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淼淼
(江苏华谱联测环境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不容忽视。我国遵循可持续发展方针,旨在遏制环境的恶劣影响。借助环境监测管理措施,制约人们的不良行为,提高污染治理效果。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过程,以掌握环境质量不同阶段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使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因此想要达到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的目的,就要动态化监控空气质量,例如监测人为产生的有害气体抑或环境生成的有害气体含量,了解目前空气中有害气体实际占比,现场勘察采样后,监控和分析大气质量。在整体管理工作中,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监测格局,推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保驾护航。
目前常见的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和居民污染等都有大气污染源的身影,其中工业污染源占比最高,约为50%左右。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由于采集原材料和加工制造等环节会使用大量的自然资源和部分化工原料,因此会释放出大量的污染气体。部分生产企业出于增加经济利益的目的,资源开采力度一年高过一年,不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因此环境污染只增不减。在推动社会经济建设的同时,城市工业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工业生产催生的大气污染问题源源不断地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政府针对上述问题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管理力度空前加强,但综合分析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寥寥无几,部分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污染气体排放已经超过全国平均值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我国国土辽阔,人口密集,因此区域条件、资源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准存在显著差异,大气污染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具有区域性、集中性、多样性和周期性等特征。首先是区域性问题,北方区域污染物超标可总结为PM2.5和PM10,部分城市也会出现SO2超标问题。我国西北区域沙漠居多,经常出现沙尘,因此会出现粉尘污染问题。西南、华中等地面临严重的酸雨问题;其次是集中性问题,通过分析污染气体浓度卫星显示图可知,人口密集区的污染物浓度较偏远地区高,最严重的是京津冀地区;最后是多样性特征,大气污染物类型较多,如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等,其中颗粒物是大气污染中最为严重的污染物,同时其也是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周期性特征,我国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冬季采暖过程中的污染物含量也会随之上升,在供暖前后浓度变化相对较大。
环境监测工作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综合性分析生态污染问题,例如计算危害程度,对污染物和环境变化趋势进行监测等,在获得有用信息后,将其作为判断污染的依据。除了利用技术手段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外,还要重视对污染源的监测,不同类型的工业生产或者是车辆尾气排放均包含在内,以实现对环境的动态化掌控,并根据数据对未来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以使环保工作的开展获得重要支持[1]。对大气环境进行不断监测能够获得科学性的数据,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支持。未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需进行整改,在根本上控制污染源,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大气污染治理的实际工作范围比较广,凸显出多元化和系统性的趋势,重点内容如下:首先是对工业领域以及交通领域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控制;其次是对设定为重点控制区域和污染程度严重的城市进行监测,制定污染物防治目标,逐渐消除污染源,以达到增产的目标;针对重点控制区域,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特殊限值,采用多样性的措施发挥协同防控作用,深化减排措施,重视烟尘治理措施的选择和作用,形成可长久使用的监测系统;最后是针对重金属污染物和挥发性污染物的监测,开展重点研究和调查从而针对性解决污染问题。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开展,其目的之一是为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层面上的依据,多数大气污染在追责上难度较大,首先是不容易察觉,其次是定责界限不清晰。借助环境监测管理,可以对环境变化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在产生污染的第一时间便能察觉,分析原因,及时确定责任人,通过制度法规完成定责处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引导社会更好地参与到污染治理工作中。此举能够在根本上对人类行为进行规范,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除此之外,数据的采集能够表达出环境变化趋势,数据会随着污染的产生而波动,通过分析数据变化,可判断污染的类型,从而使难以察觉的污染问题能够得到切实解决。有效开展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可防止大气污染造成不利影响,减少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此举可为政府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方向。通过实时监测,政府可发现环境治理中的弊端,针对性解决问题,提高环境治理质量。大气污染治理是较为复杂的工作,方案制定环节和执行环节要有相关数据作为支撑,以保证治理工作科学、有序、合理地开展。
环境监测管理的主要作用是获得动态化数据,在大气污染的治理过程中,通过这一管理措施能够实现对大气污染的持续性分析,例如污染物含量和种类等,此举能够确定大气污染源,并加以有效控制。管理过程中需对比分析当前数据和以往获取的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对管理效果进行判断,因此,环境监测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前提。相关工作人员需借助有效措施,判断污染程度,为后续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持。除此之外,大气污染治理体系的构建也需要更加科学的数据作为支持。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借助数据制定合理的标准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行为。
由于我国生产活动发展迅速,经济水平也在与日俱增,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足,造成环境污染加重。近些年,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升,逐步认识到环境监测是污染治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可在污染治理中发挥预防作用。环境监测能积累大气环境数据,为污染治理提供重要支持,此举也是开展污染源治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借助这一措施构建和完善污染治理体系。除此之外,可监督重度污染情况,通过数据掌握污染态势,避免污染情况的加重,最大程度地解决污染问题。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在此背景下人们更加重视环境监测工作,人们更希望居住在优质的大气环境中,这使得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压力随之增大。传统的环境监测措施不能提供准确的大气数据,究其原因是对环境监测投入不足,缺乏稳定后援,不能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增加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难度,数据准确性也难以保证[2]。
监测技术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获取起到决定性作用。纵观目前环境监测整体情况,环境监测技术依然需要大幅提高。受到资金的限制,多数区域的环境监测部门不具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一些区域依然使用比较传统的技术,缺乏对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当前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监测因子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传统的监测技术不能有效收集和处理监测数据,监测结果经常出现误差或者是准确度低的问题,不利于大气污染治理质量的提高。
在设置城市气象监测网点时,相关部门会按照乡镇模式设置,并且会选择气溶胶系统,监测密度比较松散,不能提高监测准确性。针对高空大气污染,通常会选择气球空飘监测方式,但此种方式成本较高,并且密度设置依然不够充分,设备也不能实现重复使用,数据准确性降低。
环境监测工作具备专业性和技术性,相关工作人员需在熟知技术流程、监测方法和标准等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现状,了解质量管理的具体方向。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技术标准,环境监控装备人才体系逐步构建,但也不难发现,目前环境监测人员数量依然严重不足,部分人员处于不在编状态。受到人员数量和其专业素养的影响,多数设备的使用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工作价值。我国已经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环境监测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基于此种情形,工作人员的数量已经不能和环境监测市场需求相适应。
针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各个生产领域均十分重视,目前已经能够做到自主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对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过程需要政府组织引导,增加资金投入,其一是注重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信息数据监测的精准性;其二是引进专业人才,保证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充足,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资源基础[3]。资金费用充足才能够保证设备和人才源源不断地引进。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程度不同,因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也要满足更高的要求。在招聘阶段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招聘后进行统一培训。在工作中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情况开展全面分析,全面了解区域大气污染实际情况,设定准确合理的工作目标。
由于经济建设大刀阔斧地进行,工业企业产生的污染占比是最高的,因此产生的污染物也比较多,对比之前和后续的工作内容,企业可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妥善完成对污染物的处理,由此提高污染防治质量。企业如若是以气体作为主要排放方式,企业监管可帮助其更好地掌握污染物类型和含量,综合分析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掌握设备的实际处理效果。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设备在不能达到排放要求的情况下,企业要立即整改。如果是轻工业企业,在监管过程中需注重定期巡检,首先对周边空气进行检测,另外要对系统运行质量进行分析,企业不能正常处理时要及时整改。
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为因素,除工业污染外,交通污染也比较严重。政府部门需提高汽车行业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提倡绿色出行,利用限号政策控制私家车数量。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需提高颗粒物监测技术水平,多数研究目前并不具备更有力的依据,要借助监测技术,建立自动监测站,可融合遥感技术获取监测数据后传输到计算机处理中心,例如温度、湿度等数据,在污染十分严重、已经远远超过标准时,系统会发出预警,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接收信号,并进行针对性处理[4]。
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制度的支持。通过制定相关制度,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具备针对性,法律效应显著,人们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也会有所提升。在政府引导下,环境监测管理制度能够发挥警示作用,便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推进,同时制度的贯彻实施也会为人员操作提供标准规范。目前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还不够细化,因此要优化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将这一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进行,工作人员要能够抓住侧重点,掌握并解决其中的重点问题,降低污染程度[5]。对于施工过程要在制度上加以明确,确保环境健康才能进行后续工作。总之,我国政府部门需十分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完善制度,加强管控,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在大气污染问题治理过程中,环境监测管理部门需要对目前实施的环境监测技术进行持续性优化,保证选择的技术措施与环保要求更加契合,有效获取准确数据,为环境治理提供支持。基于互联网背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具有必要性,多数产业通过这一技术完成了升级,所以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也要有效利用上述技术,获取数据信息,借助大数据技术完成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效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速度,降低人为失误率。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信息数据也在不断积累,部分地区即使使用的监测设备比较先进,但获得数据后发现传统技术不能满足数据处理要求,潜在的问题难以发现。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连接区域数据,可实现部门资源优化配置,扩大大气污染治理范围,并且实现环境监测管理的全方位开展[6]。
在治理过程中,通过环境监测能够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污染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借助环境监测技术,能够掌握实际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了解污染物的类型和来源,制定可行性计划,采用针对性治理手段有效解决污染问题,降低工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还能有效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反馈问题和不足,提高治理效果。
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环境监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环境监测可有效获取环境数据,确定来源和类型,制定科学的治理措施,从而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