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髓母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2024-05-02 05:20通信作者吴继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3期
关键词:室管膜母细胞小脑

武 林,顾 维(通信作者),吴继志,方 林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为儿童常见颅内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源于小脑[1]。目前临床并未明确该疾病的病因,多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髓母细胞瘤的好发部位为后颅窝的小脑蚓部以及第四脑室,疾病发生后,颅内可存在脑积水情况,导致颅内压力上升,小脑组织也可受到破坏,生理功能出现异常[2-3]。疾病初发时,在脑脊液作用下MB 可出现转移,肿瘤生长速度得以加快,此时难以通过手术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4]。因此临床在应对此类患者时,应尽早明确疾病的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措施,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通常是利用影像学技术手段进行诊断,如常见的CT、MRI 等,因MB 的具体位置在小脑上蚓部,临床上进行诊断时,容易与幕下间变室管膜瘤混淆,两种疾病的病理分型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结果均具有较大差异[5-6]。因此临床上还需寻求更为合理且有效的技术对MB 实施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2 年5 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 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MB 患儿,其中男9 例,女3 例,年龄2 ~9 岁,平均(5.38±1.42)岁。多数患儿存在明显头痛及头晕症状,且头痛的持续时间为数月以上,部分可存在恶心及呕吐、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症状。通过头颅CT 或MRI 对其进行检查,明确后颅窝存在占位性病变,通过手术进行切除,并完成病理检查。

1.2 方法

研究中所使用仪器为GE 750W 3.0T MR,层间距与层厚分别设置为1 mm、5 mm,FOV 240 mm×240 mm,矩阵320×240。 扫描中对横断面进行T1WI(TR 2 280 ms、TE 23 ms)、T2WI(TR 4 000 ms、TE 160 ms)、DWI(TR 5 000 ms、TE 80 ms)序列检查,对于某些特殊病例可增加FLAIR 序列(TR 8 000 ms、TE 105 ms)。实施增强扫描时,将对比剂马根维显以0.2 mL/kg 的剂量注入机体对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行T1WI 扫描。若患儿年龄在五岁以下,难以积极配合检查,可给予鲁米钠5 mg/kg 进行肌肉注射,达到镇静效果。所有检查结果均由经验丰富的两名医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注重审核工作。

2 结果

2.1 肿瘤的基本情况

从MRI 扫描结果可以看到,肿瘤发生的具体位置主要有小脑蚓部(6 例)、第四脑室(3 例)、小脑半球(1 例)、小脑脑桥角(2 例)等。瘤体主要可表现为类圆形(7 例)及不规则形(5 例)。肿瘤大小最小为2.0 cm×4.0 cm×1.3 cm,最大为6.6 cm×6.0 cm×8.2 cm。对肿瘤与周围组织边界情况进行观察,边界清晰为9 例,剩余存在模糊情况。以实性组织为主的病例共7 例,结果中无囊性成分;存在片状或少许囊变的病例为3 例;剩余则表现为大片状囊变(1 例)、以囊性成分为主(1 例)。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幕上梗阻性脑积水。

2.2 MRI 的信号表现

从常规扫描结果中可以看到,T1WI 可呈现为略低及等信号,人数分别为10 例、2 例;T2WI 中均呈现为略高信号;FLAIR 可呈现为等信号及高信号,分别为11 例、1 例,在肿瘤或边缘处能够发现大小不一的囊变或坏死区域。在增强扫描中,肿瘤实质性部分可呈现为不规则型及结节状强化,强化程度各不相同,为中等或显著等情况。对液化坏死部分进行观察,发现该处无强化现象。3 例结果显示颅内存在多发转移灶,且呈现为结节状,强化方式和肿瘤实质性结果部分类似。在弥散加权成像(DWI)中,实质部分呈现为略高信号、ADC则呈现略低信号,脑脊液及囊变坏死区域的DWI、ADC相似度较高,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结果中,可见胆碱峰增高明显。

2.3 手术与病理结果

手术过程中,从枕后正中切口行切除术,未见肿瘤存在包膜情况,颜色呈暗红,质地较为柔软,血液供应丰富。镜下可发现肿瘤细胞分布较为密集,细胞质较少,肿瘤细胞的排列情况为菊花团状。

3 讨论

3.1 疾病特点

在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恶性脑肿瘤为MB,发病率为12%~25%,该疾病的发生部位常见于小脑上蚓部,即四脑室顶的中线部,部分病例的发生部位可位于小脑半球内,肿瘤分化程度较差,多由原始未分化小圆细胞组成[7-8]。MB 具有较为丰富的血供,囊变发生概率较高。结合疾病的发病年龄来看,儿童MB 的发病年龄一般为15 岁之前,女性的发病人数明显少于男性[9]。发病后小脑蚓部的肿瘤生长速度较为迅速,四脑室在该过程中容易因为肿瘤的生长而受到压迫,导致梗阻性脑积水情况,发病急、病程持续时间短、手术难以清除等特点[10]。肿瘤病灶可在脑脊液作用下出现四处播散情况,种植于颅脑其他部位,如脊髓、马尾等[11]。

3.2 MRI 的影像学特点

从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病例来看,MB 的好发部位为小脑蚓部及第四脑室顶部。肿瘤的生长速度较快,可在第四脑室形成填充生长,导致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可蔓延至不同的地方。部分患者的瘤体边缘可见明显的斑片状囊变及坏死区域,形态不一,范围较为狭窄。观察肿瘤实质性部分,可见部分区域存在均匀信号,T1WI 与T2WI 分别呈现为略低或略高信号[12]。发生该情况的原因与肿瘤的细胞核及细胞质比例大、瘤细胞排列密集等有着密切关系。进行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可存在明显强化,较为均匀,存在延迟强化的现象,多认为该情况与肿瘤内纤维成分数量较多有着一定关系。从肿瘤强化部分来看,T1WI 与FLAIR 信号分别呈现为偏低或偏高,认为该情况与血管丰富导致水分含量较高有着密切关系。对肿瘤实质部分的DWI 和ADC 情况进行观察,其信号分别为略高或略低,其中ADC 值略低,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的密度较高等情况,导致水分子弥散受到限制。肿瘤坏死囊变部分的DWI 与ADC 分别呈现为低信号、高信号,与脑脊液检查结果较为相似。同时波谱成像表明胆碱峰水平上升,与胶质母细胞瘤的表现较为相似,胆碱参与细胞膜的构成,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活性有着一定关系,当胆碱水平上升时,表明肿瘤细胞的增殖较为活跃,具有较高的细胞密集程度,胆碱峰水平指标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标志物[13]。

目前临床上唯一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的方式便是DWI,具有操作方式简单、对机体无创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范围,将其应用于髓母细胞瘤的诊断中,可见肿瘤病灶较为规则,未见钙化,实性成分可见小囊变或无囊变,未见出血或水肿。分析髓母细胞瘤与间变室管膜瘤之间的差异可见,髓母细胞瘤实性部分DWI 检查结果具有较高信号以及均匀强化占比率。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以及细胞之间的密度较高,细胞器数量较多,缺乏细胞质且细胞间隙缺乏水分,细胞内外的水分子弥散运动受到限制。间变室管膜瘤细胞核分裂能力较强,血管周围多为无细胞核区,微血管可出现增生以及坏死的情况,水分子的扩散程度受到较大限制,部分肿瘤细胞具有高密度,钙化以及出血等情况,最终导致ADC 值的变化[14]。间变室管膜瘤具有不规则的局部形态,肿瘤生长过程中容易对邻近脑组织造成侵犯,血管通透性由此出现升高,血脑屏障受到严重破坏,增加瘤周的水肿程度[15]。在髓母细胞瘤的瘤体中,肿瘤细胞的数量较多,其密度也处于较高水平,瘤体的血管数量较多,所以在对其进行增强扫描时,增强强化较为明显。

目前多认为MB 源于胚胎残余细胞,在移行过程中能够发生于后颅窝的任何部位。进行大体病理检查时,可见肿瘤颜色为粉红色或灰红色,因肿瘤内存在丰富的血管及实质细胞,瘤体较为柔软,若肿瘤体积较大的情况下,可出现中央坏死区,部分肿瘤可发生囊变,但出血及钙化的情况较为少见[16]。肿瘤的生长呈现为浸润性,难以与周围脑实质进行区分,由此在该疾病的MRI 检查中,结果以实质性肿块为主,部分可存在囊变情况,展开增强扫描后其强化呈现出不均匀现象[17]。

3.3 鉴别诊断

(1)星型细胞瘤:该疾病属于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大部分病灶位于小脑半球,具有不规则的肿瘤边缘,呈现浸润性生长,具有较高囊性发生率。T1WI与T2WI 分别呈现为低信号、高信号,对实质性部分进行增强扫描,其强化低于MB,同时该疾病的肿瘤细胞数量较小,具有较宽的细胞间隙,因此ADC 值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与MB 有着较大差异[18]。(2)四脑室内脑膜瘤:T1WI 与T2WI 分别呈现为等信号、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其强化较为均匀,能够发现脑膜尾征的存在,该疾病作为脑外肿瘤,无神经元细胞,所以在波谱成像检测中,无法检测到N-乙酰天冬氨酸(NAA)峰值[19]。(3)血管母细胞瘤:该疾病作为良性血管性肿瘤之一,多见于小脑半球,多存在大囊及小结节,能够在T2WI 上观察到壁结节内存在血管流空影。(4)室管膜瘤:该疾病在第四脑室中较为常见,MRI的检查结果与MB 检查结果较为相似,在疾病诊断上具有较大难度。一般而言,室管膜瘤内钙化及囊变的情况较为多见,肿瘤内存在不均匀信号,行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低于MB,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必要时可增加CT检查,对肿块有无钙化等情况进行全面观察[16]。对于MB 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手段进行考虑,主要内容为肿瘤存在的具体位置、是否累及第四脑室、蛛网膜下腔有无转移情况等。疾病类型较为典型时,临床的诊断较为容易,但若疾病发生于非典型部位或影像学表现缺乏典型的肿瘤表现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在结合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20]。针对后颅窝肿瘤疾病的鉴别,MRI 在扫描中受到伪影的影响较小,还可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扫描,肿瘤起源位置能够得到清晰显示,同时可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否存在转移情况等,因此该检查方式在后颅窝肿瘤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在儿童MB 的诊断中,应用磁共振DWI方式进行诊断,有助于获取准确性较高的检查结果,与间变室管膜瘤进行区分,降低漏诊或误诊概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室管膜母细胞小脑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新生儿颅内室管膜下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新生儿小脑发育与胎龄的相关性研究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动动小手和小脑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