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阳 郑胜利
在县域推进学本教学改革的常规视导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来自一线教师的疑问:“教学设计里的设计意图好难写,可以不写吗?”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三个层面和大家达成共识。
凡设计都有意图,是不是一定要写出来?的确,教学设计几经发展,没有哪个流派或者哪种模式把“设计意图”作为必不可少的要素。那这是不是说他们没有设计意图?不是。但这是不是可以作为不必写设计意图的理由?不能。至少当下这个阶段绝大多数教师不能。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技术层面来看,“课改”意味着“改课”,既然是“改课”就必然会在固化的教学方式上“动刀”。当下正是我们集众人之力、众人之智进行学科教学设计的起步阶段。绝大多数教师可以说还是学本教学改革的新手,因此作为集体备课中的主备人,首先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让自己的设计可视化,不仅自己想明白,还要让同伴看明白,使得大家都进一步强化设计思路,打通学本理念。
一言以蔽之:当我们还处于改革的阶段时,意图必须有迹可循,“有为之后,复返无为”,求“无形”前得练“有形。”
为何能力不足?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初登讲台,经验不足;二是成长懈怠,学习不足。这两种不足都是可以弥补的。要求老师们写设计意图对持证上岗的教师而言这无异于“为长者折枝”。
当然,既然大家把写设计意图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说明在这里陷入了瓶颈和困顿,怎么办?我们相信通过学习和操练,才能避免工作陷于困顿。唯有不断学习和实战操练才能避免“实不为”而错过有所当为的时机。
总之,越是能力不足,越要历练自己;越是举步维艰,越要坚持不懈。“学而知之,困而知之”,越“不能”越“需为”。
朱光潜先生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阐述了观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科学、审美。其实,这不仅是面对一棵古松的态度,也同样可以成为我们阐述设计意图的境界。
从实用的视角出发,老师们完全可以卸下包袱,只需要简简单单地说明本任务对应了哪一个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即可。从科学的视角出发,老师们需要心中有“标”,大家可以用课标转化思想,按“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这个思路来写,彰显学习中心理念。从审美的视角出發,老师们得指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要顺利落地,需要“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系统思考”,也需要“我思故我在”的“风格自觉”,因此从审美的视角出发写设计意图,才能让教案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自由的气息和成长的气息。
一言以蔽之,先学走路,再学跑步。知常新,行长定,识尝进,“不断解构,整合重构”,先筑牢“底线”再升格“顶线”。
(作者单位:阳城县教研室/阳城县午亭小学)
责任编辑郭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