天的雨》这篇文章,学生通读文本之后,很快圈出含有比喻和拟人修辞的句子;至于反复和排比这两个修辞手法,学生不太熟悉,没有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例句。针对任务2,教师要重点围绕反复与排比进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如“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一排比句,教师可以针对排比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和用途等进行简单描述,然后再通过其他例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同理,在指导学生学习“反复”的修辞手法时,教师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方法。

二、设计发展型任务群,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发展型任务群主要包括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主要表现形式为质疑式阅读、思辨性表达、创意性实践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发展型任务群,不仅可以打破阅读的束缚,间接落实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能较好地落实统编教材的编排理念,借助语用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发展型任务群的需要,设计以下探究任务。

1.精读文章,剖析文章的创作手法、行文结构。2.提炼文章的核心思想,并围绕中心思想展开讨论。3.结合《桂花雨》的创作风格,展开仿写训练。

相比基础型任务群,发展型任务群的难度相对较高,以小学生个体学习能力水平,很难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因而从该阶段的任务1开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以便让他们在合作中集思广益。针对任务1,在剖析文章创作手法期间,经验丰富的学生可以告知能力薄弱的学生何为创作手法,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究得出答案。例如,《桂花雨》的创作手法为借物抒情,作者通过对桂花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童年的思念之情。同理,在分析文章的行文结构时,能力强的学生同样可以给组员普及基础知识,然后再通过层层剖析、筛选,确定答案——“总分总”。

任务2中剖析文章核心思想是阅读的初衷,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所以在提炼核心思想阶段,教师要客观认同每一种声音的存在,然后再围绕学生不同的想法乃至冲突设计辩论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针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家乡的桂花香”这一句,教师可以设计探究话题“这里的桂花难道真的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你认为這里的桂花和家乡的桂花哪个更香”,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拓展学生的思考范围,间接引导他们梳理和总结回忆,从而赋予其不一样的语言表达训练体验。

任务3重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具体教学中,经过前两项学习任务的探究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制作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整理意识。紧接着,教师再组织学生结合《桂花雨》的阅读体验撰写读后感,又或是围绕文章的行文结构、创作手法等进行仿写训练,比如撰写《春天之歌》《秋日之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范围,让他们在读写结合体验中提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三、设计拓展型任务群,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讲究的是循序渐进,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单纯地通过几节课体验是远远无法达到预定目标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整合课内外资源,设计拓展型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跨学科、整本书阅读中丰富体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针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学生学习该课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设计以下拓展型任务群。

1.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寻找圆明园有关的文章进行阅读,提炼其中的重点信息,剖析其中心思想。2.针对圆明园的艺术风格展开拓展性探究,指出其中包括了哪些国家的风格建筑、艺术品等,并进行归纳总结。

任务1旨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在帮助其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同时,着力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在具体教学中,为增强学生探究的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阅读,以便让能力薄弱的学生可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间接丰富阅读经验。另外,学生完成阅读之后,需要总结阅读报告,并统一上交给教师。教师批阅学生的阅读报告,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任务2建立在跨学科阅读的基础之上,其中包含历史、地理等知识。学生在探究期间,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材料。在总结期间,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和表格等,拓展学生的认知。相比其他的任务群,拓展型任务群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还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既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也是当前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在后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开发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体验中不断丰富阅读技巧,让有效阅读真实发生,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桂花文章探究
桂花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做桂花糕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桂花蒸
打桂花
放屁文章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