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情境下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路径

2024-05-04 02:06陈嘉庚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劳动

陈嘉庚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文本中含有许多劳动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以劳动场域、劳动任务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依托文本的内容,通过选择、改编等方式设计系列口语交际话题,引领学生持续开展相關的口语交际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一、劳动情境下口语交际目标的确立

在义务教育系列课程中,劳动与语文都承载着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这样就决定了在劳动情境下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涉及劳动和语文两方面的内容,既有劳动教育方面的目标,又有口语交际训练方面的目标,还需要根据不同情境将两者有效地融合起来。

1.选择劳动教育方面的目标

小学阶段的劳动课程,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比如,校园环境卫生保洁、生产实践基地活动、家庭劳动与服务等,且不同学段的学生在每项劳动中的活动要求是有区别的。基于此,在劳动情境下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要设定与口语交际话题具有相关性、可行性的劳动教育目标。如二年级的手工劳动,要求学生了解用于手工制作的材料、工具,能够使用工具将材料按照适宜的步骤制作成手工作品,从中主动体验自己感兴趣的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有了这些劳动实践为基础,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或介绍“我的手工作品”,或介绍“手工作品是如何制作的”等,学生互相介绍后还需要组织评价活动,重点评价学生有没有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意识,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2.深化口语交际训练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出“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统编教材在每个口语交际训练中,都明确提出学习目标、路径与方法,这属于系统内的单项训练。在劳动情境下的口语交际属于跨学科学习,教师可以适度深化口语交际训练目标,在重视应用的基础上争取在交往意识、协作意识、批判意识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形成突破。劳动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的交际话题提供直接生动的表述内容。劳动活动本身往往需要交流、沟通与协作,能够融劳动与口语交际于一体。由此看来,提升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就属于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3.劳动与口语交际有机融合

劳动教育与口语交际教学有各自的教学目标,但二者的目标必须是彼此融合的。这种融合体现在:一是互为表里,即以语文教学中的侧重知识、能力、方法等目标为表,以劳动中的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为里;二是互相渗透,即在语文教学目标中带有劳动方面的目标,如先完成手工作品制作再按照制作顺序进行介绍,还可以在劳动教育目标中带有语文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参与公益劳动的能力,通过口语交际获得别人支持等;三是协调配合,即教师充分发挥口语交际与劳动教育的优势,将其整合成具有统一意味的目标,如四年级下册有“自我介绍”的话题,教师整合口语交际与劳动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在介绍自我的能力时突出劳动方面的能力。

二、劳动情境下口语交际话题的组织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材中一般都设有具体话题,而话题又是情境创设的依托。劳动情境下的口语交际,同样需要先组织具体话题,这样的组织主要体现在内容上与劳动有关,即把对劳动的认识、理解、观点、做法等融入口语交际话题中。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与劳动有关的可以直接选用教材的话题,更多非劳动教育的话题则需要进行改编甚至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劳动情境下的口语交际活动一般每学期安排一次即可,轮流安排独白类、交往类、介绍类、议论类话题。

1.与劳动有关的话题直接选用

教师梳理与研读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话题,可以发现一些劳动意味很明确的话题,这类话题可以直接用于创设情境组织口语交际活动。如一年级上册的“小兔运南瓜”,二年级上册的“做手工”,二年级下册的“长大以后做什么”,五年级下册的“我是小小讲解员”等。其中,“小兔运南瓜”的主旨是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想办法解决问题;“做手工”呈现了劳动的过程与结果,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口语交际中,劳动是交际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树立爱劳动的思想;“长大以后做什么”与“我是小小讲解员”,涉及劳动主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勇于“做”与劳动有关的工作。

2.改编含有劳动元素的话题

统编教材中也有一些口语交际话题中含有劳动因素,如果某册教材口语交际话题中没有直接的劳动内容,教师可以对这一类话题进行改编,如二年级上册的“商量”,三年级上册的“我的暑假生活”,四年级下册的“自我介绍”等。其中,针对“我的暑假生活”,学生就可以重点介绍自己暑假参加劳动(家务、社区服务、生产等)的经历、收获与感受等。

3.设计含有劳动内容的新话题

在教材中有大量不含劳动因素的口语交际话题,如果某册教材中都是这一类话题,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设计劳动类的新话题。如五年级上册“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介绍“我最喜欢的劳动人物形象”,再介绍其他的人物形象。

三、劳动情境下口语交际教学的落实

劳动情境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两种落实路径:一种是真实的劳动情境,另一种是真实化的劳动情境。

1.真实劳动情境的创设

所谓真实劳动情境的创设,就是让学生进入真实劳动场景中,完成包含口语交际在内的劳动任务,既可以在劳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在劳动课堂上进行的是劳动性很突出的语文任务,如“做手工”,语文教师与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室合作进行,学生先在美术教师指导下做手工,获得真切的体验;然后由语文教师组织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做手工的过程及手工作品。

2.真实化劳动情境的创设

所谓真实化劳动情境的创设,就是通过劳动材料、工具等媒介模拟劳动角色、场景、过程等。这样的情境创设分两种情形,在过程和角色的真实化的基础上,一种强调场域的真实化,即选择与亲临真实化的劳动场域;一种突出内容的真实化,即丰富情境内容,以适应不同能力层级、心理需求的学生。如“制定班级公约”的话题学生兴趣不大,没有真实感,教师可以将话题改编为“制定班级环境保洁方案”,学生就会积极参与方案条目内容的拟定,进而明白自己在班级环境保洁中需要承担的劳动任务。

总之,在劳动情境下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既需要理解与把握劳动情境下口语交际教学的丰富内涵,又要重视落实劳动情境下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任务,使二者在有机融合中呈现相得益彰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劳动
情景交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交际羊
酒中的口语诗
热爱劳动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