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委员工作中的职责、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4-05-02 19:04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委员辅导员心理健康

汤 倩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服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00 后”大学生受互联网影响较深,面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与压力时,一些学生可能存在不愿意沟通、不善于沟通、不能够沟通的现象;加之现实中辅导员工作行政事务繁忙,有时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心理与行为上的变化,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性、实效性的因素。高校心理委员是在学生班级中设立的专门服务于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承接校、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成长的班级学生干部[1]。心理委员在时间、空间和情感各方面具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天然优势,他们与班级学生朝夕相处,是能够助力辅导员打通班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危机筛查“最后一公里”的朋辈力量。辅导员如果能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对于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事半功倍,对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研究就高校辅导员、心理委员两支队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意义、实践等各自进行了深入研究。丁闽江等[2-3]提出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者、心理健康活动的组织者、心理问题学生的发现者、心理困难学生的帮扶者、心理危机干预的协助者角色;心理委员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者、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心理动态信息的收集者、心理危机干预的协助者、心理问题的陪伴者角色。可以看出辅导员与心理委员队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角色具有高度相关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为主线,基于辅导员视角,就辅导员在高校心理委员工作中的角色、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进而提出辅导员在心理委员工作中的思路与方法,以期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以及心理委员队伍建设有所帮助,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1 辅导员在高校心理委员工作中的职责

2004 年天津大学率先在全校设立心理委员制度,标志着我国高校心理委员的正式诞生。经过近20 年的发展,高校心理委员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生力量。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的变化,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也发生了从“育心”到“育人”的转变,目前高校心理委员的工作重点是作为一种朋辈的力量给予全体学生支持与鼓励,主要是组织落实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班级学生心理健康诉求的传达和沟通等工作。区别于国外的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委员工作具有我国的本土特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心理委员还受到来自辅导员的直接领导和管理。明晰辅导员在高校心理委员工作中的参与职责,有助于辅导员、心理委员共同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1 辅导员是心理委员工作中的具体指导者和重要引领者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等。心理委员同时具有班级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身份。学者认同心理委员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班级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关注班级学生的日常心理状态、快速识别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4]。从心理委员的工作内容来看,辅导员是心理委员工作的具体指导者和重要引领者。心理委员需要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普及,开展贴近班级学生实际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发现班级心理异常学生问题时第一时间需要向辅导员报备,再由辅导员及时启动相关危机干预工作;轻度心理障碍学生回归班级生活后,心理委员也需要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做好朋辈支持与鼓励。可见,心理委员在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离不开辅导员在工作上的指导与行动上的引领。

1.2 辅导员是心理委员工作中的全程见证者与心灵陪伴者

朋辈教育指具有相似年龄、生活背景、爱好兴趣的一类人通过各种信息的交流从而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朋辈教育被认为具有双向互动性、榜样示范性和自我提升性等特点[5]。朋辈教育因其“温暖、真诚、共情”的教育优势,更有助于推动心理育人工作。辅导员在心理委员工作中的参与过程,正是朋辈教育融入心理育人过程的体现。从心理委员工作的效果来看,辅导员还是心理委员工作中的全程见证者与心灵陪伴者。一方面,无论是作为心理健康活动的组织者还是落实心理育人工作的协助者,心理委员工作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过程。相较于普通学生,作为学生干部的心理委员具有更多与辅导员交流沟通的机会,辅导员也有机会全面了解心理委员的个人思想、心理发展动态,全程参与心理委员工作的过程,辅导员能见证心理委员个人的每一次成长与进步。另一方面,辅导员个人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会对心理委员个人以及工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辅导员在心理委员遭遇学业、工作、生活挫折与困难时,也扮演着心灵陪伴者角色,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同时,心理委员个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又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行走的“宣传片”,有助于建设团结向上、身心健康的班干部队伍。

2 当前辅导员在心理委员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从“育心”向“育人”模式的转变,也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心理委员作为学校重要的朋辈心理辅导队伍,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助手。可以说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工作内容的现实需要,也是发挥朋辈队伍育人力量的未来需要。现实中,大部分辅导员能按照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引领和指导心理委员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也与当下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密切相关,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2.1 辅导员对心理委员职责定位不清,选拔不严谨

目前“心理委员选拔不规范”被认为是心理委员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虽然有学者提出规范选拔心理委员机制,但是落实到各高校存在现实困难。如何选好配强心理委员,关键落脚点还在于辅导员。心理委员是班级学生干部,从班级工作角度,需要做好心理委员职责内工作,任何班级活动都有心理健康教育成分,都可以从中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点”。这不仅需要班干部团队具有较强的组织力、协调力,更需要心理委员自身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现实中,因辅导员个人心理学知识储备、心理育人工作意识的差异性,导致选拔出的心理委员能力参差不齐。有些班级辅导员选拔心理委员过于随意,仅仅由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担任,甚至还有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担任心理委员,这些都不利于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也对后期辅导员开展心理育人工作留下了隐患。

2.2 辅导员对心理委员培养关注不够,工作指导不够

相对于其他班干部,开展心理委员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理论基础,学校或学院心理辅导站教师会对心理委员开展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班级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等,具体培训时间长短各个学校有所差异,但“心理委员培训力度不足”依旧是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对于心理委员的培训内容,除了心理健康教师指导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包括辅导员关注的班级活动组织能力培训。现实中,辅导员可能认为心理委员的培养依赖于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因此对于心理委员培养关注不够,主要体现在对于心理委员工作过程中指导不足,部分辅导员也存在不愿、不会或者不能对心理委员工作进行指导的情况。心理委员不知道该怎么结合班级实际开展适宜的心理健康工作,导致很多班级心理委员境遇尴尬,班级心理健康活动开展效果不理想,甚至有些心理委员自身就出现了心理危机。

2.3 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师沟通交流不畅,协同育人不足

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是班级心理委员的指导者,在心理委员工作过程中承担着活动设计、活动组织与指导等工作,两支队伍都是学校心理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力量,落脚点均在于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是现实中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师(包括学校心理健康中心、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教师以及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只有班级学生出现了心理危机事件时辅导员才会与心理健康教师密切联系。辅导员的关注点大都是那些正在遭遇心理危机或心理健康教师反馈可能存在潜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师组织的心理委员培训内容、心理委员在培训中的学习情况以及班级同学在心理健康课程课堂上的表现等方面,辅导员很少与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沟通交流,协同育人不足,这些不仅影响到辅导员、心理委员结合实际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也不利于学校心理育人质量提升。

3 辅导员做好心理委员工作的对策探讨

心理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新使命,心理委员作为学生群体中重要的朋辈队伍,基于辅导员视角,做好心理委员工作指导,不仅有利于心理委员自我发展以及所在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更有利于辅导员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

3.1 营造全员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增强辅导员心理育人意识和能力

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委员工作的引领者、指导者,这意味着他们自身的心理学理论素养和职业素养将直接决定着其指导心理委员工作和开展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高校要向师生全面普及人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人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为辅导员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多措并举切实增强辅导员心理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从辅导员自身来看,辅导员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熟悉和掌握当前大学生思想群体的心理特点,掌握短程、快速有效的心理辅导技能,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心理委员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辅导员业务知识学习,从增强辅导员职业角色认同出发,提高政治站位。辅导员要做好心理委员工作,首先在选拔心理委员上要把好“入口端”,从严选拔出政治强、心理素质高的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通过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了解到班级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动态,并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同时还需要加强心理委员的组织能力培养。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委员选拔有别于其他班干部选拔,需要结合班级实际,选拔出愿意倾听、懂得共情、善于组织的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中。

3.2 关注心理委员个人成长,加强对心理委员工作的指导和激励

心理委员作为班级学生的一员,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相关工作,他们具有天然的优势,一些学生不愿意和辅导员沟通交流的问题,可能愿意和心理委员沟通交流。辅导员做好心理委员工作,除注重选拔适合的人选以外,还要注重对其后续的培养。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心理委员胜任力是直接影响心理委员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因素[6],而心理委员胜任力受共情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共情能力越强,人际交往能力也越强,其胜任力越高。心理委员共情和人际交往对胜任力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7]。辅导员需要不断关注心理委员个人成长,多角度了解心理委员的人格品质,积极关注作为班级普通学生的心理委员和作为班干部的心理委员个人发展问题,指导其积极创新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方面,辅导员通过指导心理委员开展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加强对心理委员思想与心理动态的了解,帮助心理委员正确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和工作,增强心理委员的胜任力;另一方面,心理委员通过积极配合辅导员完成班级各项工作的过程,也是自我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不断增强获得感和成就感的过程,也可以正向激励其自我成长,协助辅导员做好其他班级工作。

3.3 构建协同心理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心理委员队伍的中坚力量

教育部等17 部门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中提出,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达成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的工作目标。协同心理育人是要主动打破高校各育人系统原有竞争态势,改变心理育人外部条件,产生新的序参量,进而形成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的有序结构。高校要积极构建协同心理育人系统,辅导员要结合当前“三全育人”背景,积极推进协同心理育人,如联系心理健康教师了解心理委员以及班级学生在心理健康课堂上的表现,持续关注心理委员的获得感、心理委员开展活动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多渠道了解班级学生的现实状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面向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以及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帮扶。辅导员还要善于凝聚其他心理育人队伍的力量,发挥心理委员队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这样才能全面动态地掌握心理委员、班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更加有利于辅导员开展心理育人工作。

4 结语

随着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人人争做“自我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心理委员已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喜爱和认同。心理委员的发展和成长离不开辅导员的关怀和培养,心理委员工作开展也离不开辅导员的参与和指导。如何发挥心理委员队伍的心理育人作用,辅导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辅导员需要不断提高自我业务能力,改进心理育人的技能与方法,从严从优选拔心理委员,关注其后期成长,为心理委员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共同努力在学生中营造出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对辅导员参与心理委员工作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对于提升辅导员开展心理委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所帮助。今后将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委员工作实效性进行实证探索,以及以心理委员为核心的朋辈心理育人如何发挥学生心理健康“守护人”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心理委员队伍建设、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有所启示。

猜你喜欢
委员辅导员心理健康
图片报道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委员风采